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英
摘 要: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是更好地完成体育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数据统计等方法,对萧山五中高三女生的体育课参与意识弱化的原因进行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积极的体育课教学能提高高三学生的体质和情绪调节能力,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和考试时的水平发挥。
关键词:高三女生 体育课 参与意识弱化 对策研究
体育课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本文对高三女生体育课参与意识弱化的主要因素和体育课现状及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统计。本次研究活动采用笔者自制问卷进行三次问卷调查。
高三女生体育课参与意识弱化的内因
(一)高三女生的生理特点
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趋完善,由于性成熟的关系,少女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性腺开始成长,伴随着性成熟,神经兴奋性高,情绪不稳定,志趣正在形成,兴趣爱好变化无常;在性成熟期呼吸系统生长和发育得较快,肌体有氧能力提高,但整个心血管系统适应身体负荷的机制还不完善。
从表1中可以看出,女生上体育课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是厌倦情绪,肌肉力量差,运动能力不高,某些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往往有自卑心理,而不愿上体育课。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身体条件因人制宜地安排运动量。
表1 高三女生体育课参与意识弱化的主要因素
(二)高三女生的心理特点
从表1中可看出,心理特点直接影响了进入青春期的高三女生对体育课参与意识的弱化。女生由于性征的明显变化,动作变得不太灵巧,对技术性强的活动产生顾虑,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表现得更加明显,所以平时较缺乏运动的习惯。大多数女生较害羞,怕运动,同时又爱面子,自尊心强,易闹情绪。女生更加重视自己体形变化,但她们又存在错误的审美观念,怕晒太阳、怕出汗、怕脏、怕苦或不愿男教师保护而不愿上体育课。
情绪适能包括思维清晰度、情绪稳定性、调节压力能力等方面内容。情绪适能情况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情绪适能统计表
(1)A组的情绪适能平均得了77.8分,比B组65.5分高了12.3分,优势比较明显。
(2)A组学生三个阶段的情绪适能得分波动幅度不大,说明了开设一节体育课对她们的影响不大,其思维清晰度高、情绪稳定性好、调节压力能力强,能够正确对待高考,有能力应对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
(3)B组学生三个阶段的情绪适能平均得分为65.5,整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第三次调查只得到58.8分,比上一次锐减9.1分,说明了自由活动为主的体育课对他们的影响很大,锻炼次数减少造成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情绪更容易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到考试时的精神状态。
(三)运动能力和身体因素
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差也是造成高三女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她们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抓不住动作的要领,因而认定自己的运动能力差,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调查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满意程度(以下简称为体质度),主要是反映她们上一阶段的身体素质、学习状态(精力充沛与否)及健康状况。
表3 身体素质满意程度统计表
从表3中可以发现:
(1)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A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满意程度平均为92.0分,而缺乏体育锻炼的B组只有72.9分,相差19.1分,差别比较大。这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学习状态各方面明显比缺乏锻炼的学生好。
(2)在第三次调查时(即临近高考之前),A组的学生体质度分数略有下降,比第二次调查时少了2.2分。这说明不开设体育课对A组学生的体质度影响不大。
(3)B组在第二次调查下降2.1分的基础上,在第三次调查时大幅度下降9.4分,反映了体育锻炼次数少的B组学生体质度越来越差,一旦取消体育课,很多学生根本不参加体育活动,造成了体质度急剧下降。
以上几个方面说明了A组的学生由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高三第二学期开设一节体育课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在高考前的身体状况还比较乐观;B组的学生由于缺乏体育锻炼,高三第二学期开设一节体育课对他们来说是“雪上加霜”,高考前的身体基本处于透支状况,势必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应该给予重视。
高三女生体育课参与意识弱化的外因
从表4可以发现: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高三女生比例偏低,而且随着高考的逐渐逼近,体育锻炼的次数逐渐减少,特别是第三次调查,每周进行体育锻炼少于三次的学生比例从55.2%大幅度上升到73.1%。通过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是教师没有很好地组织体育课教学,基本上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直接导致学生锻炼的次数减少。
表4 分组情况
(一)教师素质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的素质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保护帮助措施不当,容易造成伤害事故,所以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师讲解、示范不规范或不清楚,也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在各方面完善自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体育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单调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喜欢的项目自然会引起她们的兴趣,而目前体育教学安排缺乏吸引力,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倦心理。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会使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三)运动环境的影响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因为学校体育设施不足,运动器材太破旧而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人不在少数。学校的体育设施差、运动器材少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促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增加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
改进高三女生体育课现状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制定符合学生锻炼的运动处方
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高三学生的体育状况,尽力为她们的锻炼活动创造条件,比如,认真做好课间操管理、积极组织一些大众化的趣味性体育活动、科学规划运动场地,保证高三学生的运动需求,帮助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但只有主动、积极、有节制、有计划的锻炼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取得成功。要尽量做到“三稳定”:运动时间稳定、运动负荷稳定、运动项目稳定。
(二)改进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的组织教学中要严格考勤制度,做到每节课都由体育委员登记学生的出勤,出勤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老师和年级组,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这样做很有必要也十分有效。高三的体育教学工作的确存在着特殊性,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组织管理的改进,提高高三学生的体育课出勤率和锻炼效果,起到了将学生请出教室,劳逸结合,进行积极休息,为高三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服务的体育课目的。
(三)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应调控好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合理安排好运动量和强度,选择高三女生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形式多样地安排好耐力练习,如跳长绳、校园寻宝、定向越野等,让学生愿意练习、乐于练习。把教材游戏化,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女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赛性质的游戏活动,促使学生间正常的感情交流。
(四)更新观念,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更新体育观念,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和现有的体育教学组织管理模式中不合理的体育观念进行更新,是一项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采用并实施目前正流行的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组织体育课的教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各项体育俱乐部,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健美操体育舞蹈、排球俱乐部。这样一来体育俱乐部内容丰富,活动气氛较浓,同学们自然乐意走向运动场去寻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并回到体育教学的课堂去努力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