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概述
一、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价值与编写理念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本课程科学领域学习以幼儿为学习主体,注重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与探索精神。教材中巧妙地渗透了日常生活中幼儿比较关注的科学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幼儿可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科学探索习惯,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目标
(一)科学领域教育总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二)小班科学领域教育目标
1.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2.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3.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4.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5.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6.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7.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及活动的影响。
8.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可爱的小兔
活动目标
1.认识兔子,了解兔子的基本特点和一些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实物兔子,不同的兔子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页。
活动过程
◎听故事:《小兔子乖乖》(见活动资源)。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兔子乖乖》。
提问:兔妈妈的三个孩子分别叫什么名字?(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
兔妈妈两次出门分别带回了什么食物?(萝卜和青菜)
大灰狼的阴谋得逞了吗?(没有)
小兔子们是怎样辨别大灰狼和妈妈的?(声音不对)
小兔子们是怎么对付大灰狼的?(用门挤断了大灰狼的尾巴)
◎讨论:小兔子。
1.提问:谁能说说兔子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和自身经验讨论兔子的特点。
2.教师拿出实物兔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和给兔子喂食等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外形和行为特点。
3.教师小结:兔子有两只长长的耳朵、红眼睛、短尾巴、三瓣嘴,走路蹦蹦跳跳的,喜欢吃萝卜和青菜。
4.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小白兔》。
5.教师展示不同的兔子图片,拓展幼儿对兔子的认识,激起幼儿对兔子的喜爱。
6.提问:为什么兔子要一蹦一跳地走路呢?通过提问引起幼儿思考,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发挥想象力,猜测问题的答案。
7.教师引导幼儿蹲下身,模仿兔子走路的方式,并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8.教师小结:兔子前腿短后腿长,只有蹦蹦跳跳才能走得快。
◎学唱歌曲:《小兔子乖乖》。
活动资源
故事
小兔子乖乖
兔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长耳朵,一个叫短尾巴。
有一天,兔妈妈对孩子们说:“妈妈到地里拔萝卜,你们好好看家,把门关得紧紧的,谁来叫门都不开,等妈妈回来了才能开。”
兔妈妈说完话,就拎起篮子到地里去了。小兔子记住了妈妈的话,把门关得紧紧的。
一会儿,大灰狼来了,他想把小兔子当点心吃,可小兔子把门关着,他进不去。
大灰狼坐在小兔家门口,眯着眼睛,想坏主意,看见兔妈妈回来了,连忙跑到一棵树背后躲起来。
兔妈妈走到门口,推了推门,门关得紧紧的,就一边敲门,一边唱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一听是妈妈的声音,一起叫起来:“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他们抢着给妈妈开门,帮妈妈拎篮子。嗬,妈妈拔了这么多胡萝卜回来。兔妈妈亲亲红眼睛,亲亲长耳朵,亲亲短尾巴,夸他们是好孩子。躲在大树背后的大灰狼,把兔妈妈唱的歌学会了。
第二天,兔妈妈又到菜地里去采青菜了,小兔子把门关得紧紧的。一会儿,大灰狼又来了,一边敲门,一边用那又粗又哑的声音唱道:“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
红眼睛一听,以为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短尾巴一听,以为妈妈回来了:“快给妈妈开门!”长耳朵听了听,拉住红眼睛和短尾巴:“不对,不对!这不是妈妈的声音!”红眼睛和短尾巴趴门缝边一看,“不对,不对!不是妈妈,是大灰狼!”
小兔子们一起说:“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大灰狼着急了:“我是你们的妈妈,我是你们的妈妈!”小兔子们说:“我们不信!请你把尾巴伸进来让我们瞧一瞧。”“好咧,我把尾巴伸进来,让你们瞧瞧。”大灰狼把尾巴从门缝里伸进了屋。嘿,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一、二、三,嘭——小兔子们一使劲,把门狠狠地挤紧了,大灰狼用力一拔,尾巴断了。大灰狼痛得哇哇直叫:“哎哟,哎哟,痛死我了……”大灰狼夹着尾巴逃走了。
这时候,兔妈妈回来了,放下篮子,一边敲门,一边唱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听到了妈妈的声音,急忙把门打开,还把刚才发生的故事讲给了妈妈。兔妈妈高兴地说:“我的宝宝真能干。”
小鸡和小鸭(故事)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与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2.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小鸡与小鸭的不同,掌握名称:爪子、脚蹼。
3.知道要关心、爱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3页制作教学挂图,小鸡和小鸭的图片,小鸡和小鸭的声音录音,小鸡和小鸭实物及它们的饲料。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3页。
活动过程
◎播放录音,谈话导入活动。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几位小客人,猜猜看,它们会是谁呢?
1.教师播放录音,从声音上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你们能学一学吗?
◎猜故事,听故事,学知识。
1.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和猜测。
提问:图上有几只小动物?它们分别是谁?仔细看一看,跟在狗妈妈、鸡妈妈、鸭妈妈身边的分别是它们的孩子吗?猜一猜,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鸡和小鸭》。
3.提问:鸡妈妈和鸭妈妈都找对自己的孩子了吗?是谁发现它们领错孩子的?又是谁把这件事情告诉鸡妈妈和鸭妈妈的?狗宝宝说了小鸡和小鸭的哪些特征?鸡宝宝和鸭宝宝的嘴巴与小脚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尝试请表现积极的幼儿简单复述故事,主要讲明小鸡和小鸭的特点。
◎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小鸡和小鸭的特征。
1.教师出示小鸡的图片,请个别幼儿说说发现了小鸡的哪些特征。(头上有两只小眼睛、尖尖的嘴巴、毛茸茸的身体,有两只脚、脚趾尖尖的或说脚上有尖尖的爪子)并且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其特征(例如:嘴巴是尖尖的,就用手做一个尖尖的嘴巴形状)。
2.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走路的吗?请个别幼儿来模仿,教师带着幼儿学小鸡走路。
3.提问:小鸡喜欢吃什么?(小虫、青草、米粒等)
4.小鸡是怎样叫的?我们一起来学小鸡叫吧!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鸡的叫声“叽叽”。
5.教师出示小鸭的图片,引导幼儿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点。提问:小鸭和小鸡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鸡是尖嘴巴,小鸭是扁嘴巴;小鸡脚上没有蹼,小鸭脚上有蹼……)学学小鸭的叫声“嘎嘎”。
◎了解小鸡和小鸭的生活习性,能关心、爱护小动物。
1.提问:你们知道小鸡和小鸭有什么本领吗?(小鸡会捉虫,小鸭会游泳)
2.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吗?
