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问号(儿歌)

小问号(儿歌)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语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

一、幼儿语言领域教育的价值与编写理念

语言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语言作为人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深刻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语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家长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并能经常陪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本课程语言领域的学习,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通过老师朗诵、幼儿讨论和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能亲身体验到学习、交流与表达的乐趣。通过接触各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初步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和韵律的优美。

二、幼儿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

(一)语言领域教育总目标

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6.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二)大班语言教育目标

1.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2.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3.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4.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5.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基本会说普通话。

6.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7.讲述事情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8.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

9.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话的语气。

10.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如在别人难过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安慰。

11.专注地阅读图书。

12.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13.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14.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

15.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16.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17.写、画时姿势正确。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风和树叶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2.观察秋天树叶随风飘落的情景,感受秋天的静美。

3.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懂得朋友之间应相互帮助。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2页制作教学挂图。歌曲《大风和树叶》,歌曲《找朋友》。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2页。

活动过程

◎欣赏歌曲《大风和树叶》。

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中讲了谁和谁?你们觉得风和小树叶会成为好朋友吗?

◎教师讲述童话故事《风儿和树叶》。

教师:风儿和树叶是否成了好朋友呢?它们成为好朋友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1.教师朗读童话故事《风儿和树叶》。

提问: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风儿和树叶之间是如何相互帮助的呢?

树叶寂寞时,风儿是如何安慰它的,树叶会发出怎样欢快的声音?

风儿惆怅时,树叶又是如何安慰它的,风儿又会发出怎样欢快的声音?

2.教师注意解释故事中“寂寞”和“惆怅”两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和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3.教师: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会从树上落下来,这是自然规律,小树叶也不例外,可小树叶在担心什么呢?风儿是如何帮助和安慰它的?

4.教师鼓励表现欲较强的幼儿复述童话故事《风儿和树叶》。

◎讨论:怎样和好朋友相处。

教师:风儿和树叶成了好朋友,它们互助互爱。那么你们平时是如何和朋友相处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并简单描述一下好朋友的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等,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交友故事。

◎学唱歌曲《找朋友》,并边唱歌曲边做动作游戏。

活动目标

1.培养做哥哥、姐姐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会关心小弟弟和小妹妹们。

2.尝试用多种方法和小弟弟、小妹妹们交往,体验爱护他们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3页制作教学挂图。邀请幼儿园小班的教师带领小班幼儿一起参加活动。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3页。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活动过程

◎观察照片,引导幼儿理解“长大”的含义。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感受自己的变化。

2.教师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变化,如身高、体重、学到的知识以及会做的事情等。

3.教师小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现在已经是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们的哥哥姐姐了,我们要学会照顾他们。

◎游戏活动“运皮球”。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7人,并给每组发一个皮球和一把直尺,让幼儿在起点用直尺托着皮球向终点运,中途皮球落地,则该组本次运球失败,记零分,最先到达终点的得3分,第二名得1分。最后看哪一组获得的积分最多,积分最多的为胜利者。

◎制作礼物。

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份小礼物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以此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教材谈话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诵。

2.能够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3.培养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4页制作教学挂图。歌曲《娃哈哈》。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4页。

活动过程

◎展示挂图。

1.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的内容。

2.教师展示教材第4页第一幅图片:图片上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3.教师朗诵第一段文字,并给予详细的讲解。

4.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片可按上述方法依次提问和讲解,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教材内容。

◎教师完整地朗诵整篇课文,并提问:每幅图上分别是谁在问话?他们问的同一句话是什么?小班、中班、大班的时候,小朋友分别是怎样回答的?妈妈、爸爸、老师听了小朋友的回答,高兴吗?他们都是怎样表现的?

◎朗诵课文: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朗诵课文,再分组分角色进行朗诵,加深幼儿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歌曲《娃哈哈》(见活动资源),感受在美丽祖国的关怀下成长的快乐。

活动资源

歌曲

娃哈哈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花园里花朵真鲜艳,   

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娃哈哈,娃哈哈,    

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大姐姐你呀快快来,   

小弟弟你也莫躲开,   

手拉着手儿,唱起那歌儿,

我们的生活多愉快!   

娃哈哈,娃哈哈,    

我们的生活多愉快!   

活动目标

1.知道台湾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能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5页制作教学挂图。中国地图一幅,台湾相关图片资料若干。歌曲《高山青》和高山族舞蹈录像。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5页。

活动过程

◎展示中国地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中国地图,了解中国的形状以及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能分辨陆地、海洋、岛屿等。

2.找一找台湾岛的地理位置,看谁能最快找到。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台湾岛的位置,知道台湾岛四面环海,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教师展示台湾的资料图片,带领幼儿共同了解台湾的风土民俗等。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相亲相爱一家好》。

◎展示教学挂图。

1.教师鼓励幼儿讲述图片中的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欣赏歌曲《高山青》。

1.教师带领幼儿听歌曲,并引导幼儿感受台湾的民族风情。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高山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体验舞蹈的快乐。

◎教师向幼儿讲述宝岛台湾的有关知识以及日月潭的传说(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常识

宝岛台湾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呈纺锤形。台湾岛盛产稻米和甘蔗,地下矿藏丰富,海中盛产鱼、盐,是个极其富饶的地区。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最为重要的港口是基隆和高雄,最大的城市是台北市。台湾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像一颗明珠闪烁在祖国东南的海面上。

高山族的男女服饰色彩艳丽、华丽精美。最有代表性的服饰是贝珠衣,又称贝衣。这种衣服是把用贝壳雕琢成的小的圆形有孔的珠粒,用麻线穿起来,按横线排列缝在衣服上,一件贝衣大约需要五六万颗贝珠。高山族男子的服装,一般都配有羽冠、角冠、花冠。高山族妇女的服饰基本上是开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绣着精巧美丽的几何图案。妇女的下身穿过膝的短裤,头戴头珠,腕戴腕镯,腰扎艳丽的腰带,脖子上配有鲜花编成的花环。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都以歌舞抒情寄意。

台湾岛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日月潭,日月潭南边形如月弧,北边形如日轮,所以称为日月潭,是台湾岛上的天然大湖。

