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 施课外文体活动,提升学生幸福指数
吴宁第四小学课题组
(一)我们对幸福指数的理解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课外文体活动学生幸福指数是指学生对“体艺2+1”活动的快乐感受和幸福体验。
快乐和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同人性的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快乐幸福感觉与其精神世界的成长紧密联系:一切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幸福快乐;一切违抗学生成长内在的力量的、外在强加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均无快乐可言的,甚至是不幸的。因此,我们认为身心健康、活动快乐、个性发展是学生“体艺2+1”幸福感受的三大源泉。
(二)提升学生幸福指数的五项措施
1.设立文体超市,体验自主幸福
“文体超市”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文体活动项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加深对运动项目的体验,来提高体能,活跃身心,激发学生的体艺兴趣。设立文体超市,其一优点就是改变以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模式转向为以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体艺学习和锻炼,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爱好、专长和健康需要的不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提供6大类学习项目,总共20项供学生选择:球类(排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能类(跳绳、踢毽子等),格斗类(武术),艺术类(合唱、舞蹈、书法、绘画、剪纸、彩绘等),休闲娱乐类(体育游戏、三棋、弹子棋、象棋等),文艺类(演讲、小记者等),科普类(电子制作、机器人等)。一、二年级学生先进行一节重在认识项目的理论课学习后,再进行自由选择,其他年级的学生直接进行自由选择。
我校把课外文体“超市式”教学列入学校的课程表中,每周下午第四节课开展体育“超市式”教学。各年级每周2节,前一节是由班级统一定好项目,由体育老师和班主任教师进行辅导;后一节由学生自由选择器材或自带器材,器材表由班主任签字,在上课前交体育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组织和管理好(每班选择的单个器材数量不能超过5,例如:篮球每班最多可自由选择数量为5只)。但是年级要组织班级之间比赛,则以年级组织教学为主。这样使活动类体育课程在时间上、辅导力量上、运动设施和器材上得到切实的保障(各年级也可以自行组织班级间运动比赛,由年级组长提前上报体育组)。
超市经营理念进入课外体育教学领域里,也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带进了课外体育教学,体现了人文性、多样性、主动性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目标的差异而予以引导和鼓励。在这种理念下,学生的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充分体现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小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超市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上,注重相对评价,可以调动不同程度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的评价方法是以小学生的出勤为主,只要学生的出勤率占80%以上的,即为“体艺2+1”课成绩合格。然后再以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成绩或水平作进一步评价。
2.举办文体展示,体验成功幸福
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造一切机会,提供更多评价尺度,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例如,学校通过近30个兴趣小组,才艺展示、游园活动、课本剧表演、各类文体比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为各个层面的学生创造展示风采、锻炼才干的舞台。
学校近一年开展的大型文体展示活动有:
秋季田径运动会(2007年9月27-28日)、与市老书画家现场书画交流(2007年10月25日)、排球亲子运动会(2007年11月8日)、班际排球赛(2007年11月12日)、迎奥运书画比赛(2007年11月15日)、校科技创新大赛(2007年12月2日)、庆元旦“体艺2+1”展示活动(2007年12月30日)、校快乐游戏创编比赛(2008年3月28日)、广播操、校园操展示(2008年4月2日)、校际排球联谊比赛(2008年4月2日9)(2008年5月7日)、校跳绳比赛(2008年4月28-29日)、古诗文展示活动(2008年5月6日)
国旗下的中队文体展示。为活跃校园文体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展示各中队风采,增强各中队凝聚力,为师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为学校的大型活动发现人才,我校还开展了国旗下的中队文体展示活动。要求:各中队提前一周上报本中队展示的节目,经审查合格后于次周一升旗仪式后向全校进行展示。节目内容要求积极向上,形式新颖。
3.编快乐游戏,体验创造幸福
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游戏是一项学生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游戏创编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轻松、愉快的“玩”中,发现技巧并培养兴趣,开拓游戏的新捷径和新方法,激励学生锐意创新的精神。通过生与生、师与生、家长与孩子共同讨论交流进行自主练习并再创造。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性是潜在的、丰富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发、培养!让我们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做做游戏、创编出更多好的游戏活动。
学校的快乐游戏创编大赛活动从筹备、各班设计、创编、排练到比赛结束,历时一个多月。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创编活动中,始终把“锻炼身体、迎接奥运”的理念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从这次比赛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班的游戏融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民间特色为一体,且各有特点,同学们在活动中创新意识强、团结协作好,做到虚心好学、讲礼、有序,在积极参与趣味游戏中锻炼了身体,体验着快乐。如,创编的“五环奔北京”快乐游戏还参加了省里展示。学校的这次快乐游戏创编大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游戏方法的平台,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和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开展这些健康、有趣的游戏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能使身心得到放松,更能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培养团结习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4.开展家校互动,体验亲子幸福
教师应积极主动成为家校共育的倡导者,家庭优质资源的挖掘者、家长教育孩子的同行者,努力使家校共育成为学校课程的有效补充,使每位家长成为合格的“启蒙教师”,使每个家庭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理想学校”。
