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数学中班数学教程

幼儿数学中班数学教程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幼儿时期,适当增加一些幼儿的数学学习体验,对幼儿思维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概述

一、幼儿数学领域教育的价值与编写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的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时期,适当增加一些幼儿的数学学习体验,对幼儿思维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坚持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原则,从实际生活实践出发,以培养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目标,通过接触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素材,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与思维品质。

二、幼儿数学领域教育的目标

(一)数学领域教育总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二)中班数学领域教育目标

1.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3.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4.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5.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6.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7.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8.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9.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认识“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并能感知相应的数量。

2.体会数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10的卡片5套,书、铅笔、香蕉、苹果、水杯、小鸭子玩偶等各1个。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页。

活动过程

◎儿歌导入:《拍手歌(1)》(见活动资源)。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数字儿歌《拍手歌(1)》,并配合儿歌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和复习10以内的数字。

◎游戏活动:报数。

1.让幼儿围成圈,依次从1~10循环报数,比一比,看看谁报得准。

2.将幼儿分成五组,每组分发数字卡片1~10一套,让每组幼儿将数字卡片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排序,并尝试用数字记录排序。

◎讨论活动:学习数字1。

1.讨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数字1像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发言。

2.练习:教师拿出铅笔、本子和水杯等,带领幼儿练习点数,例如,1支铅笔,1本书等。

3.教师拿不同的物品,让幼儿用手指表示它的数量,让幼儿感知数字1和对应数量的关系。

◎练习活动:找一找。

让幼儿找一找以下数量的物品:1块橡皮,1个铅笔盒,1根头发,1扇窗户等。

◎学习儿歌:《数字儿歌(1)》(见活动资源)。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数字儿歌(1)》,让幼儿在儿歌中复习数字1。

活动资源

儿歌

拍手歌(1)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二个小孩梳小辫儿。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敲大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吃石榴。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架飞机。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去跑步。

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猜谜语。

数字儿歌(1)

一颗露珠一蔸草,一片树叶一只鸟,

一粒粮食一滴汗,一本好书一件宝。

一朵棉花一根纱,一根藤蔓一串瓜,

一个娃娃乐一家。一寸河山一寸地,

一草一木倍珍惜。

认识“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2,感知相应的数量。

2.知道2包含两个1,1和1合起来为2。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和2的卡片各1张,拔河绳1根,小鸭子玩偶两个,盘子1个,豆子若干。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认识数字2。

数鸭子:教师双手各拿一只小鸭子玩偶,引导幼儿理解两个1合起来是2;再拿出数字卡片2,让幼儿讨论数字2像什么。

◎讨论活动:分豆子。

1.取豆子:让幼儿依次从盘子里取2颗豆子,引导幼儿认识数字2和感知2对应的数量。

2.数一数:引导幼儿用手指点豆子数数1、2,并让幼儿学习用两个手指表示2。

3.分豆子:让幼儿将2颗豆子分成两部分,数数看,每一部分有几颗。

◎练习活动:学习数字2。

1.数一数: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的小动物,分别数一数它们有几个。

2.看卡片做动作:教师任意出示数字卡片1或2并说实物,让幼儿做动作或拿相应的东西。例如,教师拿数字卡片2,说“手指”,小朋友伸出2个手指;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说“书包”,小朋友拿起1个书包;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反应快、做得对。

◎游戏活动:双人游戏。

1.讨论:让幼儿讨论哪些游戏可以一个人玩,哪些游戏至少要两个人玩。

2.拔河比赛:教师让幼儿两人一组玩拔河比赛,让幼儿感受游戏的乐趣。

3.做游戏:石头剪刀布,教师组织幼儿玩双人游戏。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认识“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3,能感知相应的数量。

2.学习3的组成,知道3包含三个1,知道将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3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3的卡片各1张;苹果、书、铅笔、积木、筷子、圆形卡片、小花猫玩偶等各3个。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3页。

活动过程

◎故事导入:小花猫来了。

教师讲故事《小花猫来了》,并拿出相应数量的小花猫玩偶,让幼儿数一数以下故事情景中小花猫共有几只。

1.有1只小花猫在教室里玩耍,又来了1只,数一数,这时有几只小花猫?

2.2只小花猫正玩得高兴呢,又来了1只小花猫,数一数,这时教室里一共有几只小花猫?