台湾岛所产的蝴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名列世界之冠,还有很多都是稀有的品种。

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

传说中古时候有一对非常勤劳的夫妻,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社姐,他们以种植玉米为生。有一天,他们正在田里工作着,忽然地动山摇,紧接着一片黑暗,所有的人都叫了起来:“怎么了?太阳不见了!”等了又等就是不见太阳的踪影。人们担心极了!直到晚上,月亮出来后,人们才趁着月色,赶紧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工作。

忽然,不幸的事再次发生,一阵地动山摇后,月亮也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农作物都会死亡,人们可怎么活下去呀!勇敢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决定去寻找太阳和月亮。

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在一个大水潭里发现了太阳和月亮。原来是两条五彩巨龙正在水中把玩着太阳和月亮。大尖哥和水社姐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制服这两条巨龙夺回太阳和月亮。正在这时,一位被巨龙抓来做杂事的老爷爷告诉他们一个办法:在阿里山上藏着一把金剪刀和一把金斧头,只有找出这两件宝物才能制服巨龙,夺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来到阿里山用双手刨土,刨了一天一夜,双手都刨出了血,终于找到了宝物。他们把金剪刀和金斧头丢进潭里,金剪刀剪破了巨龙的肚子,金斧头劈开了巨龙的头。两条巨龙被制服了,可是怎么把太阳和月亮送上天呢?老爷爷告诉他们,只要吞下巨龙的眼珠子就可长高。于是大尖哥跳下潭,挖出巨龙的眼珠,他们各吞下一颗,立刻变成巨人把太阳和月亮抛上了天。

大地又恢复了平静,人们把太阳落下的潭叫日潭,把月亮落下的潭叫月潭,而守护在潭旁的大尖山和水社山就是他们夫妻的化身。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把握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形象特点。

2.明白乌鸦上当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

3.能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完整有序地讲述故事,并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6页制作教学挂图。狐狸和乌鸦的头饰各一个,黄鹂和乌鸦叫声的录音各一段。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6页。

活动过程

◎播放录音,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谁能说出这是什么鸟的叫声?你们觉得哪种鸟叫的声音好听,哪种鸟叫的声音不好听?

2.教师给幼儿讲述乌鸦上当的寓言故事(见活动资源)。

◎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讲述乌鸦上当的故事,并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观看教学挂图,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乌鸦上当)

故事中讲的是谁和谁?(狐狸和乌鸦)

狐狸找乌鸦说了几次话?(三次)

前两次狐狸说话,乌鸦有什么反应?(乌鸦没理它)

你们认为乌鸦为什么不理它?

最后,狐狸说了什么话?(夸乌鸦漂亮,嗓子好)

乌鸦是怎么想的,导致最后上当了?(很得意)

你认为狐狸夸奖乌鸦的话是真话吗?

◎谈论:乌鸦为什么会上当?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狐狸和乌鸦的性格特点,说一说乌鸦上当的原因。

2.教师总结:狡猾的狐狸说谎欺骗乌鸦,而乌鸦由于有虚荣心上当了。

◎教师引导幼儿叙述故事,看看谁讲得更清楚、更生动。

◎续编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改编或续编故事。如乌鸦想办法教训了狡猾的狐狸;乌鸦认识到是自己的虚荣心导致上当,从此苦练嗓子,成为森林中真正的歌唱家;乌鸦找到森林法官,夺回了被狐狸骗走的肉;等等。

◎表演舞台剧。

教师引导幼儿分别表演《乌鸦上当》故事中的角色,可将续编的内容加入表演中。

活动资源

故事

乌鸦上当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一只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狐狸看到了乌鸦口里叼着的肉,馋得口水直流。狐狸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狐狸赔着笑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可比不上您。您的歌声也好听,大家都说爱听您唱歌呢!”乌鸦听了非常得意,高兴地唱了起来。可是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傻傻地张着嘴巴,歌声却唱不出来了。

乌鸦上当续篇

那只上了老狐狸的当掉了肉的老乌鸦,十分沉痛地向小乌鸦讲了自己当年上当受骗的经过,要小乌鸦永远记住乌鸦家族的这个奇耻大辱,提防奉承话里可能隐藏的阴谋诡计。小乌鸦点点头说:“知道了。”

有一天,小乌鸦衔着一片肉,停在一棵树上,心里想:“要是我碰上狐狸,保准不会上当。”

巧得很,这时一只小狐狸走了过来,看见了小乌鸦,随即嬉皮笑脸地走到树跟前,甜言蜜语,又耍起当年老狐狸那套哄骗老乌鸦唱歌的把戏。但是,小乌鸦牢记着先辈的教训,不去理会它。

小狐狸有些沮丧,但它转了转眼珠子,马上换了一副嘴脸,破口大骂起来:“该死的小乌鸦,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们家族更坏的东西了,你们是灾祸的传播者,谁碰上你们,谁就要倒霉,谁听到你们的叫声,谁就会遭殃……”

听到小狐狸这样放肆地诽谤咒骂乌鸦家族,小乌鸦顿时火冒三丈,“呱”的一开口,刚要呵斥小狐狸:“闭上你的臭嘴!你们狐狸才是世界上最可恶的家伙哩!”可是,就在这一刹那,肉一下子从口中滑落到了地上,小狐狸像老狐狸一样狡猾,立即将掉在地上的肉一口吞了下去。

小狐狸舔了舔嘴巴,对着树上无限懊悔的小乌鸦,抹了抹嘴巴,挤了挤眼睛,得意洋洋地说:“谢谢你,朋友!你的警惕性是够高了,可是,这一回你又该吸取一个什么教训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大自然四季景色的美,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2.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7~10页制作教学挂图。知了的叫声,带有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图片。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7~10页。

活动过程

◎欣赏音乐,感受春的美好。

1.教师播放音乐《春》,引导幼儿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春》,并将音乐《春》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地播放。

3.教师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语言描述春天。

4.教师引导幼儿用“暖融融”造句。引导语:冬天过去了,天气慢慢暖和了,小朋友们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袄,太阳照在身上感觉暖融融的,很舒服,那么小白鹅和小燕子的感觉如何呢?

