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校课外文体活动课程
——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巍山镇中课题组
(一)研究措施和做法
1.“一把手工程”
近年来,东阳市为深化“素质教育实验县”的实验,从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入手,把开展课外文体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响亮提出“还体艺课程原有的名分与地位”,以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为载体,在确保音体美课程“主渠道”的同时,学校每天腾出一块时间,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校校做到学生每天1小时体艺活动时间。我校是最早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的实验学校之一,于2005了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规划,10月正式启动,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依托于我校课外文体活动传统项目及原有的师资优势,按照率先实施、示范辐射、探求特色的总体思路推进,2005年12月对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东阳日报对我校“体艺2+1”实施情况作了相关报道,以大力改善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环境为目的,依据推进“体艺2+1”项目的需要,强化了学校体育、艺术专用场地,专用教育的建设、艺术器材的配备,至今我校为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先导,通过转变观念的教育和各种业务培训,满足“2+1”项目对教师教学技能的需求。
2.因地制宜定项目
我校因地制宜,设置出各类体育、艺术类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成立合唱队、铜管乐队、健美操队、羽毛球队、高跷队、民族器乐二胡笛子队等校专业队17支,各个学校专业队都由2~4位专任老师负责教学、指导,2006年上半年在我校召开的东阳市中小学规范管理现场会上,全市中小学校长观摩了我校“体艺2+1”课程实况,中国教育报、东阳日报、浙江卫视先后对我校“体艺2+1”实施情况进行实地采访和报道。
3.课程化管理机制
我校的课外文体活动课程一直以来由校长室统筹规划,教务处为职能管理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安排编班和学校课外体艺活动并按课程表开展课外体艺活动,要求指导教师备好活动课程教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做到活动时间、地点、指导教师、课程项目、参与人员五落实。它区别于以往自由式、放羊式课外活动,用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进行分析,筛选和丰富对教学活动进行定位和规范,把“活动”纳入课程的范畴,有着浓郁的校本化课堂氛围。总之我校的课外体艺活动课程开展,领导小组、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管理运行已呈现模式化,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为活动课程课程化管理机制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形成良好的活动课程课程化管理机制,需要学校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强化教师的活动课程课程化意识。据调查,课题研究前教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课程化认同率最高,对其他学科课程化认同率次之,而对每天上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下午的体艺“2+1”活动的课程认同率几乎为零。在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我校坚持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体艺“2+1”活动如同每节45分钟的文化课一样是正规的课的意识培训。的培训主要是在每周一次的周前例会上由校长来做,内容包括教育部、教育局文件通知的精神、新课程理念中师生关系的转变等等;对学生的培训主要是每周一次的周一升旗仪式,主要由主持升旗仪式的值周领导来做,内容包括国家社会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要求,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体艺“2+1”活动的安排和要求等等。对教师进行活动课程课程化意识的强化,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去做,不要好像教师学生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就麻痹大意甚至放弃不做,这样就很容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要对活动课程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既然把活动视作等同于文化课的课程,就要遵循其客观规律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律。学校教务处安排出全校的体艺“2+1”活动课程表,并分发到班级,还要求粘贴上墙。活动课程的安排主要遵循这几条规律:根据日课表中的体育课来安排当天班级是体育活动还是艺术活动;如果当天的体育课是在上午的也可安排体育活动;为防变相挪用,艺术活动的地点一般情况下要选择在教室外校园内适宜的地方;如遇雨雪天气不能开展室外体艺活动的,可在教室里进行读写唱等艺术活动。当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应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做一些微调。
(3)对教师的活动课程教案进行常规化管理。这也是保证活动课程科学合理地进行下去管理制度。强化了教师学生的活动课程课程化管理意识后,对教师的活动课程教案进行常规化管理也能够被教师接受和认可。教务处如同对文化课的教案管理一样做出编写项目的要求和每月的例行检查评比,为教师精心设计好活动课的教案明确了正确的方向。
①学生评价制度。
主要指向对学生的体育艺术“2+1”项目的技能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测评认定。学校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指导教师、领导组成员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认定小组,认定小组依据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与技能标准,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的校本化《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认定,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
学校的测评认定标准力求简明易行,鼓励学生积极参评,允许多次参评,体现激励性;测评认定由学生自主申请后安排,采取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进行,体现自主性;测评认定虽以技能为主,但认定中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的修养等全面表现,并使之终身受益,体现全面性;初中的实际出发,以“教育部标准”为依据,制定实用的、可操作的校用标准,教育部《标准》中没有的,参考相关或相似的技能标准加以认定。获得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等级评定或比赛获奖的提供相应证书的学生,免予测评,直接参加认定。
测评认定分四个阶段:学生自我申报→指导师测验考核→认定组认定颁证→学校表彰归档。
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活动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应采取多种评价方法,既要有行为观察,又要有成长记录,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力求清晰、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为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分析的科学依据。
②课程本身的评价。
是指围绕《课外体育艺术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项目的设置,教师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以及由此达成的效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学校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师进行评价,获取第一手评价资料。并且让教师在学期末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
由于人的发展不同于工业生产,课程本身有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和能力,表现在学生上也有显性和隐性的效果。因此要求我们采取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内容包括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性进行评价,课程本身的评价、效果评价等等。
(5)奖励制度。建立以外出参观考察为中心的奖励制度,在适当时候组织部分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对参与教师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发放成效奖。
(6)教师培训制度。
①校党支部继续办好每月一次教育论坛,让它成为教师交流心得、展示成果、学习先进的校本化学习平台。
②推进体育艺术课程骨干教师培训。
③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构建了活动课分类教学系统:
④形成了许多成功的活动课教学案例。
总而言之:学校的体艺2+1活动,以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为基本内容,以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自主选择、分类指导、分类评价、整体推进为主线,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提高艺术素养、运动技能、审美能力。由于全校学生100%参与改变了一天到晚死气沉沉紧张学习的不利局面,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健康,释放了紧张情绪,提高了心理健康的水平,虽然体艺2+1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与学生的收获相比就不值一提了,体艺2+1“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二)研究初步成果
(1)活动课程分类教学研究已初步建立起学校体艺活动课程中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我校在各级各类体育、艺术比赛中硕果磊磊,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大幅提高。
(2)通过文化课分类教学法研究,活动课分类教学研究、分类德育法研究,我校的形成规模化、校本化、系统化的分类教育特色。分类教育模式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同类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起点和确立各类学生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策略,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大为提高,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我校的活动课分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选择性、走班制”为特征,符合当今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我校为农村集镇初中,相信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作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提供经验借鉴。
(2)本课题研究的关键在科学分类,才能帮助教师把握准确的起点,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而分类具有相对性,分类过细不利于实践操作,有时不同的分类的标准又具有从属关系。
(3)有了准确的起点,还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不容忽视。
负责人:许庆龙,执笔人:葛荣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