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母保持良好的形象

父母保持良好的形象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父母的良好形象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但始终未能感化他,最终,因打群架问题而自动退学。总之,父母的形象对于塑造子女的形象有着直接的、不可改变的影响。有时,误会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做父母的封闭自己,固执己见,不与子女沟通,不与学校沟通造成的。

img56 父母保持良好的形象

彩子的爸爸妈妈带彩子来找心理医生,说这孩子对家长不尊敬,放学回家也不叫爸妈,大人说什么,也是不理不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当家长回避后,彩子对心理医生说:“我爸爸打电话,老是带‘脏字’,我都替他脸红,给他提意见好多次了,至今也没改!妈妈整天忙着买化妆品、买时装,打扮得好漂亮呀,可我参加少年宫器乐培训,她舍不得给我交学费,竟然找熟人走了个后门,我在那里参加培训心里很不安……爸妈从来不爱看书,我的课外书,他们读错许多字,我在学校订的家教报,他们也不看!整天教育我努力学习,他们怎么做不到?我就是不喜欢这样的爸妈,就是不愿意叫他们。”

听到孩子的倾诉,作为家长难道不惭愧吗?孩子不尊敬你,是有她的理由的。父母无法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形象,又怎么可能得到孩子的尊敬呢?

然而,现实中,这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家长在孩子的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为孩子树立好榜样。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挖掘人格的魅力是提高家长威信的前提条件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曾经说:“做好榜样要凭两种力量,一是真理的力量,一是人格的力量。”家长首先应从挖掘人格魅力方面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逐渐提高威信。具体说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塑造良好的形象

如今的独生子女,由于优生的缘故和环境的影响,一般都显得懂事早、反应快、模仿能力强。如果父母衣着整齐干净,朴素大方,谈吐文雅,讲究文明,热情礼貌,对工作、对事业忠诚勤恳,对他人友善宽容,对未来、对困难态度积极,那么,子女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反之,如果家长衣着花哨轻浮,粗言秽语,粗野暴躁,傲慢夸张,玩世不恭,那么,孩子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良习惯。总之,父母的良好形象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某高中男生,生母早年去世,父亲有重病。他与奶奶、叔叔生活在—起,叔叔教育的方法就是一个字____“打”。孩子在叔叔的影响下学会了用拳头“说话”。平时,经常用粗暴的手段欺辱同学。有时,他叫同学,同学没有理他,上去就是—脚,打了人还不让人家说出去。可他非常怕叔叔,只要一说找他叔叔来学校,就吓得蹲在地上哭,但错误并没有改正。学校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但始终未能感化他,最终,因打群架问题而自动退学。这个实例说明,家长粗暴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也严重影响健康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正确形成。还有一女生,耳朵上扎了好几个眼儿,老师请来家长配合教育。看到家长的装束,老师就明白了,家长的耳朵上戴着7个耳环,头发是金黄色的,脚上的鞋前端有3寸长。孩子每日每时跟这样的家长生活能不受影响吗?另外,有些孩子性格粗暴,满口脏话。追根寻源,不少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总之,父母的形象对于塑造子女的形象有着直接的、不可改变的影响。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必须时时、处处、事事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子女作榜样。否则,如果父母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整天不是打扑克、码“长城”,就是说谎,贪小便宜,那又怎么能教育好子女呢?

img57

2.树立正确的观念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探索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不断地发展,孩子的好奇心也迅速发展,但认识问题的能力不一定很强。甚至有些方面的认识并不正确。观念的正确与否对人生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人生的理解,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是否有正确的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颇深的。父母应学会辩证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复杂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达到对人对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深刻的而不是表面的、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认识,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不是只凭个人主观感觉或推测的认识,才能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圆满正确的回答。否则,如果经常让孩子失望,就会降低威信,甚至可能误导孩子。

3.教育子女应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教育孩子,目的是帮助孩子认识错误,从根本上消除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家长在施教时不注重方式方法,凭情绪做事,对孩子不是讽刺、挖苦,就是训斥、谩骂。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使孩子不能认识到错误,还可能产生与家长对立的情绪,从而拒绝接受教育。这样的结局,岂不违背了家长的初衷,使教育失去意义。那么,家长应用什么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呢?首先,家长教育孩子,应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例如家长让孩子做某件事时,就要把道理讲到点子上,让他们在思想上得到认同,也就乐于去做了。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和危害,明白是与非,使他们心服口服地接受,才能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其次,家长教育孩子时应注意时间、地点。批评孩子时,不要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这样孩子会感到很烦。孩子吃饭时,家长不要对其进行批评,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总之,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注重方式方法,即可以减少矛盾,又能达到良好教育的效果,同时,还提高了家长的威信。

二、增长学识、提高能力是提高家长威信的重要方面

现在的孩子求知欲强,知识面宽。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长的话不再言听计从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降低了。为了获得孩子的信任,提高自己的威信,家长应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能力与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家长至少应具备并不断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

家长应具有锐利的观察能力,以便在生活中迅速抓住那些不明显且不易被察觉的事物的主要特征,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从而因势利导的教育孩子,缩短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例如有一名男生,他参与了一场打架,当家长问起此事时,他却说“我帮着拉架来着,没有打架”。家长如果粗心大意,也就被孩子骗过去了。从而失去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又给孩子埋下了下次犯错误的祸根。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怎么会高呢?