◎欣赏诗歌《夏》。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夏》的挂图,聆听知了的叫声,一起来感受夏日的火热。

2.教师朗诵诗歌《夏》。

提问:图上都有什么?(太阳、小树、知了、小花、小朋友、老奶奶)

知了是怎么叫的?

小朋友在干吗?老奶奶在干吗?

小朋友为什么流汗?老奶奶为什么摇扇子?

3.教师讲解夏季的特征:夏天的太阳像一团火一样,小朋友都穿上了短衣短裤。夏天的树叶很茂盛,它可以给我们遮挡阳光,人们可以在树下乘凉。夏天知了会躲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告诉小朋友夏天的火热。

4.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出自己都是如何度过夏季的。

◎欣赏诗歌《秋》,感受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导入语:炎热的夏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它叫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看谁说得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挂图,让幼儿看看挂图上反映的是什么季节。

2.教师朗诵诗歌《秋》,并让幼儿说出图上都有什么。

3.教师讲述秋季的特征:秋天到了,天气变凉爽了,大地也变成了五颜六色,金黄的稻穗、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还有香甜的大菠萝,好多好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啊!

4.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在秋天中都做过哪些活动,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播放音乐《雪孩子》,引导幼儿了解冬天的特征。

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季节。

2.教师引导幼儿表述冬季的大致特征。

3.教师朗诵诗歌《冬》。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在冬天里都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游戏:猜猜我是谁。

教师提供带有春、夏、秋、冬特征的各种图片,如一些季节性的水果、花卉等,请幼儿给这些图片按季节进行分类。

◎讲述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孩子》(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故事

四季妈妈的四个孩子

四季妈妈有四个娃娃,他们的名字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妈妈说:“你们不能一起出去,要一个一个地出去玩。”

春天娃娃第一个出去玩。看见春天娃娃来了,小朋友脱掉棉衣跑出来,绿绿的树叶从树枝上钻出来,春雨“淅沥淅沥”地唱着歌,春风吹得大家心里暖暖的。

夏天娃娃急着出来玩。他一出来,春天娃娃就躲起来了。夏天娃娃领着太阳公公到处找春天娃娃。找到池塘里,池塘的小鱼热得钻到水下去;找到树林里,树叶热得卷起来。小朋友热得好难受,他们说:“春天娃娃早就回去啦。”夏天娃娃说:“还有谁知道春天娃娃回家去了?”知了喊起来:“知道,知道,我们都知道他回家去了。”

四季妈妈喊夏天娃娃回家去,让秋天娃娃出来玩。秋天娃娃带来了凉凉的秋风。小朋友们说:“好凉快呀,好凉快呀!”

大家欢迎秋天娃娃,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子露出黄黄的笑脸,庄稼笑得弯了腰。树上的叶子呢,像小鸟一样飞下来,和秋天娃娃跳舞。

冬天娃娃等了那么长时间,该他出来玩了。冬天娃娃一出来,北风爷爷和雪爷爷就赶来了。北风爷爷玩着,玩着,就累了,“呼——呼,呼——呼”地喘大气。雪爷爷玩累了,让小雪花下来陪冬天娃娃。玩着,玩着,就该过年了。冬天娃娃和小朋友一起堆雪人,放鞭炮,吃饺子,热热闹闹地过新年。

四季妈妈的四个孩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到外面来玩。

你见过他们吗?和他们一起玩了吗?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并有表情地复述故事。

2.让幼儿明白骄傲和吹牛的害处。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1~13页制作教学挂图。大公鸡、蛐蛐的头饰若干,大公鸡的图片一张,蛐蛐叫声的音频一段。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1~13页。

活动过程

◎图片展示和播放蛐蛐叫声的音频。

1.教师展示大公鸡的图片,并让幼儿说出图片上的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显著的特征。

2.教师播放蛐蛐叫声的音频,并提问: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

衔接语: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的主角就是大公鸡和蛐蛐。

◎讲述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骄傲的大公鸡》。

2.提问:大公鸡散步的时候,两只蛐蛐正在干吗?

蛐蛐是怎么吹牛的,惹得大公鸡生气了?

吃了两只蛐蛐之后,遇见另一只小蛐蛐,大公鸡骄傲地说了什么?

小蛐蛐被大公鸡吃掉了吗?它是怎么对付大公鸡的?

这些都被谁看见了,还编成了儿歌?

3.教师展示教学挂图,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排出教学挂图的顺序,并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4.提问:你们喜欢吹牛皮的蛐蛐和骄傲自大的大公鸡吗,为什么?

◎情景剧表演:《骄傲的大公鸡》。

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并将大公鸡和蛐蛐的头饰分别发给幼儿,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分别进行表演。看看哪个组表演得更有趣。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的公德意识,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4页制作教学挂图。儿歌《蝴蝶你找谁》,蝴蝶标本。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4页。

活动过程

◎展示蝴蝶的标本。

1.教师展示标本并提问:这是什么?

我们经常在哪些地方才能看到它们?

它们在那里干什么呢?

为什么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看到它们呢?

2.教师总结:蝴蝶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昆虫,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它们大多以吸食花蜜为生,所以在花比较多的地方经常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

◎出示教学挂图,学习儿歌。

1.教师播放歌曲《蝴蝶你找谁》。

2.教师拿出教学挂图,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儿歌的优美。

3.教师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蝴蝶你找谁)

这是什么地方?美不美呀?(公园里,美)

图上都有什么呀?(花蝴蝶、小花、小草、树木、小妹妹)

小妹妹头上戴的是什么?你们觉得那是从哪里来的?(花,公园里摘的)

你们觉得小蝴蝶是在找谁?为什么要找她?

