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架起双赢的桥梁

架起双赢的桥梁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高一学生小夏退步很大,由原来的班级中上等退到后10名。学生的父亲来了,班主任开始向家长反映小夏近期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他最近经常不交作业,任课老师找他谈过话,交了两天,又不行了,今天作业还没按时交。这个孩子毛病很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与同桌讲话,有时候还趴在桌上睡觉,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学生、家长、教师三者均有良好的帮助。

架起双赢的桥梁——亲师沟通

班里几十个学生来自几十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素质、修养不同,同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们的主观愿望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家长都是合作伙伴型的家长,但客观事实是既有合作伙伴型的家长,也有求全责备型和放任不管型的家长;有通情达理、友好的家长,也有蛮横粗鲁、敌对的家长。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友好合作,建立和谐共赢的关系,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不仅挑战教师的观念,而且挑战教师的人际沟通艺术。

本专题从积极心理学之“正向关注”的视角,探讨如何构建教师与家长和谐共赢的关系。

案例: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高一学生小夏退步很大,由原来的班级中上等退到后10名。回想该生近期的种种表现,班主任觉得有必要请家长到学校来共同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父亲来了,班主任开始向家长反映小夏近期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他最近经常不交作业,任课老师找他谈过话,交了两天,又不行了,今天作业还没按时交。这个孩子毛病很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与同桌讲话,有时候还趴在桌上睡觉,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家长听说孩子在学校竟然是这副样子,很生气:“怎么会这样?我儿子初中的时候一直是班级好学生,到你们班怎么变成这样了?”

班主任听到家长这样说话,也生气了:“我们班95%的学生在初中都是前几名的学生!”老师又提及考试成绩的问题:“期中考试,您儿子的成绩一下子退步几十名,他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做家长的要多费心才好,不能把孩子丢给我们,你们就不管了。”

学生家长想到自己还有一大堆的事情没处理完,放下工作来到学校,得到的是孩子不争气的信息,还要被老师抱怨,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工作太忙,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太少了,以后我会注意的,不过我们付了那么高的学费,孩子在学校没有进步,你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没有尽到责任……”

案例分析讨论:

1.案例中的班主任遇到了什么问题?请学生家长到学校来的目的是什么?

2.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有什么问题?

3.遇到这样的情况,您是怎样与家长沟通的?

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是为了找到问题的原因、共同协商解决的办法、帮助处理问题中的学生。但是班主任以“告状、抱怨”开场,引发家长“不满、愤怒”的情绪,继而产生互相推脱责任和指责对方的情况。结果背离了交流目的。

(教师交流自己可能的想法和做法)

一、“正向关注”的含义

img6

通俗地解释,正向关注就是关注身边人的正向资源,关注问题所具有的正向功能,关注改变,关注例外。通过正向关注,我们会发现自身和他人更多的资源,发现生命中无限的可能。因苏·金·伯格(Insoo Kim Bergn)女士认为,人的心理系统是平衡的,就像阴阳太极图一样,心理及行为的改变可以由黑的部分着手,去修改问题的结构,也可以由白的部分扩展,探讨问题不出现时的状态。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少一些。问题导向的教育取向看重黑的部分,那么正向关注看重并深入探讨的则是白的部分。问题导向的教育线路是:聚焦问题——找寻形成问题的原因——打破恶性循环的链条——重建良性循环模式——解决问题。而正向关注的意图则是直接找寻可以立刻造就良性循环的力量并放大应用以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对于学生不交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问题,按照正向关注的理念,班主任要注意研究的是“他每周有几次按时交作业?他是怎么做到的?”“一节课他的注意力能集中多长时间?什么情况下比较长一些?他是怎么做到的?”当您的聚焦不同的时候,感觉有没有变化?

二、“正向关注”的魅力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被否定的感觉,学生如此,家长和老师也如此。因此,无论与学生还是与家长沟通时,建立良好关系是达到沟通目的的首要条件。而正向关注是建立良好关系并导向问题解决的灵丹妙药。

一个有效沟通的案例:

(T—教师,S—学生,F—学生父亲,M—学生母亲)

半个学期过去了,发生在S身上的问题层出不穷,老师想与学生、家长一起沟通,寻找对策。家长应约按时带着学生来到老师办公室。老师热情接待,安排一家三口坐下(4人围坐),送上开水。

T: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了解,我觉得一帆(化名)是一个很有潜力可挖掘的孩子,不应该只是现在的样子,所以想请你们来一起交换一些看法。(正向开场:探讨潜力,不是抱怨问题。)

M:这个孩子从上小学老师就说他好动,不守纪律,一直到现在就没让人省心过。

F:小学一、二年级还可以,从三、四年级开始不行了,不喜欢学习,上课动来动去,老师说他有多动症,让我们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我们去了,结果心理医生检查之后说我儿子不但没有多动症而且还是很聪明的孩子。

T:看来你们为了孩子操了不少心。根据你们对孩子的了解,你们觉得是怎么回事?

