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颜色(涂色画)

认识颜色(涂色画)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的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幼儿其他领域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本课程以培养幼儿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歌曲、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幼儿的兴趣与创造能力。

艺术概述

一、幼儿艺术领域教育的价值与编写理念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亲身体验生活中的美,并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的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幼儿其他领域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本课程以培养幼儿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歌曲、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幼儿的兴趣与创造能力。

二、幼儿艺术领域教育的目标

(一)艺术领域教育总目标

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3.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4.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二)小班艺术领域教育目标

1.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

3.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

4.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

5.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

6.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

7.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8.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动作。

9.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10.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

我上幼儿园(歌曲)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老师的情感。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一句一句唱歌。

3.初步体验唱歌的欢乐,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录音磁带,小白兔、小猫和小鸭玩偶。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页。

活动过程

◎参观活动:我上幼儿园。

导入语:今天,我们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出示小白兔、小猫和小鸭玩偶),它们是从动物幼儿园来的,今天想参观一下我们的幼儿园,我们一起带它们去看看吧!

1.教师出示玩偶,选出几名表现积极的幼儿,由他们带着大家和新朋友参观并介绍整个幼儿园,对幼儿不熟悉的角落教师可提示补充,并带领幼儿进行体验。如这里是花园,里面种了很多漂亮的花;这里是游乐场,有滑梯、秋千、跷跷板可以玩等。

2.教师:小白兔、小猫和小鸭很喜欢我们的幼儿园,它们觉得很开心,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吗?在幼儿园里面开心吗?

3.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说一说:在幼儿园里和家里有什么不同?

◎学唱歌曲。

导入语:小白兔、小猫和小鸭非常感谢大家带领它们参观了我们的幼儿园,所以它们想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大家一起来看看它们表演的节目吧!

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幼儿自由拍手,初步欣赏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提问:歌曲里面说小朋友们上幼儿园,那爸爸妈妈在干什么?(上班)

老师为什么要夸我们是好宝宝呢?(不哭也不闹)

认为自己是好宝宝的小朋友请高高举起你的手!

3.教师带领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唱歌。

4.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5.先小组练习唱,然后幼儿尝试独立歌唱。教师鼓励幼儿主动邀请朋友,和朋友一起演唱,并为同伴进行喝彩,在学会结伴表演后,鼓励幼儿邀请没有朋友的幼儿,并一起表演。

◎创编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动作分别表现每一句歌词,如“爸爸妈妈去上班”,可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每天出门上班的样子;“我上幼儿园”,可模仿背书包蹦蹦跳跳的样子;“我不哭”,拍拍自己胸口、摆手、双拳遮眼做哭状;“我不闹”,拍拍自己胸口、摆手、双手握拳在身体两侧前后划动做奔跑状;“老师夸我好宝宝”,双手竖起大拇指。可引导幼儿想出相互抚摸、拍打、搂抱等动作。

2.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创编的动作,一边唱一边跳。

认识颜色(涂色画)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的颜色,初步学习涂色的一些方法。

2.会用不同的颜色和方法表现水果、树叶的色彩。

3.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耐心细致地涂色。

4.能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表现出自己想象中与别人不同的色彩。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颜色鲜明的不同的物体图片,几幅风景画,油画棒、水彩颜料等涂色工具,多张空白涂色画。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2页。

活动过程

◎认识颜色。

1.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物体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和辨别不同的颜色,教师注意这些物体的颜色最好是界线分明的。

2.游戏:你指我说。幼儿两两组队,选择教室中各种物体的颜色相互辨别颜色,如一名幼儿指着一处问:“这是什么颜色?”另一名幼儿回答:“这是红色。”或者还可以这样提问:“葡萄是什么颜色?”或“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

3.教师另外出示几幅颜色较复杂的风景画,引导幼儿欣赏,感受不同色彩表现的优美景色并分析画面上呈现的色彩。

◎看图涂色。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课本上的物体轮廓图,让幼儿猜一猜这些物体是什么,它们分别应该是什么颜色。

2.教师示范正确的涂色方法:选择好适当的颜色后,沿着物体轮廓线的边缘开始涂色,从上往下涂,从左往右涂,笔触要一笔压一笔,仔仔细细排整齐,颜色均匀,尽量不要涂到轮廓线以外去。

3.幼儿自主涂色,教师注意从旁指导。

4.比一比,看谁涂色本领高,谁的图片颜色最均匀、最漂亮。

5.教师给出另外的空白涂色画,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涂上不同的颜色。

6.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涂色作品,学习用描述性的语言讲述。

我的花衣裳(涂色画)

活动目标

1.认识颜色,进一步学习涂色的方法。

2.会用不同的颜色和方法表现衣服色彩的变化。

3.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耐心细致地涂色。

4.能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表现出自己想象中与别人不同的色彩。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纸、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几个可换装的人偶娃娃。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3页。

活动过程

◎漂亮的人偶娃娃。

1.教师展示人偶娃娃,引导幼儿说一说人偶娃娃身上的衣服,如衣着类型、颜色、不同的装饰等。

2.换装游戏。教师按照人偶娃娃的数量给幼儿分组,每组一个人偶娃娃,各自进行换装游戏,每完成一次换装,派一名代表上前来介绍自己组完成的换装娃娃,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评比,看哪一组完成的换装速度最快,搭配最好、最漂亮。

◎游戏:猜猜他是谁。

教师从班上任选一名幼儿,并对这名幼儿进行衣着上的描述,请其他幼儿猜一猜,描述的是谁。

◎看图涂色。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课本上的物体轮廓图,让幼儿看一看这些物体是什么。

