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最坚定的交流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神的交流,是对话交流的一个必要前奏。柔和、热诚的眼神,能够给孩子以夸奖;埋怨、责怪的眼神,往往会使孩子感到不安。父母在孩子面前,应尽量保持亲切、和蔼、信任与期待的眼神。这种眼神能够使正在努力进步的孩子受到鼓舞,促使他继续努力,使遇到困难的孩子看到希望,增加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使有缺点与错误的孩子得到温暖,增强他上进的信心。
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都应该时时注意用亲切和蔼的眼神去捕捉孩子的视线,使他感到父母时刻都在关心着他、爱护着他。在说话时,父母应注视着他,以表示出你在专心听,让孩子觉得你是他的“知音”。如果在孩子讲话时,你的眼睛不时地左顾右盼,那会使孩子感到你心不在焉,他也就不愿在父母面前谈论他的想法和周围发生的事情了。
给孩子微笑的眼神
微笑的眼神能够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的心灵是敏感的,他们能够读懂包含在你的眼神里的情感。
如果你的眼神里流露着微笑,孩子会感觉到你的友善,他会愿意与你成为朋友,因此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博得你的好感;如果你的眼神里包含着冷漠,孩子会感觉到你的冷淡与忽视,他也会无视你的存在,不考虑你的感受;如果你的眼神里流露着敌意,孩子会感觉到你对他的厌烦与仇恨,他也会故意给你惹麻烦,专做让你不开心的事情,以此来报复你的敌意。
善于运用鼓励的眼神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儿科医生内藤寿七郎先生在93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她2岁的儿子前来找内藤先生看病。
这位年轻的妈妈说,孩子很喜欢喝一种外表好看的、一升装的牛奶,并且一口气就能喝光。因为喝牛奶过多,孩子患了牛奶癣,皮肤刺痒导致他白天举止焦躁不安,晚上则睡不着觉。
听了这位妈妈的话,内藤先生脱下白大褂,然后弯下膝盖,跪在小男孩前面,仔细地注视着小男孩的眼睛。
“你喜欢喝牛奶吗?”内藤先生温和地问道。
小男孩点了点头。
内藤先生微笑着注视着他的眼睛,问道:“如果不让你喝你特别喜欢喝的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小男孩显得有些烦躁不安,他把脸转向了一边。
内藤先生又转到小男孩的面前,和蔼地看着他,问道:“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
小男孩有点不耐烦,他轻轻地回答:“不能。”
但是,内藤先生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再一次问道:“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内藤先生的目光中充满了信任。
小男孩终于轻轻地点了点头。
回到家后,小男孩竟然真的不喝牛奶了。很快,症状就消失了,小男孩的病症完全好了。
一年后,年轻的妈妈认为小男孩可以适当地喝点牛奶了,但是,小男孩却坚定地对妈妈说:“如果那位医生说可以喝我才喝。”
于是,这位妈妈再一次带着小男孩来找内藤先生。
这次,内藤先生依然微笑着看着小男孩,温和地说:“现在,你可以喝牛奶了。”
小男孩这才开始喝牛奶。
内藤先生的眼睛鼓励小男孩下定决心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鼓励的眼神往往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父母的鼓励,同时,父母的眼神往往能够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对于亲子关系不是太融洽的家庭来说,运用鼓励的眼神要比直接使用语言鼓励更有效。当孩子不愿意与你进行语言沟通时,你可以深情地注视着孩子,用鼓励的眼神给孩子力量,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父母的眼神会震撼他们的幼小的心灵,激发他们改正错误,不断努力。
读懂孩子的眼神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父母应该学会读懂孩子的眼神。尤其是年幼的孩子,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与表达能力的欠缺,眼神往往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父母善于读懂孩子的眼神,将会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一般来说,孩子的眼神往往表现出他内心的思想。
当孩子低下头,不敢正视父母的眼睛时,说明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正在进行自我反省。这时父母不应该严厉地批评、斥责孩子,应该以说服、鼓励为主。
当孩子故意把眼神放在别的地方,不愿意父母看到自己的眼睛时,说明孩子心里正在想什么,不愿意父母知道他的想法或者秘密。这时候,父母不要逼迫孩子,应该耐心开导,从侧面人手来了解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用仇恨的眼神看着你的时候,表明孩子对你的行为或者处事方式非常不满,这是孩子的正常表现,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要因此而生气,孩子只是对事不对人,只要父母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会明辨是非的。
当孩子走到你的面前,期盼地望着你的时候,说明孩子正需要你的帮助,这时候,你需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关切地问孩子:“有什么事吗?”“怎么了?”以温和的语气引导孩子主动与你交流。
当你跟孩子说话时,孩子的眼神是游离不定的,说明孩子对你说话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时,你应该调整自己的说话语气,主动引导孩子说话。比如:“你觉得我说得对吗?”“你有什么想法吗?”
眼神是父母与孩子进行的心灵对话,父母一定要仔细地发现孩子眼神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及时给孩子相应的眼神作回报,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
用眼神教育犯错误的孩子
孩子经常会犯错误,父母总是不希望孩子犯错误,因此,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不免要斥责几句,实际上,教育并不只是批评、责骂,其他的方式也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用宽容的眼神来“教育”孩子,相信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一位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那天,我想倒点水喝,却不小心打翻了热水瓶。当热水瓶掉在地上的一刹那,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听到声音,妈妈走进了厨房。
“妈妈,我……”我一下子觉得很不好意思。
妈妈看了看我,似乎在责备我不小心,但是,她却对我说:“小心点,不要伤到手。”然后,妈妈竟然走了。
看着满地的碎片,我默默地拿起笤帚打扫,脑海里呈现的是妈妈宽容的眼神,“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粗心大意”。
教育的效果是让孩子明白错误,懂得如何避免错误,而不是把孩子狠狠地批评一通,让孩子心里不高兴。用眼神批评不仅可以取得同样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宽容,记忆深刻,并时刻激励他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