2.协调沟通能力

有时,误会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做父母的封闭自己,固执己见,不与子女沟通,不与学校沟通造成的。首先,家长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要求、目标上应保持一致,在方法和内容上应相互协调。孩子犯了错误,一般都有恐惧和后悔的心理。害怕对他的错误处理重了,做父母的应正确对待孩子犯的错误,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指出错误的要害,才能使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就抓住了孩子的后悔心理,促使他产生痛恨自己不良行为的情感,从而,迷途知返。相反,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小毛小病,忽视大意,与学校教育失衡,孩子就会错上加错,难以改正。此外,家长应尊重老师的意见,支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认真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与水平,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孩子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另外,在教育孩子时,家里人的意见要一致,态度要一致,方法要协调这是非常重要的,“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如果父亲教育,母亲护着;母亲教育,父亲不管;或者父亲说一套,母亲说一套,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这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总之,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保持协调一致。只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知识水平能力

为提高威信,父母应尽力多学一些知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都应该懂得一点。知识不要求多深,但面要求要广。在学校教育中,过去有一句话,叫做“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意思是说教师只有具有远比教科书丰富得多的知识,才能上好课。这同样适用于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如果家长腹中空空,知识贫乏,又怎能把甘泉浇灌到孩子的心田中去呢?其实,要想获得知识,决定性的因素,是要培养孩子刻苦读书的良好习惯。教育家们早就指出:“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我们应该把读书,当作人生的第一精神需要,不断从书本中汲取养料,他有助于我们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书读的多了,才能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在知识的海洋里,你能感觉到自己再不学习,就快成“文盲”了。读书是一件苦差使,父母在这方面吃不起苦,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呢?归根到底,父母的知识领域越宽广,对子女教育的主动权就越大,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希望为人父母的家长们,能在学习上下点功夫,这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威信。

三、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是提高家长威信的有效条件

家庭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比学校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的作用更早、更持久、更深远。家庭中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无论从感情上、还是利益上,都是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无法代替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家庭气氛,而这种气氛随时随地的影响着子女的情感与智力开发,影响着学习效果。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氛围,父母良好的、科学的教育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家庭关系,给子女提供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成为子女今后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潜在的基础。而今,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觉不自觉地摆出家长的架子,孩子稍有不和心意便打骂孩子,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结果变得复杂了,引起孩子对家长的不满。这样做的后果,容易造成家长与孩子的隔阂与对立,不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因此,家长应注意:

1.尊重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孩子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情感越来越丰富,家长不能再把他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张嘴便骂,动手就打。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你要是处在孩子的地位,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自尊心人人都有,它是人们积极向上的一种内在动力,自尊心能驱使孩子不断追求真理,寻找真理,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所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与家长平等的人。不要用过激的言语、行为伤害孩子,这样才能获得子女的敬重。尊重能使孩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尊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尊重能使孩子的个性很好地形成和发展,尊重能使孩子成才。

2.理解孩子

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设身处地地从子女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将心比心,才能达到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有些家长情绪很容易激动,往往为一点小事而发怒,不能理智地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隔阂越来越深,家庭气氛越来越紧张,其结果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管理适得其反。所以,家长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允许子女发表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尊重子女的人格和个性,用情感来感化孩子。允许子女向自己提出为什么,如有不足之处也应该向孩子做诚恳的自我批评。这样,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获得更多的尊重。能够做到让孩子主动与自己交流思想、感情和问题的父母,才是优秀的父母、成功的父母。

3.培养、引导孩子

孩子的道德品质是由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的,孩子只有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才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应紧紧围绕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引导。使孩子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正确认识,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反之,如果家长教育孩子时,在思想上忽视了孩子思想品质的培养。那么,孩子就会在思想上,不求上进;在学习上,不思努力;在生活上,是非不清;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家长要善于结合实际,坚持“遇物则诲”和“遇事则行”的道德训练,逐渐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中,家长要善于发现子女的“越轨”和“偏差”行为,并能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例如孩子“志在读书”,但对读书的目的认识浮浅,学习不太努力;那么,父母就应因势利导地讲清读书的目的,是要提高道德观念,长大报效祖国,克己奉公。这样才能增加孩子上进的动力。孩子不但能健康的成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随之越来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