2.教师示范正确的涂色方法:选择好适当的颜色后,沿着物体轮廓线的边缘开始涂色,从上往下涂,从左往右涂,笔触要一笔压一笔,仔仔细细排整齐,颜色均匀,尽量不要涂到轮廓线以外去。

3.幼儿自主涂色,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每一小块的区域都可以涂上不同的颜色,教师注意从旁指导。

◎欣赏评价幼儿画作。

1.展示幼儿的涂色作品,大家共同欣赏,比一比,看谁涂色本领高,谁的衣服颜色最均匀、最漂亮。

2.将装饰好的“衣服”进行展览,布置“漂亮的夏装”展览。

小蝌蚪找妈妈(手指画)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学习用手指画的方法画出蝌蚪。

3.提高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4页制作教学挂图,水粉颜料、画纸、调色盘等绘画工具,纸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4页。

活动过程

◎展示教学挂图,导入教学。

导入语: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你们看看是谁坐在荷叶上?(青蛙)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1.教师用语言对画面进行描述,将幼儿引入情境。

2.教师:青蛙妈妈发现只有三个孩子,其余的蝌蚪宝宝上哪儿去了呢?教师边描述边用手指进行点画。

3.提问:老师刚刚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手指)自然引出手指画的概念。

4.展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基本形态。

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有尾巴)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小蝌蚪游泳时调皮吗?(调皮)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往不同的方向游)

◎教师示范作画。

1.画法:①用右手示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②用手指的指侧画尾巴。

2.教师先画出蝌蚪的身体,画尾巴时可让幼儿尝试自己添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来画蝌蚪细细的尾巴更好。

◎幼儿作画。

1.幼儿练习画蝌蚪,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往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2.教师提醒幼儿画好后用纸巾擦一下手指,保持画面清洁,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3.鼓励幼儿装饰画作,添加一些水草或小鱼等。

◎欣赏作品,师生相互点评。

◎欣赏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漂亮的裙子(点画练习)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鼓励幼儿进一步尝试手指点画的绘画形式。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水粉颜料、画纸、调色盘等绘画工具,各种不同儿童小花裙的图片,空白涂色画。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5页。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我最喜欢的衣服。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女孩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裙子,男孩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2.教师展示不同的儿童小花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小花裙上的图案。

◎教师示范作画。

1.教师可示范几种不同的点画方法,如用指尖点小点,用指腹点大点,画空心点、心形点或小花等。

2.每一种示范,教师都提醒幼儿注意手指的用法,如可以用不同的手指来点画、手指不同弧度的转动、手指的力道等。

◎幼儿作画。

1.鼓励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和图片,大胆发挥想象力,细心操作。

2.教师注意来回巡视指导幼儿的点画方法,鼓励幼儿画出不同形态的花裙点缀。

3.教师提醒幼儿每使用完一种颜色,用抹布或纸巾擦一下手指,保持画面清洁,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4.时间上允许的话,分给幼儿一些空白涂色画,让幼儿涂色并用点画的方式装饰涂色画。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总结评价。

青青的草地(涂色)

活动目标

1.选择适当的颜色把空白图案填满,进一步掌握涂色方法。

2.掌握小草的基本形态和特点,幼儿能耐心细致地进行涂色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6页制作教学挂图,蜡笔。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6页。

活动过程

◎户外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到草地上玩,踩踩软软的青草,在草地上看看小草、找找野花。

2.教师教幼儿念儿歌《小草青青》,一边念一边做动作。“小草小草青青”拍手(四拍),“小虫小虫爬爬”拍手,右手在胸前悬空走动的样子,“小兔小兔跳跳”两手各伸出两个手指放在耳朵旁,学兔子蹦蹦跳跳的样子;“宝宝宝宝跑跑”拍拍自己的胸,然后做出跑动的样子。

儿歌《小草青青》:小草小草青青,小虫小虫爬爬;小草小草青青,小兔小兔跳跳;小草小草青青,宝宝宝宝跑跑。

◎展示挂图,学习涂色。

1.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草地上都有哪些小动物?(两只小兔子、两只小羊、小牛)

兔子、小羊和小牛都喜欢吃什么?(青草)

你们觉得图片上空白形状的东西是什么?(草)

2.教师:让我们一起把空白的地方变成青草,让小动物们大吃一顿吧!

3.幼儿涂色,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不要把颜色涂到轮廓线以外。

4.教师:这点青草不够给小动物吃,不如我们再多画一点青草吧!

5.请幼儿尝试在图片上模仿青草的形状再画几株青草,并涂上颜色。

6.作画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画出各种形态的小草。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总结评价。

◎幼儿在草地上自由做游戏,或教师组织幼儿一起玩老鹰捉小鸡、传球等户外游戏。

小鼓响咚咚(歌曲)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能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提高幼儿对音乐强弱变化的感受能力。

2.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它们产生兴趣,能奏出“×× -×”等构成的短小节奏。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小鼓若干个,配乐磁带,一段鼓乐演奏。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7页。

活动过程

◎玩一玩。

1.教师拿出小鼓,瞧一瞧,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教师介绍小鼓:鼓的结构比较简单,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教师敲一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发声的(教师敲一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

3.教师鼓励幼儿上前来试着敲一敲鼓,提问:除了鼓面,还可以敲哪里?鼓面上每个地方敲出来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4.教师用简单的节奏敲鼓,敲出声音的强弱感,如节奏“××-×”,并请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敲打的节奏。

5.听教师用小鼓为一段音乐伴奏(《小鼓响咚咚》伴奏)。

◎学习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鼓乐演奏。

星星(绘画)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颜色,知道正确的涂色方法。

2.学习画星星,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不一样的星星。

3.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能耐心细致地涂色。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8页制作教学挂图,不同形状星星的示范画,油画棒、水粉颜料、蜡笔等不同的绘画材料,乌云、小星星的头饰。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8页。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导入语:小朋友们,见过晚上布满星星的夜空吗?谁可以给大家讲一下你看到的星空呢?

