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飞
摘 要:且不论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学科该如何提高教学成效,也不论传统教学理论与当前教学理论要如何结合或改进,单就从当前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探究,围绕教学内容精心选择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理解的例子,也有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喜欢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关键词:举例 感性 改编 共鸣 终生
巧用例子,思维归零,水到渠成
零,是起点;归零,是回归,是自由,是对思维束缚的解放。
信息技术中的程序设计相对于数学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关联。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数学思维的重点在于结果,程序设计中的语句运用则要求学生对求解的过程逐步分析,思维重点在于过程,十几年来学生养成的数学思维早成定势,而这种定势在这里却形成一股强烈的阻力,混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程序教学难上加难,巧妙引用例子则可以化难为简。
在学习完FOR循环,接触数组时,有一个典型问题:“有数组a(a=1,4,3,8,5),设计程序求最大的数组元素。”对于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起初觉得好笑,然后却觉得为难,如何对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抽丝剥茧,如何理清思路,如何说清因为太过简单而被遗忘的比较方式,不仅是对学生逻辑严密性的测试,也是对教师思维敏捷度的考验,“思维归零”便是捷径。既然我们“显而易见”,那不如“看不见它”。教学中我闭上眼睛扮演了一个瞎子,并假设这世界上有个人给了我5个球,要我比较大小,于是,我伸出五指,咦,第一个是颗热乎乎的鱼丸,我吃了;再给了我第二个,哇,一只手不够用,原来是个篮球;当他给我第三个,我发现这球又冷又重,原来是个铅球;又伸手要来第四个,我听见了整个世界的呼唤声——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不是一个人!在他给我最后一个球时,我发现我置身太空,哇,我眼睛明亮了,我看见了一个美丽湛蓝的星球,原来给我球的那人是上帝!通过这样的举例,不仅让学生重拾了“一一比较”这种简单的比较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解除了学生禁锢的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还引导与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当然,举例不能停留于娱乐气氛,不能滞怠于表演陈述,更不能草草了事,既要做到画龙点睛,又要在学生心情愉悦之下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做到恰到好处的分析,效果才会最佳。
新颖举例,生动有趣,出人意料
感性细化到每一门课,可以等同于学生对于该门课学习的动机、兴趣和积极性。信息技术学科在感性认识这一点上有诸多不利因素。近几年学科地位虽然有所提升,但在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那里,都很少有人重视该学科,因此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学习动机近乎为零,此为其一。其二,在实践生活中,计算机在学生印象中很少作为学习工具,在感性认识里,计算机等同于上网、聊天、游戏等不良功能,偏离正常教学轨迹。还有,计算机编程等内容枯燥乏味,难度颇大,导致学生“一提程序就头疼”。也许,信息技术还有一些无以言表的学科危机,套用前句名言,我深感“别让信息技术用一吨的教育去改变学生一盎司的感情!”
才疏学浅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新颖生动、出人意料举例子,学生的兴趣便能手到擒来。
排序是查找的基础程序,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的考验,承前启后,难度不小。如果让学生形成“难、烦”的感性认识,势必对查找的讲解造成极大影响。讲解冒泡排序程序的过程中,学生丰富的学习经验也会暗示他教师将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如果全部都在学生的意料之中,倦怠之意势必油然而生。因此,我先调查了部分学生,“假设你是老师,你会怎样上冒泡排序?”其中有位学生提到:“我会让5个同学到讲台上排排站,然后给他们一人一张纸,写好数字,然后从左到右让相邻的同学看纸条,如果比右边小,则互换。”一开始,我惊叹于他的敏捷思维,后来一问,得知他以前的老师就是这么讲的。细细分析,其实这种方法虽然能活跃课堂气氛,但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太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而且,即便教师驾驭能力再高,不过是学生意料之中“炒冷饭”式的教学,效果并非能够理想。思考后,我将查找的举例编辑为“健忘的小和尚”。
有一个小和尚,很健忘,他每次都只能记住两件事情。一次,方丈使坏,把他领到藏经阁。在那里上下叠放了五个宝盒,据说里面有很多金币,方丈要他按金币数量多少从上到下排列,对了就把这些金币全部送他,错了就要罚扫地一年。这可难到小和尚了,但小和尚却是很聪明,他想了想后,先抽开第一个盒子,再抽开第二个盒子,把数量少的金币放上面的盒子,多的放下面的盒子,然后拼命记牢第二个盒子的数量,再抽开第三个盒子,如此这番,他第一轮便确定第五个盒子里的金币最多。随后,他将前四个盒子的金币照做,确定第四个盒子,再第三个、第二个和第一个。其实,这个健忘的小和尚,便是我们所熟悉的计算机。学生笑说:“方丈就是你!”
