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登飞来峰①

登飞来峰①

时间:2023-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晚年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皇祐二年王安石在鄞县任满,由鄞县返回京师,途中经过越州,游览此峰,写下《登飞来峰》一诗。这首诗通过登飞来峰凭塔晀望,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胸襟气魄。前二句描写飞来峰塔的耸立云表的形象。后二句写了登上飞来峰塔的感想。浮云未能挡住视线,诗人得以极目远眺,即由于“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实是登飞来峰上的塔。

登飞来峰①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②。

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庆历二年(1042)进士,宋神宗时为宰相,实行新法,史称熙宁新政。晚年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在诗、词、文方面有很高成就。他的诗,风格遒劲清新,讲究用典和议论。

注释

①飞来峰:即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飞来山。传说此山从琅玡濒海处飞来,故名飞来山。山上有应天寺,寺中有逼近“天心”的高塔,即“九重雁塔”,诗中称之为千寻塔。

②缘:因为。

解读

皇祐二年(1056)王安石在鄞县任满,由鄞县返回京师,途中经过越州,游览此峰,写下《登飞来峰》一诗。这首诗通过登飞来峰凭塔晀望,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胸襟气魄。

前二句描写飞来峰塔的耸立云表的形象。诗人没有过多地描述飞来峰的具体景象,只是用了一个夸张,单是塔身就有千寻之高,这样塔高的形象就很突出了。接下来诗人用了一个传说,再次说明千寻塔的高峻: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鸡鸣见日升”,以泰山日观峰为喻。本来,飞来山由山的名称、传闻,就已隐然见出挺拔巍峨之势了,鸡鸣见日,又显示了峰巅的高峻。诗人登山的时刻不在鸡鸣时刻,未曾看到日出景象,所以只言“闻说”。登上塔顶,居高临下,天地间的景观就尽收眼底了。

后二句写了登上飞来峰塔的感想。日出虽未见到,登上塔后浮云却在眼前,不过,浮云很低,人从地面仰望,浮云在天上;从山峰俯视,浮云却在脚下了。这是因为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浮云未能挡住视线,诗人得以极目远眺,即由于“身在最高层”。诗的末句点出“高”字,回应首句的“千寻塔”,是在“塔”的“最高层”。登飞来峰,实是登飞来峰上的塔。

后两句从观赏风光、谈论体会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人生之旅中,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政治方面也有寓意:用“浮云”比喻一种妒贤嫉能的政治势力,说明必须勇于坚持理想,善于把握形势,才能排除种种政治势力的干扰破坏,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本诗又表现了作者敢于开创事业的坚强决心和雄心勃勃的远大抱负。

名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