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奉献与服务

奉献与服务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于1986年6月24日由时任盐池一中副校长的李玉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李春辉现任教务处主任,张永宏任教务处副主任;张永宏、郭凤虎老师还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我用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学校领导的信任。多年的耕耘、多年的付出,使我体验了奉献的快乐;多年的拼搏、多年的奋斗,使我享受了工作的幸福。

奉献与服务

——任银川一中校长办公室主任的日子里

为了自己钟爱的教育工作,我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抱怨、不埋怨,因为我深知唯有兢兢业业,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我不断探索实践,建立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成长、进步的教学策略,所任班级的教学质量检测成绩一直名列学校前茅,受到家长以及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于1986年6月24日由时任盐池一中副校长的李玉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教师,我深知只有教好书、育好人,才算真正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闪光,才能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质。除了承担满额教学任务外,我还兼任学校教工团支部书记、教研组组长等职,工作量为一般教师的两倍以上,琐碎而辛苦,时常需要加班加点。在盐池一中担任团支部书记时,我每学期都组织教工团员搞1~2次活动,如歌咏比赛、社会实践、体育竞赛等等。这些工作耗费了我大量精力,我每天工作时间都达到12个小时左右。早上6点起床,晚上9:30~10:00看完学生自习后才回家。除了吃饭睡觉,我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备课、上课、带班以及为教职工组织活动上。不知不觉中,我养成了高效快捷的生活、工作习惯,走路匆匆忙忙,说话快言快语,甚至连吃饭也是“狼吞虎咽”。在别人打牌娱乐的时候,我则利用节假日备课、写材料、进行家访,很少有时间陪家人,更顾不上干家务。家里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大忙人”,做着教书育人、不能误人子弟的大事,他们也都全力支持我的工作,常常为我提供诸多便利,从而保证我有尽可能多的休息时间,有较充足的精力来更好地投入工作。

1992年,未满30岁的我被选调到银川一中工作。由于工作比较出色,很快于1993年8月就担任了银川一中生物教研组组长兼学校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1999年3月,我又被提拔为学校办公室主任并兼任外事办主任。办公室的岗位平凡而又普通,但是工作却琐碎而繁杂。年轻的我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认真履行着办公室主任的工作职责,事必躬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工作的11年中,我始终遵循“教育就是服务,教育就是承诺”的理念,淡泊名利,以服务于教学一线为己任,工作追求优质、高效,注重人生价值的体现,不断地超越自己。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八小时之外的业余生活,我都力图做到大是大非讲原则,小是小非讲风格,工作时尽量充满人情味,生活中时刻把同事的冷暖放在心上,事事为他人着想。为了不影响学校工作,保证办公室分管的工作不影响学校的其他工作,我经常在公休日、寒暑假加班加点,在规定的第一时间完成撰写材料、收发文件、整理档案和管理设备、维护网络等一系列繁杂的工作。在开学、放假及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举办之前,我总是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从来不让领导为之着急操心。工作时我整天忙来忙去,但从不邀功请赏——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为大家做事的工作方法:分内之事,不足挂齿。

在办公室工作期间,我还分管学校人事工作。鉴于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曾经先后50多次下到各市县调查了解拟调教师的工作情况,公平、公正地对待调入人员,为学校严把进人的质量关。我虽来自盐池,但从没有关照过从盐池调进的老师,从没有因为是老乡关系而近水楼台,降低要求。银川一中从盐池调来的教师如李春辉、张永宏、郭凤虎、魏凤玲、武科、郭春莲等,都是硬碰硬地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调进一中的。如今,他们都是银川一中的顶梁柱。其中李春辉现任教务处主任,张永宏任教务处副主任;张永宏、郭凤虎老师还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

为了能解决新调入老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我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帮他们解决家属工作问题。对此,这些老师非常感激我,我对他们说:“只要你好好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一直以来,我以一颗敬业之心,一种对事业的执着之爱投入到分管的工作之中。我用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学校领导的信任。办公室是宣传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了做好信息的宣传报道工作,我做到及时报送信息,内容准确无失误。此外,迎来送往、上传下达、学校的大事小情等繁琐事务在我那儿总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一些棘手的事情,在我那儿总能迎刃而解。学校开展大型活动时,为了确保电教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我总是做到提前检查设备;若出现故障,能自己修的绝不花钱找商家。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能为学校省点就省点。自1993年8月始,我先后给毛廷民、靳伟才、陈毓秦、戴冰青四任校长当过办公室主任,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真是不容易——也许那时还年轻。