3.3只小猫一起玩耍,多开心啊,其中2只小花猫跑出教室去玩滑滑梯了,数一数,教室里还剩几只小花猫?想一想,玩滑滑梯的有几只小花猫?

4.讨论:如果将3只小花猫分别送给两位小朋友,有几种分法,应该怎样分?

◎学习儿歌:《拍手歌(2)》(见活动资源)。

教师带领幼儿学儿歌《拍手歌(2)》,让幼儿练习10以内数字的顺数。

◎游戏活动: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将书、铅笔、积木、圆形卡片、小花猫玩偶等物品放在课桌上,分别拿出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幼儿练习点数,并尝试用手指表示其数量。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3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活动资源

儿歌

拍手歌(2)

你拍一,我拍一,宝宝小手在哪里。

你拍二,我拍二,妈妈和你说句话。

你拍三,我拍三,宝宝身子翻一翻。

你拍四,我拍四,爸爸教你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宝宝肚子鼓一鼓。

你拍六,我拍六,宝宝体操一起做。

你拍七,我拍七,宝宝小腿踢一踢。

你拍八,我拍八,宝宝学着爬一爬。

你拍九,我拍九,宝宝屁股扭一扭。

你拍十,我拍十,宝宝身体美又直。

认识“4”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感知相应的数量。

2.知道4包含四个1,知道将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4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4的卡片各1张,苹果4个,四季的图片若干张,积木若干。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4页。

活动过程

◎讨论导入:美丽的四季。

1.说一说:让幼儿说一说一年有哪四季,现在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有哪些特点。

2.讨论:教师拿出四季的图片,让幼儿依次传递,并讨论四季各有什么特点。

3.数一数:教师选四季的图片各一张贴在黑板上,带领幼儿用手指点图片数数1、2、3、4。

4.想一想:让幼儿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尝试说说原因。

◎练习活动:学习数字4。

1.说一说:拿出数字卡片1~4,让幼儿依次认读数字1、2、3、4,并说一说数字4像什么。

2.数一数: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数一数挂图中事物的数量,学习用手指点数。

3.分苹果:教师拿出4个苹果,让幼儿将苹果分成两份,看一共有几种分法。

◎游戏活动:分积木。

1.让幼儿自己拿4个积木,感知4对应的数量。

2.数一数:引导幼儿用手指点积木数数1、2、3、4,让幼儿学习用4个手指表示数字4。

3.说数字拿积木:教师任意说数字1~4,让幼儿拿相应数量的积木,比一比,看谁拿得又对又快。

4.分积木:让幼儿将4个积木分成两部分,看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结果。

5.小结: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4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认识“5”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5,感知相应的数量。

2.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5,探索将5分成两份的四种分法。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5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5的卡片各1张;书、铅笔、苹果、积木、方形卡片、圆形卡片等各5个。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5页。

活动过程

◎儿歌导入:《手指歌》(见活动资源)。

1.认手指:教师让幼儿伸出双手,仔细观察手指和比较它们的长短粗细,尝试说说每个手指的特征,并学习它们的名称:大拇指、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数一数:让幼儿数一数每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两只手一共有多少个手指。

3.学儿歌《手指歌》:带领幼儿学儿歌并做相应的手指游戏,比比看,哪些小朋友学得快。

◎练习活动:学习数字5。

1.说一说:拿出数字卡片1~5,让幼儿依次认读数字1、2、3、4、5,并说说数字5像什么。

2.数一数: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数数挂图中的事物,学习用手指点数。

◎讨论活动:分铅笔。

1.数一数:教师拿出5支铅笔,引导幼儿用手指点铅笔数数1、2、3、4、5,让幼儿感知5对应的数量,并让幼儿学习用5个手指表示数字5。

2.说数字拿铅笔:教师任意说数字1~5,让一位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铅笔,复习5以内的数。

3.分铅笔:让幼儿将5支铅笔分成两部分,数一数看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结果。

4.教师小结: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游戏活动:找一找。

教师将准备的各种物品放在教室中间,请一位幼儿上台根据教师指令找东西,例如,3本书、2支铅笔、5个苹果、4块积木等。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5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活动资源

儿歌

手指歌

一个手指头走呀走呀走,见到一个小朋友打钩钩;

二个手指头走呀走呀走,见到二个小朋友弯弯腰;

三个手指头走呀走呀走,见到一个老奶奶扶她过马路;

四个手指头走呀走呀走,见到一个大石头翻个大跟头;

