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铸就人生的辉煌
关于读书,有这样一句俗语:能闲世人所闲事,方能忙世人所忙事。这里所谓的闲事,就是读书学知识,培养自己独特的眼光。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做有知识有眼光的人,才能每遇大事冷静面对,伺机而动,进而成就别人无法企及的事业。
读书好处多多: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使人的情感更加细腻,气度更加不凡。诸葛亮曾这样描述人生的最高境界:非淡泊勿以明志,非宁静勿以致远。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前提就是读书。
对于孩子来说,多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平常的时光转换成了快乐的时刻。
不仅如此,读书还能弥补孩子的不足,甚至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矫治身体上的某些疾患一样。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讲的就是读书的功用。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出身贫寒,自小就为人家放牛,不通文字,参军后,因作战勇猛而受到破格提拔,但却因为不识字经常被同僚讥笑。后在国君孙权的劝说督促下,用心苦读,终于成为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人类社会中的诸多杰出人物往往以寻求真知为己任,常常沉迷于书海中乐而忘返。
孙中山先生一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不仅好读书,而且好问,遂有“通天晓”之名。
1920年毛泽东在上海,他的居室中堆满书刊,每日回家便埋头读书看报,在他周围的一批湖南青年都称他为“毛夫子”。
鲁迅年轻时发愤求学,潜心苦读,他购书数千卷,日夜攻读,学识日长,几乎达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的博学程度。他常常以烧饼充饥,辣椒御寒,节衣缩食省钱购书。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而获得的勋章,鲁迅也都拿去换书,从不保留。
有时,一本好书甚至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人生。
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英国作家班扬平生只熟读一本书:《圣经》。而正是这本书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天路历程》是17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以寓言的形式反映了英国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情况,讽刺贵族阶级的荒淫和贪婪,同时也宣扬了作者的清教徒信仰,由此可见《圣经》对他的一生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和戏剧家弗朗索瓦·萨冈,曾满怀感激之情地回顾加缪的《反抗的人》一书对她的影响。在14岁时,萨冈亲眼目睹了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女孩的夭亡,她无法原谅上帝竟允许这件事的发生,因而不再信仰上帝,陷入可怕的精神危机之中。恰在这时,她读到了加缪的《反抗的人》,由此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尽管没有上帝了,但是还有“人”,你不用信仰上帝,却必须信仰你自己,相信人类的天性,相信人类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她热切地走进这个崭新的精神世界,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信仰。她由此意识到文学的神圣意义与崇高使命,并在日后坚定地选择了文学创作之路,决心以此帮助那些在人生旅途中迷惘、焦虑的人们,帮助它们飞越精神的荒原与樊篱。
……
当代许多成功人士在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时,也常常将人生一些最真诚、最辉煌的瞬间与一本或几本好书联结在一起。一本好书能够给予一个人最初的人生启蒙甚至终生的影响,由此可见,读书对一个人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读书铸就人生的辉煌,这其中自然包括铸就优秀的品格,对于父母来说,要想培养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孩子,就不能不让他学会读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