1993年银川一中处于历史发展的低谷期,校办工厂严重亏损,教师领导拉帮结派,人心涣散。在这个时期,学校领导班子顶着重重压力,开办了民族班,面向山区8县招收回族学生,拓宽了学校的教育空间。为了宣传银川一中,使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每年招生期间,我校与二中、九中等学校展开了宣传工作大PK。记得那时我和陈毓秦、余建强、叶勇军、张剑云等同事,于每年5月就在各初中学校“摆摊设点”,在各校的家长会上苦口婆心地作招生宣传,还深入到学生家里做动员工作。为了加强了解、沟通,有时晚上设宴招待各初中学校领导及班主任。为了学校的未来,也为了表示本人的豪爽,我常常“超越”自己的酒量,每每喝个大醉,如今想起来心中五味杂陈。说实话,那时我和我的同伴们真是失去了尊严,尝尽了煎熬,体会到了痛苦,但完全是为了不辱使命,让银川一中能打开新局面,希望银川一中能够重铸辉煌!

办公室工作虽然繁杂、琐碎、辛苦,时常需要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工作耗费了我大量精力,但我从未计较个人得失,不抱怨、不埋怨,我感觉与同伴们在一起工作很快乐。在工作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情感在理解中得以升华,大家团结协作做了很多有益于学校发展的事情。回忆过往,问心无愧。虽说有过委屈,但更多的是快乐,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我虽苦犹荣。多年的耕耘、多年的付出,使我体验了奉献的快乐;多年的拼搏、多年的奋斗,使我享受了工作的幸福。看到银川一中的每一点进步与发展,感觉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是非常值得的。

1995年12月,毛廷民校长退休,教育厅遴选曾任固原教育局局长的靳伟才担任银川一中校长。在任期的三年中,靳校长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校现状,大刀阔斧实施改革,修订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量化考核办法,促使竞争机制从形成向完善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我配合靳伟才校长先后制定了学校教师量化考核方案、职称评定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在很短的时间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实现了学校的持续、和谐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得到了学校广大教工及家长、学生的赞誉。

1999年12月,靳校长因工作成绩突出,又被调入教育厅督导室工作。上级决定让当时的副校长陈毓秦担任校长。陈校长上任后,所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银川一中面临新华街的教学楼的拆迁改造(当时规划修建凤凰商业广场),也就是学校面临搬迁的问题。于此期间,我积极配合陈校长组织教师联名写信,向上级反映学校搬迁相关事宜。记得我多次陪陈校长去找时任书记崔波、市长白雪山,以及自治区计委领导争取政策、争取项目,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上级的批准,同意银川一中原校址置换,重新征地兴建学校。在新校建设的同时,陈校长狠抓内部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抢抓时机,首次引进外教,打造学校发展特色。经过两年的拼搏,新校于2001年11月在光华门如期落成,并顺利搬迁。银川一中又挂牌成立了宁夏回民高级中学(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使学校扩大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招收范围,由原来只招收山区学生扩大为招收川区和山区优秀学生,使学校生源质量得以提升,实现了学校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再加上迁入新学校后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节节攀升,很快受到全区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学校又重新回到自治区最好学校的地位上来。

在我担任外事办主任期间,我始终坚持“外事无小事,事事须请示”的原则,随时保持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银川市公安局的联系,及时汇报学校外事工作的开展情况,虚心听取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对外事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学校严格履行国家外事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外事规章制度,按照工作合同的相关条例办事。其间,我深切体会到从事外事工作的重大责任。首先要依法执政,服务中还要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情动人。在我负责学校外事工作的6年中,银川一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外事安全事故和任何涉及政治、宗教的外事纠纷。

我经常不定期地组织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和教研活动,组织外籍教师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大力宣传学校,树立学校形象。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到英语教研组的教育教学研究,从普通教学手段到多媒体的使用,都与外籍教师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与探讨;还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参加每年的各种中西方传统节日活动。在校内,也经常邀请他们参加学校的“英语角”“英语俱乐部”“青春飞扬英语歌曲大赛”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外教与学生的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传播了英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2004年陈毓秦校长退休,教育厅又选派戴冰青到银川一中任校长。戴校长毕业于银川一中,1982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母校,在一中工作了10年,她对一中怀有深厚的感情。她在前任校长工作绩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三位一体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成功筹备并举办了银川一中百年校庆工作,使银川一中的教育教学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