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不是一种单一的现象,它是多种表征的总和,包括骨质的损耗,皮肤松弛,意识迟钝,语言混乱不清,记忆力消退,免疫力下降,失眠,性功能衰退,行动迟缓,食量很少,食欲很差,各种感觉器官不灵,听不清,食无味,看不见等等。很多科学家都希望通过对人体各种功能衰退的表现的研究来了解衰老的过程和起因。
有科学家提出,衰老是由于新细胞数量减少造成的,也有人提出是由于基因变化已经饱和。总之,世界上学者提出的各种衰老的学说很多,但被公认的只有几种学说。
1990年,美国抗衰老专家Heriley提出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他取胎儿和93岁老人的成纤维细胞进行试验,发现前者的染色体两端的染色粒(称为“端粒”)比后者长,说明老年人的体细胞分裂次数比胎儿多,端粒的长短与细胞分裂次数有关。并进一步研究证明,体细胞每传代一次,端粒就缩短50~200bP(碱基对),当端粒缩短到2~4kb(千碱基)时,正常人的双倍体细胞就不能再分裂,细胞开始衰老和死亡。据此推断,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每复制一次,端粒就变短一些,当端粒减到一定长度时,细胞便停止分裂,进入衰老期,因此,端粒的缩短是人体衰老和死亡的起因。
抗衰老专家Bryma研究过端粒酶活性与衰老的关系。发现长寿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高,早衰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低;且长寿细胞内染色体完整,稳定性比早衰细胞好。说明端粒酶活性高端粒就长。胎儿体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高,端粒就长;93岁老人体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低,端粒也短,说明端粒酶活性高低决定端粒的长短,也决定寿命长短。
全球首只复制羊“多丽”,原来健康情况正常,两年来还先后生产过4只小羊。但最新一期的美国《自然》杂志报道,从“多丽”的基因,科学家发现她有早衰迹象。最新研究发现,“多丽”体内染色体与其他同龄的绵羊有异,当中与寿命长短有关的端粒部分明显较短。这项结果更支持了“端粒学说”。(图11-5)
图11-5 全球首只体细胞克隆羊“多丽”及其子羊,最近发现“多丽”早衰,其染色体端粒明显较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