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找和“许多”

寻找和“许多”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因此,在幼儿时期,适当增加一些幼儿的数学学习体验,对幼儿思维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身体的前后。1.教师播放儿歌《拔萝卜》音频,让幼儿在愉快的歌曲氛围中学唱儿歌。再玩拔萝卜游戏,让五位幼儿分别戴上老爷爷、老奶奶等头饰,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做游戏《拔萝卜》。

数学概述

一、幼儿数学领域教育的价值与编写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的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时期,适当增加一些幼儿的数学学习体验,对幼儿思维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坚持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原则,从实际生活实践出发,以培养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目标,通过接触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素材,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与思维品质。

二、幼儿数学领域教育的目标

(一)数学领域教育总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二)小班数学领域教育目标

1.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2.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3.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的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4.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5.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6.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7.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8.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分类(一)

活动目标

1.认识叶子,能从不同侧面描述各种叶子的特点。

2.感知叶子的形状特点,能够按叶子的形状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页制作教学挂图,各种形状的叶子若干片(包括红枫叶和枯叶)。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页。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认识叶子。

教师将各种形状的叶子放在教室中间,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

1.观察叶子的颜色:有深绿色、浅绿色;枫叶是红色的;枯叶是黄色的等。

2.摸摸叶子的质感:有的叶子厚实,水分充足;有的叶子很薄;有的叶子上有毛刺等。

3.认识叶子的形状:分给每位幼儿一片叶子,让幼儿摸一摸叶子的轮廓,用手指、手掌、铅笔等小物品比一比树叶,尝试描述叶子的形状、大小等,鼓励幼儿练习有条理地说话。

◎说话练习:找朋友。

1.尝试说一说图画内容: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图中有哪些事物,鼓励幼儿按一定顺序描述图中的内容,如远处有树林、房子,近处有个小女孩和一棵大树等。

2.看一看,数一数:让幼儿观察大树上、大树旁和小女孩篮子里的叶子,数一数,一共有几种形状的树叶。鼓励幼儿描述这几种树叶的形状特点。

3.让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把相同形状的树叶连在一起。

◎讨论活动:枯叶与新叶。

教师将枯叶和新叶分发给幼儿,让幼儿动手摸一摸,并闻一闻,感受两种叶子的异同。

1.幼儿自由讨论两种叶子的不同点:如枯叶没有水分、颜色枯黄、叶子很薄;新叶水分充足、有淡淡的清香味等。

2.讨论枯叶和新叶不同的原因:新叶是刚长出来的叶子;枯叶是凋谢的叶子……

◎散文欣赏:《枯叶与新枝的对话》(见活动资源)。

教师朗诵散文《枯叶与新枝的对话》,让幼儿感受散文的美好意境,了解枯叶和新枝的异同。

活动资源

散文

枯叶与新枝的对话

冬春交替的季节,仿佛还是冬天;这时节,却比冬天更美丽。

看!大雪过后,乍暖还寒,雪花懒洋洋地赖在树上不愿意落下,更不想融化,她想把妖娆留在人间,她想以纯洁涤荡城市的嘈杂,她想给城市穿上梦的衣裳。这银白的雪花也给城市平添几分精致,几分惊喜。枯叶与新枝都披上了白纱,好似在捉迷藏。

听!枯叶与新枝在风里摇曳对话。枯叶说:我不愿离开树的怀抱,因为我不能忘记树的孕育和情意。新枝说:我要努力伸展,为树获取更多阳光。雪花看着枯叶和新枝,欣慰地笑了。

有一天,枯叶会在春风里飘落,化作春泥;雪花会在春光里融化,化作春水;新枝会以春泥和春水为养分,茁壮成长。

新旧更迭,四季轮回,枯叶与新枝的对白也许年年发生,亘古不变,但是树木却在不断地画着年轮,一年又一年。当我们歌颂春光苏醒万物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冬的情意……那段枯叶与新枝的对白,还有雪花的微笑。