3.教师小结:小时候的小鸡和小鸭爱吃米、米糠、青菜,慢慢长大了,小鸡特别爱吃米和虫子,小鸭特别喜欢吃水草、小鱼、小虾。
◎展示小鸡和小鸭实物。
教师引导幼儿摸一摸小鸡和小鸭,并给它们喂食,引导幼儿亲身体验。
我有一双小小手(儿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手,初步教会幼儿保护手的方法。
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用自己小手进行自我服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4页制作教学挂图,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4页。
活动过程
◎猜谜语引出课题《我有一双小小手》。
十个好朋友,你有我也有。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只会干活,不会开口。
◎看挂图,认识自己的手。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提问: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样子的?哪儿是手心?哪儿是手背?哪儿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2.教师:有这么多手指头,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呢?不如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名字好吗?(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们看它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儿学说“大拇指”)(伸出示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拿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示指好不好?(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个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伸出无名指)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咱们一起动动脑筋(做思考状),可名字都让它们几个占去了,没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么我们就叫它无名指吧!
3.教师伸出手指或出示图片,让全体幼儿或个别幼儿说出它的名字。
◎手的作用。
1.提问:我们的小手能做什么?引导幼儿说说手的作用。(拿东西吃,能收拾玩具,会画画,会写字,会穿衣服……)
2.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任意用手来完成一件事情,亲自体验手的作用,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用手完成的。
◎学习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
◎保护小手。
1.提问:小手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了手会怎样呢?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小手受伤了又会怎样呢?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2.教师小结:我们不能玩刀子、剪子等危险的物品,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特别是冬天就要到了,天气很寒冷干燥,要注意给我们的小手保暖,洗完手后要注意擦护手的用品,这样皮肤就不会裂了。
活动资源
手指游戏
小手儿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幼儿)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个手指在幼儿身上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个手指在幼儿身上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挠(伸出四个手指在幼儿身上轻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两只手对拍)
五个兄弟爬上山(在幼儿身上做爬山状)
叽里咕噜滚下来(在幼儿身上从上往下挪)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
2.知道青蛙吃害虫,会起到保护庄稼的作用。
3.感知保护青蛙。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小蝌蚪成长变化图(各过程独立的图片),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5页。
活动过程
◎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1.教师:黑脑袋圆溜溜,一条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像许多黑豆豆。你们猜猜这是哪种小动物?
2.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全身黑黑的、细长的尾巴等)。
3.提问:小蝌蚪游呀游,它的妈妈在哪里呢?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播放动画片后,提问:小蝌蚪们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在寻找的过程中,小蝌蚪们分别把谁当成了它们的妈妈?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关于青蛙的知识,如青蛙的外形特点、食物、动作和叫声、生活环境等。
3.教师对幼儿讨论进行补充和总结。
◎出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图,引导幼儿观察。
导入语:青蛙和小蝌蚪的外形特点相差那么多,怎么会是小蝌蚪的妈妈呢?
1.教师出示小蝌蚪成长变化图,引导幼儿观察。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卵子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像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消失。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消失。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只能干的小青蛙。
2.教师小结: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卵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随后尾巴慢慢变短,变成了一只青蛙。
3.游戏:排序。请幼儿根据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给图片进行排序,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4.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并根据儿歌做动作。
◎知识小竞赛。
教师可根据本课内容和相关资料设计各种小问题,让幼儿分组参加游戏,以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每答对一题得十分,得分最高的组为优胜者。
青蛙可以在水里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对吗?(对)
青蛙吃什么呢?(蝗虫、蚯蚓、蜘蛛、蜗牛……)
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活动资源
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柳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
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慢慢地爬出来,伸了伸腿,“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碧绿的水草上,生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生下的卵,慢慢地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小鸭到池塘来游水。小鸭子们跟在妈妈后面,“嘎嘎嘎”叫着。小蝌蚪看见了,就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可是谁也不知道。
他们一齐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您能告诉我们,她在哪里吗?”
鸭妈妈亲切地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找吧!”“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
一条大金鱼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大金鱼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大金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金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去找吧!”
“谢谢您!金鱼妈妈!”小蝌蚪又向前面游去。
一只大螃蟹从对面游了过来。小蝌蚪看见螃蟹的肚皮是白的,就迎上去大声叫:“妈妈!妈妈!”螃蟹摆着两只大钳子,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只有四条腿,你们看我有几条腿呀?”
小蝌蚪一数,螃蟹有八条腿,就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呀,我们认错了。”
一只大乌龟在水里慢慢地游着,后面跟着一只小乌龟。小蝌蚪游到大乌龟跟前,仔细数着大乌龟的腿:“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四条腿!四条腿!这回可找到妈妈啦!”小乌龟一听,急忙爬到大乌龟的背上,昂着头说:“你们认错啦,她是我的妈妈。”
大乌龟笑着说:“你们的妈妈穿着好看的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
“谢谢您,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面游过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看见一只青蛙,坐在圆圆的荷叶上“呱呱呱”地唱歌。小蝌蚪游过去,小声地问:“请问您,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四条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白白的肚皮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
青蛙没等小蝌蚪说完,就“呱呱呱”大笑起来。她说:“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我已经找了你们好久啦!”
