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断孩子诉说
很多家长也许已经意识到了应该听听孩子的话,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总是显得那么没有耐心,特别是当自己有事在身或者觉得孩子的话没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总是在孩子还没把话说完或是只开了一个头的时候,就简单而粗暴地将孩子的话打断,并用不耐烦的语气说:“好了,好了,妈妈知道了。”假如一个孩子放学后很晚才回家,孩子刚要解释,心焦的父母便开口喝道:“我不要听出了什么事!”这种反应破坏了双方的沟通气氛,更严重的是令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父母如何为他操心:“我们又担心又害怕。”然后让他说明一切,也许孩子有可以谅解的理由呢?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有些父母叹息说道:“孩子有什么话也不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入耳。”孩子也抱怨说:“父母什么事都不跟我们讲明白。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
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这很可贵。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么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遭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敞开的心扉,实行自我封闭,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大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父母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完整的话语。长期如此发展下去的话,就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有时候,孩子在学校内、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一时又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诉说,只好独自闷在肚子里,待回到家再向家长倾诉。孩子这么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孩子在倾诉过程中,不满的情绪获得充分的宣泄,从而使身心恢复到常态;二是孩子的一番倾诉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对于前者,家长自然不必多话,只需坐下来热心关注即可。对于后者,家长就得认真思索一番,调动积累,以便用自己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去指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因为,孩子的倾诉欲通常都比较强烈,他们喜欢说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儿来引起家长的关注。而家长却往往没有耐心,没有兴趣听孩子的诉说,随随便便就打断孩子的倾诉,结果孩子就逐渐失去了向家长倾诉的热情,一些孩子还容易因此形成孤僻的性格。
明仁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明仁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和与明仁耐心的谈话,才知道了明仁变化的原因。
明仁以前特别爱说话,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明仁的父亲是位工人,没什么文化,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明仁身上,希望明仁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明仁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明仁说这些话都没用,纯粹是浪费时间,因此明仁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别说了,光说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些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明仁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别谈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明仁一个字也不敢说,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明仁以前也特别爱提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开始时,父亲还回答,后来明仁问得多了,父亲不耐烦了,“别问了,就你那么多事,问那么多干吗,去,学习去!”父亲把眼一瞪,明仁不敢再说了,因为他知道父亲脾气不好,生气了会打人的,慢慢地,明仁在家里话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父亲也不让他出去玩,渐渐地他的性格也就变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长总是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必然造成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这样,家长也就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声了。了解不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也不会知道,问题也就不会得到及时地解决,孩子的心理必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另外,家长总是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总是憋在心里,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很不利。因此,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倾诉时,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而要给孩子一个尽情倾诉的机会,这样家长才能更了解孩子,还会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父母和孩子之间感情更融洽。
还有一个相反的案例:
有一个小姑娘,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了冲突,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但她觉得错不在自己,认为老师批评错了,感到十分委屈,和老师生了气。
回到家里之后,她向母亲倾诉自己在学校里所受到的委屈。可没想到,母亲听后,觉得孩子说得不对,也想批评她,但无奈自己正在病中,嗓子正肿得说不出话来,张了张嘴,没批评成。孩子觉得母亲理解自己,就更痛痛快快地诉说,有的话在母亲听来,是该狠狠训斥一番了,母亲张嘴又想训斥,可还是说不出来。
女儿觉得父母很理解自己,痛痛快快地把心里的委屈都说了出来,母亲一直没能批评、训斥女儿。第二天放学,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真是太高兴了,昨天您能理解我,宽容我,对您诉说完委屈,心情好多了,静下心来想,自己跟老师生气是不对的,今天我跟老师承认了错误,老师还表扬了我。要是昨天您不等我说完就训我一顿,骂我一顿,我可能越想越委屈,越钻牛角尖越不痛快。妈妈,您真是太好了,太理解我了。”
倾听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父母只有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轻易打断孩子说话,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