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关于星空和星星的知识。

◎游戏:会闪的星星。

游戏规则:教师事先在地面上画一个大圆圈。教师扮演乌云,幼儿扮演星星。当教师说“乌云来了”时,幼儿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跑进圈内,当说完两遍“乌云来了”时,仍在圈外的幼儿被淘汰,其余幼儿可继续玩游戏。玩多少轮可由教师自行决定。此游戏主要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

◎给小星星涂色。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提问:图上有什么?(月亮、星星、小朋友)星星是什么样子的?(五个尖角)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星星?(国旗、解放军叔叔的衣服和帽子等)你认为星星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各种不同的颜料给星星涂色。

3.教师来回巡视,注意提醒采用不同材质的颜料时分别应该如何进行涂色,颜料不要涂到星星的轮廓线以外。

◎画星星。

1.教师示范如何画五角星,引导幼儿仔细观看绘画的步骤。

2.教师让幼儿用颜料笔照着课本勾出星星的轮廓,让幼儿熟悉星星形状的画法。

3.教师展示不同形状星星的画法,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4.给不同的星星涂色,或者画出拟人化的星星或月亮。

5.教师注意来回巡视指导,给能力较差的幼儿提供帮助。

◎作品展示和评价。

梯子(直线、横线的练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基本的直线和横线画出简单的物体。

2.熟悉直线和横线的画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9页制作教学挂图,小梯子实物。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9页,笔。

活动过程

◎认识梯子。

1.教师展示梯子,引导幼儿观察梯子的造型,发现梯子的特点。

2.教师小结:梯子由两条竖立的往内侧倾斜的直杆和几条横杆组成。

3.提问:梯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爬高、拿取高处的东西)

◎作画。

导入语:(展示教学挂图)小朋友们,小山羊在一棵树上发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它好想吃,可苹果树太高,它吃不到,你们能帮它想个办法吗?(用梯子)那么我们一起来给小山羊画个梯子吧!

1.教师先示范作画,画两条向内侧倾斜的直线,再在两条直线之间画几条横线,注意直线从上往下画,横线从左往右画,横线要与直线相接,但不能超出直线。

2.幼儿尝试根据课本步骤和教师的示范作画,教师鼓励幼儿画出平直的线条,注意一笔到位。

3.教师可再运用直线和横线教幼儿画一些简单的物体,如小板凳、跷跷板、门窗等。

4.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直线和横线画出不同的物体。

5.启发幼儿开动脑筋,想一想:有哪些简单的方法可以画出平直的线条。可利用手边的工具试一试,如直尺、铅笔或书以及由直线线条组成的物体。

◎欣赏和点评画作,看看谁画得好,看看谁画出的物体多。

美丽的海洋(曲线练习)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曲线画出水的波纹。

2.学习掌握水波的画法和规律。

3.体验用简单线条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0页制作教学挂图,海浪声音的录音和一段海浪的录像。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0页。

活动过程

◎播放海浪的录音,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海浪的录音,引导幼儿感受大海的磅礴,同时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激发对大海的兴趣。提问:刚才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听到大海的这些声音,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2.播放海浪的录像,引导幼儿模仿海浪起伏的样子做动作。

3.教师引导有经验的幼儿讲一讲海的样子和对大海的印象,使幼儿初步了解大海。

提问:谁到过大海?大海是什么样的?大海里有什么?可引导幼儿说一说海洋里常见的几种动物。

4.教师展示教学挂图:这里的水面太平静了,让我们来为平静的海面添点波纹吧,让海洋热闹点!

◎教师示范作画。

1.教师引导幼儿再次模仿水面起伏的动作,告诉幼儿水的波纹可以用曲线来表示。

2.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画曲线的时候注意起伏有规律,布局要合理。

3.教师可展示不同的画法,如有棱角的曲线、疏密不同的曲线、弯曲幅度不同的曲线等。

◎幼儿作画。

1.幼儿作画,教师注意巡回指导。

2.鼓励幼儿在每条鱼的上面、下面或旁边添加波纹,可尝试画出不同样式的波纹。

3.幼儿可按自己的意愿画几条小鱼或一些简单的海底生物(海星、贝壳等),并涂上颜色,也可用不同的颜色画波纹。

4.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思考: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用曲线表示?

