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火灾逃生的途径和方法
发生火灾后,人员能否迅速、安全地逃离火场,能否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除火场多种复杂条件和人的行为因素外,与火灾中人员逃生的途径和逃生的方法密切相关。选择正确的逃生途径,运用科学的逃生方法并根据不同场所、不同火灾的特点采取灵活机智的应急措施,方可化险为夷,安全撤离火场。
一、火灾逃生的途径
建筑物(构筑物)根据建设结构建设和设计功能的不同,其门、窗、走道、楼梯、阳台及其他安全疏散设施的形式、布局也有所区别。但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布局的安全疏散设施,逃生时都必须注意逃生的途径。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来说,在出入某幢建筑、某个场所之前,都应该养成对其内部结构,尤其是安全疏散设施有所了解的习惯。对旧居的民宅、单位办公场所,以至入住的宾馆、进出的商场、影剧院、歌舞厅等,首先要熟悉其内部的环境,弄清其安全疏散设施的布局和设置情况,留意观察太平门、避难间、安全出口的位置;其次要对报警器、消火栓、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施器材的设置位置有所了解。一旦发生火灾,方可迅速、快捷地逃离火场,即便是在一处或多处被烟火封堵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自救或利用其他通道及安全出口逃生,做到有备无患。
二、火灾逃生的方法
(一)及时采取防烟防火措施
当身处某一场所,听到火灾报警信号或受到烟火刺激时,不论附近有无烟雾或火焰,均应立即采取防烟防火措施。在不了解火灾的情况下,试图盲目冲出去,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常用防烟防火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用干、湿毛巾或其他织物捂住口鼻,用水浇湿被褥披裹在身上或将身上衣服打湿等。
若用干毛巾,则宜多层折叠,折叠层越多,防烟效果越好。用湿毛巾防烟效果更佳,但毛巾的湿度应以不造成呼吸困难为宜。使用干、湿毛巾防烟时,一定要将口鼻捂严再穿过烟雾区,即使感到呼吸阻力很大,也不宜拿开毛巾,否则,有可能导致中毒。在穿越烟雾区的过程中,应当呈卧姿或者爬行,因为火灾时烟气、热气都是向上运动的,越靠近地面的地方空气则越为纯净。
若用湿被褥防火逃离火场时,应该浇湿被褥裹在身上,快速穿过着火区。值得注意的是,在打开身居房间的门、窗之前,一定要先用手触摸门、窗是否发热。如果已经发热,则不可打开,应迅速选择其他逃生路径,因为此时门、窗外极可能已充满烟火,打开后,烟火会立即涌入房间,使人员很快丧生。如果火在窗外燃烧,应将窗帘扯下,移开窗户周围所有可燃物,并不停向窗户上泼水,直至消防队来救护。如果门比较凉,说明门外尚未遭受烟火的侵袭,则可以小心打开少许房门,快速通过后,关闭房间门沿逃生通道逃生。
(二)进行自救和互救
1.利用救生绳自救
救生绳是上端固定悬挂,供人手握滑降的绳子。火灾中,将救生绳固定在阳台、窗户或其他物体上,沿救生绳逃离火场。
2.利用缓降器自救
缓降器是由挂钩(或吊环)、吊带、绳索及速度控制器等组成,供人靠自重缓慢滑降的安全救生装置。它可以由专用安装器具安装在建筑物窗口、阳台或平屋顶等处,火场人员可进行逃生自救。
3.利用救生袋自救
救生袋是两端开口的长条形袋状物,可供人从高处在其内部缓慢滑降。被困人员进入袋内后,依靠自重和人体的不同姿势来控制降落速度,缓慢降落至地面。
4.跳楼自救
下述两种跳楼自救方法,仅供人们参考,非到万不得已时,应尽量避免采取。
(1)休氏跳楼法。休氏跳楼法是休斯根据“软家具加重物”的原理在1991年提出的一种跳楼逃生自救方法。这个方法并不复杂,即在沙发、席梦思等物的下面,捆绑重物(捆绑重物的重量越大,安全系数越高),然后人蹲在上面,两手抓紧,从阳台或窗户处坠下。由于这种“人物联合体”的重心在下方,因而在上面的人不易翻转,底下又有软物,跳楼逃生获救的可能性比较大。
休氏跳楼法有三个重要的缺陷:一是,捆绑的重物一时难以找到;二是,捆绑重物需要时间,这在火势凶猛扑来时,常常变得不可能;三是,跳楼时往往需要多人的帮助,在火灾突然降临时,多数人只顾四处逃生,即时组织不太现实。
(2)杆棒跳楼法。杆棒跳楼法是西方的一位专家从美国人“支撑竹竿过河”的传统游戏竞赛中获得灵感,提出的一种跳楼逃生自救的方法。它只需要一根结实的比人稍长的杆棒即可,而且越结实越好。如果有条件,杆棒的两头应捆绑上重物。下跳时,人应将杆棒用手抱紧,两腿夹紧,双脚交叉相扣,如爬竹竿一样,头与手的上部及脚的下部务必留出一段距离,每头约50厘米。由于约80%的跳楼者落下时不是头着地,就是脚着地,因此,抱杆棒跳楼者多数是杆棒先接触地面。这种“硬碰硬”的跳楼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身体的受伤害程度。
身处火场的人员在进行自救的同时,还应该力所能及地救助其他被困人员,使其他被困人员也免于火灾危害,这是灾难中表现出的一种崇高的行为。年轻力壮者应帮助老人、儿童,神志清醒者应帮助惊慌失措者等。
(三)紧急避险
在火灾中各种逃生途径完全被封堵的情况下,采取避难间避险也常常是保全性命的有效方法。
避难间是指在火灾中为使被困人员避开烟、火的威胁而设置的相对封闭的安全区域。避难间多设置于楼梯、电梯、卫生间附近,以及袋形走道的末端。发生火灾时,短时间无法撤离的人员,可被疏散到避难间,起到暂时的紧急避险的作用。
对于没有设置避难间的建筑物,或者疏散通道及其他的逃生路径已被烟火封堵,而无法逃生时,也不必惊慌。应尽可能地寻找一个烟雾不大的房间,关闭门窗,浇湿房间内可燃物,用湿床单、毛巾、布条等塞紧门缝。同时不停地向房间门浇水进行冷却,设法将门顶住,防止门外的热气流膨胀把门推开。另外,还应该利用打手电、向外扔东西、呼喊等方法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一般情况下,在火灾发生后不久,消防人员和其他救护者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到火场迅速展开救援工作,将被困者救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