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小鸟(想象画)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鸟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
2.知道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学会爱护它们。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小鸟的录像、幻灯片或图片等资料,绘画工具一套。
2.幼儿准备:学前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5页。
活动过程
◎话题引入。
教师向幼儿展示小鸟的图片或者播放有关小鸟的影像资料,引导幼儿了解小鸟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
◎话题讨论。
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对小鸟的认识,向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
◎绘画练习。
教师鼓励幼儿绘画小鸟,并指导幼儿如何画小鸟的各个部位。如小鸟的头可以用圆形、椭圆形来表示,身体可用圆、椭圆、半圆等形状来表示,尾巴可以用三角形或梯形来表示,嘴巴可以用三角形来表示,等等。
◎知识拓展:和平鸽。(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和平鸽的由来
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并为世人所接受,始于毕加索。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是用来表示向敌人投降的,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军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惨死在街头,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杀死。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道:“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
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作“和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