小蝌蚪听了,一齐摇摇尾巴说:“奇怪!奇怪!为什么我们长得跟您不一样呢?”青蛙笑着说:“你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腿来;再过几天,又会长出两条前腿。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跟妈妈一样了。那时候,你们就可以跳到岸上去捉虫吃啦。”
小蝌蚪听了,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头来:“呵!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带着小蝌蚪一块儿游玩去了。后来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常常跳到岸上捉虫吃,还快活地唱着:“呱呱呱,呱呱呱,我们长大啦!我们长大啦!我们会捉虫,保护庄稼。”
动物的本领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与交流活动,让幼儿了解常见动物的一些本领。
2.培养幼儿爱提问、乐于收集资料等主动学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动物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6、7页,课前收集各种动物的资料,了解动物的本领。
活动过程
◎找动物,说动物。
1.教师事先将各种动物的图片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它们找出来,看谁找到的图片最多(图片可以交叉重复)。
2.请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手中都有哪些动物,如果有不认识的可与其他幼儿进行图片交换;请幼儿任选手中的一张动物图片,详细介绍该动物的相关特点和生活习性等。如大象身体又高又壮,四条腿像粗壮的柱子,两只大扇子一样的耳朵,长长的鼻子和白色的尖尖的象牙,它的鼻子可以喝水、拔草吃,还可以搬运重物。
3.教师可对幼儿的讲解进行补充,丰富各种动物在幼儿心中的印象。
◎快乐故事会:《想飞的小象》(见活动资源)。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提问: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
2.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手中的图片进行分类,可设立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土里钻的;个头非常大的、个头小的;凶猛的、温顺的;生活在大海里的、生活在森林里的;等等。
3.教师可对幼儿的分类进行纠正和补充。
◎游戏:动物运动会。
1.教师给出运动项目,幼儿从手中选出一种动物报名参加该项目的比赛,并说明参加这个项目的原因。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讨论,预测参加该项目的动物中哪一种动物会取得胜利,并说一说理由。
如赛跑项目:猎豹、老虎、马、犀牛等;冠军:猎豹;因为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3.教师对幼儿的讨论结果进行纠正和补充。
◎动物的特殊本领。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鹿历险记》(见活动资源)。
提问:小鹿碰见了谁撒腿就跑?在逃跑的时候,它分别向哪些动物求救了?这些动物都提供了哪些办法?可这些办法对小鹿有用吗?最后小鹿是怎样逃过大灰狼的抓捕的?
2.教师初步介绍各种动物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引起幼儿对各种动物外形和行为的兴趣。
◎完成课本上的问题。
活动资源
故事
想飞的小象
有一只小象,刚刚生下来。第一天,他看见了许多小动物。第二天,他认识了许多花儿、草儿。第三天,妈妈带他到河边,他看见了河水和高山。小象说:“世界真大呀!”这时,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小象想:要是我也会飞,可以看更多的东西,多好呀!小象爬上树去学飞,“哎哟”一声,摔了一个大跟头。蛇看见了说:“小象,我们有自己的本事。我不会飞,可是,我会在树上睡觉。”狮子说:“我也不会飞,可是,我能跳过宽宽的大河。”老虎说:“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游泳。”爸爸妈妈对小象说:“我们大象力气大,这是小鸟不能比的。”小象明白了,他跟着爸爸妈妈运木头。他用长鼻子一钩,大木头就搬走了。大家都喜欢他。小象说:“我是小象真幸福。”
小鹿历险记
一天,小鹿出门玩,没走多远就碰到了大灰狼。小鹿害怕极了,它撒开腿就拼命地向森林里跑去。
小鹿跑呀跑,遇到了小壁虎:“小壁虎,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小壁虎说:“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把尾巴断掉,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小鹿试着拉了拉自己的尾巴:“不行,不行,太疼了,我还是继续跑吧。”
小鹿跑呀跑,遇到了黄鼠狼:“黄鼠狼,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黄鼠狼说:“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放个臭屁,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小鹿撅起屁股,憋足了气:“不行,不行,太难了,我还是继续跑吧。”
小鹿跑呀跑,遇到了花狐狸:“花狐狸,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花狐狸说:“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躺下装死,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小鹿试着躺下来:“不行,不行,我学不了,我还是继续跑吧。”
小鹿跑呀跑,遇到了小青蛙:“小青蛙,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小青蛙说:“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这样做。”小青蛙边说边跳入一大片荷叶丛中,不见了。
“噢,我明白了。”小鹿说着就飞快地跑进了一片小树林。阳光洒进小树林,小鹿身上的斑点像树林里的点点阳光,大灰狼睁大了眼睛,可怎么也找不到小鹿,只好失望地走开了。
我认识这些车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观察周围车辆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汽车的图片,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的声音录音。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8、9页,每人带一辆玩具车。
活动过程
◎汽车展览会。
1.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玩具车摆好,并介绍自己的车叫什么名字,它的外观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有什么功能和特点。引导幼儿主动获得各种车辆的相关知识。
2.教师对幼儿的说明进行纠正和补充。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车。
1.提问:除了大家手中的这些玩具车,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车?这些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教师倾听,适当介入幼儿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语言,如:我见过公交车,公交车是给人带来方便的交通工具。
◎猜谜语。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开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
盖楼房时运重物,长长手臂真神气。(吊车)
失火了,长长的云梯架上房,鼻子长长吐水忙。(消防车)
呜哇,呜哇,坏蛋跑不了了。(警车)
嘀嗒,嘀嗒,快让路吧,重病人过来啦。(救护车)
一间绿色房,信件邮包里边装。(邮政车)
大家请远离,车子押运人民币。(运钞车)
◎了解特殊的车。
1.教师播放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的声音录音,引导幼儿对这些车进行分辨。
2.教师出示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些车的构造,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
3.教师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车顶上都有警示灯。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的叫声都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警车是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救护车上有红十字。
4.教师可引导幼儿模仿这几辆车不同的声音。
◎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教师设计不同的场景,幼儿当司机,选择不同的车发车。当选择好需要的车子时,幼儿齐声说“我变,我变,我变变变,我变成××车”。
场景一: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上学了。(校车)
场景二:爸爸妈妈要去上班了。(小汽车或公交车)
场景三:大街上一家小店着火了。(消防车)
场景四:有小偷正在撬门偷东西。(警车)
场景五:王奶奶的心脏病发作了。(救护车)
场景六:谁能把这些货物运到商店里去呢?(货车)……
高明的鸟医生(童话)
活动目标
1.知道啄木鸟的外形和本领,了解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知道啄木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保护益鸟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啄木鸟图片,啄木鸟捉虫的录像,各种其他鸟的图片,啄木鸟及其他鸟类拼图若干。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0、11页。
活动过程
◎谜语导入。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钩出害虫一条条。
◎听故事,认识啄木鸟。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童话故事《高明的鸟医生》。
2.提问:故事里面谁生病了?小鸟们为什么那么着急?啄木鸟来了,为什么大家会失望?啄木鸟医生是怎样给苹果树治病的?苹果树的病好了吗?