公园里的花是给谁看的?我们可不可以采摘?(不可以)

小妹妹的行为好不好?(不好)

我们到了公园会不会像小妹妹那样去摘花?(不会)

4.教师小结:公园里的花是供大家观赏的,我们都应该保护它们不被破坏。

◎朗诵儿歌。

1.教师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朗诵儿歌。

2.讨论:我们的校园里面也种了许多花草树木,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不摘花,不折树枝,不摇小树,经常给花草树木浇水,看到毁坏花草树木的行为要进行劝阻)

◎绘画活动:美丽的花园。

教师引导幼儿画出室外的花园或心目中的花园,看哪位幼儿画得最好,并挑选几幅画得好的幼儿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供大家欣赏。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趣味。

2.初步学习钉纽扣的方法,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5页制作教学挂图。找不同的图片一张,针、线、剪刀、衣服形状的纸、双眼扣和四眼扣若干。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5页。

活动过程

◎游戏:找不同。

1.教师展示找不同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两幅图,并请幼儿尽可能地找出图中的不同之处。

2.提问:纽扣有什么作用?这件衣服的纽扣不是掉了就是钉的位置和颜色不对,那这件衣服穿着会好看吗?

◎学习儿歌。

1.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图上都有谁?(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在干什么呢?(小姑娘在钉纽扣)

2.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儿歌。

3.教师提问:儿歌中说妞妞拿的是一件什么样的衣服?(花花衣,花花袖)

从衣服上掉下来的小豆豆是什么东西?(纽扣)

纽扣掉了之后,妞妞是怎么做的?(捡起来,自己缝,自己钉)

她是如何钉纽扣的?(捏在手,针线顺着扣眼走)

奶奶是怎么夸她的?(巧妞妞)

◎学习钉纽扣。

1.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钉纽扣。

2.注意事项:

(1)穿针后要在线的末尾打结;

(2)用左手将纽扣和布片捏牢;

(3)缝针时要对准扣孔,手不要放在扣孔处,以免扎伤手指;

(4)进针后,要把针和线往上提,不能往旁边拉,以免针尖戳到别人。

活动目标

1.认识荷花的外形特征,欣赏荷花的美丽。

2.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表达儿歌的内容。

3.掌握儿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6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6页。

活动过程

◎猜谜语。

一个小姑娘,住在池塘里,身穿粉红衫,生在绿船上。

◎教师展示荷花图片,介绍荷花。

1.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你们在什么季节见过荷花?在哪儿见到过?

2.教师总结:荷花是夏天常见的观赏性花卉,有粉色、黄色、白色等多种颜色。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荷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也是有“泉城”美誉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和“孔孟之乡”济宁的市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荷城”贵港的市花。荷花是水生植物,平静的浅水、湖沼、泽地、池塘都适合它的生长。

◎儿歌朗诵。

1.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初步感受荷花池的夏日趣味。

2.提问:儿歌中主要提到了荷花的哪一部分?(荷叶)

提到了哪些其他的事物?(鱼儿、露珠、青蛙、蝴蝶、蜻蜓)

鱼儿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露珠呢?

青蛙把它当什么?

它是怎么做的?

蝴蝶、蜻蜓又在干吗?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讲述故事《荷花》(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故事

荷 花

有一天,朋友们又聚在一起了,大家在聊天。

小猪说:“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上什么花最漂亮?”有人说是玫瑰花,有人说是百合花,又有人说是康乃馨,小笨马说四叶草最漂亮,因为那是他的幸运草。

最聪明的猫头鹰说:“我最喜欢的是荷花。”

大家就问:“为什么呀?”

猫头鹰:“因为它又纯洁又漂亮,它出淤泥而不染,它的全身都是宝。”

大家都笑他,这个花有什么好看的。

到了夏天,树林里有一个大池塘,里面种满了荷花,小猪和小熊走在池塘边,小猪说:“小熊,你看,猫头鹰喜欢的花开了,还是挺好看的。”

小熊:“是啊,真不错。”

这时,猫头鹰拍着翅膀飞过来,对小熊和小猪说:“你们知道吗?荷花谢了之后还有莲蓬,莲蓬里的莲籽可是能吃的。”小熊一听很高兴,原来这个花还可以吃。

过了一段时间,荷花谢了,结出了莲蓬。

小熊说:“小猪,这个莲蓬长得好像一个冰激凌啊。”他马上摘了一个,张大了嘴巴,咬了一口莲蓬,哎呀,怎么这么苦!

小猪说:“小熊,不是这样吃的,要把里面的莲籽挖出来吃。”

小熊马上挖了个莲籽出来,放在了嘴里,嚼了起来,怎么还是苦的?

小猪说:“傻小熊,要把里面苦的莲心取出来,只吃这个莲籽就好吃了,还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小猪说完,自己也摘了一个莲蓬,取了莲籽来吃。

小熊说:“哦,原来是这样啊。”

正在这时,兔子也来了。兔子一下就跳到了池塘里。

小猪说:“兔子,你想干什么,池塘里很脏的,有很多泥。”

兔子就从底下挖了一节藕出来,说:“你们有没有吃过糖藕,糖藕可好吃了。”

小熊问:“什么是糖藕?”

兔子说:“就是把糯米塞在藕中间的洞洞里,然后放在糖水里煮,煮熟后可香了,又甜又糯,可好吃了。”

小熊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说:“那你快做给我们吃。兔子,我要到你家去吃糖藕。”

兔子说:“好啊,等我再多挖几个。”

兔子连挖了好几个,就跟小熊和小猪一起回家了。小熊和小猪在兔子家大吃了一顿糖藕,大家都说猫头鹰喜欢的花可真好,它有好多种吃法。

小熊对猫头鹰说:“也许,蜜蜂采了荷花的蜜,还会有荷花蜂蜜。”

猫头鹰说:“小熊,你真聪明。”

小熊就到处去找荷花蜂蜜了,他找到了蜜蜂窝,可是被蜜蜂叮了,小熊对蜜蜂说:“蜜蜂们,对不起了,我只是想来找荷花蜂蜜的,我就想尝一尝荷花蜂蜜是什么味道的。”

蜜蜂见小熊真诚地道歉了,就送给了他一些荷花蜂蜜,小熊拿着蜂蜜高高兴兴地跑回去跟大家分享。荷花蜂蜜真是又香又甜啊,大家都很开心地笑了!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并从中感受秋雨的魅力。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7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猜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雨)

◎讨论:秋天来了。

教师提问:秋天的天气如何?(变凉了,清爽)

秋天的植物有些什么变化?(树叶落了,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

秋天,农民伯伯会在田地或果园里干什么?

