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老师的坏话
现在的家长普遍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很多人还是某方面的专家,所以他们通常会懂得一些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孩子教育遇到问题,有自己的见解。由于家长和老师所处的立场不同,对教育认识的角度不同,双方在一些方面产生某种分歧是正常的。但是,聪明的家长,任何时候都不会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因为聪明的家长深知“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正如聪明的父亲和母亲,在孩子面前,总是互相表扬对方的优点,让孩子敬佩自己的父母双亲,而不是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田野次郎正读中学一年级,学习成绩总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些偏科,数学学得差一点。期末考试成绩下来后,田野次郎的父母对其数学成绩非常不满。孩子于是就对父母诉苦,说他们的数学老师讲课如何如何不好,他上课听都听不进去,又怎么能将数学学好呢?家长听后,觉得孩子说得很有道理,就在背地里骂骂咧咧,说了孩子的数学老师很多不好的话,甚至还扬言要去校长那里告老师的状。田野次郎有了父母撑腰,就更不愿意学数学了,每天上课的时候,总是偷着做一些与数学无关的事情。几次大考下来,他的数学成绩更加糟糕了。
青少年的思想感情还不成熟,做事情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很多孩子都是因为老师的缘故对某科特别喜欢或者非常讨厌的,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求老师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加强亲和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孩子和家长努力多和老师做更多沟通,加深双方的信任和了解,这既有利于老师开展今后的工作,更有利于孩子学业的进步。
很多家长却不够冷静,以致缺乏清醒的认识,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破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这种现象是由两种常见情况造成的。一种是家长比较自负,认为自己比老师更懂行,因此经常对孩子说“你们老师水平太差了”、“你们老师还不如我呢”之类的话;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因为某种原因,对自己的老师有意见,家长不是去做耐心细致的了解和引导工作,而是跟着孩子一起说老师的不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家长的做法都在这一系列事件充当了不应该充当的角色。这种做法在感情上伤害了老师,在教育上否定了老师。更为严重的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老师越来越不信任,很容易因此对学校或老师产生某种轻视,进而在学习中无法深入下去,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有意识地保护老师的形象,这样做既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孩子负责,所以家长一定不要随意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老师的良好形象。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普及情况而言,家长不可能让孩子各科都配备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有些缺点和不足是难免的,家长要引导孩子去接受这个老师,让孩子去和老师积极配合。当孩子在家长面前批评老师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一下相关情况,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对老师调侃或嘲讽一番,这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和学习热情,最后的结果是,自己的孩子成为了最大受害者。
孩子需要独立自主和大胆质疑的精神,但在求学的某些特定阶段,也同样需要对教育者的某种崇拜,试想,如果孩子不崇拜自己的老师,怎么可能会听他的话,怎么可能学会知识呢?只有孩子崇拜老师,尊敬老师,才会肯定老师的说法,也就才能够在课堂上将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吸收过来,化为己用。
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随意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数落某某老师的不是。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应该是神圣的,对犹如一张白纸的孩子来说,无所不知的老师也维护了高大的人格形象。由于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弱,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对老师横加指责,就会产生立竿见影或潜移默化的副作用,打碎孩子心目中的正面形象,从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师非圣贤,人无完人。即使在教学上出现差错也在所难免,家长诱导孩子改正就是了。总之,给老师一个积极的肯定,给孩子一个积极的人生心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