◎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大苹果(绘画)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苹果,了解苹果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作画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涂色,感知色彩,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初步学习画面布局。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篮子苹果,其他几种水果。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1页。

活动过程

◎谜语导入。

教师拿出被遮住的篮子,请幼儿根据谜语猜一猜篮子里的是什么水果。

谜语: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观察认识苹果。

1.教师拿出苹果,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获得对苹果的感性认识。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整篮的水果,提问:从自己所在的位置观察,能看到几个完整的苹果?引导幼儿发现从各个角度看篮子的感受不同。

3.教师小结:简单的绘画中苹果一般是单一的红色。但实际上苹果是有点红,有点绿,还有的带点黄,苹果蒂是咖啡色或黑色的。

◎作画。

1.教师示范作画:先画一个上下弧线都向内凹进去的圆,在圆内部靠上的位置加一条向下凹的短弧线,再在凹进去的位置向上画一条线,就是苹果的柄,这样一个苹果的基本轮廓就画出来了。

2.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课本的图解,学习画苹果,熟悉苹果的基本画法。

3.幼儿根据篮子中苹果的摆放或自己的想象,画出一篮苹果,注意画面布局和线条的相互遮盖。

4.教师注意来回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5.幼儿给苹果涂色,教师提醒幼儿注意颜色的选配,涂色均匀,能简单表现出明暗部分。

6.教师可拿出其他的水果让幼儿观察并尝试绘画。

◎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采蘑菇(添画)

活动目标

1.学会画弧线、画椭圆,大胆地用弧线表现蘑菇的基本特征。

2.认识蘑菇的基本特点,能认识几种常见的蘑菇。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卡通蘑菇图片若干,真实蘑菇图片若干,新鲜蘑菇若干,蜡笔、水彩笔等。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2页。

活动过程

◎谜语导入。

小伞一把把,长在大树下,不能当伞用,做菜顶呱呱。

◎认识蘑菇。

1.教师出示实物蘑菇,让幼儿看看、摸摸,并说说蘑菇的外形特征:像把撑开的小伞。

2.提问:你们吃过哪些用蘑菇做成的菜?好吃吗?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关于蘑菇的经验。

3.教师出示卡通蘑菇和真实蘑菇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卡通蘑菇和真实蘑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长得像小伞。

不同点:卡通蘑菇颜色丰富,伞上还有各种小斑点和花纹,很漂亮。可食用的真实蘑菇颜色比较单一,不够鲜艳和漂亮。

4.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兔采蘑菇》,教幼儿简单分辨有毒的蘑菇和可食用的蘑菇。

5.游戏:采蘑菇。教师给幼儿分组,将各种不同蘑菇图片分给每组,每组10张,请幼儿从中找出可食用的蘑菇,看哪个组找得又对又快。

◎教师示范作画。

画法:①画一条小伞状向上凸出的弧线。②在弧线两头之间连一条线,将弧线封闭起来,完成伞帽。③在封闭的线条下画一条向下凸出的弧线,完成伞柄。④在伞帽上画一些半圆或椭圆作为装饰的小花斑,一个小蘑菇就画好了。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翻开课本引导幼儿按照步骤画蘑菇。

2.引导幼儿在上色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蘑菇不同的封闭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

3.多画几个不同的蘑菇并上色,教师注意来回巡视指导。

◎欣赏评价,体验成功。

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墙上,互相参观,并说一说哪些蘑菇小兔可以摘,哪些蘑菇有毒不能摘。

活动资源

故事

小兔采蘑菇

一天,小白兔去山上找食物,它翻过一座山,越过一道岭,来到了一片小树林,哇!好多的蘑菇啊!真漂亮啊!有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还有许多灰色的,小白兔真高兴啊!它蹲下来就往篮子里采,刚伸手就想起了妈妈的嘱咐“有毒的蘑菇不要采”,小白兔犹豫了。忽然听见一只很漂亮的蘑菇在喊:“小白兔,你看我漂亮吗?快把我采回家吧!”小白兔刚要采,又听见一只绿色的蘑菇说:“小白兔,你看我漂亮吗?快把我采回家吧!”接着黄色的、橙色的、蓝色的……不断地让小白兔去采它。

正在小白兔犹豫不决的时候,小猴子来了,说:“小白兔,我来帮你采蘑菇,要看清楚啊!不要被它们美丽的外表所迷惑,不要采长得鲜艳的,一般越长得鲜艳的就越有毒啊!”小白兔说:“谢谢你!猴哥哥!你懂得真多。”小猴子说:“你也要好好学习这方面的本领,以免上当受骗!”小白兔说:“我记住了”。

不一会儿的工夫,小猴就帮小白兔采了满满一篮子蘑菇。

太阳快落山了,小猴子送小白兔下山,小白兔说:“再见了,猴哥哥!有时间去我家做客吧!”

小老鼠上灯台(歌曲)

活动目标

1.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并能大胆创编动作。

2.感知音乐的强弱,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故事卡片《小老鼠上灯台》,flash《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和小猫头饰。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3页。

活动过程

◎讲故事《小老鼠上灯台》,引出课题。

1.教师:老师今天跟小朋友们讲个故事,请小朋友们注意听。(教师戴小老鼠头饰)“哎呀!家里面好闷啊!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今天,不如趁大花猫不在家,到洞外面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小老鼠说完就出发了。走呀走,突然小老鼠闻到了香味(嗅嗅鼻子),小老鼠四处找,然后发现了桌子上有油灯。哇,灯油好香呀。小老鼠四处看看,没有猫的身影。小老鼠飞快地爬上了灯台,张口大吃了一顿。小老鼠吃饱了,想回家了,可是小老鼠吃得太饱了,肚子鼓鼓的,爬不下来了,怎么办呀?突然,小妞发现了小老鼠,她赶紧把大花猫抱进屋里,大花猫“喵喵”一叫,小老鼠马上吓得“咕噜咕噜”地从灯台上滚了下来。

2.播放flash,引导幼儿更生动地理解故事。

3.以提问形式,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

(1)请小朋友说说看,故事里面有谁?(小老鼠、小妞、大花猫)