◎挂图展示。

挂图一:散文里说的是什么?秋天的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像唱歌吗?声音欢快吗?你对秋天的雨是什么感觉?为什么说它打开了秋天的门呢?

挂图二:秋天与夏天相比颜色更漂亮些吗?是五颜六色的吗?哪些变了颜色呢?都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田野呢?散文里是怎么说的?

挂图三:秋天雨后的空气是什么味道?为什么会是香甜的呢?

挂图四:秋天对于农民伯伯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觉得秋天的雨像一首欢乐的歌吗?

◎诵读。

教师指导幼儿分角色朗诵,并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创编散文。

根据散文《秋天的雨》的语言和结构,引导幼儿进行仿编活动。如主题可换为秋天的风等。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办法,能复述故事。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8、19页制作教学挂图。苹果一个,塑料碗一个。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18、19页。

活动过程

◎讲述故事《曹冲称象》。

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幼儿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2.教师提问:曹冲是怎么称象的?(说说称象的过程)

为什么要在船上做记号?

石头为什么要放到船沉到标着记号的地方?

这样称出来的石头重量真的等于大象的重量吗?

3.小实验:教师鼓励幼儿再现曹冲称象的过程,用苹果代替大象,用塑料碗代替船,引导幼儿验证曹冲称象办法的正确性。

◎讲述故事《枯井里的驴子》(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枯井里的驴子

一天,一个农夫的驴子掉进了枯井里,农夫正在想办法怎么救它,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叫了几个小时。最后农夫决定了:驴子已经老了,再说那井也需要被填平,费劲去救那驴子也就不值得了。于是他邀请了他的邻居一起来帮忙,他们都拿起了铁铲把土抛进井里,那驴子意识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就开始撕心裂肺地狂叫,让所有的人感到惊奇的是,不一会儿它却安静了。填了一会儿后,农夫向井下看,他被所看到的情景惊呆了,当每一铲土倒在驴子的背上时,驴子却做了些令人惊异的事,它抖下背上的土,然后把土垫在脚下,当农夫的邻居继续把土倒在驴子背上时,它会抖下每一铲土并使自己站得高一点儿,很快,井即将被填平了,驴子一跃而起,每个人都惊喜地看着驴子踏到了井边并高兴地离开了井!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幽默,理解故事的内容。

2.会简单地复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懂得遇事要冷静、不慌张,不要盲目地跟从别人做事。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动画片《“咕咚来了”》,小兔子、狐狸、猴子、狗熊、梅花鹿、老虎、狮子的头饰若干,“咕咚”的音频一段。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0、21页。

活动过程

◎播放“咕咚”的音频。

教师播放“咕咚”的录音,引导幼儿想象和猜测这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

◎播放动画片《“咕咚来了”》。

导入语:一只小白兔听到了“咕咚”的声音,却引起了森林里的一场大混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1.教师播放完动画片后,声情并茂地复述一遍故事,帮幼儿详细了解故事。

2.教师请幼儿简单复述故事。

3.教师提问:小白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呀?

小白兔跑的时候都遇见了谁?

这些小动物看到小白兔惊慌的样子后是怎么做的?

最后是谁拦住了逃跑的动物们?

大家是怎么发现事情的真相的?

“咕咚”的声音到底是什么?

4.教师总结:原来“咕咚”的声音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胆小的小白兔还没弄清楚情况就害怕得拔腿就跑,狐狸、猴子、狗熊、梅花鹿、老虎看到大家都在跑,就以为是什么可怕的东西来了,也没头没脑地跟着逃命,最后还是勇敢的狮子最聪明、最冷静,帮大家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平息了森林里的这场大混乱。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勇敢,也能想出办法来。

◎角色扮演。

幼儿戴上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绎故事。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能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能将自己心中的疑问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3.乐于观察、思考身边的各种现象和事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2页制作教学挂图。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曲。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介绍小问号,引发讨论。

1.教师展示儿歌中主人公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大家都叫他“小问号”,“小问号”这个名字是好还是不好呢?

2.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小问号”是一个表扬性质的称呼。

◎学习儿歌《小问号》。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大家要称徐遥遥为“小问号”。

3.教师逐一展示图片,并提问:徐遥遥都问了哪些问题呢?老师听了徐遥遥的问题是怎样夸奖徐遥遥的?

4.总结:鼓励幼儿向“小问号”学习,做个爱动脑、爱提问的好孩子。

◎创编儿歌。

1.教师表扬爱动脑筋、大胆提问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平时也要多动脑筋,做个“小问号”。

2.教师帮助幼儿根据教材内容和形式创编儿歌。

活动资源

《海尔兄弟》主题曲

海尔兄弟

打雷要下雨,雷欧!(什么?)       

下雨要打伞,雷欧!(这我也知道!)    

天冷穿棉袄,雷欧,雷诶欧,天热扇扇子。 

智慧就是(说啊!)这么简单。       

为什么要打雷下雨?(为什么?)      

为什么有冬天夏天?(是个难题。)     

不知道的奥秘万万千千,智慧简单又不简单。

不知道的奥秘万万千千,哦,雷欧,哦雷哦,

智慧简单,(还有什么?)         

又不简单。(哎!)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爱思考、爱探究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3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3页。

活动过程

◎学习儿歌《为什么》。

教师朗诵儿歌,并请幼儿回答儿歌中的问题。

◎故事会《爱迪生——爱问为什么的孩子》(见活动资源)。

1.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你们知道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哪些东西吗?小爱迪生都提了些什么有意思的问题?他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2.自由讨论:我是小发明家。

教师鼓励幼儿畅想自己未来想要发明的东西,激发幼儿的讨论热情。

活动资源

爱迪生——爱问为什么的孩子

1847年2月11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叫米兰的小镇上,一个长着圆脸蛋、蓝眼睛、淡色头发的小男孩降生了。男孩长得很秀气,跟妈妈像极了。但男孩的身体却很单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娇嫩得让人心疼,可他的脑袋出奇的大,让人担心长大了自己的脖子都支撑不住。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祖居荷兰,父亲山墨尔是个勤劳耕作的农民,母亲当过乡村教师。他在家中排行第七,是最小的孩子,因此备受妈妈的宠爱。

