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勇于担当,知错能改

勇于担当,知错能改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错误和过失,是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知错而改,还是为了面子否认过失,死不承认。文文的妈妈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文文发脾气把图画书扔在地上。——如果文文当时不肯捡也没关系,就让书放在地上好了。对于孩子来说,应该将“担当”作为一种品质植根于心灵深处,而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全力地帮助孩子培养这种品质。

勇于担当,知错能改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否认错误一次,就是重犯一次。”人生在世,做错事、出现过失是不可避免的,这并不可耻,人非圣贤,孰能无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错误和过失,是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知错而改,还是为了面子否认过失,死不承认。

著名散文学家刘墉在一篇名为《庸医与华佗》的文章里,讲述了一则足以让人心灵震颤的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一位行医数十年的妇科名医在出诊时发现一名妇女子宫里长了肿瘤,他要求病人马上动手术,以防恶化。病人十分害怕,也十分感激这个名医及早地发现了隐藏在自己身上的这枚“炸弹”。手术很快就安排就绪了,手术室里所有的器材都是最新的,对于这位已经有过上千次手术经验的医生而言,只须切开一个小小的口,取出病人体中的瘤体,就能使病人永绝后患,但是故事并没有像我们事先预想的那样顺利发展下去。

医生打开病人的腹部,向子宫深入观察,准备下刀,他有把握将肿瘤一次切除,使病人永绝后患。

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半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额头。

他看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事,一件在他行医数十年之间不曾遭遇的事: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而是一个胎儿。他怔住了,陷入了矛盾和挣扎中。如果下刀,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病人一定会感激他恩同再造,而且可以确定,那所谓的瘤,一定不会复发,他说不定还能得个“华佗再世”的金匾呢!相反的,他也可以把肚子缝上,告诉病人,看了几十年的病,他居然看走眼了。

这不过几秒钟的挣扎,已经使他浑身湿透,他小心地缝合好刀口之后,回到办公室,静待病人苏醒。

医生走到病人床前,他严肃的神情,使病人和其在场的亲属,都手脚冰冷,等待最坏的宣判。

“对不起!太太,我居然看错了,你只是怀孕,没有长瘤。”医生不顾及自己的面子,实话实说,并深深地致歉,“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你一定能生下个可爱的小宝宝!”

听了他的话,病人和家属全呆住了,隔了十几秒钟,病人的丈夫突然冲过去,抓住医生的领子,吼道:“你这个庸医,我要找你算账!”

后来,孩子果然顺利出生,而且发育正常。

但是医生被告得差点破产,名誉扫地。

有朋友笑他,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就算说那是个畸形的死胎,又有谁能知道?

“老天知道!”医生只是淡淡一笑。

这名医生的勇气令人敬佩。在名誉与良心道德的天平上,他选择了后者。而在通往众人景仰的圣殿与万人唾弃甚至是牢狱之灾的路上,它也选择了后者,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刘墉接下来评析说:“为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顾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维护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这个故事对孩子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孩子从小学会“担当”:勇于承认错误,积极努力地弥补过失,长大了自然就会有责任心。

当然,在孩子的生活中,很难会有类似的生死抉择的时刻,所以不可能通过这样的经历来教育他。父母应该做的是通过一些平凡的小事培养孩子的“担当”品质,让孩子意识到“担当”的重要性。文文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文文发脾气把图画书扔在地上。妈妈就故意自己不捡,也不要爸爸帮着捡。——如果文文当时不肯捡也没关系,就让书放在地上好了。

很快文文就平静下来,把刚才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缠着妈妈讲故事,妈妈说:“你不是把书扔了吗?妈妈不能给你讲了。”文文这时才开始着急,赶紧自己把书捡起来。以后的日子,他知道了扔书的结果是听不成故事,还得自己再捡,就不再随便扔了。

对于孩子来说,应该将“担当”作为一种品质植根于心灵深处,而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全力地帮助孩子培养这种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