(2)真棒,那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上灯台,偷油吃)

(3)最后,谁发现了小老鼠?(小妞)后来发生了什么?(小妞抱来大花猫)小老鼠是怎么从灯台上下来的?(“咕噜咕噜”滚下来的)

◎学习歌曲。

导入语: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

1.幼儿倾听教师示范唱《小老鼠上灯台》,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念歌词,熟悉歌词。

3.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4.教师鼓励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演唱歌曲。

◎学习动作,表演歌曲。

教师启发幼儿来表演小老鼠的样子:两只手示指在胸前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启发幼儿做一做上灯台的动作:踮着脚尖、小心翼翼。

启发幼儿学一学小老鼠偷油吃的样子:东张西望,贼头贼脑。

引导幼儿做一做小老鼠咕噜咕噜滚下来的样子:将两手放在胸前从上向下做绕拳动作,同时身体下蹲。

◎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游戏规则:幼儿当小老鼠,教师扮演大花猫,在教室中间放一个凳子当作灯台,幼儿一起围绕着凳子装作上灯台偷油吃,突然大花猫出来叫三声“喵喵喵”之后,它就要开始抓老鼠了,幼儿快速跑回自己的小板凳上就安全了,如果被抓住就是下一轮的“大花猫”。

杯子(绘画)

活动目标

1.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发挥想象力,表现出各种杯子的形状和特征。

3.学习用椭圆表现杯口,用圆柱体或其他形状表示杯体。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杯子实物和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4页,每人带一个杯子。

活动过程

◎杯子展览会。

1.教师组织幼儿将各种杯子摆放好,请幼儿各自介绍自己的杯子,如形状、颜色、图案、特殊的地方等。

2.请幼儿从中选出最受欢迎的杯子,并说明原因,请幼儿尽量用“因为我喜欢什么颜色,我喜欢什么样的形状等,所以这个杯子是我最喜欢的杯子”来进行表达。

3.教师请幼儿尝试把杯子进行简单的分类,如有杯盖和无杯盖、有把手和无把手、保温和不保温、圆柱形和圆锥形或其他奇特的形状等。

4.教师展示各种有趣的杯子图片,如会变色的杯子、漂浮的杯子、奇形怪状的杯子等各种有创意的杯子,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和想象力。

◎画杯子。

导入语:看了这么多形状、颜色、图案各异的杯子,我们也来自己画一个吧!

1.教师选择形状较普遍的圆柱形杯子来示范作画。画法:先画出一个椭圆,在椭圆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下画两条直线,注意要一样长,然后用弧线把直线两端连接起来,这就画出了一个杯子的雏形。最后在杯子的右边加一个“耳朵”,就成了一个有把的杯子。在杯身上加上条纹或者图案进行装饰。

2.幼儿可先在课本图片的白线上进行描摹,熟悉线条的运用后,自己画杯子,并给杯身设计漂亮的图案。

3.请幼儿根据展出的杯子画出不同样式的杯子,或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与众不同的杯子。

4.给杯子涂颜色,注意涂色均匀,色彩漂亮。

◎作品展示和点评。

1.幼儿上台介绍自己独一无二的杯子,说说自己设计杯子的意图,杯子有什么特点等。

2.请幼儿评出最受欢迎的设计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花瓶(添画)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花瓶,感受工艺品的美。

2.根据花瓶结构的组成部分及其变化设计花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花瓶实物,不同样式花瓶的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5页。

活动过程

◎美丽的花瓶。

1.教师展示花瓶实物,引导幼儿上前看一看、摸一摸,观察花瓶的形状和瓶身的花纹。

提问:花瓶的上部叫什么?(瓶嘴)

你们看瓶嘴是什么形状的?(椭圆或一条线,在此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瓶嘴的下面是什么?(瓶颈)

瓶颈是什么样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回答)

瓶颈下面是什么?(瓶身)

瓶身是什么样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回答)

你们觉得这个花瓶漂亮吗?

2.教师小结:花瓶有个椭圆形的瓶嘴,瘦瘦长长的瓶颈,大大圆圆的瓶身,还有一个底座。

3.提问:花瓶有什么作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讨论交流。

4.教师展示不同的花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瓶形状和瓶身上的花纹,增长幼儿的见识和经验。提问:这些花瓶的花纹一般都装饰在花瓶的什么位置?或挑选几个花瓶,让幼儿分别说说花瓶上都有些什么花纹,分别在花瓶的什么位置。你最喜欢哪个花瓶?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装饰花瓶。

1.教师示范作画,教师用花卉或简单的组合几何图形装饰瓶身,可在花瓶不同的位置装饰不同的花纹。

2.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学过或想象的花纹装饰花瓶,装饰前想好自己运用什么花纹来装饰,装饰在花瓶的什么位置。

3.给自己的作品涂上漂亮的颜色,注意画面的整洁。

4.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不同形状和图案的花瓶并涂色。

◎作品展示和点评。

1.幼儿上台介绍自己的花瓶,说说自己设计的花瓶的形状、花纹等方面的特点。

2.请幼儿评出最受欢迎的设计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可爱的小白兔(命题画)

活动目标

1.能够用线条表现复杂的小动物,能画出小白兔的特征。

2.能表现小白兔的可爱。

3.让幼儿能合理安排画面,恰当使用颜色。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小白兔图片,小白兔实物。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6页,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出课题。

1.教师展示小白兔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喂一喂,激起幼儿对小白兔的喜爱。

2.教师出示小白兔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根据经验说一说小白兔的特点和习性。

小白兔吃什么?(肉?鱼?草?胡萝卜?青菜……)小白兔耳朵长还是猫咪耳朵长?小白兔的尾巴长还是小狗的尾巴长?猫咪怎么叫?小狗怎么叫?小白兔怎么叫?小白兔是怎样走路的?谁可以模仿一下?你们喜欢小白兔吗?