3.教师展示啄木鸟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提醒幼儿关注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4.教师播放啄木鸟捉虫的录像带,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是怎样捉虫的。
5.教师小结: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嘴巴,它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有短钩,能伸到树洞里钩出害虫。啄木鸟的脚趾有尖锐的钩,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撑起身体。
6.提问和思考:为什么叫它啄木鸟?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
◎我认识的鸟。
1.教师:啄木鸟治好了苹果树的病,把害虫全都抓了出来,你们喜欢啄木鸟吗?啄木鸟是树木的好朋友,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除了啄木鸟,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益鸟呢?
2.教师拿出各种鸟类的图片,引导幼儿相互讨论交流关于各种鸟的知识,教师可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适当的纠正和补充。
3.教师及时总结梳理鸟类的共同特点: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听故事,学知识。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鸟类大罢工》(见活动资源),提问:鸟类为什么要罢工?鸟类罢工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你们认为鸟类还会回来吗?
2.讨论:怎样让小鸟回来?(保护树木、禁止捕杀小鸟、保护珍稀鸟类等)
◎游戏:鸟类拼图。
教师将各种鸟类拼图分给幼儿,看看谁能最快拼出这些图案来。
活动资源
故事
鸟类大罢工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个国家,名字叫呼呼国。那里有美丽的森林、嫩绿的小草、广阔的草原。那里山很美,树很美,花很美,草很美。在那里,到处都能听到小鸟在歌唱,到处都能看到小鸟在忙着捉虫。
一天早上,杜鹃鸟、啄木鸟、小燕子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鸟,他们早早地都起了床,飞到森林里,飞到果园里,飞到草原上,飞到庄稼地里,忙着去捉虫。正当他们忙碌地捉虫时,只听“砰砰砰”几声枪响,小鸟们吓得连忙躲进了树林里。他们偷偷一看,只见一个猎人一手提着猎枪,一手提着被枪打死的小鸟,高声叫道:“我打着了!我打着了!”说完就大摇大摆地走了。小鸟们看到这种情况,都伤心地流出了眼泪。因为他们又失去了一个好伙伴,树木、果林又失去了一个好医生。他们伤心地哭着。在伤心的同时,他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叫着。原来,小鸟们在召开鸟类大会,他们准备举行大罢工,什么工作都不做了。
这个消息被一只毛毛虫给听到了,他连忙变成蝴蝶飞了出去,一边飞一边高声叫道:“特大新闻,特大新闻,全体鸟类大罢工了,全体鸟类大罢工了。”
这个消息被呼呼国的所有毛毛虫听到了,还传到了国外,全世界的毛毛虫,都向呼呼国奔跑过来,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是最安全的。
这个消息也被黏虫听到了,他变成了蛾子,一边飞,一边高声嚷道:“特大喜讯,特大喜讯,呼呼国的鸟类大罢工了。”这个消息传遍了呼呼国,还传到了国外,世界各地的黏虫,都让蛾子妈妈抱着他们,来到了呼呼国,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这个消息被蝗虫听到了,他们飞着传播这个好消息,于是转眼之间,世界各地的蝗虫都成群结队地飞到了呼呼国,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所有的害虫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他们都来到了呼呼国,在这里高兴地叫啊,跳啊,欢呼着,它们在这里大吃大喝。
毛毛虫在森林里大显神威!“嚓嚓嚓嚓嚓”,叶子没有了,“沙沙沙沙”,麦秆啃断了。蝗虫在草原上大展神威!“唰唰唰唰”草地没有了,“唰唰唰唰”草原变秃了。呼呼国没有了森林,没有了庄稼,没有了草原。
狂风吹来,没有森林,挡不住大风,风沙弥漫了呼呼国。庄稼没了,人们没有了粮食就得挨饿。草原没有了,牛羊没有草吃,饿得直叫。看到这种情景,呼呼国的国王非常着急,于是下令让所有的工厂停工,让汽车厂、电视机厂、电冰箱厂都生产灭虫机,让食品厂、蛋糕厂、冷饮厂都生产农药。老师不上课了,医生不看病了,小朋友们不上学了,大家都去消灭害虫。呼呼国展开了一场灭虫大战。正当人们浩浩荡荡地忙着捕杀害虫的时候,大家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正在艰难地帮助人们捉虫。人们看到这个情景,心里非常感动,于是纷纷向国王请求,把捕杀小鸟的坏人抓起来,请求国王让大家都来关心、爱护小鸟,让鸟类回到呼呼国!
