第九章 课堂问题的设计
对目的语的习得是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懂得和掌握课堂交际的动态过程,教师才能更好地监控和调整课堂交际模式。课堂交际模式决定着学生通过语言对课堂活动的参与以及目的语习得的机会和成效。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交互(interaction)是语言课堂的关键。教师与学生间的交互,是课堂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教师话语尤其是教师提问来引发和维持。
教师的提问(questioning)是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还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都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教学交互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舞台(课堂)上既能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又能达到师生良好互动的目的。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上应该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提问或确认某一问题,使学习者迅速地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而接纳,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教师的提问也是对学生学习环境的真实创设。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进行学习,通过和教师的良好互动,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尽管如此,课堂提问还是要注意几个原则。首先是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相关的和接近真实性的问题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它们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其次是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外因,要让学生能基于原有知识背景形成对新知识的建构与迁移。最后就是问题要难易适度,问题应该来源于原有知识,又高于原有知识,在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尽量不挫伤学习者的信心。
小学英语教学既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普遍性指的是它和中学、大学英语教学都属于语言教学,具有共性;特殊性指的是因为其学习主体是小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学习风格都处于初级阶段,很不稳定。因此,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值得小学英语教师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者深入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