教师要努力使家校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互配合,更要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从而达到真正平等的“合作”,这样才能合力打造优质的基础教育。
达成共识——召开家长会。
家长教育需求问卷调查发现有98%的家长想了解学校教育目标、任务和内容,有95%的家长想得到有关教育孩子方面的帮助。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成长有着较高的教育期望值,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一方面,不少家长身边很少有教育指导方面的书籍和资料,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把文体学习与学科学习对立起来,认为文体学习会影响学科成绩。为了让家长了解“体艺2+1”活动的意义及正确的教育方式,学校分年级召开了专题家长会。在家长会中向家长说明了意义、内容、目标、方法及学校的有关安排,取得家长的支持,为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家教环境。
交流在线——建立家校共育网站。
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上网已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手段。网上学习具有信息量大、获取知识便捷,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给家校合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因此网上学习、交流、沟通已成为家长获取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家校共育的有效平台。学校网站开设“体艺2+1”栏目,在栏目中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法规政策、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艺活动等。教师和家长可在网上设立个人电子邮件信箱,通过发E‐mail的形式,构建一个交流思想、发表看法的公开平台。学校网站的开通,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满足了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为家校共育注入了鲜活的因子。
走出封闭——成立家庭活动小组。
在学校,教师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因此,很难照顾到孩子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孩子出了学校又大都回到家里成了孤家寡人,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很难坚持文体学习,更不用谈快乐了。而家庭活动小组人数少,指导者多,正好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同时也利用小组里的群体动力,让孩子更加愉快地投入活动中去。家庭活动小组按学生居住的位置区域划分,也可按学生的选择的活动项目划分,或按学生自己的意愿自愿结伴组合,人数一班4—6人为一组,组内家长轮流作组织者。活动内容和计划由家长和老师一起制订。教师经常上门指导小组活动,提高家长的组织和教养水平。家长之间也能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家庭活动小组扩展了孩子活动的空间,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亲身体验。有趣快乐的小组活动,加深了孩子间的友谊,培养了孩子合群、团结、约束等良好的习惯,在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品质。
家宾有约——把家长资源引进课堂。
家长既是教师的合作伙伴,又是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家长队伍中有不同的职业,不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把家长请进课堂当“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如美术教师家长教绘画兴趣班作画、做手工;电工家长给电子兴趣班辅导电子制作;记者家长为记者班讲解采访技巧……活动之前教师和家长一起备课,家长从中吸取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到了教育方法和技能。“爸爸老师”、“妈妈老师”的到来,也使孩子感到惊喜,看到爸爸、妈妈被邀请到班上来,孩子们一定会兴高采烈。体艺活动在孩子眼里更加亲切了,同时孩子对父母的崇敬之情也增加了。学校还应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大力支持和有求必应,家长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既锻炼了家长教育自己孩子的能力,又提升了家庭教育的实效。同时也拓展了体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家长共同分享了教育经验。
走向开放——举办亲子游戏节。
学校开展一学期一次的亲子游戏节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如开展亲子排球运动会、亲子运动会、亲子演出会等。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游戏,吸引了许多家长的积极参与。父母的到来,使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倍增。家长们在参与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文体活动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和身心发展的价值,体验着活动带来的亲子间的感情,共同感受亲子家庭和谐的快乐。
5.实施科学管理,保障幸福常态
为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学校的文体活动常态化,让学生的幸福体验常态化,实施科学的管理至关重要。
学校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文体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个落实”:
一是时间安排落实。尽量使各班级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交替进行,更好地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规定,并将课外活动的时间安排列入课表,作为法定形式。
二是活动内容安排落实。应加强对学生活动兴趣的调查,结合实际条件,将学校的统一安排与学生的自选内容结合起来,既保证统一的计划与组织,又适当满足学生的兴趣。
三是场地器材安排落实。在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时,应视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来考虑活动内容与时间。
四是辅导人员安排落实。组织体育老师、班主任和学生体育骨干共同完成辅导任务。要明确辅导人员的职责,采取定点、定项设岗辅导。
五是职责考核落实。学校制定了课外体育活动效果评价制度并定期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时间保证、活动进展、人员到岗、辅导成效等,并由校长室牵头实施课外活动巡课制度,及时了解各小组、各班活动情况并予以考核,做到体育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目标的实现情况,负责人员的表现情况“三明确”,并每月一通报。保证了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了活动课的质量。
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体艺的教育,美好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体艺的空间,自由成长;让每个孩子都会展示体艺的魅力,幸福成长。也许我们学校的体艺活动,只能让“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我们愿为孩子们一生幸福的奠基奔波忙碌,我们永远追求:让艺术与生活同行,让生命与健康同行。
(课题组长:杜荣生,执笔:邢亚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