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娃娃(制作)

民族娃娃(制作)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教师向幼儿讲述我国的民族特点,让幼儿了解到我们国家总共有56个民族,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56个民族组成的是一个大家庭。2.教师向幼儿讲述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居住特点以及若干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加深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感性认识。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学前班《艺术》教材上册第5页中所展示的少数民族的服饰,让幼儿仔细观察,并体验不同民族的不同服饰特色。

民族娃娃(制作)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手工制作的工具一套,少数民族衣服的图片若干张,歌曲《爱我中华》一首。

2.幼儿准备:学前班教材《艺术》上册第5页以及鸡蛋壳若干个。

活动过程

◎话题引入。

1.教师向幼儿讲述我国的民族特点,让幼儿了解到我们国家总共有56个民族,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56个民族组成的是一个大家庭。通过教师讲述,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

2.教师向幼儿讲述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居住特点以及若干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加深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感性认识。

◎制作演示。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学前班《艺术》教材上册第5页中所展示的少数民族的服饰,让幼儿仔细观察,并体验不同民族的不同服饰特色。

2.教师按照《艺术》教材上册第5页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向幼儿演示民族娃娃的制作过程,并指导幼儿动手实践。

3.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民族娃娃,并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览,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指偶游戏。

1.教师向幼儿讲述制作指偶的大致过程。可以遵循“构思形象→绘画勾勒→剪裁→粘贴→形成作品”的制作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

2.教师指导幼儿根据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做指偶。大致制作思路是先确定做哪个民族的,然后再根据手指粗细用纸片做出与之相同的纸筒,最后把绘画好的人物粘贴在纸筒上,并将纸筒套在手指头上。

3.玩游戏:拨动不同的手指,让指偶扭动起来。有创造力的幼儿也可以编一段小故事来配合指偶游戏。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向幼儿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并与幼儿一起学习歌唱,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幼儿对我们统一大民族大家庭的理解与热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