奇妙的眼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小动物眼睛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欲望。
2.了解几种动物的特殊眼睛,知道它们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有关爱生命的情感,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蜻蜓、猫、蝉、螃蟹、蜗牛、小白兔、蜜蜂的实物图片(尽量选择可爱一点的),镜子若干,另外具有奇特眼睛的几种动物的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讨论:人的眼睛。
1.教师分给幼儿镜子,让幼儿仔细观察自己眼睛的特点(形状、颜色、位置、数量等),并说一说人的眼睛的作用。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知识回答问题。提问:有哪些动物的眼睛跟人类很像?有哪些动物的眼睛跟人类的眼睛不一样?
◎认识不同动物的眼睛。
1.教师展示蜻蜓、猫、蝉、螃蟹、蜗牛、小白兔、蜜蜂的实物图片,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眼睛。
2.教师边引导幼儿观察边介绍蜻蜓、猫、蝉、螃蟹、蜗牛、小白兔、蜜蜂的眼睛(见活动资源)。
3.讨论:这几种动物的奇特眼睛有什么特别作用?让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能力进行探讨。
4.分类游戏。教师给出一些具有奇特眼睛的动物图片,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如夜光眼:猫、猫头鹰。复眼:苍蝇、蚊子、萤火虫、蛾子等。多只眼睛:蜥蜴、蜘蛛……
5.教师可介绍更多具有奇特眼睛的动物。
活动资源
小知识
蜻蜓的眼睛
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位置,且每只眼睛又由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辨别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反应,经过“计算”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猫的眼睛
猫之所以能够成为捕捉老鼠的能手,得益于它的一双奇特的夜光眼。猫的视力很敏锐,在光线很弱甚至夜间也能分辨物体,而且猫也特别喜欢比较黑暗的环境。在白天日光很强时,猫的瞳孔几乎完全闭合成一条细线,尽量减少光线的射入,而在黑暗的环境中,它的瞳孔则开得很大,尽可能地增加光线的通透量。
蝉的眼睛
蝉的头部两只大大圆圆的眼是它的复眼,视野广阔,可以成像,两只复眼中央有三个沙砾大小的红色单眼,呈三角形排列,只有感光作用,没有视力。
螃蟹的眼睛
长期生活在水和泥沙里的螃蟹,长着一双奇特的眼睛。它的眼睛像两个带柄的小球,能自由转动。螃蟹经常把自己埋在泥沙里,只把两只眼睛伸到外面,偷偷地观察外面的动静,它的眼睛就像是两个微型潜望镜,一旦看到敌人,螃蟹便会把眼睛收起来,一动也不动。螃蟹的“潜望镜”小巧灵活,能伸能缩,如果坏了,还能重新长出来。螃蟹的眼睛是复眼,由许许多多的小眼组成。
蜗牛的眼睛
蜗牛有两对触角,一对大的,一对小的,触角上则一共有4个小黑点儿,即4只眼睛。蜗牛大触角的上端有两个黑黑的小圆点,这就是它的眼睛。虽然有眼睛,可蜗牛根本看不到外面的花呀草呀,因为它的眼睛不是很高级,所以看不到外界的图像,只能感受到外界的明暗变化。小蜗牛自己可一点儿也不在意,它觉得这样蛮好的。它一边慢慢地散步,一边用它的眼睛东触触西碰碰,一遇到障碍物,它就把触角赶紧缩回来。
小白兔的红眼睛
兔子眼睛的颜色与它们的皮毛颜色有关系,黑兔子的眼睛是黑色的,灰兔子的眼睛是灰色的,白兔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小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小白兔眼睛里的血丝(毛细血管)反射了外界光线,透明的眼睛就显出红色的缘故。
蜜蜂的眼睛
蜜蜂共有5只眼,3只长在头甲上,叫额眼,专门感受光照的强弱,决定早晨飞出和傍晚归巢的时间。另外两只长在头两侧,每只由6300只小眼组成复眼。复眼中的每只小眼有8个感光细胞,呈辐射状排列,能分辨太阳光的方向,所以能以太阳光为定向标。
多眼的动物
在澳大利亚生长的蜥蜴,头上长有3只眼睛,用3只眼睛环视四周,防备不速之客的到来。南美洲的江河中,有一种戴双焦点“眼镜”的鱼,人称四眼鱼。当它沿着水面游动时,不仅能够看清水里的物体,同时还能看到水面上空的目标。尽管从外表看去,四眼鱼只有两只眼睛,但每只眼睛却有两个瞳孔。
蜘蛛的种类不同,眼睛的多寡也不一。南美洲有一种猛蛛,头部有6只眼睛,呈斜十字形排列。普通蜘蛛有8只眼睛,长在头部前方的一对又大又亮,头部两侧的6只起配合作用。这8只眼睛需要同时活动,才能互相配合,在360°的空间里准确地察看物体。还有一种圆蜘蛛,竟然长了12只眼睛,胸前长着8只,两侧各长2只。它不论是横行还是直走,都能眼观六路。
水果蔬菜分得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准确分类。
2.知道常见的蔬菜、水果的食用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白菜、茄子、萝卜、藕、大蒜、辣椒、蘑菇、黄瓜等蔬菜实物,西瓜、苹果、葡萄、橘子、香蕉等水果实物,一些蔬菜和水果的图片,眼罩、笑脸图片若干。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4、15页,每人带一种蔬菜或一种水果。
活动过程
◎讨论:我最喜欢吃的水果和蔬菜。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和蔬菜,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认识不同的水果和蔬菜。
1.教师展示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上每种水果和蔬菜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味道、口感等。
3.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纠正。
4.教师拿出蔬菜和水果实物,请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等感知方法加深对这些水果和蔬菜的认识。
◎游戏:猜猜我是谁。
1.游戏规则:教师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派一名幼儿上来参加游戏,幼儿戴上眼罩,教师将一种水果或蔬菜实物放在幼儿手里,幼儿通过摸形状、闻味道辨识该水果或蔬菜,若难以辨识,同组的幼儿可进行提示,如颜色、味道之类的,但不可直接说名字,参与游戏的幼儿必须说出该物品是蔬菜还是水果,并说出名字,两种都说对才算正确,可获得一张笑脸。