爱迪生从小体质比较弱,三岁以前的一千多个日子,他不知得过多少次病,不知哇哇大哭过多少回,妈妈又是担心,又是着急,整天坐立不安。后来在妈妈耐心周到的照料下,爱迪生的身体一天天壮实起来。

爱迪生体质虽弱,却爱动脑筋。他的好奇心特别强,老爱问为什么,看见想不清楚的事情就问,问了就转着眼珠想。

“为什么锅上冒蒸汽?”“为什么凳子四条腿?”“金子是什么?”父亲常常被儿子的问题弄得张口结舌。

小爱迪生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兴趣得到了妈妈的充分肯定。妈妈当过小学的教师,她知道,好奇是打开神秘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所以每当爱迪生问她为什么时,妈妈总是微笑着,细心地开导他,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这个时候,爱迪生总是歪着大脑袋,睁大眼睛听着,听完后,还会有一大堆新的“为什么”从他的头脑中冒出来。

爱迪生不仅爱问为什么,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也闹过不少笑话。

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大树下玩儿,不知是谁发现了树杈上有一个马蜂窝。

“窝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摇摇头。

“不如我们把它捅下来瞧一瞧,好不好?”爱迪生向小伙伴们建议说。

“大马蜂会蜇人的,要捅你去捅!”小伙伴们都躲得远远的。

爱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于是找来一根长树枝,硬是把马蜂窝给捅了下来。顿时,一群大马蜂都向爱迪生涌来。片刻之间,爱迪生已被马蜂蜇得满脸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即使这样,他还要把蜂巢的构造看清楚。

还有一次,那是六岁的时候。一天早饭后,妈妈正在做针线活儿,爱迪生“咚”一下撞开了门,连蹦带跳跑进来了,吓得妈妈把手都扎了。

爱迪生气喘吁吁地问:“妈妈,大母鸡趴在鸡蛋上做什么呀?”

妈妈笑着说:“在孵小鸡呀。鸡妈妈就是用自己的体温、用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将鸡娃娃孵出来的。”

“噢,原来是这样,太有趣了。”爱迪生拍拍大脑袋,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推开门出去了。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不见爱迪生的踪影。妈妈很着急,一家人四下寻找。一直到傍晚时分,大家才发现这个小家伙竟然在鸡舍旁边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几个鸡蛋,他正小心翼翼地趴在鸡蛋上,一动也不动。

妈妈看他专心致志的样子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呢?”“我在孵小鸡呢!”他一本正经地回答。

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想不到他居然饿着肚子,从早到晚趴在鸡蛋上,整整“孵”了一天。就是如此浓厚的兴趣以及超人的耐心,成了爱迪生一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玩具电话,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登月视频或太空探访等科技视频,星空图。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4页。

活动过程

◎欣赏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一闪一闪亮晶晶》,一边做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

◎谈话:我所知道的星星。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星星是什么样的?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呢?

星星离我们远吗?

我们能把它们摘下来吗?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讲出关于星星的一些故事。

◎学习诗歌《我给星星打电话》。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提问:诗歌里我给星星打电话都问了些什么?星星是怎样来回答我的?它说了些什么?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诗歌,可采取多种方式朗读。

◎游戏:给星星打电话。

1.如果你能给星星打电话,你会对星星说什么呢?

2.游戏:到星星家做客。

幼儿排好队,模拟开着小飞船,到星星家做客,教师扮演星星,来回答幼儿的问题。

◎观看星空图片,播放登月视频或太空探访等科技视频,拓展幼儿的眼界,激发幼儿对太空的好奇。

◎听故事《数星星的孩子》(见活动资源)。

◎教师向幼儿讲述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的一些故事(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故事

数星星的孩子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明珠一样闪亮。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对着夜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

孩子说:“奶奶,我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星和那颗星星,总是离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它们起了名字。”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勺口对着的一颗亮星,就是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是东汉人。他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常识

张衡简介

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号命名为“张衡星”。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活动目标

理解冬季和春季气候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日历一本,每句农谚配图。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5页。

活动过程

◎朗诵《九九歌》。

教师朗诵《九九歌》,并教幼儿一起朗诵。

◎认识日历的冬九九。

1.教师将日历发给幼儿。

2.教师引导幼儿在日历上找到冬至这一页,并用铅笔圈出来,然后向后翻页,翻九页就是一九,依次直到九九。

3.教师讲解:冬至是我们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从冬至这天往后数八十一天,每九天为一个九,按顺序称为一九、二九、三九,直到九九,这八十一天,被称作“冬九九”。

◎根据图片理解《九九歌》。

1.教师展示第一幅图,学习第一句谚语。

提问:大家看看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

“一九、二九不出手”,冬至后,天变冷了,手伸出来时会感觉到有些冻手,这是一九和二九的天气。

“三九、四九冰上走”,下雪了,水里面都结冰了,北方变得尤其寒冷,连河水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人可以在冰上面行走、溜冰。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五九之后,春天也慢慢来了,河边的柳树开始慢慢发芽了。

“七九河开”,七九开始,河面上的冰渐渐融化了,天气开始变暖和了。

“八九雁来”,八九开始,飞往南方过冬的大雁重新飞到了开始变得温暖的北方。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开始,春耕季节开始了,农民伯伯纷纷开始耕地插秧,准备新一年的耕种了。

2.提问:这首农谚告诉我们,几九到几九的天气很寒冷?(一九到四九)

从几九起天气开始变暖和了?(五九、六九)

3.教师小结: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气候也不完全相同。《九九歌》中指出的天寒、冰冻、柳绿、冰消、雁来、春耕等现象主要针对华北黄河流域一带。

◎九九歌游戏。

1.游戏规则: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第一组数九,第二组接天气特征,然后两组交换。

2.教师尝试将《九九歌》编成动作游戏,带着幼儿一边朗诵《九九歌》,一边做游戏。

活动目标

1.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习看图讲故事。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6、27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6、27页。

活动过程

◎讲述故事《小青虫做梦》(见活动资源)。

◎看挂图,讲故事。

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根据挂图编故事。

◎主题讨论:如果我能飞到天空。

导入语:图片里的小朋友都梦见自己以各种不同的方法飞到天空中,有人划着小船,有人带着翅膀,有人开着小飞机,有人踩着通往天空的楼梯,还有人坐着白鹅飞到了月亮上,如果是你们,你们想以怎样的方式飞到天上去,飞到天上去干什么呢?