和谐这两个字有其一意便是人人有话说,轻松的氛围给学生强烈的说话欲望,“新颖、生动、开心、简单、出人意料”的感性认识对提高学生积极性便不在话下。
改编例题,取材生活,产生共鸣
上述举例虽能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但却太过天马行空,要靠教师言语引导,学生则被“牵”着鼻子走,没有办法参与其中,这样的效果并不能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如若能对举例稍加改编,将例子中的人物、事件设计成学生耳熟能详的元素,取材于生活,从而让例子倍具新鲜感、亲切感与时代感。
循环结构是三种程序结构中最为关键的,也是难度最大的,其中FOR循环的入门教学尤为重要。我找到一个例题“罗伯特与Lucy”的协议:“罗伯特有金币1000万,Lucy与他签协议说,Lucy每天给罗伯特10万,而罗伯特第一天只需给Lucy一分金币,第二天是前一天的两倍,如此持续一个月。问,该协议能签吗?”起先,我用这个例子在一个班级里上课,结果同学们非但不感兴趣,甚至有人觉得无聊:“怎么又是Lucy啊!你们老师举例子就不能换个人举啊?!”这句话,让我很受打击,也很受启发。那么如何对例题改头换面,让学生不再觉得无聊呢?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活水之源,时下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便是一方良材。思索后,我将例题改编如下:“话说一日,灰太狼巧获千万金币,成为草原第一富户。喜羊羊闻讯,便来与灰太狼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金币,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金币,以后每天给我的是前一天的两倍’。灰太狼听后大喜,心想哪里来的笨羊,当即与喜羊羊签订合同。”在另一个班里,这个例题刚展现出来,同学们便欢呼起来,对于喜羊羊与灰太狼,他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课堂气氛可想而知,当同学们提到灰太狼最擅长“发明”时,我顺水推舟,向同学们展示“灰太狼牌无敌算算器”,接着分析“灰太狼牌无敌算算器”是如何做成的,整堂课中,同学们不仅积极性高、配合密切、求知欲强,而且在实现“灰太狼牌无敌算算器”功能时,学生们因成功而获得的喜悦与幸福无以言表。
反思,在这一课中,取材于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上课的好坏,十分依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现有例题进行适当地改编,与时俱进,走进学生的生活,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睹物思题,达到不断“反刍、巩固、提高”的目的。
结合教材,功在课外,源源不断
书本是现阶段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工具,如果教师举例都是与书本无关,那么学生在课外便无所依从,甚至会产生“课本无用”的现象,信息技术在众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导致课外占学生学习时间比率太小,如果教师教学内容脱离书本,另行一套,即使有部分学生想要预复习,也无从下手,久而久之便漠视学科重要性,淡忘学科知识点,偏离教学正常轨迹,令原本就难以提起学生学习动机的信息技术教师雪上加霜,学生没了兴趣,这巧妇再巧,也难为无米之炊。
萧山三中的公开课,让我悟到了这一点。在“枚举算法”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百钱百鸡”这个例子,上课过程自是如鱼得水,学生对于“枚举”的概念掌握也算到位,只是在教学交流中,教研员与众位同行为我指出这些例子如果能贴近课本,源于课本,回归教材,将“思维源”提供给学生,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知识点来自课本”这个讯号,而不是来自“上课老师”。这样,就更能实现将整堂课落实的知识点巩固、延续、发展到更长久,更吻合新课改的要求。
事后,我仔细翻阅与学习了教材中这一节的讲解,发现其间使用的例子“变形金刚包装问题”以及课后习题“三条边是否能组成三角形”都比“百钱百鸡”更有可取之处,除了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之外,还更易帮助学生理解解题原理、突破知识难点。举例来自课本,方能让学生有知识可复习,有问题可请教,才不会在走完教学流程后对问题记忆不清,支支吾吾,黄连苦心口难开。
举例与教材结合,有诸多利处,只讲思想不顾文本是不可取的。将教学思想与教材举例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举一反三,自获知识,源源不断。
沧海一例,活老学老,终身受益
“活到老,学到老”,学校学习阶段相对于学生整个人生道路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驿站”,在这里,他需要休整行装,补充养分,养精蓄锐,以备征程。
漫漫学习路,我们现阶段所授,只能算是“沧海一例”,固定的知识对学生未来的生活究竟有多大作用,谁都无法预料,也许他什么都用不上,也许他还要继续深化,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让学生学到信息技术的方法、技巧、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自身学习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对于要面对的现实,能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各种软件工具,至于怎么看明白、怎么用得当,其方法、技巧等都需要用时间来学习、来揣摩,而这时,他自学的时候就会想起曾经是怎样学习信息技术的,曾经的计算机学科教学在此时便是他自学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例子的好坏与否、生动与否、新颖与否、能否结合实际生活、能否产生共鸣、能否终身受益在此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皆是讲述观大思小的道理。窥教育之豹一斑,我认为,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突出课文的“例子”作用,注意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其信息摄取、处理的素养。品味生活,细寻心声,为了学生的一声“老师”,请用“一盎司的例子”,“满堂开花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