2.每组轮流派一名幼儿参与游戏,看哪个组猜对的最多,获得笑脸最多即为优胜组。
◎游戏:我是超市理货员。
1.教师将所有蔬菜和水果的实物及图片都放在一起,将幼儿分成几组。
2.每组经过讨论和商量后派一名代表参加游戏,将实物和图片中的水果与蔬菜分开放,实行倒扣分制,满分为15张笑脸,分类错误一个即拿掉一张笑脸,看看哪个组剩余的笑脸最多。
◎讨论:关于蔬菜和水果的吃法与营养。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的蔬菜和水果的吃法,如梨子可以生吃,也可以加冰糖煮成冰糖雪梨水喝;番茄是蔬菜,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番茄炒蛋吃等。通过不同的搭配,勾起幼儿对蔬菜和水果食用方法的兴趣。
2.教师给幼儿讲一些水果和蔬菜的营养知识,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偏食。如西瓜是一种最富有营养、最纯净、食用最安全的水果,水分足,解渴又防止中暑,但也不可多吃,不然会拉肚子等。
月亮告诉我
活动目标
1.感知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2.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自然交替规律,有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太阳、月亮、星星、花朵、小树、小动物的头饰。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6、17页。
活动过程
◎谜语导入。
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亮,就出工,从东到西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认识太阳和月亮。
1.教师(戴上太阳头饰):嗨!你们好,认识我吗?(太阳)瞧瞧我长什么样?(圆圆的、红红的)你们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我?(早晨起床之后)你们看到我之后有什么感觉?(很明亮、很温暖)
2.教师小结:原来,太阳是圆圆的、红红的,发出明亮的、暖暖的光。
3.教师(戴上月亮头饰):嗨!你们好,认识我吗?(月亮)大家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我?(天黑之后)为什么天会黑?(太阳下山了)什么时候就看不见我了?(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之后)
4.教师小结:原来,太阳和月亮是轮流出现在天空的。太阳升起来,天就亮了,月亮就躲了起来;而太阳下山之后,天就黑下来了,月亮就钻出来了。太阳升起之后和落山之前的时间,我们称为白天;太阳落山之后,太阳走了,月亮就出来了,在太阳升起之前,这段时间就称为夜晚。
◎讨论:白天和夜晚的生活。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白天和夜晚自己的活动。如白天上学、做游戏,晚上睡觉等。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白天和夜晚周围的变化,可具体列举几个地点,如白天公路上很多汽车,很吵;夜晚公路上的路灯都亮了,车很少、很安静;白天公园里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在里面游览、玩耍,小鸟、蝴蝶到处飞;晚上公园里变黑,人们都回家了,小鸟和蝴蝶也都回家睡觉了等。
3.教师小结:白天和夜晚的场景完全不同,白天很亮,人和动物都出来活动了,很热闹;夜晚变得很黑,大家都睡觉了,很安静。
◎学习课本儿歌《月亮告诉我》,巩固白天和黑夜是自然交替规律的印象。
◎趣味游戏。
1.游戏一:天亮了,天黑了。
教师将不同的头饰分给幼儿。教师说“天亮了”,幼儿模仿头饰代表物体相应的动作。教师说“天黑了”,幼儿同理模仿。醒来时的动作:揉眼睛、伸懒腰、打哈欠;睡觉时的动作:闭眼,双手合掌放在脸侧。
游戏的难点在于有的头饰上代表的物体是白天睡觉、夜晚活动的,如猫头鹰、猫等。
2.游戏二:小猫抓老鼠。
通过黑白配选出小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教师分别出示“太阳”和“月亮”,“老鼠”分别做白天睡觉和晚上偷吃东西动作,小猫需要抓住晚上偷吃东西的老鼠,小猫抓到老鼠,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
黄黄的叶,红红的果
活动目标
1.感受季节的变化,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2.启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秋天到了时周围事物所产生的变化。
3.让幼儿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8、19页制作教学挂图,几张具有明显秋天特征的图片,一些秋季的水果实物,各种夏秋水果和其他农作物的图片,秋天田野、果园的收获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8、19页。
活动过程
◎户外活动:感受秋天。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感受秋天的美好。教师可引导幼儿的观察方向,如花草树木的变化、温度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等。
2.教师出示具有明显秋天特征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秋天到了,树有什么变化?什么花开了?有哪些果子成熟了?风吹在小朋友身上有什么感觉?小朋友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爽,有些树的叶子变黄了,有些树的叶子变红了,树叶一片片飘落下来了。秋天到了,菊花开放了,许多果子成熟了,风吹在小朋友的身上凉飕飕的,大家都穿上了长袖外套。
◎游戏:猜果实。
1.教师将一些秋季水果的实物放入盒子,给幼儿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摸一摸盒子里的东西,说出它的形状、大小、摸后的感觉等,让自己小组的幼儿猜一猜是什么东西,猜对了盒子中的东西就送给该小组。
2.提问:这些水果都是什么季节才有的?你还认识哪些秋季的水果?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秋季除了会收获很多水果,还有哪些农作物也是在秋天收获的?