五个手指头走呀走呀走,见到五个小朋友拍拍手。

认识“6”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感知相应的数量。

2.学习6的组成,知道6包含六个1,知道将6分成两份有五种分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6页制作教学挂图。欢快的儿歌音乐音频(3~5分钟);标有数字1~6的卡片各一张;树叶6片。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6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报数1、2、3、4、5、6。

1.将幼儿排成一横排,从1~6报数,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各报一次,比一比,谁报得又准又快。

2.让幼儿再报一次数,并记住自己报的数字,要求幼儿按教师指令做以下动作:

(1)报数字3的小朋友摸摸头。

(2)报数字1的小朋友跺跺脚。

(3)报数字5的小朋友拍拍手。

(4)报数字4的小朋友请举起手。

(5)报数字6的小朋友退后一步。

(6)报数字2的小朋友向前走一步。

◎学习活动:学习数字6。

1.数一数:教师请5名幼儿站在教室中间,让其他幼儿数一数有几位幼儿。再加上1名幼儿,数一数,现在有几名幼儿。

2.讨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6,带领幼儿认读,并讨论6像什么,鼓励幼儿发言。

3.数一数: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挂图中的物品,学习用手指点数。

◎讨论活动:分树叶。

1.数一数:教师拿出6片树叶,引导幼儿用手指点树叶数数1、2、3、4、5、6,让幼儿感知6对应的数量,并让幼儿学习用6个手指表示数字6。

2.分树叶:让幼儿将6片树叶分成两部分,数数看,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结果。

3.小结: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6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认识“7”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7,感知相应的数量。

2.学习7的组成,知道7包含七个1,知道将7分成两份有六种分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7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7的卡片各1张;糖果、小动物玩偶各7个。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7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1234567,我要请的就是你。

游戏规则:幼儿围坐成圆圈,让幼儿按顺序依次报数1、2、3、4、5、6、7,第8名幼儿说“我要请的就是你”并随机点一名幼儿,该幼儿在第8名幼儿说完后立即拍手;再从拍手的幼儿开始报数1,继续下去;比比看谁的反应最快,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练习活动:学习数字7。

1.说一说:拿出标有数字1~7的卡片,让幼儿依次识读数字1、2、3、4、5、6、7,并说说数字7像什么。

2.数一数: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挂图中的物品,学习用手指点数。

3.分糖果:教师拿出7个糖果,让幼儿将糖果分成两份,想一想,一共有几种分法。

◎学儿歌:《七个果果》(见活动资源)。

1.教师带领幼儿学儿歌《七个果果》,比一比看谁学得快,念得好。

2.画画:让幼儿尝试根据儿歌内容画画,评一评,看谁画得好。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7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活动资源

儿歌

七个果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篮子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认识“8”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感知相应的数量。

2.知道8包含八个1,知道将8分成两份有七种分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8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8的卡片各1张;糖果8颗。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8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拍手报数。

游戏规则:教师让幼儿围成圆圈并依次报数1、2、3、4、5、6、7、8,设定数字6,应该报6的幼儿拍手代替报数;再换其他数字,到设定数字幼儿继续拍手代替,可多次重复游戏。

◎学习活动:学习数字8。

1.数一数:教师请7名幼儿站在教室中间,让其他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幼儿。再加上1名幼儿,数一数,现在有几名幼儿。

2.讨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8,带领幼儿认读,并讨论8像什么。

3.数一数: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挂图中的物品,学习用手指点数。

◎学习儿歌:《拍手歌(3)》(见活动资源)。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拍手歌(3)》,让幼儿复习10以内的数字。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8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活动资源

儿歌

拍手歌(3)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公鸡喔喔啼。

你拍二,我拍二,二只小兔练画画。

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小羊打秋千。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小狗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老虎敲大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来演奏。

你拍七,我拍七,七条小鱼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八头小牛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熊齐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只松鼠上树枝。

认识“9”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9,感知相应的数量。

2.学习9的组成,知道9包含九个1,知道将9分成两份有八种分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9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9的卡片各1张;书、铅笔、橡皮、卡片、糖果、积木、豆子、瓜籽、椅子等各9 个;小猫玩偶2个,小鱼图卡9张。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9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找一找。

教师将准备的书、橡皮、糖果、瓜籽等放在教室中间,请一位幼儿上台根据教师指令找东西,例如,6本书、8块橡皮、5颗糖果、9颗瓜籽等。

◎学习活动:学习数字9。

1.数一数:教师将8把椅子放在教室中间,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把椅子。再加上1把椅子,数一数,现在有几把椅子。