分类(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事物的种类,学习按事物的类别进行简单的分类。

2.学习整理物品,养成不乱扔乱放物品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3页制作两幅教学挂图,蝌蚪、青蛙、鸭子、金鱼、螃蟹、乌龟等动物图片若干张,常见水果各一个,各种玩具若干个,各种常见文具若干个,各种植物图片若干张。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3页。

活动过程

◎看图说话:找小宝宝。

1.将第一幅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挂图上的小动物,说出这些小动物的名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小动物。

2.提示:妈妈们在等小宝宝回家,请小朋友们帮助妈妈们把小宝宝带回家;让幼儿用连线的方法将妈妈和它们的小宝宝连起来。

◎认识活动:认一认。

教师分别拿出玩具、文具、植物等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认一认,知道常见事物的分类。

1.认识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水果,谁能一口气说出这些水果的名称?

2.认识玩具:小朋友们都喜欢玩玩具,它们带给我们很多快乐,谁来认一认这些玩具?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玩具?

3.认识文具:看看这些文具,哪位小朋友来帮我们演示这些文具的用法?

4.认识植物:小朋友们认识这些植物吗?我们依次来认一认……

◎练习活动:连线。

教师拿出第二幅教学挂图,让幼儿认一认图中的物品,启发幼儿玩具应该放在柜子里,水果应该放在篮子里,鲜花应该插到花瓶里,让幼儿用连线的方法将图中的物品存放在合适的地方。

比较大小

活动目标

1.理解大小概念,能感知和区别物体的大小。

2.通过直观的物体比较大小,引导幼儿加深对物体大小相对概念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4、5页制作教学挂图,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视频一集。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4、5页。

活动过程

◎视频导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教师播放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视频一集,让幼儿在观看动画片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大和小的相对概念;看完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这集动画片的主要内容,并让幼儿用两个手掌的距离描述爸爸和儿子头的大小,带领幼儿感知物体的大和小。

◎游戏活动:比一比。

1.任选一位幼儿和教师比较手掌的大小,让幼儿在直观的比较中区别物体的大小。

2.教师让幼儿分别比较衣服、鞋子等物品,在比较游戏活动中,逐渐加强幼儿对物体大和小相对概念的认识。

◎看图说话:谁大谁小。

1.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说说挂图上分别有哪些动物,比一比,大象和猴子谁大谁小;蚂蚁和黄雀哪个大,哪个小。

2.连线练习:让幼儿观察挂图,说说熊宝宝和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比一比,看看谁的个头最大,谁的个头最小。再看看桌下的三双鞋分别是谁的,用连线的方法为熊宝宝和爸爸妈妈找到合适的鞋子。

◎游戏活动:找一找。

让幼儿在教室范围内,找出大小不同的两个物品,再说说谁大谁小,看谁找得快。例如,一块橡皮和一本书,一支铅笔和一个水杯等。

区别上下

活动目标

1.理解上下概念,在游戏中感知物体上下的空间方位。

2.引导幼儿以某一参照物区别上下,并能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

3.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6、7页制作两幅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6、7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爬楼梯比赛。

比赛:选2到4名幼儿站在楼梯口,比赛爬楼梯,要注意安全,防止幼儿摔跤,比一比,看谁最先爬到楼上;选多组幼儿参加比赛,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熟悉楼上楼下概念。

◎讨论活动:认识楼上和楼下。

1.让幼儿站在1楼,说说1楼的楼上是几楼。

2.让幼儿站在2楼,说说楼上和楼下分别是几楼;引导幼儿区别上下空间方位。

3.站在任意中间楼层,再次区别楼上和楼下各是哪个楼层,让幼儿认识到上、下的空间方位是相对的。

◎看图说话: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将第一幅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说说图中有哪些事物,并按要求完成以下练习。