3.教师小结:小白兔长耳朵、红鼻子、红眼睛、三瓣嘴、小胡子、短尾巴、前腿短、后腿长,喜欢吃青草、胡萝卜和青菜。

4.学习儿歌《小白兔》,加深幼儿对兔子特点的印象。

◎教师示范作画,引导幼儿观察。

导入语:小白兔这么可爱,我们也来画一只吧!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作画的顺序和使用的线条,教师一边画一边进行语言提示。

先画圆圆的脑袋,椭圆的长长的耳朵,身体的线条比较复杂,圆圆的肚皮,四条腿,小毛球一样的短尾巴,圆圆的眼睛,三角形的鼻子,由鼻子下的一条线岔开的三瓣嘴,大耳朵上再加椭圆表示耳朵里面,这样一只小白兔就画好了。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让幼儿先用白纸按照课本上的图案进行描摹,熟悉各种线条的画法和绘画的步骤。

2.鼓励幼儿根据课本的提示和教师的示范作画。

3.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或观察小白兔实物,画出不同姿势和动作的小白兔。

4.鼓励幼儿大胆添加一些与小白兔有关的场景,如小白兔吃草、小兔赛跑等。

◎展示、欣赏和点评作品,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资源

儿歌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红红的眼睛三瓣嘴,爱吃萝卜和青菜,

前腿短,后腿长,蹦蹦跳跳真可爱。

可爱的小树(绘画)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步骤绘画,了解树干与树枝之间的关系,学习用线条表现出来。

2.能够大胆想象,认真作画。

3.初步具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松树、柳树等各种树的图片,油画棒、纸等绘画工具。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快乐故事会。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熊画大树》(见活动资源)。

提问:小熊要给谁画像?大树的身体是什么?大树的手臂是什么?大树还有什么?大树的脚是什么?它的脚在哪里?大树有哪些好朋友?下雨的时候,大树像什么?大树还有什么用处?你还知道大树的哪些用处?

2.教师小结:树是由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组成的,它像一把大伞,能遮风挡雨,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用途,如制作玩具、家具、建房子等。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户外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到公园或花园中观察树,使幼儿知道虽然每一棵树都有树干、树枝和树叶,但它们的形态、颜色却各不相同。

2.带领幼儿站在树荫下,感受大树像一把遮阳伞,挡住强烈的阳光。

3.选几棵特征明显的树,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树木,如抱抱树干、比高矮等,看看大树周围的环境,切身体会树的形态特点。

◎作画。

1.教师示范作画,依照课本,教幼儿学习用三角形表现松树的塔形特点,用环圆曲线表现普通大树的树冠,用长短、粗细不同的棱角线表现树的枝丫。

2.幼儿可先根据课本图片上的白线进行描摹,熟悉线条的运用后,再自己作画。

3.给大树涂上适当的颜色,注意不要涂出边框,保持画面整洁。

4.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多画几棵树,并用已经学过和画过的小动物、小花、小草等装点小树周围的环境。

5.幼儿可根据各种树的图片,模仿画其他的树。

◎欣赏作品并点评。

活动资源

故事

小熊画大树

小熊最喜欢画画了,他想把森林里所有的东西都画下来,于是他决定先给大树画像。小熊对大树说:“大树大树,别动,我来给你画张像。”粗粗的树干是大树的“身体”,长长的树枝是大树的“手臂”,噢,树上还有好看的树叶。小熊发现:“咦,大树没有脚,怎么能站着呀?”大树说:“哈哈,我的脚伸到地底下。根就是我的脚。”

大树的朋友真多。瞧,小鸟在树上筑窝,松鼠蹿上蹿下忙个不停。哗啦哗啦,哎呀,下雨啦。大树就像一把大雨伞,小熊和朋友们都到大树底下来躲雨。大树说:“我的用处很多,还可以做家具、造房子、做铅笔……你知道吗?”

快乐的小鸟(绘画)

活动目标

1.掌握鸟的基本特征。

2.观察小鸟并画出鸟的不同姿态。

3.提高幼儿的审美及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小鸟叫声的录音,小鸟的录像、图片及各部位分解图。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8页,纸,水彩笔,铅笔。

活动过程

◎声音导入。

1.教师播放小鸟叫声的录音,让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2.让幼儿说说平时见过哪些鸟,引导幼儿讨论和交流关于鸟的知识,也可让幼儿模仿自己熟悉的鸟的叫声或小鸟飞翔的动作。

◎播放有关小鸟的录像或幻灯片。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有关小鸟的录像或幻灯片,引导幼儿欣赏鸟的各种姿态及美丽的色彩,使幼儿对鸟有整体上的认识。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描述鸟各部位的特征,提问:小鸟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鸟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小鸟的身体像什么?小鸟的翅膀收拢时和飞翔时有什么不同?小鸟的尾羽是什么样的?小鸟的脚和什么动物的脚差不多?(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分解图)