2.讨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9,带领幼儿认读,并讨论9像什么。

3.摆椅子:将数字卡片1~9分别发给9位幼儿,要求幼儿分别按卡片上的数字摆椅子,例如,拿数字卡片6的幼儿将6把椅子摆在一起。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9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认识“10”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0,感知相应的数量。

2.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10,在游戏中能用实物来表示10。

3.知道10包含十个1,知道将10分成两份有九种分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0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10的卡片各1张。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0页。

活动过程

◎儿歌导入:《数牛》(见活动资源)。

1.学儿歌:教师带领幼儿学儿歌《数牛》,并说说儿歌中有几种颜色的牛。

2.画一画:让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画牛,注意不同颜色的牛各有几只,比比看哪位幼儿画得对、画得好。

◎学习活动:学习数字10。

1.数一数:教师请9名幼儿站在教室中间,让其他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幼儿。再加上1名幼儿,现在有几位幼儿。

2.讨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0,带领幼儿认读,并讨论10像什么。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0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活动资源

儿歌

数 牛

秋秋放牛,大牛小牛,

一头灰牛,两头黑牛,

三头黄牛,四头花牛。

灰牛黑牛黄牛和花牛,

数数算算共有几头牛?

认识“0”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并理解0的含义。

2.复习数字1~10,能积极思考、乐于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1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0~10的卡片各1张;盘子1个,饼干3块。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1页。

活动过程

◎学习儿歌:《拍手歌(4)》(见活动资源)。

1.学儿歌:教师带领幼儿学儿歌《拍手歌(4)》,比比看,哪位小朋友学得快、念得好。

2.报数:教师让幼儿围成圆圈依次从1~10循环报数,让幼儿复习数字1~10。

◎练习活动:想一想。

1.大树上有9只小鸟在唱歌,大风来了小鸟都飞走了,飞走的小鸟有几只?大树上还剩几只小鸟?

2.小猫在河里钓了6条小鱼,晚餐时小猫一口气把小鱼都吃了,还剩多少条鱼?

3.天上有10颗星星,乌云来了,把它们都挡住了,这时还能看到几颗星星?

4.桌上有4颗糖果,小白兔来了把它们都吃了,桌上还有几颗糖果?

5.盘子里有3个梨,小花狗把梨都吃了,这时盘子里还有几个梨?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1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活动资源

儿歌

拍手歌(4)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二只小鸭上河沿。

你拍三,我拍三,三只企鹅上冰山。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

你拍七,我拍七,七只蝴蝶真美丽。

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鸟齐飞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只小鸡捉虫子。

排 序

活动目标

1.学会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能从任意一个数开始顺数和倒数。

2.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体验顺数和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2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10的卡片若干套,橡皮泥若干块。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2页。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捏橡皮泥。

1.排序: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套数字卡片,让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

2.捏橡皮泥:让每位幼儿将一份橡皮泥捏成若干个小圆球,按卡片上的数分给每张数字卡片相应数量的橡皮泥球,看看哪位小朋友捏得快,分得准。

◎游戏活动:拍手报数。

游戏规则:教师让幼儿围成圆圈并依次报数1、2、3、4、5、6、7、8、9、10,设定数字9,应该报9的幼儿拍手代替报数;再换其他数字,到设定数字幼儿继续拍手代替,可多次重复游戏。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2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认清“6”和“9”

活动目标

1.能比较6和9的大小,能辨别数字6和9。

2.发展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3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10的卡片若干,积木若干。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3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比一比。

1.排序:教师拿出两套数字卡片1~10,请两位幼儿分别按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排列顺序;可选多位幼儿练习数的排列,比比看谁排得又对又快。

2.比大小:教师任意抽五张卡片,让幼儿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例如,抽到数字卡片5、2、7、1、9,从小到大排列是1、2、5、7、9;从大到小排列是9、7、5、2、1。

◎绕口令:《酒换油》(见活动资源)。

教师带领幼儿学绕口令《酒换油》,让幼儿感受学习绕口令的乐趣和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3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活动资源

绕口令

酒换油

一葫芦酒,九两六,

一葫芦油,六两九。

要换九两六的酒,

不换六两九的油。

认清“3”和“5”

活动目标

1.能比较3和5的大小,能辨别数字3和5。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4页制作教学挂图。儿歌《找朋友》音频;苹果若干。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4页。

活动过程

◎绕口令:《葫芦架》(见活动资源)。

1.学绕口令:教师带领幼儿学绕口令《葫芦架》,并说说儿歌中有几种葫芦,几只老虎。

2.画一画:让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画葫芦,注意不同大小的葫芦各有几个,比比看哪位幼儿画得对、画得好;画完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葫芦?