1.大树上面有什么小动物?树下有什么小动物呢?请在树上的小动物旁画“△”。

2.滑梯上有小朋友吗?滑梯下是哪个小朋友?请在滑梯上的小朋友旁画“△”。

3.天空中有风筝和小鸟吗?地上有小朋友放风筝吗?请在天上飞的事物旁画“△”。

◎讨论活动:天上和地上。

1.观察天空:让幼儿回忆以前在天空中看到的事物,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天空中有哪些事物,如云朵、飞机、小鸟、风筝等。

2.地上的事物:引导幼儿认识到天上与地上这对相对概念,观察大地上生长的植物、生活的动物和人类等,鼓励幼儿自由发言,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话活动:找一找。

教师利用教室现有的文具或各种玩具,将它们分别放在桌子上或其他地方,让幼儿练习用含有“上、下”的句子描述物品的位置,如铅笔在桌子的上面,小花猫在桌子的下面。

◎练习活动:谁上谁下?

让幼儿观察第二幅教学挂图,看看图中有哪些小动物,说说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并在下面的动物旁边画“○”。

区别前后

活动目标

1.理解前后概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前后的空间方位。

2.能辨别自身的前后和物体的前后,培养幼儿的方位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8、9页制作教学挂图,儿歌《拔萝卜》音频,自制老爷爷、老奶奶、小黄狗、小花猫、小姑娘头饰各一个,大萝卜模型一个。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8、9页。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找一找。

教师提问,让幼儿初步感知前后概念,感知前后的空间方位,引导幼儿认识自身的前后。

1.小朋友的鼻子在身体的前面,还是在身体的后面?

2.小朋友的头发和背部是在身体的前面,还是在身体的后面?

3.我们还有哪些器官在身体的前面和后面?让幼儿自由地说说自己身体的前面有哪些器官,后面有哪些器官。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身体的前后。

◎游戏活动:排队。

让全班幼儿排成一队,进行“1、2、1、2”报数,教师发出指令,让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1.最前面的小朋友拍拍手,最后面的小朋友跺跺脚。(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幼儿认识以自身为中心的前面和后面)

2.最前面的三个小朋友向大家做自我介绍。

3.倒数第二个小朋友给大家说说你的前面是哪位小朋友,后面是哪位小朋友。

4.从第一位幼儿开始,依次说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比一比,看看谁的前后分得清。(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意提示幼儿分清前后方位)

◎看图说话: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1.教师请一位幼儿出来,教师和幼儿分别前后排列站立,让其他幼儿说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引导幼儿认识两个事物的前后顺序。

2.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仔细观察每幅图中的事物,尝试看图编故事,如第二幅图中的小花猫在扑蝴蝶玩,美丽的小蝴蝶在前面飞,小花猫在后面追。

3.练习:请幼儿说说四幅图中哪些事物在前面,哪些在后面,并在前面的事物旁画上“△”。

◎学习儿歌:《拔萝卜》。

1.教师播放儿歌《拔萝卜》音频,让幼儿在愉快的歌曲氛围中学唱儿歌。再玩拔萝卜游戏,让五位幼儿分别戴上老爷爷、老奶奶等头饰,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做游戏《拔萝卜》。

2.比较前后: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说说有哪些人在拔萝卜,并从前往后说他们的顺序。

◎练习活动:让幼儿看挂图,完成练习——谁在老爷爷的后面?谁在老奶奶的前面?谁在小女孩的后面?谁在小狗的后面?

活动资源

儿歌

拔萝卜

拔萝卜,拔萝卜,

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拔萝卜,拔萝卜,

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小姑娘,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拔萝卜,拔萝卜,

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小黄狗,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拔萝卜,拔萝卜,

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小花猫,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区别内外

活动目标

1.理解内外概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内外的空间方位。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0、11页制作两幅教学挂图,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各一个,篮子、袋子、纸箱各一个,书、铅笔、橡皮、文具盒等各一个。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0、11页。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认识里面和外面。

