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雪线会随着一年四季变化,夏季天气炎热,雪线比较高;冬季酷寒,雪线相应下降。海底雪线在不同的时间、地区,受到海水性质、“降雪量”(生物产量)等各种因素影响,也会出现升降的变化。
“海底雪线”是海洋中重要的沉积界面,只有在界面以上的那部分海底,钙质浮游生物的碳酸盐骨骼才有机会被保留下来,形成奇特的“海底雪山”。然而,即使在“雪线”之上,海底沉积物中碳酸盐的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着令人惊异的变化!
随着大洋钻探计划的成功实施和大洋科考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获取了大量海底沉积物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发现,海底沉积物中的碳酸盐含量不仅在同一时期的不同海域有着差异,而且在同一海域不同时期也展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种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地质时期的周期性变化被科学家称为“碳酸盐旋回”,并表现为太平洋型溶解旋回和大西洋型稀释旋回两种类型。太平洋型溶解旋回的特点是冰期碳酸盐含量高,间冰期含量低;而大西洋型稀释旋回的特点表现为冰期碳酸盐含量低,间冰期含量高。
那么,海底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发的呢?科学家经过大量调查后发现,这些变化是由碳酸盐的生产力、海水对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和陆源物质的输入三大因素所造成的。其中,碳酸盐生产力是由表层海水中能够分泌碳酸盐的钙质生物量所决定的,这些碳酸盐生物量越丰富,能够提供给沉积物的碳酸盐自然越高。其次,海水对碳酸盐的溶解作用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海水深度不同,对碳酸盐的溶解程度不一样,海水越深,溶解能力越强,所以不同深度海底的沉积物中能被保存下来的碳酸盐含量也就不一样。再次,以陆源碎屑物为主的非碳酸盐沉积物的“稀释作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些时期,由于陆地风化作用的加强,大量陆地上的风化产物被河流和风带入到陆坡和深海区,这些非碳酸盐物质的加入使得沉积物中碳酸盐的相对比例降低。
总而言之,由于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不同时期或不同区域的碳酸盐生产力、溶解作用以及稀释作用的强度也就不同。这种变化造成了“海底雪线”的升降:碳酸盐溶解,使“雪线”上升;碳酸盐堆积,使“雪线”下降。因此,海底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不仅在空间上有着显著差异,更在地质时期里呈现出周期性的旋回变化,“海底雪线”也就随着来回升降。(李季伟)
影响洋底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三大因素
【微博士】“海底雪线”的深度
在现代海洋中,碳酸盐补偿线的深度主要受到生物生产力、钙质壳溶解速率的控制。它的深度大体随等深线发生上下变动,变化幅度在2000米左右。其中,以大西洋最深,平均为5300米,太平洋最浅,平均只有4400米,印度洋则为5000米左右。
【微问题】 在中国东海海底能寻找到“海底雪线”吗?
【关键词】 海底雪线 生物软泥 碳酸盐补偿线 碳酸盐旋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