◎游戏导入:找朋友。

游戏规则:教师播放儿歌《找朋友》音频,让幼儿自由跳集体舞。当唱完“找到一个好朋友”时,教师说“5个小孩是好朋友”,幼儿就5个5个地拥抱在一起。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4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活动资源

绕口令

葫芦架

葫芦架,挂葫芦,大虎小虎抬头数。

小虎数有三个大葫芦,大虎数有两个小葫芦。

大虎小虎一齐数,一二三四五,

葫芦架上挂着五个圆葫芦。

分果子

活动目标

1.复习数字1~10。

2.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5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10的卡片各1张;椅子10把;书、铅笔、苹果、积木、糖果、小玩偶等若干。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5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拍手报数。

1.游戏规则:让幼儿围成圆圈并从1~10依次报数,设定数字9,应该报9的幼儿拍手代替报数;再换其他设定数字重复游戏。

2.找朋友:幼儿从1~10依次报数,每位幼儿记住自己报的数字,教师指令8,报数1和7的幼儿两人自由组成一组,2和6的组成一组,3和5的组成一组,其余幼儿原地不动;教师指令5,1和4,2和3的幼儿组成一组,其余幼儿原地不动,看哪些幼儿能全部正确地完成指令。

◎游戏活动:找一找。

1.排序:教师将10把椅子排成一排,让幼儿将数字卡片1~1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依次贴在椅子上。

2.找一找:选十位幼儿,要求他们按每把椅子上的数找对应的数量的任何物品,例如,数字卡片3的椅子上放3颗糖果,数字卡片7的椅子上放7支铅笔等;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5页的看图说话练习。

走迷宫

活动目标

1.通过走迷宫游戏复习数字1~10,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兴趣。

2.加强幼儿的动手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6、17页制作教学挂图。标有数字1~10的卡片各1张;小兔子玩偶若干个。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6、17页。

活动过程

◎儿歌导入:《凑十歌》(见活动资源)。

1.学儿歌:教师带领幼儿学儿歌《凑十歌》,让幼儿总结10的加法和减法。

2.讨论:教师拿出小兔子玩偶若干个,让幼儿想一想,将9、8、7、6个小兔子玩偶分别分成两部分,各有几种分法,分分看,并尝试记录结果。

◎学习活动:走迷宫。

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迷宫中哪些路能走,哪些路不能走,并完成以下活动。

1.说一说:让幼儿说说图中分别有哪些小动物和它们的数字编号,找出迷宫中能走通的路。

2.连一连:让幼儿将小动物数字编号和同样红旗编号用铅笔轻轻连起来。

3.找一找:要求幼儿根据连线尝试走迷宫,注意遇到走不通的地方要及时换路线,不能走有水的地方;比比看,哪些小朋友最先帮小动物们正确地走出迷宫,顺利拿到所有的红旗。

◎游戏活动:排列数字。

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其中一幼儿将标有数字1~10的卡片拿在手上,另一幼儿从中随意抽取几张,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字。排完后,两人互换角色玩。

活动资源

儿歌

凑十歌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

二加八,十只花老鸭,

三加七,十只老母鸡,

四加六,十只大斑鸠,

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认识长方形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形,感知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8页制作教学挂图。书、纸片、牛奶盒、长方形纸盒各一个。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8页。

活动过程

◎讨论导入:找一找。

教师拿出书、纸片、牛奶盒、长方形纸盒等,让幼儿依次传递观察,并讨论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点。

◎学习活动:认识长方形。

1.讨论: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图形和日常生活用品,说说这些生活用品的名称和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2.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游戏活动:折纸。

教师分给每位幼儿一张长方形纸,让幼儿尝试将纸片从不同角度折叠,看看有什么不同。

◎学绕口令:《长方房,长方窗》(见活动资源)。

1.学绕口令:带领幼儿学绕口令《长方房,长方窗》,比比看哪位小朋友的绕口令说得好。

2.画画:引导幼儿根据绕口令的内容画长方形的房子和窗子,看看哪位小朋友画得最符合要求。

活动资源

绕口令

长方房,长方窗

长方房,长方窗,

长方窗房亮堂堂。

房长方,窗长方,

房窗长方房亮堂。

认识正方形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

2.加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学习图形和比较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9页制作教学挂图。书、色子、魔方、牛奶盒、正方形纸盒各一个。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9页。

