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婴幼儿童的“积极睡眠”和“消极睡眠”

认识婴幼儿童的“积极睡眠”和“消极睡眠”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婴儿、儿童的睡眠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心理学家把人体身心放松,进入完全熟睡状态称为“积极睡眠”,而将虽然进入安睡、但眼球仍在跳动、出现梦话或身体反复动作的状况称为“消极睡眠”。据专家研究,幼儿的夜间睡眠在1.5~2小时的“积极睡眠”之后,就会有20~30分钟的“消极睡眠”;如此重复进行到最后以“消极睡眠”结束、醒来。认识儿童的睡眠机制,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认识婴幼儿童的“积极睡眠”和“消极睡眠”_新视点生命

婴儿、儿童的睡眠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一般情况下,1岁以下的婴儿,白天要睡2~3次;1~1.5岁,白天要睡1~2次。睡眠时间要求:半岁前,一天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12~14小时;4~6岁,11~12小时;7岁约9~10小时。

但是,小孩的睡眠习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也因人而异。不能仅从睡眠时间长短来判断孩子生活是否正常,身体是否有异常,更不能在孩子毫无睡意的情况下强迫他(她)睡觉。

一般新生儿,整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只有在饥饿、寒冷、尿湿或一些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才会醒来。但也有少数称之为“短睡型婴儿”,出生2~3个月后就表现出不喜欢睡觉的习性,睡眠时间比一般婴儿短得多。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则是由于婴儿自身的生物钟的缘故,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应强迫睡觉,否则,反而对其健康成长不利。须注意孩子的生活情况,只要睡眠有规律,睡醒后精力充沛,情绪愉快,食欲良好,活动正常,体检结果身体各部分的增长符合该年龄的正常值,就说明无睡眠不足。

心理学家把人体身心放松,进入完全熟睡状态称为“积极睡眠”,而将虽然进入安睡、但眼球仍在跳动、出现梦话或身体反复动作的状况称为“消极睡眠”。据专家研究,幼儿的夜间睡眠在1.5~2小时的“积极睡眠”之后,就会有20~30分钟的“消极睡眠”;如此重复进行到最后以“消极睡眠”结束、醒来。幼儿至儿童的睡眠机制,据西方学者伊林沃斯基长期研究后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如本文开头所述,但他们又随着各自自身的生物钟,身心感应情况,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除了睡眠时间长短不同以外,有些小孩表现不易入睡,其原因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如生理方面:因运动不足而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因而不容易自然入睡;心理方面:睡眠要求完全放松紧张的精神意识才能舒服地安睡。某些孩子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放松紧张情绪,因而难于进入梦乡。外因如外界噪声、吵杂声;光线太强;气温太冷太热;风太大;太挤受压以及一些不自然的环境等等。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帮助孩子安然入睡。

此外,有些孩子睡眠不安易醒,有的是由于外界因素,被惊醒,如果这种情况,孩子醒后会哭闹。有的是因为过分疲劳而不能熟睡,此时睡醒后也会感到不舒服。还有些孩子睡眠中会出现突然起床独自玩耍,说梦话,甚至到处走动或跑步在地上抓小虫(但地上并无小虫)等等奇怪行为但醒后一切正常。这种行为类似一种“夜游症”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有家族史、遗传因素。一般发生在学前时期,长大以后会自然消失,不是一种病态,不必惊慌。本书作者家族中就有过这种情形。

认识儿童的睡眠机制,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