拿出篮子、袋子、纸箱,让幼儿仔细观察,要求幼儿讨论哪些空间分别是这些物品的里面和外面,再请三位幼儿分别指出它们的里面和外面,带领幼儿认识内外概念。

◎游戏活动:内和外。

教师将苹果、香蕉、篮子、纸箱、铅笔等实物放在桌子上,请5名幼儿根据以下指令完成相应动作:

1.将苹果、香蕉等所有的水果放到篮子里。

2.将袋子放进纸箱里,把篮子放在纸箱外面。

3.把香蕉和铅笔装进袋子里,将书放在袋子外面。

4.将所有水果都放在篮子外面,把橡皮放到篮子里面。

5.将铅笔、文具盒等所有文具放到纸箱里,把苹果放在纸箱外面。

在放物品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加深对物体内外的认识。

◎看图说话:谁在里面?谁在外面?

1.将第一幅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仔细观察挂图,依次说说谁在里面、谁在外面,并在里面的物体旁画上“○”。

2.让幼儿观察第二幅教学挂图,尝试根据挂图内容编故事,如第三幅图,燕子妈妈带着许多小虫子回来了,窝里的燕宝宝高兴地叫了起来,燕子妈妈把燕宝宝喂得饱饱的;再让幼儿依次说说哪些事物在里面、哪些事物在外面,并在外面的物体旁画上“○”。

排 序

活动目标

1.理解排序的概念,学习按事物的大小、高矮等规律进行排序。

2.能初步感知事物的规律,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2、13页制作教学挂图,橡皮泥若干,3本大小不同的书,3个大小不同的箱子,3条大小不同的毛巾。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排队。

1.比高矮:请3名高矮不同的幼儿走到教室中间,背对背比高矮,看看谁的个子最高,谁的个子最矮。

2.排队:让这3名幼儿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队;再请3名幼儿上台来玩比高矮和排队游戏,让幼儿理解按一定顺序排序的含义。

◎看图说话:排序。

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依次说说图上有哪些事物,尝试按照物品的大小或高矮顺序排序,看看谁排得又快又好。

◎游戏活动:排一排。

教师拿出书、箱子和毛巾,请3位幼儿按以下顺序排列这些物品:

1.把3本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摞起来,最小的书放在最上面。

2.把3条毛巾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包起来,最小的毛巾放在最里面。

3.把较小的箱子放进较大的箱子中,将3个箱子按从里到外、从小到大的顺序装起来。

◎练习活动:穿珠子。

让幼儿观察教学挂图,数一数,一共有几种颜色的玻璃珠。要求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线的方法将珠子穿成一串,比一比,看看谁穿得快。

◎捏橡皮泥活动:捏小球。

将橡皮泥分发给每位幼儿,要求幼儿捏5个小球,并将小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认识“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数量,能用“1”和“许多”描述物体的数量。

2.激发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4、15页制作教学挂图,豆子若干颗,盘子一个,夜晚的星空图片一张(有一个月亮和很多颗星星)。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4、15页。

活动过程

◎问答导入:认识“1”和“许多”。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教室里有多少个老师,有多少个小朋友?再看看这张图片(教师展示星空图片),夜晚的天空中有多少个月亮,有多少颗星星呢?

2.引导幼儿用“1”和“许多”描述物体:教师里有1个老师,许多小朋友;夜晚的天空中有1个月亮和许多颗星星。

◎看图说话:“1”和“许多”。

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挂图,说说图中有哪些事物,并回答以下问题:

1.大树上有什么动物?大树下有什么事物?大象的旁边有哪些小动物?