3.游戏:拼摆小鸟。启发幼儿用小鸟的各部分分解图组合成不同姿态的小鸟,并说说拼摆小鸟的顺序。

◎作画。

1.开始作画前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小鸟的头、身体、尾巴、翅膀都可以用什么形状表示?如小鸟的头可以用圆形、椭圆形来表示,身体可以用圆、椭圆、半圆等形状来表示,翅膀可以用扇状的弧形表示,尾巴可以用三角形或花瓣弧状来表示,嘴巴可以用三角形表示。

2.教师可先让幼儿根据课本上的示范进行描摹,熟悉小鸟身体各部分线条的运用。

3.要求幼儿画出不同姿态的小鸟,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作画。

4.给小鸟涂上漂亮的颜色。

◎作品欣赏、点评,并选出优秀的作品。

1.布置作品展览墙。

2.布置鸟儿照片墙,帮幼儿认识不同的鸟。

3.学画其他鸟儿的简笔画。

小鸭子(命题画)

活动目标

1.学习圆和椭圆的基本画法,并能组成小鸭子的基本形态。

2.学习用棉签给小鸭子涂色,掌握棉签涂色的技巧。

3.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8页制作教学挂图,小鸭子玩具,棉签,水粉颜料。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18页,纸,铅笔。

活动过程

◎谜语导入。

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说话伸脖子,走路左右摆。

◎认识小鸭子。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提问: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哪里活动啊?请小朋友看看,河里的小鸭子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正在池塘里干什么?

2.教师出示小鸭子玩具,请幼儿仔细观察,提问:小鸭子的头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说小鸭子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小结:小鸭子长着圆圆的脑袋,椭圆的身体,翘翘的尾巴,扁扁的嘴巴,黄色的绒毛。

4.请幼儿模仿小鸭子走路的样子和叫声,调动课堂气氛。

◎作画。

导入语:鸭妈妈的孩子很多,可是图上只有四只小鸭子,其余的小鸭子上哪儿去了呢?让我们一起找找,把它们画出来好吗?

1.教师示范作画,注意讲解步骤,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2.画好小鸭子的轮廓后,教师用棉签示范涂色,边示范边讲解。用蘸好的黄色颜料开始涂抹,注意提醒幼儿不要把颜色蘸得太多太满,要沿着轮廓线的边缘小心涂抹,涂到中间部分可稍微大胆涂抹,不要涂到轮廓线以外。示范用红色或橙色的颜料涂抹嘴巴。用黑色颜料在头部靠近嘴巴的地方画眼睛。

3.教师可让幼儿根据课本上的示范进行描摹,熟悉小鸭子身体各部分线条的运用。

4.可以让幼儿多画几只小鸭子,每只小鸭子游的方向不一样。

5.用棉签涂抹好小鸭子的身体后,可再用蓝色颜料在小鸭子下面画上波浪线表示的水纹,使整幅构图更生动活泼。

6.教师注意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作画有困难的幼儿,提醒幼儿注意保持画面清洁。

◎作品欣赏、点评,并选出优秀的作品。

两只老虎(歌曲)

活动目标

1.能用轻快、愉悦的歌声演唱歌曲。

2.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并记忆歌词。

3.乐意根据歌词做动作,并能随着歌曲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20页制作教学挂图,录音磁带《两只老虎》,老虎头饰若干。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20页。

活动过程

◎游戏:小老虎赛跑。

幼儿戴上老虎的头饰,进行赛跑,看看哪只小老虎跑得最快。

◎看挂图,找茬。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提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动物?仔细看看图中这两只小老虎,它们有没有很奇怪的地方?

2.教师小结:两只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啊!

◎学习歌曲。

导入语:根据游戏和挂图,咱们可以编一首歌曲出来,下面来跟老师一起听听吧!

1.教师播放歌曲《两只老虎》,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师带领幼儿念几遍歌词,再带领幼儿学唱歌曲,直至熟练。

3.教师可带领幼儿玩音乐游戏,如接力唱、分组唱、男女混合唱等。

◎根据歌曲,创编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

1.教师:想一想“两只老虎”可以做什么动作?鼓励幼儿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2.教师:我知道小老虎有很多本领,现在请你把跑的本领做给我看看。那“跑得快,跑得快”我们怎么做?除了往前跑还可以怎么跑?

3.教师:这两只老虎很奇怪,它们一只没有什么?还有一只没有什么?那没有眼睛怎么做?没有尾巴呢?

4.教师:你们说这两只老虎奇不奇怪?那“真奇怪,真奇怪”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

5.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确定每一句的动作,然后边唱边做动作。

6.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

大树比美(撕贴画)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种美术技能表现大树的外形特征。

2.学习自己选择材料,创造性地制作。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21页制作教学挂图,各种颜色的彩纸,胶水,各种树叶和花的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21页。

活动过程

◎美丽的大树。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看图片。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光秃秃的大树)

这棵树只有树干太难看了,你们觉得还应该加些什么东西在上面,才能使大树看起来漂亮些?(树叶、小花、果实等)

2.教师展示各种树叶和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这些树叶和花的特点,如柳叶,绿色的,细长,像人的眉毛;枫叶,红色,像人的手掌;银杏叶,黄色,像小扇子等。

◎制作撕贴画。

导入语: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把这棵光秃秃的大树变成一棵漂亮的大树吧!今天咱们不用画笔,老师教大家一种新的方法!