F: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他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态度有问题,习惯也不好。

M:上这么多年学,所有老师都不看好他,都说他几乎没好好听过课。

T:(对坐在旁边一直没出声的一帆说)你爸爸妈妈介绍的这些情况你认同多少?

S:就是这样,我全认同。

(学校的教育,家庭的影响已经让学生建立了消极的自我概念)

T:也就是说,你从小学到现在10年内从来没有认真听过课?

(夸张,想让学生识别他过去的老师、他的父母是否在以偏概全。)

S:不是,至少我初三最后一个月认真听课读书了。

F:这倒是真的。他初三的老师没有一个看好他的,他的班主任就给他判了死刑,说他根本不可能考上高中。报志愿时我就没给他报高中,他妈妈不死心,给他报上了。没想到他就认真读了不到一个月,中考分数比模拟考多了100多分!高中给他考上了!

妈妈点头表示情况是这样的。

T:(对一帆说)也就是说,如果你愿意,你是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的。

(挖掘正向的资源)

S:是。我对感兴趣的事注意力是很集中的,比如玩电脑、看NBA,我可以很长时间一动不动,但是课堂上不行。

T:“那一个月”你是怎样做到的?(把谈话继续拉回正向)

S:模拟考考得很烂很烂,那时开始想,自己要是考不上高中以后怎么办?就开始提醒自己认真听课写作业了。

T:你对自己还是有要求的,“那时”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S:平时上课听不进去,作业也不想写。

F:老师讲他平时上课能认真听课15分钟就不错了。

S:最后一个月特别是最后两个礼拜,有点拼了,每节课能坚持下来并按时交作业。

T:也就是说,凭你自己的力量可以做到很好地听课写作业,而不是一点自制力都没有?

(帮他审视自己,自我肯定。其身上的既存优点、成功等例外经验,是最能用来帮助他自己的资源。)

S:嗯。

T:到了高中你想继续初中的模式?

S:(摇头,笑)高中的内容太多,感觉也难多了。

M、F:初中基础不牢,现在老毛病又犯了,已经在班级垫底了。

S:(对S)今天我又对你多了一些了解。你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有非常关爱你的父母,你很诚恳,心理素质也很好。如果说到问题,那就是你的恒心不够,还有就是比较情绪化,意思就是说,对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就会去做,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不做。就像吃东西,喜欢吃的吃很多,不喜欢吃的,尽管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你也不吃。

(这样指出问题的方式怎么样?)

一家三口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对对,他/我就是这样的。”

T:这种情况在儿童时期情有可原。现在你已经成长,即将进入成人世界。成人世界的规则可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而是尽你所能做好你应该做的。应该做的事,可能是你喜欢的,也可能是你不喜欢的,问问你爸爸妈妈是不是这样?

(提醒学生成人意识)

F、M:(赞同、欣赏)他要是能认识到这些就太好了!

T:今后的高中生活你愿意做一些改变吗?

(往目标引导)

S:愿意,我也愿意自己越来越好。

T:那就太好了!那我们商量一下从哪里开始改变对你帮助最大?

(商定目标)

F、M:那肯定是从上课注意听讲开始最好了。

T:(对S)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S:也是。

T:好!

……

(具体目标的达成)

谈话结束时,学生家长很感动,被孩子折磨得筋疲力尽、满脸忧愁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当教师能在会谈开始,恰当地肯定和赞美家长的努力和付出,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很微弱的光),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氛围,家长和学生往往会更信任教师,会有更多的倾吐,也就会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因此而相对提高。奇妙的是,当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资源、成功时,他的自尊感立刻提高,面对问题的困难感或改变的恐惧感就会降低,因而就比较愿意来面对所谓的问题或困境了。

三、角色扮演

在对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讨论之后,教师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找一位班主任扮演学生家长,培训者扮演班主任李老师)

小夏的父亲应班主任之约准时来到学校找到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起身相迎,倒水、让座。

李老师:您工作这么忙,还抽出时间这么准时地赶来,看得出您是位负责任的爸爸。

家长:哪里,哪里,很惭愧,最近工作确实很忙,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少了些,孩子学习有退步,给您添麻烦了。

……

四、总结

共同的目标使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友好合作的关系成为可能:都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潜能,让孩子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学生、家长、教师三者均有良好的帮助。(1)对学生的帮助:父母与老师相处愉快,经常沟通,可以使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增加安全感、归属感;(2)对家长的帮助:家长与教师的互动良好、沟通顺畅,家长可在教师的协助下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学习的情形,还可以在与老师探讨中获得教育子女的技巧及方法;(3)对教师的帮助:能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个性及居家生活,使得教师在教学上能注重孩子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在学习上能得到最好的协助。另外,现代社会高素质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培养教育孩子的经验等都是很宝贵的资源,毕竟教师的教育资源有限,仅靠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对学生的教育做到全方位照顾的,因此,教师与家长互通有无,彼此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实现共赢的目标。

(张松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