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雁门太守行①

雁门太守行①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雁门,郡名,在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表示不惜重价招揽人才。台的旧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敌军像乌云一样袭来,要将这座城池压垮摧毁,但我军将士精神抖擞,严阵以待。“压”字点明敌我力量悬殊。由此可见李贺诗“奇诡”的特点。

雁门太守行①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

              角声满天秋色里④,塞上燕脂凝夜紫⑤。

              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⑧,提携玉龙为君死⑨。

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中唐杰出诗人。因避父名晋肃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仅做了三年九品小官奉礼郎,只活了27岁便郁郁而死。他的诗主要描写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和人民的苦难。

诗歌方面,李贺长于乐府,善于熔铸辞藻,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一个个新奇瑰丽的艺术境界。他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注释

①雁门太守行:古乐府诗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古词只叙述洛阳令王涣的德政之美,后人一般用来写边城征战之事。雁门,郡名,在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

②黑云压城:喻敌军攻城猛烈,我军应战不利。摧:毁。

③甲光:铠甲向着太阳反射出的金光。金鳞开:如金色鳞片一般张开,形容甲光像鱼鳞一样闪动着五光十色的异彩。

④角声:军中的号角声。

⑤燕脂:即胭脂,一种化妆品或颜料,深红色,这里指塞上的红土,并暗指殷红的血迹。凝夜紫:塞土夜间凝成紫色,显得更加浓暗。

⑥半卷:喻指增援不利,一说指行军之隐蔽。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这里暗用荆轲易水悲歌的典故,表示死战的决心。

⑦“霜重”句:写北方严寒,战地艰苦,鼓声不响,暗示战争失利。

⑧“报君”句:报答国君平日对自己的恩遇和重视。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表示不惜重价招揽人才。台的旧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

⑨玉龙:指宝剑。

解读

这首诗歌颂了边塞将士奋勇杀敌、誓死报国的精神。

开头二句,喻写敌情危急。敌军像乌云一样袭来,要将这座城池压垮摧毁,但我军将士精神抖擞,严阵以待。“压”字点明敌我力量悬殊。“甲光向日”喻写我军斗志愈坚,忠心可鉴。三四句,写守城将士浴血奋战。前句从听觉写来,在角声之中,可以想见将士们拼死搏斗的场面;后句从视觉写来,边塞之上的泥土如同胭脂一样,凄冷的夜晚,鲜血凝结,变成了紫色,可以想见死伤惨重。“角声满天”和“燕脂夜紫”是说白天、夜间都在激战。

五六句,写援军受阻。前句是说援军为了不打草惊蛇而将红旗半卷起来行进,援军将士都抱着荆轲刺秦王时的那种视死如归的信念;后句是说敌众我寡,援军失利。“临易水”点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虽伤亡惨重,仍临危不惧,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最后二句总写守城将士与援军将士死战到底的决心。这是对将士们的热情礼赞。

此诗的奇妙之处在于色彩的运用。首联的黑色对金光,一暗一明,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憎之情。颔联以枯黄秋色与胭脂暗紫相对,杀气与血色便跃然纸上。颈联红旗对白霜,从暖色到寒色,写出援军的失利氛围。尾联的黄金和玉龙,一黄一白相映衬,光彩夺目,正与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精神相表里。由此可见李贺诗“奇诡”的特点。

名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