2.找一找,图中哪些事物只有1个,并尝试用1个来描述这些事物,如1头大象。

3.找一找,图中有哪些事物有许多个,并尝试用许多个来描述它们,如许多个蘑菇。

◎游戏活动:抓一抓,比一比。

1.把豆子装在盘子里,让幼儿分别抓一颗豆子和一把豆子,让幼儿在抓一抓游戏活动中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数量区别。

2.让1名幼儿站在教室的左边,许多名幼儿站在教室的右边,比一比,看看哪边的小朋友多,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的数量区别。

区别“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

2.学习用“1”和“许多”造句,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3.有初步辨别物体数量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6、17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6、17页。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找一找。

让一名幼儿听教师指令找东西:1支铅笔,许多把椅子;1本书,许多块橡皮;1张桌子,许多个小朋友……再请其他幼儿听指令找一找,或者两名幼儿互玩听指令找东西,让幼儿在游戏中找一找感受“1”个和“许多”个物体的区别。

◎看图说话:区别“1”和“许多”。

1.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挂图,看看图上有哪些水果、动物等,让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

2.看挂图,练习用“1”和“许多”造句,描述图上的事物和它们的数量,如1个西瓜和许多颗草莓等。

3.请幼儿在“1”个物体的下面画上“○”;“许多”个物体的下面画上“△”。

◎游戏活动:造句。

1.让全部幼儿站到教室中间,练习用“许多”造句,如教室里有许多小朋友。

2.打开教室门,让幼儿一个一个依次走出去,每位幼儿走出去时,在教室里的幼儿练习用“1”造句:1个小朋友走出了教室,或1个小男孩走出了教室,或1个小女孩走出了教室;可多次重复活动,或换成一个接一个的小朋友玩滑梯和其他游戏等,让幼儿练习用“1”和“许多”造句,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寻找“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知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个。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8页制作教学挂图,透明饮料瓶两个,硬币若干个,脸盆一个。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8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感受“1”和“许多”。

1.任选一幼儿使劲拍手,再让全班幼儿一起拍手,比一比,哪次拍手的声音大。

2.让一幼儿唱首儿歌,再让全班幼儿一起唱这首儿歌,听一听,哪次歌声洪亮。

3.让一幼儿站在教室的一边,多位幼儿站在教室的另一边,比一比,哪边的小朋友多。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多种“1”个和“许多”个物体的对比,让幼儿在对比中感受“1”和“许多”的区别。

◎看图说话:找一找“1”和“许多”。

1.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看挂图,分别找一找图中有“1”个和“许多”个的事物,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2.让幼儿练习用“1”和“许多”造句,每位幼儿说一个句子,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活动:比一比。

1.教师拿出两个透明饮料瓶,一个瓶子中放1个硬币,另一个瓶子中放入许多个硬币,让幼儿摇一摇,听听两个瓶中的声音,比较它们声音的不同,让幼儿感受生活中“1”和“许多”的不同。

2.找个距离班级最近的洗手台,将脸盆放在水龙头下面,将水龙头打开至仅能滴水,让幼儿观察水滴,过几分钟再看看水盆里的水,让幼儿体会积少成多的乐趣。

比较“多”和“少”(一)

活动目标

1.理解多和少的含义,在游戏中感知多和少的数量不同。

2.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9页制作教学挂图,“多”和“少”的汉字卡片各一张,瓜子若干颗,盘子两个。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19页。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比一比。

1.教师左手抓一小把瓜子,右手抓一大把瓜子,分别放在两个盘子中,让幼儿说说哪个盘子的瓜子多,哪个盘子的瓜子少。

2.让一幼儿分别用两只手抓瓜子,要求一只手里的瓜子多,另一只手里的瓜子少;让多位幼儿抓瓜子,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数量的多和少。

◎学习活动:多和少。

1.请5名幼儿上台,让幼儿自由分成两组,要求一组人多,另一组人少,该怎么分。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几种分法。

2.教师拿出汉字卡片“多”和“少”,带领幼儿认识汉字,并请一幼儿将两张卡片分给以上两组幼儿,人数多的一组拿汉字“多”,人数较少的一组拿汉字“少”,看看两组拿得对不对。

3.分别请7~10位幼儿上台玩分多少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和感受数量的多和少。

◎看图说话:多和少。

1.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图中的物品,尝试用手指表示每组物品的数量,如有3个小闹钟,幼儿伸出3个手指。

