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善洲:我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的精神启示

杨善洲:我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的精神启示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善洲走了,不仅给家乡人民留下5.6万亩郁郁葱葱的山林,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杨善洲一辈子顾大家,舍小家。

公仆本色——杨善洲

【颁奖词】

60年里的一切作为,

绿了荒山,

白了头发,

他志在造福百姓;

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

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

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事迹】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20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杨善洲走了,不仅给家乡人民留下5.6万亩郁郁葱葱的山林,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启迪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坦荡无私的精神,在人生路上书写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

杨善洲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称为“草帽书记”。他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是典型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他很少待在机关,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随身带着锄头、镰刀、嫁接刀等各种农具,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谁家需要嫁接苗木就帮着嫁接。地里看过了,群众访问过了,这才到乡上县上。

群众觉得他没有“官架子”,劳动中和他唠家常、诉委屈,就像邻家老农一样。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他发现问题,剖析矛盾,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并受到群众认可和欢迎的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有力措施。

杨善洲说:“我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杨善洲深入基层的精神启示我们,不同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永远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

杨善洲一辈子顾大家,舍小家。他去世后,人们整理他的文稿时读到:我对家庭欠债很多……但当时只有如此选择,不然,革命不成功,家庭无从说起。

【拓展延伸】

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于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感动。我们需要这样的感动,来唤醒心中的良知和激情;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在本期人物的人生经历分享中:

1.我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今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