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练就“来去自由”的本领

练就“来去自由”的本领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成年以后,当然就得自己走了。为了能“走”出点名堂,我们必须逐步学会独立。三国时,曹丕、曹植因争当太子而有隙。曹丕当皇帝后,欲害曹植。这就是有名的“七步诗”,曹植思维之敏捷可见一斑。具有思维敏捷性品质的人,往往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也高,一天24小时读书高效率、吃饭快、走路急,干活儿快而不乱……

四、练就“来去自由”的本领

前面,我们着重谈了有关思维形式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谈谈思维的品质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有好坏之分。坏的思维品质,如思维肤浅、狭窄、呆滞、好钻牛角尖等;而好的思维品质很多,主要有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等等。下面,我们就逐一阐明这些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

(一)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及培养

在学习中,老师常常要求我们要多方面地看待问题,不要被事物表面的迷雾所蒙住,这其实就是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一个人看问题比较全面,能从多方面看出问题的实质,思维不狭小。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想问题比较深刻,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思维深刻就不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从萌芽状态中看到发展,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那么,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该怎样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呢?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不断扩大和丰富知识领域和实践经验。

思维的广阔性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只有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才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联系上去思考问题,从而避免片面性、表面性和狭隘性。所以学识广博才能思维广阔。古今中外,许多成绩卓著的人都广见博识,具有各种兴趣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因而也就思维广阔,能冲破知识领域的界限,产生新的思想并取得新成就。比如唐代著名诗人、书画家王维,既爱好书法绘画,又能吟诗作对,晚年还志事佛学,同时又受老庄之道家思想的影响,从而使他的画,是画中有诗;诗,是诗中有画。而且无论诗画,都意境空灵邈远,富有哲理,使人读之看之,浑然忘俗。又如宋代大散文家苏轼,不仅散文写得好,而且精于诗词,并开豪放词风,同时,他的书法和绘画也当然是天下一流的。大家熟悉的的郑板桥也是如此,兴趣广泛,诗词书画无一不精。

同学们正处于长知识的时期,要使自己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又要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就能不断发展思维广阔性品质。因此,我们除了认真学好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外,应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应适当参加课外科技小组活动,听一些学术报告和看介绍科学新成果的科技电影,如有可能还要参加一些参观访问、旅行活动等。

(2)掌握一些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知识。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学习唯物辩证思想方法,逐渐理解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性,学会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这对于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品质大有好处。

(3)要善于从许多特殊的认识中找到共同本质,加深对一般规律的认识。

也就是说,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而应把教材和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手,从而在探讨问题时抓住实质,弄清来龙去脉,把握规律真正理解。

(4)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推理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思维才可能深刻。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推理能力的自我培养。

(二)思维的独立品质及培养

爱因斯坦的老师曾对他说:“你是个十分聪明的小伙子,可是你有一个毛病,就是你什么都不愿让人告诉。”其实,爱因斯坦的“毛病”正是他可贵的优点——思维的独立性品质。正是这个优点使他敢于突破牛顿力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相对论,做出了划时代的卓越贡献。

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许多成就显赫的名人都具有思维独立性品质,因而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就能勇于追求真理,标新立异并有所建树。如19~20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攻克热力学研究的难题——黑体辐射问题的过程中,多次失败。他的老师约里对他说:“物理学是一门已完成了的科学,因而继续研究是不会有多大成果的。”普朗克很敬重他的老师,但他不甘心受“中止”观点的束缚,认为物理学远没有完成,于是继续研究,终于在1990年发表了用“能量子”概念导出黑体辐射公式的论文。

同学们想在学习中获得真才实学,取得优异成绩,也应该培养自己具有思维独立性的品质。怎样努力呢?

(1)不要什么都让人告诉。

有人说,学生在小学阶段是让人抱着走,中学阶段让人扶着走,大学阶段让人领着走。而成年以后,当然就得自己走了。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学会在知识中、在生活里独立地“走”。为了能“走”出点名堂,我们必须逐步学会独立。因此,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同学们应多独立思考,不要什么都让人告诉你。

(2)要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同学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要“初生之犊不怕虎”,不要被书本、权威、传统观念所束缚,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3)要学会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

具有思维独立性品质的同学,不但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够恰当地评价和自觉检验自己的思维活动,坚持正确的,修正错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同时还善于评价别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做到对于结论性的东西不盲从,不轻信,有独立见解。华罗庚教授在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对苏家驹教授的论文,通过独立思考和提出质疑,写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动了数学界。

(三)思维的灵活性品质及培养

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宣王赛马,总是田忌输。这一年,田忌采纳孙膑的建议,分别以自己的下、上、中马对齐宣王的上、中、下马,终于反败为胜。

在此,孙膑的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那么,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什么呢?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能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思维能打破常规,不受框框限制。具有思维灵活的同学,都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即能沿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为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同学们注意到: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去解决问题的习惯。

(2)摆脱习惯性思维。习惯性思维容易钻进死胡同。因此遇到问题不要拘泥于习以为常的想法。每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要打破常规,从新的思路上去考虑。

(3)运用横向迁移的方法,把已经掌握的方法在新的领域中运用。

(4)开拓思路。要善于比较,辨异求同,打开思路;要善于联系,纵串横联,探源索隐,立体思考,解决问题。

(5)有意识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自我训练。多搞一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词多用练习。

(6)善于应变。遇到问题把它扩大、缩小、增加、减少,看看能否解决;反向探索,把问题反过来想想,看看能否解决;形态适应,把问题的形态改变,看看能否解决;克服缺点,扬长避短,看能否解决……

总之,我们想问题要有多种思路,这种想法解决不了,再换另一种想法,这样思维就灵活了。

(四)思维的敏捷性品质及培养

三国时,曹丕、曹植因争当太子而有隙。曹丕当皇帝后,欲害曹植。于是,他要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否则杀头。曹植知道其兄加害之意,便边走边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有名的“七步诗”,曹植思维之敏捷可见一斑。在中国历史上文思敏捷者大有人在。唐代王勃作《滕王阁序》是在宴席之上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西汉刘安一早上写成《离骚传》……

思维敏捷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它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关键,看出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它表现为能够迅速而正确地解决问题。具有思维敏捷性品质的人,往往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也高,一天24小时读书高效率、吃饭快、走路急,干活儿快而不乱……还有时间娱乐和锻炼身体,他们不愧为时间的主人。

那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思维敏锐性品质呢?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具有思维敏捷性特点,必须建立在各种优良的思维品质基础之上。因此,毛糙轻率地作答或解决问题并不是思维敏捷性的表现。思维的各种良好品质都得到发展的同时,思维自然就敏捷了。

(2)增强知识信息提取的准备性。头脑中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用时才有可能提取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并非脑子里的信息越多越能满足及时提取的需要。只有广博而理解得透彻的知识信息,组织得有条不紊、有系统的知识信息,才具有准备随时提取的性质,并能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加快生活步调,克服懒散疲沓。生活中处处讲效率、讲速度,克服思想作风上的懒散疲沓,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可以迁移到学习上,形成紧张而有条理的学习作风。而紧张地思考、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不失时机地安排复习……这样必然促进思维敏捷性品质的形成。

(4)多参加智力竞赛、速算练习。因为智力竞赛、速算练习都有速度要求,这有利于练习快速反应,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