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财富源于点滴的积累
——记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
【明理践行】
苦立志,勤钻研,求创新,终有为;
敢挑战,多借鉴,常思考,谋发展;
生活中,总反思,学习上,重积累。
【人物介绍】
霍英东,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因病于2006年10月28日19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成长故事】
提起霍英东,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亿万财富。是的,霍英东有钱,他个人资产有130亿港元。然而,提到霍英东的出身,他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他的祖籍是广东番禺,但是从他的祖父开始,全家就离开了陆地,长年居住在舢板上,被人称为“舢板客”。
1923年,霍英东就出生在这样的舢板上。他最初的名字叫霍好钊,后来改叫霍官泰。抗日战争爆发后,年轻气盛的他自己改名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倒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
1942年夏天,日本军队扩建启德机场,征集大量劳工,霍英东经在机场里做事的朋友介绍,进了机场当苦力。工钱是每天七毫半,因粮食奇缺,每人每天配给六两米,扣去二毫,实得五毫半。机场在九龙,早上七点半上班,所以霍英东要提早两个小时出门。傍晚放工,走路回家又得花两小时,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
那时,他很想学一门技术,有了一技之长,就不用这样天天做苦力了,但是学什么呢?有一次,他提着50加仑重的汽油桶,因为力气不足,压伤了指头。有一个好心的主管见他身体瘦弱,劝他不如干别的工作,霍英东便趁机提出学开汽车,主管竟然答应了。
霍英东真是喜出望外,心想学到技术可以返回内地开汽车,离开沦陷的香港了。但那时的人很保守,不愿教。学师的照例要先干一两年杂务,然后才学技艺,因此他只能在旁留心看师傅如何操作,这叫作“偷师”。每当师傅察觉到,便立刻借故支开他,叫他拆电池。当时轿车很少,日本人出入也只是坐货车,晚上将货车停放在机场上。一天,下午5点多了,车已停好,霍英东洗车时,看见有辆车的车匙仍留在那里,他便爬上去,把火打着试开汽车。但刚巧停车时车轮歪斜着,汽车启动后撞到另一部车上。日本人知道了,把他毒打一顿,这份工也丢了。
不久,霍英东进了太古糖厂,在化验室工作。他做惯粗工,笨手笨脚的,常常把玻璃器皿打碎。想多学点技术,常常惹出点事。一次,和另一名学徒用硫酸学制氢气,并用火点燃,氢气将空气中的氧气混合,轰隆一声炸开了,学徒满脸玻璃碎片。糖厂的人以为是炸弹爆炸,结果霍英东又被厂方辞退了。
日本占领我国香港时,全港实行米粮配给,霍英东又到仓库去做磅米工作,叫作“打哩”,就在西环货仓处上班。初时以为秤大米不难,干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他在这边过磅,仓库人员在那边验收,还要赶火车运往新界。一批苦力扛着米包排长龙,等着过磅,要称准180斤一包,多了不行,少一些仓库人员又不肯收,手脚稍为慢些,排队等候的苦力就紧催,这份差事也难干下去。母亲只得倾其所有,连金链也卖掉了,他和其他13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取名叫“有如”。其实本意名为“有和”,但登记办证时写得太潦草,误写为“有如”,也就将错就错。
这家杂货店由霍英东管理,每天早上六时多开店,洗漱刚毕,顾客便蜂拥而来。有时一下子来十多人,都要招呼妥当,站在路边兜揽住,免得顾客跑到别档去。一个顾客往往要买几样,甚至十多样,什么蒜头、豆豉、咸菜、咸鱼等等。他拿着秤,手势要快,不然,顾客便不满意,说给少了。在机场干活虽然吃力,但不必动脑,在杂货店里却整天要料理这样那样,就是吃顿饭也不得安宁,得站着吃,随时准备招呼顾客。
到了晚上10点,伙计纷纷放工逛街,霍英东还得留在店里煮酱料,添甜醋,调制酱油。日军占领我国香港时期,样样都缺,都得自己制作。深夜12点了,还要封盖好一切杂物。店内老鼠横行,什么都咬,蚝豉、发菜……样样都要收拾好,才能离店。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一个小时也偷闲不得。
在这段日子里,霍英东起早贪黑,奔波劳碌,但“那是经营生意的好训练”。由于他细心精明的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这段生活,对霍英东是很好的磨炼,他从中获得经营管理的良好训练,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
日子就这样过着,但霍英东并不满意现状。杂货店的工作毕竟是太繁杂、太劳累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万物更新,各行各业逐渐活跃起来,运输业自然急需发展。霍英东和他母亲都看准了这个时机,毅然把杂货店顶给别人,得了7000元,决心重操父辈的驳运旧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物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海军机器,并且以18000元中标。他兴高采烈地回家请母亲凑钱交款。想不到母亲断然拒绝。霍英东借贷无门,眼看到手的一笔大买卖落空了。人急智生,霍英东找到一位工厂老板,商量租借其仓库存放机器,老板看了机器,同意租仓。霍英东看老板对机器很欣赏,提出可以卖给老板,老板开口愿出4万元,霍英东求之不得,迅速成交。1945年至1948年间,霍英东净赚22000元。这是他在拍卖剩余物资的数年内赚的一笔大数。回忆这段往事,他不无感慨地说:“这确是很好的机遇,如果那时我有足够的资金,就可多赚几大笔了。”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一个偶然的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采取房产预售的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霍英东还有个美称叫“海沙大王”,也来自他在经营上的创新。20世纪60年代,香港实业界人士很少进入淘沙业,因为它需要的劳力多、投资大,而获利相对较少。但霍英东从建筑业的广阔前景预见到淘沙业也必将有大发展,所以大胆地吃起了这只“螃蟹”。1961年底,他花费巨款,从泰国进口了一艘大挖泥船,命名为“有荣四号”。香港经济起飞后,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对建筑材料黄沙的需求量极大,霍英东的淘沙船队因此财源滚滚,成了他的又一株“摇钱树”。
霍英东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富王国。国外有媒体这样评价他:霍英东是所有创业者的典范。
【拓展延伸】
问题一:读过了霍英东的故事,你认为他能够拥有亿万财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英雄不问出处,霍英东从一个贫苦的“舢板客”成为全球知名的实业家,他的故事给你带来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苦难不应成为追逐梦想的拦路石,更该变成人们前进的动力。你还能找出哪些在困境中成就梦想的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格言】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 ——郭沫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