活动过程

◎讨论导入:分一分。

教师拿出书、魔方、牛奶盒、正方形纸盒等,让幼儿依次传递观察,并讨论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点。

◎讨论活动:认识正方形。

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图形和日常生活用品,说说这些生活用品的名称和它们的共同特点。

1.讨论:教师拿出魔方、色子等正方体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导幼儿认识正方形。

2.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学绕口令:《长床长,方窗方》。

1.学绕口令:带领幼儿学绕口令《长床长,方窗方》,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的绕口令说得好。

2.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不同,让幼儿在绕口令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游戏活动:折一折。

教师分给每位幼儿一张正方形纸,让幼儿尝试将纸片从不同角度折叠。

◎学绕口令:《方窗和长床》(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绕口令

方窗和长床

长床长,方窗方,

墙上一扇方窗,

窗下一张长床。

月光照方窗方窗影方,

月光照长床长床影长。

认识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2.能区别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0页制作教学挂图。书、色子、魔方、牛奶盒、三角尺、三明治、红领巾、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盒等各一个。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0页。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折一折。

1.对折:幼儿拿出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要求幼儿对折纸片,认一认,想一想,这是什么形状,并讨论它们有哪些特点。

2.剪一剪:让幼儿沿一条折线剪纸,比一比,讨论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有哪些不同。

◎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

1.讨论: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图形和图形小房子,说说图形小房子中有哪些形状。

2.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分类活动:分一分。

教师拿出书、魔方、牛奶盒、三角尺、红领巾、纸盒等,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些形体的特点,并尝试将它们分成三大类。

图形的转换

活动目标

1.通过剪纸活动,感知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异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感受游戏活动中探索学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图形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1页制作教学挂图。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1页。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两张。

活动过程

◎讨论活动:图形探索。

1.幼儿拿出长方形纸片,教师要求幼儿动手折一折,想一想,尝试用剪刀沿直线折痕剪两次,将长方形纸片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比比看,哪位小朋友最先完成。

2.讨论:尝试将正方形纸片沿直线剪两次,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何将三角形纸片,用剪刀沿直线剪两次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3.试一试:让幼儿自由剪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在折纸和剪纸中感受各种图形的特点。

◎游戏活动:折纸飞机。

教师带领幼儿折纸飞机,让幼儿感受折纸的乐趣。

寻找图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等活动,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发展幼儿的智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2页制作教学挂图。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其他形状积木若干个;各种建筑物图片若干张。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图形分类。

1.教师将各种形状的积木放在桌上,请四位幼儿将积木分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形状的积木。

2.数一数:让幼儿分别数数各种形状积木的个数,尝试用数字做记录。

◎学习活动:寻找图形。

1.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挂图,说说图中的小船、汽车和房子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

2.数一数:分别数数组成小船、汽车和房子的各种图形有多少个。

3.做标记:将图中的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标示1、2、3,加深幼儿对各种图形的认识。

比较长短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长和短,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2.通过画画进一步感知物体的长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3页制作教学挂图。长袖、短袖衣服各2~3件;长短差异较大的两支铅笔、吸管、毛线、铁丝各两个。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3页。

活动过程

◎讨论导入:长袖和短袖。

教师拿出长袖和短袖上衣各2~3件,让幼儿将衣服按长短分类,并说说分别在什么季节穿短袖和长袖;教师引导初步感知物体的长和短。

◎游戏活动:比一比。

教师拿出长短差异较大的铅笔、吸管、毛线、铁丝等,让幼儿逐一比较它们的长短。

◎练习活动:长和短。

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的物品,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然后比较它们的长短,按要求完成练习。

◎绕口令:《长扁担捆在短板凳上》(见活动资源)。

教师带领幼儿学绕口令《长扁担捆在短板凳上》,感受绕口令中的长、短物品的关系;比比看哪位小朋友的绕口令说得好。

活动资源

儿歌

长扁担捆在短板凳上

长扁担捆在短板凳上,

短扁担捆在长板凳上,

长板凳不能捆比短扁担长半扁担的长扁担,

短板凳也不能捆比长扁担短半扁担的短扁担。

比较粗细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粗和细,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4页制作教学挂图。电视剧《西游记》(1986年版)第二集视频;白纸、透明胶若干。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4页。

