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缺独立人格

□缺独立人格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所有这些措施都只能是暂时地解决了某一个具体问题,孩子不会学会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方法,也无法养成独立的自我人格。中国的传统道德没有独立人格的位置,每一个个人的价值只有依附在集体主义中才具有价值。现代教育缺少独立人格的内容。独立人格来自尊重。儿童“自我”的丧失成为独立人格形成的无形障碍,逐渐使孩子成为家长的附属品,成为家庭产品和社会工具。

□缺独立人格

【案例1】

就在2011年4月11日晚,顾女士在浦东国际机场被她23岁的儿子汪某连刺9刀,倒在血泊中,险些丧命。当时她刚刚赶到机场,接从日本留学放假返沪的儿子,两人见面不过10多分钟。

【案例2】

一位中国女士在美国亲眼目睹一对美国夫妇为了说服不满6岁的小女儿穿冬装,把为了讲漂亮而穿着单裙的女儿放在冰天雪地的门外站了五六分钟,小女儿被冻得脸发青,手脚僵硬,经过热水沐浴而缓和过来的小家伙最后乖乖地穿上了保暖的冬装。

【反思】

虽然只是让孩子穿冬装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感慨颇多。想到了别人的教育方式,他们宁可在一大早,耽误宝贵的时间,宁可让孩子受冻,也要让孩子亲自体验。这正应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想,如果在我们中国,大多数家长可能不会这么做。他们要么苦口婆心地劝说,要么就直接一顿打骂,以武力制服孩子,然后强行给孩子穿上,再或者就是连哄带骗加以某种承诺的诱惑而让孩子答应。然而所有这些措施都只能是暂时地解决了某一个具体问题,孩子不会学会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方法,也无法养成独立的自我人格。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总是不放心让孩子独立处理事情,我们的家长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家长应该多替孩子操操心,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会自己处理的。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依赖,习惯于按别人的指示行事,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创造了。

img15

中国的传统道德没有独立人格的位置,每一个个人的价值只有依附在集体主义中才具有价值。集体主义要求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先公后私、一心为公和舍己为公。如果说个人有价值,也是集体的价值,是工具论的价值,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没有独立的价值,也就没有个人人格,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依附性的,依附于集体,或者依附于集体的变种,诸如依附于宗法性群体、依附于松散性群体、依附于家庭等以求得心灵和肉体的保护。

现代教育缺少独立人格的内容。小学生实行共产主义教育,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研究生评文明寝室,博士生不允许随地吐痰。整个教育是倒挂的,是对教育发展规律的逆向行进。这种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假大空的思维模式,并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由于这种教育方式缺少具体的针对性,很难成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具体行为准则。不知道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立而平等的,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格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不知道对别人人格的不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伤害。人格是在具体的教育中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在具体的人与人的平等相处中得以强化的。

独立的人格来自于个人主义道德。个人自由与独立人格是密不可分的,坚信个人自由的时代也是一个坚信个人人格的时代。自由才能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的人格是伪独立人格。经济不自由,就没有经济独立,政治不自由,就没有政治独立,道德不自由,就没有独立的道德人格,哪一个领域自由了,哪一个领域才会有独立。具体到汪某,他只有形成了独立的人格,才能忏悔到灵魂深处,国人才会得到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才能避免用道德钢鞭打人的时候,也伤着自己。

独立人格来自尊重。尊重童年,尊重学生的天性。儿童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儿童拥有的独特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是存在冲突的。著名学者王富仁先生在《呼唤儿童文学》一文中谈到学校教育时说:“学校教育注定有其强制性,注定不会也不可能达到使儿童在身心上完全自由的发展程度。”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他说:“家长作为成年人所感到的生存压力越大,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的前途越关心,越会强制自己的孩子更快更充分地满足当前社会对一个成人的要求,而不得不牺牲自己孩子当下的幸福。”一种教育,只有当它与孩子的愿望和利益背道而驰的时候,它才会是“强制性”的。而当教育符合孩子们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的时候,它给孩子们带来的必然是自由和解放。如果让一个孩子对自己的人生作预设的话,他不会设计牺牲童年的幸福来换取成年幸福这种人生模式。但是,遗憾的是,在我们所面对的中国儿童教育现实中,成年人对设计孩子的人生越来越“热心”、“积极”、“强势”、“自我中心主义”,甚至得了“关怀强迫症”。作为童年主人的孩子反而几乎失去了选择童年幸福的权利。无数的孩子在童年期无法寻找到、建设起真实的、积极的自我,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儿童“自我”的丧失成为独立人格形成的无形障碍,逐渐使孩子成为家长的附属品,成为家庭产品和社会工具。试想,一个没有真实、积极的自我的人,不管按照现今人们趋之若鹜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来看他有多么“成功”,其人生也是空虚的。教育应以儿童为原点,成人教育者既不能君临儿童之上,也不能与儿童相向而踞,而只能走入儿童的生命群体之中,与儿童携手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共同探索人生、共同成长。成人应该从儿童自身的原始生命欲求出发,运用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摸爬滚打时获得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去尊重和发展儿童的生命,并将自身生命融入其间,以保持、丰富孩提时代的传统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以儿童为本位,是儿童教育的不二法门,是儿童教育的最高境界。