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对他们想象的方法和画面给予充分肯定。

◎主题绘画《我的梦》,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梦画出来。

活动资源

故事

小青虫做梦

夏夜的草丛里,音乐响起来了,它和月光一样,仿佛会流淌似的。

“吉铃铃……”那是蟋蟀在开音乐会。他的琴弹得特别好,油亮亮的样子也特别神气。“噢,伟大的音乐家!”到草丛里来听音乐的昆虫们都这么说。

躲在一片草底下的小青虫,动也不敢动,她在偷偷地听着。小青虫虽然长得难看,但她爱音乐,爱得那么厉害。“唉……”每当蟋蟀弹完一曲,小青虫都会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太美了……”音乐,总会把小青虫带到一个遥远的梦境里。

可是,蟋蟀不喜欢小青虫,常常把她赶走。他挥着优雅的触须,不耐烦地说:“我的音乐这么美,你这么丑,去去去!”小青虫只好伤心地爬走,躲在远远的地方流眼泪。眼泪里映着满天冷冷的小星星。“吉铃铃……”

音乐声又传来了。小青虫抬起头来,凝神听着,望着那远远的、朦胧的草丛。那里显得更加迷人了。她轻轻地向前爬去,后脚小心地踩着前脚的脚印。她爬到一棵小树上。谁也没有发现她。月亮是那么圆,星星是那么亮。蟋蟀就在这棵树下弹琴。“这里就像是那个梦境。”小青虫心里说。小青虫躲在一片树叶底下,悄悄地做了一个茧。她想:藏在茧里面听,蟋蟀就看不见我了。一个淡灰色的茧,在风里轻轻摇晃着。

细丝织成的茧,把别的声音全挡在外面,只有音乐能传进来,在茧里面轻轻回响。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长出了一对可以跳舞的翅膀。音乐一直伴随着这个好长好长的梦……

当小青虫醒来时,她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美丽得让她自己也吃惊。蝴蝶从茧里飞出来。蟋蟀仰起头来,看着她。“啊,像个仙女!仙女……”蟋蟀说。蟋蟀大概还不知道,这美丽的蝴蝶就是那丑小青虫变的;蝴蝶大概也不知道,如果没有音乐,她会是什么样子。

琴声又响了。音乐溶在月光里,在草丛里流淌。蝴蝶合着音乐,翩翩起舞。昆虫们都在想:是蟋蟀的音乐使蝴蝶变得更美呢,还是蝴蝶的舞蹈让音乐变得更美?

活动目标

1.了解哨兵不怕苦、不怕累、坚守祖国边境的精神。

2.了解哨兵岗位的神圣和艰辛,培养幼儿的爱国热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8页制作教学挂图。星空图,哨兵的图片多张,一段阅兵的录像。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8页。

活动过程

◎朗诵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并提问:儿歌中这位小朋友愿意学谁?奶奶想让他学谁?他为什么不愿意学星星而愿意学哨兵呢?

2.教师展示哨兵图片,激发幼儿的讨论热情。

3.教师总结:哨兵是我们的解放军叔叔,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地守在祖国的边防岗哨上,时刻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

◎游戏:学习哨兵。

1.教师播放一段阅兵的录像,让幼儿感受军队的威武气势。

2.教师指导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军姿类的动作,如站军姿、齐步走、停止间转法(即向左转、向右转之类)、敬礼等。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能朗诵儿歌。

2.感受儿歌的语言美。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9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29页。每人自带一双手套。

活动过程

◎手影游戏。

1.教师带幼儿玩手影游戏,用手摆出不同动物的造型,引导幼儿辨识,并边摆动作边讲故事。

2.提问:到了冬天,小手也会觉得好冷好冷,我们用什么来保护它们呢?

3.教师总结:手套是我们小手的鸟巢。

◎教师朗诵儿歌,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诵。

◎教师边讲《手影故事》(见活动资源)边做手影动作。

活动资源

手影故事

小乌龟

小乌龟,笨又呆,有了错,不肯改,老师让它把错认,它把脑袋缩进盖,自欺欺人连声喊:“我不在,我不在。”

小狗胖胖

我姥姥家有一只小狗叫胖胖,个子不高,圆滚滚、胖乎乎的,特别好玩。每次去姥姥家,它都摇着尾巴出来迎接我,歪着头看我手里好吃的东西,希望我能给它吃一点儿。它累了的时候,就躺在院子里睡觉,有时还打呼噜呢,它每天都很高兴,我很喜欢和它玩。

小鸭子去游泳

在小河边,一只小鸭子嘎嘎嘎地叫着。它扁扁的嘴巴张得很大。春天来了,暖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河里的冰融化了,岸边的小柳树发芽了。小鸭子从家里走出来说:“啊!多好的天气,我要到小河里去玩玩。”扑通一声,小鸭子跳到河里,欢快地游起来。小鸭子一会儿钻进水里,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和小鱼捉迷藏,玩得好高兴呀!

小兔子

有一只在冬天里出生的小兔子,从未走出过温暖的房子。春天来了,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外面去晒太阳,在阳光里,真舒服。小兔子高兴得蹦来蹦去,它发现有一个黑色的影子也跟着自己蹦来蹦去,小兔子感到很奇怪,这个影子为什么总是跟着自己。小朋友,你能告诉小兔子这影子是谁的吗?

小鸟

冬天来了,雪花漫天飘舞,北风呼呼地吹着。小鸟躲在鸟窝里,用翅膀把自己捂得紧紧的,可还是好冷啊!这么漫长的冬天要怎么度过呢?谁能帮我建一个更暖和的鸟巢呢?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理解故事的内容。

2.激发幼儿保护家园、爱护环境的感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30~32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30~32页。

活动过程

◎积木游戏:搭房子。

1.教师给幼儿分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房子,比比谁的房子搭得又快又漂亮。

2.鼓励幼儿通过绘画、剪纸、泥工等形式给房子周围加上一些装饰。

◎讲述故事《小狗豆豆找新家》。

导入语:我们自己建起了美丽的家园,可是老师这里有一位朋友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搬到别的地方去,你们想听听他的故事吗?