2.让幼儿通过观察说说闹钟的数量和小鸡的数量哪个多,哪个少。小猫和蜗牛哪个多,哪个少。

3.让幼儿将1个闹钟和1只小鸡连线,连完后,看看谁有剩余的,谁的数量就多一些;再将1只小猫和1只蜗牛连线,学习用连线的方法比较物品数量的多和少。

◎游戏活动:分分看。

将全班幼儿分成5组,每组收集铅笔、橡皮等,尝试分一分这些物品,在游戏中感受物品数量的多和少。

比较“多”和“少”(二)

活动目标

1.能区别数量的多和少,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品数量的多少。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0页制作教学挂图,一段音乐音频,大小杯子各一个,相同的玻璃杯两个(体积要大于或等于大杯子)。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0页。

活动过程

◎故事导入:《多多和少少》。

1.教师讲故事《多多和少少》(见活动资源),让幼儿仔细听故事,听完后说说多多和少少谁是小女孩,谁是小男孩,他们谁喝的牛奶多。

2.拿出大小两个水杯,用水代替牛奶,让一位幼儿帮故事里的多多和少少装牛奶;装好后,大家看一看,用目测的方法说说哪杯是多多的,哪杯是少少的。

3.比一比:将大小两个水杯的水倒入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两杯水的多少。

◎看图说话:多和少。

1.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用目测的方法初步比较图中每组物品数量的多少,说说谁多谁少。

2.用连线的方法比较数量的多少:1只兔子连1个凳子,3只兔子连3个凳子,连完后还剩2个凳子,就说明凳子的数量多,兔子的数量少;用同样的方法比较青蛙和小白鹅的数量,小松鼠和老鼠的数量,说说这三组物品中,哪些物品多,哪些物品少,哪些物品数量一样多。

◎游戏导入:抢位子。

将5把椅子朝外摆成梅花形,请出7名幼儿参加抢位子游戏;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依次围绕椅子转圈走,当音乐停止时立即找位置坐下,看看谁的反应快,没抢到位子的幼儿淘汰下场;再减少1把椅子接着玩抢位子游戏,看看谁最后胜出,评出反应最快的小朋友。

活动资源

故事

多多和少少

多多是小女孩,聪明伶俐;少少是小男孩,活泼可爱。他们俩在读幼儿园小班,什么事都喜欢比一比。

早上在幼儿园里,多多喝了一大杯牛奶,少少只喝了一小杯牛奶。

保育员阿姨走过来问:“谁喝的牛奶多?谁喝的牛奶少?”

少少说:“一样多吧?”

“让我们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比一比!”多多说。

老师说:“呀!多多的杯子大,喝的牛奶多!少少的杯子小,喝的牛奶少!”

认识“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数字1。

2.知道1对应的数量,学会用数字1描述事物的数量。

3.能用合适的量词表达物品的数量,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1、22页制作教学挂图,数字卡片1一张。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1、22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认识“1”。

1.听提示做动作:大家看看我们的小手,请小朋友们伸出1个手指。

2.找一找: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的身体,只有1个的器官有哪些?如1个鼻子,1个下巴。

◎学习活动:学习数字1。

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让幼儿观察数字“1”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如“1”像小木棍,“1”像铅笔,“1”像筷子等。

◎数数活动:数一数。

1.教师让幼儿找一找以下数量的物品:1支铅笔,1个书包,1条毛巾,1个小男孩等。

2.带领幼儿用手指点物品数数:1个杯子,1张桌子,1扇窗户,1把椅子,1扇门等;引导幼儿注意数数时物品所用的量词,让幼儿用合适的量词表达物品数量。

◎看图说话:说一说。

1.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看图说物品名称,图上有草莓、苹果、铅笔和花朵。

2.谁多谁少:让幼儿看看1颗草莓和盘子里的草莓哪个多,看挂图中的物品引导幼儿感知和对比物品的多少,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量词表达物品。