尊重经验,不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和创生课程,不漠视学生的人生经历来开展价值引导,不跨越学生的亲身体验来选择对话主题。每个学生生活的社区不同,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不一,人生阅历不尽一致,因此教师应善于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呈现问题,控制节奏,优选方法。当然,尊重也不是对学生经验的一味迁就和附和。教育的艺术在于,在学生已有经验的框架内,达成学生智慧的最大程度的发展。教育就是一个从学生现有经验迈向可能发展区,再走向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洞察、剖析、发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教育要求用经验来催生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把知识与经验结合,经验和大脑相连,从而便能有力遏制“死”知识的蔓延,让学生的大脑获得解放。

尊重天性、尊重经验,必须摈弃功利教育。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了上海有“80后”、“90后”和“00后”孩子的近千户家庭,结果显示,“重知识轻德育”——家庭教育功利化趋势已蔓延至“00后”孩子的家庭,令人担忧。有调查分析,有“00后”宝宝的家庭,在“知识性”教育方面显著高于“80后”、“90后”孩子的家庭,而最为重要的“道德性”教育则显著低于后两者。这一方面与“00后”孩子的父母具有更高的学历水平、具备向子女传递更多知识的条件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功利导向”的一个折射。这样的家庭教育状况,势必带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虽然“00后”孩子年龄尚小,表现尚不明显,但从对“80后”、“90后”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目前对主流意识困惑的青少年成倍增长”。青少所的一份上海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对坐公交车不买票、骑自行车不缴税、不让座、乱扔杂物等8项明显违反公共规范的行为认识上,只有“吸毒”因其明显的危害性,遭到绝大多数未成年人的拒绝。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在对诚实、守信的评价上,46.1%的未成年人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42.5%的小学生崇拜黑客,更有近80%的未成年人过早地在网上看过与性有关的图片或文章。调查还显示,“00后”孩子的父母学历普遍都在提高,“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到56.7%,这使得他们在养育孩子中也难免折射出更高的学习期望。就对孩子的“大学或以上”学历期望而言,“80后”孩子的父母占到77.2%,“90后”孩子的父母占到86.9%,“00后”孩子的父母占到89.8%。有趣的是,“00后”孩子的父母更少将教育子女的成败归于“父母责任”,而更倾向于“运气或机遇”。这说明“00后”孩子的父母们普遍缺乏养育信心,对子女的教育充满焦虑,对所面临的养育问题可能常常不知所措,这种冲突势必促使父母过早、过快或过多地对孩子进行“知识性”教育。

允许孩子“虚度光阴”。在现代社会,大人们已习惯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如果一天不安排自己孩子的活动,父母们就会感到不自在,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父母们简直无法接受。英国心理专家日前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和能量储备,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专家呼吁,应该允许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虚度光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一直研究“建构式游戏”行为社会心理学教授帕特里克·奥唐纳认为孩子天生具有游戏和探索的天性,3岁以后,是孩子的自主期,父母不能当“卫星定位仪”。因为3岁以后,孩子就会开始对社会活动感兴趣,5~6岁更是孩子们自主社交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不喜欢过多和父母或兄弟姐妹们待在一起,而更喜欢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玩耍。奥唐纳说,这时候,那些喜欢分秒看着自己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了,不能时刻充当“卫星定位仪”,监控孩子。爱哲希尔大学资源心理学讲师理查德·拉里指出,一定时间的“逃离”和创造力的培养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无聊的时候。拉里称,父母不要每时每刻照看自己的孩子,而要留给他们独处的时间,给孩子们自娱自乐的自由。奥唐纳对现代英国青少年的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来父母过多安排孩子活动的教育模式,已令英国青少年养成了需要别人领导和不会自己作决定的性格。奥唐纳发现,15岁以下的青少年普遍没有自信,无论去酒吧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带头人”,直到17岁或以上,一些年轻人才拥有自主作决定的能力。他建议父母能够:(1)多带孩子去公园,特别是乡村公园,让孩子接触树木、溪流和大自然。(2)带孩子去有天然游泳池的海滩。(3)在自家的后花园进行烧烤活动,孩子们爱做什么就让他们做什么。(4)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让他们在客厅和厨房里帮忙,比如打扫之类。(5)在假期里,允许孩子整天穿着睡衣,允许他们饿了才吃东西而不一定非要定时进食,允许他们晚上到屋外去看星星等等。如果你实在不能忍受自己的小孩整天无所事事,那么,请至少在假期的一半时间里让他们拥有悠闲的生活。(6)尝试带孩子去一些“冒险乐园”游玩,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活动,让他们尽兴而归。(7)无论在哪里,请不要总是试图安排自己的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