1.讲述故事《小狗豆豆找新家》。

提问:小狗豆豆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小狗豆豆有哪些朋友?

小狗豆豆的家美吗?家旁边有什么?豆豆和他的朋友们喜欢这条河吗?

他们春天会在河边做什么?夏天、秋天和冬天呢?

小狗豆豆后来为什么要搬家?

豆豆和他的朋友们找到新家了吗?在哪里?那里有什么?

他们多了哪些邻居?

小狗豆豆在故事的最后说了什么?

2.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复述故事。

3.教师通过提问引起幼儿思考并猜测故事背后的故事,提问:河水为什么会干涸?河水干涸后,大家为什么要搬家呢?

4.教师总结:没有水,植物就没法存活,再美的地方也会变得不适合居住了。所以水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没有了小河,小狗豆豆他只好离开长大的家园,搬到其他地方。

◎学习《环保儿歌》(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儿歌

环保儿歌

环保行动开始了,见纸弯弯腰,   

不让随风飘,校园走一遭,     

不见垃圾心情好,保护校园人人要。 

环保行动开始了,花草浇浇水,   

垃圾分分类,废物变宝贝。     

我们争做小环保,地球妈妈开心笑。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2.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之情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33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33页。

活动过程

◎展示教学挂图。

1.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并提问:图片上都有些什么?地面变成了什么颜色?熊宝宝在干吗?松树像其他的树一样都变得光秃秃的了吗?什么花在寒雪中开放着?小朋友们在干吗?

2.通过展示挂图和提问问题,引导幼儿加深印象。

◎教师朗诵散文诗《冬天》。

提问:你刚才听到的冬天和我们看到的图片里展示的冬天一样吗?

和我们感受到的冬天一样吗?

你们喜欢冬天吗?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散文诗《冬天》。

◎讲述故事《冬天的样子》(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故事

冬天的样子

小熊冬眠之前问小兔:“我从来没有睁开眼睛看过冬天,你说,冬天是什么样的?”小兔笑了:“冬天就是冬天的样呀,没关系,我把冬天画下来,等你春天醒来的时候给你看。”

第一片雪花飘下来,小熊冬眠了,小兔先把雪花画下来,那种五个角的花朵,飘到脸上凉凉的,要是夏天也有的话,那就更好了。

树上的鸟窝空了,只留下一地的树枝。没有关系,明年春天的时候,鸟妈妈会把家打扫干净,在这儿生小宝宝呢。

树上的叶子也掉光了,树枝光秃秃的。没有叶子的陪伴,树枝好寂寞呀,它也盼望着春天快点儿来。

没有草的草地上,堆着一个大大的雪人,肯定是哪个小伙伴在家里待不住了,跑出来堆的。呵呵,画给小熊看,他一定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冬天要找到花真不容易,但还是有的,在山脚下,闻到淡淡花香的地方,就开着梅花。小兔一边画着梅花,一边想:可惜香味是不能画下来的,小熊会觉得这梅花不好看的。

下完雪后,地上就结冰了,大家围着鲜艳的围巾,戴着漂亮的帽子,在冰面上飞快地滑过,白色的冬天突然变成彩色的,小兔赶紧画下来。

太阳下山了,狐狸家的炉火烧起来,大家集中在狐狸家,围着炉火,吃着狐狸婶婶做的香香的八宝粥,听狐狸奶奶讲故事。

小兔画了许多冬天的画,最大的一张就是蚂蚁一家过年的画面,那么多蚂蚁开开心心地在一个屋子里跳舞,那么多小蚂蚁,小兔子画了好多天呢。

等到把所有的小蚂蚁都画出来,春天来了,小鸟开始唱歌,小熊也要醒来了,他看完小兔的画,一定会觉得不冬眠的朋友真幸福。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并能熟练地进行讲述。

2.知道自然规律的不可违背性。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34~36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语言》教材大班上册第34~36页。

活动过程

◎讲述故事《月亮的梦想》。

1.教师向幼儿讲述故事《月亮的梦想》。

2.教师提问:月亮的梦想是什么?

小白兔提出了什么建议?

月亮从天上溜下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白兔能代替月亮给大地照明吗,为什么?谁告诉了它们原因?

◎讨论:自然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自然规律,并引导幼儿知道规律是无法改变的。

2.规律无法改变,但聪明的人们却可以利用规律。如早期人类利用风和洋流进行远洋航行,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

◎讲述故事《后羿射日》(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故事

后羿射日

传说古时候,天空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东方天帝的儿子。这十个太阳跟他们的母亲——天帝的妻子共同住在东海边上。她经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让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形象中心都是一只鸟,所以大树就成了他们的家,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第十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

当黎明来临时,栖息在树梢上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当值,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人像邻居、朋友那样,生活在一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过得既美满又幸福。人和动物也能和睦相处。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经常面向天空磕头作揖,顶礼膜拜。

可是,这样的日子过长了,这十个太阳就觉得无聊,他们想要一起周游天空,觉得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双轮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和万物就受不了了。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烧死了许许多多的人和动物。森林着火啦,所有的树木、庄稼和房子都被烧成了灰烬。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人和动物,四下奔逃,发疯似的寻找可以躲避灾难的地方和能救命的水和食物。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面临干涸,所有的鱼类也死光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农作物和果园枯萎烧焦了,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源断绝了。人们不是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就是成了野兽口中的食物。人们在火海灾难中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

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被天帝召唤去,领受了驱赶太阳的使命。他看到人们生活在灾难中,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下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用巨大的力量拉开了弓弩,搭上重重的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个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嗖的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他的太阳吓得全身打战,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的箭一支接一支地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点一点地消失了。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太阳,他怕极了,就按照后羿的吩咐,老老实实地为大地和万物继续贡献光和热。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晚上从西边山上落下,温暖着人间,保持万物生存,人们安居乐业。

凯巴伯森林的狼和鹿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二十五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多只病鹿。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