活动过程

◎讨论导入:如意金箍棒。

教师播放电视剧《西游记》(1986年版)第二集,让幼儿观看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通过金箍棒的变化,引导幼儿复习物体的长与短和学习物体的粗与细。

◎学习活动:认识粗细。

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的物品,分别说说有哪些物品,然后比较它们的粗细,按要求完成练习。

◎捏橡皮泥:粗和细。

1.粗萝卜和细萝卜:分发给每位幼儿橡皮泥,让幼儿捏粗萝卜和细萝卜,比一比谁捏的萝卜合乎要求。

2.捏一捏:启发幼儿捏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如粗面条和细面条,粗铅笔和细铅笔。

比较高矮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会简单的比较高矮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与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5页制作教学挂图。高矮差异较大的椅子两把,小动物玩偶两个,积木若干。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5页。

活动过程

◎讨论导入:比一比。

1.比椅子:教师拿出高矮差异较大的两把椅子,让幼儿仔细观察比较,讨论哪把椅子高,哪把椅子矮。

2.比玩偶:让幼儿讨论两个小动物的高矮。

◎学习活动:比较高矮。

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的物体,分别说说有哪些物品,然后比较它们的高矮,总结比较高矮的注意事项,按要求完成练习。

◎游戏活动:高和矮。

1.画画:要求幼儿画两个高矮区别较大的物品,如两棵树、两栋房子等,比比看谁画的物体高矮差别最明显。

2.堆积木:将幼儿分成五组,让幼儿合作堆积木房子,比比看哪一组积木堆得最高最稳;最后比一比,将积木房子按高矮顺序排序,评选出堆得最高的前三组。

比较厚薄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厚薄。

2.学习比较物体厚薄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6页制作教学挂图。厚围巾、薄丝巾各一条;羽绒服、薄外套各一件;厚袜子、薄袜子各一双。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6页。

活动过程

◎讨论导入:谁厚谁薄?

教师把厚薄围巾、外套、袜子等放在教室中间,让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动手摸一摸,体会物体的厚薄。

◎捏橡皮泥活动:谁厚谁薄。

1.捏大饼:让幼儿捏厚薄差异较大的大饼两个,让幼儿体会物体厚薄不同。

2.捏一捏:让幼儿自由选择物品捏一捏,注意要捏厚薄不同的两个物品,如书、围巾等。

◎练习活动:厚和薄。

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的物品,分别说说有哪些物品,然后比较它们的厚薄,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游戏活动:排序和整理。

1.找一找: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让每组幼儿按以下要求分别找四组物品:厚薄相等的两本书;厚薄差异较大的两本书;厚薄一样的两条毛巾;厚薄差异较大的两件衣服。比比看哪组找得最快。

2.排序:将教室里的书收集起来,让幼儿将书按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序。

3.比一比:让幼儿将自己的书本由薄到厚整理,看看谁的书包里最整齐;教师引导幼儿注意文具、书包整洁,养成整理书本和物品的好习惯。

比一比

活动目标

1.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厚薄。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7、28页制作教学挂图。长短不同的铅笔、链子;粗细不同的绳子、木棍;高矮不同的椅子、玩偶;厚薄不同的衣服、毛巾、纸片、书等;橡皮泥若干。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7、28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找一找。

教师将长短、粗细、高矮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放在教室中间,选一幼儿听指令找相应的物品,例如,坐在矮的椅子上,找出一张薄的纸,把细的绳子举起来等。

◎学习活动:比一比。

教师拿出教学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挂图,说说图中有哪些颜色的气球和哪些粗细不同的物品,并按以下要求完成练习。

1.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气球,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有几个。

2.比一比:让幼儿目测气球飞得是高是矮,比一比,哪个气球飞得最高,哪个气球最矮。

3.排序:将气球从左到右编上序号,把飞得最高的3个气球用编号排序。

4.比一比:让幼儿仔细观察挂图下半部的物品,分别说说最粗的3个物品和最细的3个物品,并将它们排序。

5.连线:将挂图下的物品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比比看谁排得准确。

◎捏橡皮泥活动:生日蛋糕。

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发给每组橡皮泥若干,让幼儿合作设计和制作蛋糕,比一比,看看哪组的蛋糕做得最漂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