3.说一说:让幼儿伸出1个手指,看图练习用合适的量词描述事物。如1颗草莓和1盘草莓,1个苹果和1箱苹果,1支铅笔和1捆铅笔,1朵花和1束花。

◎说话练习:认一认,说一说。

带领幼儿看教学挂图,认一认图中有哪些物品,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数量。

◎练习写数字1。

教师引导幼儿书写数字1,“1”像铅笔手中拿,从上起笔到下竖直收笔,带领幼儿反复练习书写数字1。

认识“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2,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数字2。

2.知道2对应的数量,学会用数字2描述事物的数量。

3.理解两个1合起来是2,能比较1和2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3页制作教学挂图,数字卡片2一张。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3页。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找一找。

1.听提示做动作:请小朋友将双手握拳,两只手各伸出1个手指,看一看,数一数,这时一共有几个手指是竖起来的。

2.复习数字1,认识数字2:请小朋友看着左手的手指复习数字1,左右手两个手指加起来可以表示数字2。

3.比较1和2的数量大小:让幼儿观察手指,讨论是2个手指表示的数量多还是1个手指表示的数量多。

◎问答活动:学习数字2。

1.学习数字2:教师拿出数字卡片2,带领幼儿认读数字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发言讨论“2”像什么,如“2”像小鸭子、小白鹅等。

2.拿出2本书、2支铅笔、2个书包等,带领幼儿数一数,感受2对应的数量,知道1个物品和另1个物品合起来可以用2来表示。

◎练习写数字2。

1.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数字2,指导幼儿用手指描画数字2,感受数字2的书写笔画。

2.拿笔书写数字2:引导幼儿书写数字2,“2”像小鸭水里游,从左上起笔向右画半圆到左下,再水平向右横直收笔,带领幼儿反复练习书写数字2。

◎看图练习:数字2。

1.认一认: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仔细观察挂图,认一认图中有哪些物品,说出它们的名称。

2.找一找:让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把相同的物品连起来,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连得准。

3.数一数:数数相同的物品各有几个,用正确的数字和合适的量词描述这些物品,如2个气球、2个鸡蛋、2个帽子等。

认识“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3,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数字3。

2.知道3对应的数量,学会用数字3描述事物的数量。

3.理解三个1合起来是3,能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4页制作教学挂图,数字卡片3一张,书、书包、铅笔、糖果等各3个。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数学》上册第24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报数。

1.报数:让幼儿站成一排,练习用“1、2、1、2”进行报数,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看看谁报数最准确,声音最响亮。

2.让报数为1的幼儿找任意物品一个;让报数为2的幼儿任意找相同的物品两个;带领幼儿复习书写数字1和2。

◎学习活动:认识数字3。

1.教师一次拿1支铅笔,共拿3支,让幼儿练习用手指点数:1支铅笔,2支铅笔,3支铅笔。

2.拿出数字卡片3,让幼儿观察数字3像什么,如像弓箭、耳朵等。

3.对照数字卡片3,将3支铅笔和3颗糖果放在旁边,让幼儿数一数铅笔和糖果的数量,感知3对应的数量。

4.让幼儿尝试自由分糖果:将3颗糖果分成三份,每份有1颗糖果;将3颗糖果分成两份,可以分成1颗糖果和2颗糖果。

◎练习写数字3。

1.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数字3,指导幼儿用手指描画数字3,感受数字3的书写笔画。

2.拿笔书写数字3:引导幼儿书写数字3,3像弓箭弯又弯,从左上起笔向右画半圆到左中,再水平向右画半圆到左下收笔,带领幼儿反复练习书写数字3。

◎看图活动:数一数。

1.将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幼儿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说说图中有哪些物品,如有蚂蚁、蜜蜂、星星等。

2.数一数:让幼儿数一数图中的物品各有几个,在旁边写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并在有3个的物品后画上“○”。

◎游戏活动:听指令找物品。

教师说指令,让幼儿找出相应物品或做相应动作,如3本书、1个书包、2个手指、3个小朋友手拉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