1.教师示范撕贴画,选择适当的颜色,用手撕成想要的形状,用胶水贴在大树的树枝上。

2.教师指导幼儿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分别撕成花朵和树叶,形状可根据图片和自己的喜好或自己的想象,粘贴在树枝上。

3.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树叶的粘贴和大小布局要合理。

◎作品欣赏、点评,并选出优秀作品。

纸飞机(折纸)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折纸的方法制作飞机,引导幼儿学习看图折纸,学会四角向中心折、沿中心线对折等方法。

2.培养幼儿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初步培养幼儿对折纸等手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正方形纸若干,飞机模型或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认识飞机。

1.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飞机造型的图片,与幼儿一起欣赏。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看到的飞机的共同特点:尖尖的头,两个翅膀等。

◎折纸飞机。

1.教师拿出折好的纸飞机进行试飞,引起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2.教师示范折法,教幼儿折纸飞机。折法:将正方形纸沿对角进行对折,以其中一个尖角为中心,将纸贴中心线对折即可。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示和示范来折,也可自行探索,将已经折好的飞机拆开后还原。

4.幼儿间可互相讨论,检查正确与否。

5.教师应多观察幼儿的作品情况,提醒幼儿第二步的折叠角度,给予适当的帮助。

6.作品折叠完成后,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7.教师可教授幼儿较复杂的飞机折法或其他简单的折纸。

◎飞机比赛。

1.比一比谁折的飞机种类多。

2.教师带领幼儿到宽敞的空地,放飞纸飞机,看看谁的纸飞机飞得最远。

漂亮的小动物(泥工)

活动目标

1.学习捏泥的技巧,养成良好的泥工操作习惯。

2.喜欢参加泥工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玩偶,动物世界录像,橡皮泥,泥工示范作品。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23页。

活动过程

◎游戏:动物大搜索。

1.教师事先将各种动物图片和玩偶布置在教室里,幼儿从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动物。

2.鼓励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手上的动物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教师在听完幼儿的介绍后,可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和补充,使幼儿知道这些动物的特别之处。如:大象身体结实、扇耳、柱子腿、细尾巴、白象牙、长鼻子;小白兔,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等。

3.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发言,除了这些动物还知道哪些动物,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播放动物世界录像,使幼儿对动物有更生动的认知。

◎学习泥工技巧。

1.教师示范不同的泥工技巧:团圆、搓长、压扁、捏、挖、嵌接、分泥和伸拉(详见活动资源)。

2.幼儿可看教师的示范并进行尝试。

◎泥工活动。

1.教师展示不同的泥工示范作品,让幼儿仔细观看后,分别说说这些动物是如何完成的。如制作小兔时,先想好兔子由哪几部分组成,需要分成几块大小不等的泥,各部分该怎样完成;小鸟的翅膀应该如何勾画出羽毛的样子。(塑形后,用小棍画等)对于一些制作有困难的地方,可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

2.幼儿尝试做泥工小动物,教师辅导幼儿活动,指导幼儿注意分泥,提醒幼儿反复检查连接部位是否牢固,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塑造方法。

◎欣赏和点评。

作品完成后,幼儿相互参观,相互讲评,注意他们不同的塑造方法。如恐龙的嘴巴是用剪刀剪开的;狮子头上的毛是用小棍插成的等。

活动资源

小知识

泥工基本技巧

泥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包括团圆、搓长、压扁、捏、挖、嵌接、分泥和伸拉。

团圆——将泥放在手心中,两手配合着来回转动团成球状物。可制成苹果、小球、珠子等泥工制品。

搓长——将泥放在手心中,两手合拢,前后搓动成圆柱形。可搓成面条、麻花、胡萝卜等泥工制品。

压扁——将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球状物,放在手心中,用两手掌拍压。可做成饼干、花卷、车轮等泥工制品。

捏——用拇指和示指,互相配合进行捏泥的方法。它能捏出物体的细节,如捏动物的耳朵、嘴巴、器物的边缘等。

挖——将初步制成的物体用手指按压成小坑,或是用工具将中间的泥挖去。可制成水果、碗、盆等泥工制品。

嵌接——将团、搓、捏、拉出的物体细部用连接物(牙签、火柴梗等)组合成一体的方法。有黏接(橡皮泥直接黏接)和棒接(用火柴梗、牙签等连接)两种。凡嵌接的物体上半部分量较重时,必须用棒嵌接。

分泥——用目测方法将大块的泥,按照塑造物不同比例的需要,分出大小不同的泥块,进行塑造。

伸拉——从整块泥中,按照物体的结构伸拉出各部分。

小风车(折纸)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四角向中心折纸的方法制作小风车。

2.引导幼儿学习按图示折纸。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正方形纸,小木棒,图钉,胶水,剪刀,风车成品,歌曲《大风车》。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艺术》上册第24页。

活动过程

◎播放歌曲《大风车》。

1.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主题曲,引导幼儿回想在电视中看到的儿童栏目,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会唱的小朋友跟着一起唱好吗?

2.教师展示制作完成的风车成品,引起幼儿关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个风车,让风车转起来?下面老师来教大家一起制作风车。

◎学习制作风车。

1.教师示范制作风车的方法。

(1)将一张正方形纸四个角分别两两对折,留下折痕。

(2)用剪刀从四个角分别沿着折痕向中间剪开,注意要一直剪到正中间,不要剪断。

(3)捏起剪开角的一侧往中间弯折,用胶水与正中心粘住,注意弯折时不要将纸压实。

(4)将另外三个角也如此弯折和粘住,注意弯折的每个角都必须是同一侧的。

(5)用图钉穿过纸的中心,再将图钉钉在小木棍上,一个风车就做好了。

2.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制作。

3.教师注意来回巡视指导。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试着让风车转起来,在玩中感知风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