4.教师展示不同的秋季农作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交流关于秋天丰收农作物的知识,教师可对幼儿的发言进行补充和纠正,介绍这种农作物的特征、使用方法、用途等。
5.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挂图。
提问:第一幅挂图,农民伯伯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第二幅挂图,小朋友坐的树上结果了吗?树下是什么花开了?远处田野中是什么?农民伯伯在田野里干什么?
◎分类游戏。
教师将夏秋季节收获的各种水果和农作物图片混合在一起,引导幼儿按照季节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类,使幼儿明确认识哪些是秋季收获的水果和农作物。
◎欣赏田野、果园的收获图片。
1.教师带领幼儿欣赏田野、果园收获场景的图片,感受丰收的喜悦。
2.学习古诗《悯农》,使幼儿认识到农民伯伯的辛劳和懂得爱惜粮食。
我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的名称及它们在身体上的位置。
2.通过讲故事和做游戏使幼儿清楚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手的用途。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布娃娃,缺少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面部图片和单个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图片,醋,白开水,眼罩。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0页。
活动过程
◎初识五官:利用布娃娃引导幼儿找出嘴巴、眼睛、鼻子、耳朵。
1.教师出示布娃娃,引导幼儿看着布娃娃说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名称。
2.告诉幼儿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在头上的位置。
3.游戏:我说你指。教师依次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儿用手依次指出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谁反应得又快又准。
4.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个嘴巴。
5.谜语游戏:教师通过谜语游戏,强化幼儿对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认识(见活动资源)。
6.动手贴一贴:教师出示缺少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面部图片和单个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图片,请幼儿试着说出名称,并尝试贴到图片正确的位置(可反复进行)。
◎通过小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分别说一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的作用。
1.捉迷藏游戏:运用黑白配或抽签方式选出一名幼儿蒙眼负责捉,其余幼儿在划定的范围内跑动或制造声音,负责捉的幼儿根据感官感觉来完成游戏。被捉住的幼儿成为下一轮负责捉的人。可多玩几次。完成一次游戏后,请负责捉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捉到另外一名幼儿的,游戏中起到最大作用的是哪几个感官。
2.教师指导幼儿闻闻白醋的味道,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再举出生活中的物品,如糖果、辣椒、鲜花等,让幼儿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辨别它们的。
3.捂住鼻子和嘴巴后,有什么感觉?
4.幼儿用眼睛观察白开水和白醋,可以区分吗?用鼻子闻一闻,用嘴巴尝一尝有什么不同?
5.讨论: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手的作用各是什么?
6.教师小结: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嘴巴说话、呼吸和吃东西,鼻子闻味道和呼吸,手拿取、拉动及推动、举起或抬起物品等。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学习儿歌《我的好朋友》。
教师可根据儿歌编动作,引导幼儿一边朗诵儿歌一边做动作。
活动资源
谜语
眼睛: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耳朵: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
鼻子:一座山,两个洞,能闻味,能吸风。
嘴巴:红院墙,白楼门,里面住个胖红娘。
手: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我的小鞋子
活动目标
1.知道鞋子可以保护脚。
2.能区分鞋子的左右脚,会配对。
3.能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天气变化选择合适的鞋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不同鞋子的图片,皮球。
2.幼儿准备:三双不同的鞋子,如皮鞋、拖鞋、运动鞋。
活动过程
◎鞋子展览会。
1.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带来的鞋子摆好,并给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鞋子,如鞋子的名字、鞋子的用途、鞋子的外观特点等。
2.请幼儿评选出最受欢迎的鞋子。
◎感知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踢球,穿鞋、不穿鞋各一次,让幼儿体验鞋子的功用。
提问:穿鞋与不穿鞋踢球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鞋子有什么作用?
2.能根据不同的活动,选择合适的鞋子。
3.教师展示不同鞋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更多不同设计的鞋子。
4.教师小结:鞋子可以保护我们的脚不受运动的损伤,帮我们抵御寒冷的天气。小朋友在运动的时候穿上运动鞋,脚会很舒服,活动也方便,所以在小朋友运动时要穿上运动鞋,到了家里就可以换上方便的拖鞋,平常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穿上漂亮的皮鞋,下雨的时候穿上雨靴防止雨水浸湿,冬天的时候还可以穿靴子保暖。鞋子的作用可真大。
◎游戏:我的鞋子。
1.游戏一:教师将幼儿带来的鞋子放在一起,打乱顺序。幼儿两两一组自由组合,一名幼儿负责从众多的鞋子中找出相同的一双,另一名幼儿将找出的鞋子穿在脚上。看看哪一组的速度最快。分组较多可分几个回合进行,用钟表计时。
2.游戏二: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设置不同的场景,每组每一场景派一名幼儿参与活动,找对相应场景下应该穿的鞋子。找寻速度最快的组得10分,看看哪个组得分最高。
红绿灯的话
活动目标
1.能掌握“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有基本的交通安全意识,学习按信号做动作。
3.知道违反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红绿灯标志牌,红绿灯、斑马线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2页,初步了解交通规则。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老师要带小朋友去逛街,大家想一想,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1.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关于过马路的经验,要求幼儿讲出: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要看红绿灯,因为马路上有许多来来往往的车。
2.提问:平时你是如何过马路的?是爸爸妈妈带着你一起过的,还是自己走过去的?
◎游戏:我们一起过马路。
1.教师事先在地上画好模仿的人行横道线,安排一名幼儿在人行横道线对面举出红绿灯标志牌,并带一名幼儿模仿过马路。边走边念儿歌:老师走,我也走,我和老师手拉手,手拉手,慢慢走,一走走到马路口,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开步走。
2.教师举起红绿灯标志牌,幼儿自由组队两人一组模仿过马路。过马路时念儿歌,注意改变角色的名称,如明明走……妍妍走……
3.趣味提问:(出示红绿灯图片)交通信号灯为什么要采用红色和绿色?(见活动资源)(出示斑马线图片)人行横道线为什么又叫斑马线?(因为一道道赫然醒目的白色横线和黑黑的马路黑白相间,看上去像斑马身上的斑纹)人行横道线的作用是什么?(防止行人乱穿马路,提醒司机慢行减速)
◎学习儿歌《红绿灯的话》。
导入语:红绿灯在马路上忽闪忽亮的,像是在对我们说话一样。你们知道它在说什么吗?
1.教师朗读儿歌,提问:绿灯眨眼,像在对我们说什么?(红灯亮,你要停,绿灯亮了再前行)
2.教师请学习能力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朗诵或背诵这首简短的儿歌。
◎知识补充。
通过提问,让幼儿相互交流关于交通安全和交通规则的更多信息,教师注意补充,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说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教师可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举出实际案例,使幼儿明确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举出一些实际案例,让幼儿明白违反交通规则的危险性)
你还知道哪些交通规则?过马路的时候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小知识
红绿灯的颜色
世界上第一个由红黄绿汽灯组成的交通信号灯于1868年出现在英国伦敦。经过不断的改进才出现了由红黄绿组成的三色信号灯并一直沿用至今,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是根据光学原理,红色光的波长很长,穿透空气的能力强,同时比其他信号更引人注意,所以作为禁止通行的信号;黄色光的波长较长,穿透空气的能力较强,所以作为警告的信号;采用绿色作为通行信号,是因为红色和绿色的区别最大,易于分辨,其显示距离也较远。
交通规则
1.行人上街要走人行道,不要走行车道。没有人行道的,应当紧靠道路右侧通行。行人不得进入机动车的车道或非机动车行车道,也不得进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封闭式的机动车专用道路。
2.横过街道和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不要斜穿或猛跑。
行人横过道路时,应站立在路边,看清来往车辆后,选择离自己最近的人行横道线通过。通过时,先看左右方向是否有来车,确认来车距离远无危险后才能通过。
行人横过道路时,不要突然改变行走路线,突然猛跑,突然往后退,以防来车驾驶员措手不及,发生危险。
横过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时,要十分注意驶近或停下的车辆旁边是否还有车辆驶来,没有看清时不要冒险行走。
横过未设人行横道线的乡镇街道或公路时,要看清左右有无来车,千万不要奔跑,不要同来车抢道。
3.行人横过有信号灯的人行横道线时,必须遵守信号灯的规定: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线,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线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进入人行横道线。还要注意:即使信号灯已经变成绿色,也应看清左右的车辆是否停稳,然后再穿越道路。
4.设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地方,行人过街要走人行天桥或地道,不要横穿街道和公路。
5.列队横过行车道时,每横列不准超过两人,队列须从人行横道线迅速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线的,须直行通过;长列队伍在必要时,可以暂时中断通过,等车辆过去后,再继续通过。
冬天来了
活动目标
1.感知冬季的季节特征。
2.了解各种抵御寒冷的办法,培养运动兴趣,知道运动可以使身体暖和。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小猴玩偶,各种保暖用品图片和一些其他的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4页。
活动过程
◎户外感知和观察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和感受冬天。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关于冬天的知识。
提问:冬天的风刮在脸上是什么感觉?露在外面的脸和小手有什么感觉?花园的花草树木与夏天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小动物们都上哪儿去了?
3.教师小结:冬天来了,天气会变得很冷,树叶和花儿都枯萎凋落了,小动物们有的冬眠,有的飞到更温暖的南方去过冬了,人们也换上了厚厚的衣服抵御寒冷的冬天。
◎游戏:过冬。
1.教师拿出小猴玩偶,以故事的口吻展开活动:冬天来了,外面又刮风又下雪,小猴皮皮快要冻成冰棍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小朋友们,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皮皮抵御冬天的寒冷呢?
2.教师展示各种图片,幼儿分组派代表参与游戏,从众多图片中选取与冬天保暖相关的图片,并说说这样选的原因。
3.教师对幼儿的选择和解说进行评价。
4.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开动脑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想出更多冬天保暖的方法。
提问:冬天还有哪些抵御寒冷的方法?
◎快乐故事会:《冬天不冷》。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运动可以使身体暖和。
提问:小动物们为什么躲在房子里?它们是如何取暖的?小熊跑进来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很气愤?小熊为什么抱着火炉绕圈跑?大家后来理解小熊的做法了吗?后来他们在森林里面玩了一些什么游戏?
2.学习儿歌:《宝宝不冷》。
活动资源
故事
冬天不冷
冬天真冷,小动物们躲在自个儿的房子里,被子裹了一层又一层,还是冷!
“小兔子家生起了大火炉,快去烤火呀!”小兔子家已经挤得满满的了,还是不断有人往里挤,小小的木房子快要撑破了。
“让开,让开!”小熊挤进来,抱起大火炉就往外跑,他戴着防烫手套呢。
“小熊抢走了火炉,他想一个人烤火。”
“小熊不讲理,小熊自私!”
大伙儿很气愤,一起跑出去追小熊。奇怪的是,小熊不往自个儿家跑,只在雪地上兜圈子。小动物们排成长长的一队,在后面“呼哧呼哧”地追,这看上去像一场奇怪的马拉松赛。终于,胖胖的小熊跑不动了,一屁股坐在了雪地上。他回过头,笑眯眯地问:“呵呵,你们现在还觉得冷吗?”是啊,跑了这一会儿,伙伴们全出汗了。原来,小熊是提醒大家,要对付寒冷,多盖被子不是办法,烤火也不是办法,小伙伴们开始在森林里跑来跑去,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好痛快。原来冬天也不是那么冷的!
儿歌
宝宝不冷
北风北风吹吹,
雪花雪花飘飘,
小脚小脚跳跳,
宝宝宝宝不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