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抱抱不哭的孩子

抱抱不哭的孩子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敏是班级中很不起眼的女生。打个比方,我们时常会关注那些“会哭”的孩子。小敏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非常优秀,都是单位中的骨干。其一,我调整了班级中一部分学生的座位,特意给小敏安排了一个和她成绩不相上下的同桌。当学生之间那种狭隘的紧张气氛被冲淡后,盘旋在小敏们心头的不安、不自信应该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甚至他们可以从周围同学那里获得鼓励,从而获得应对挫折的力量。

抱抱不哭的孩子

心海波澜

小敏是班级中很不起眼的女生。她文静内向,长相平平,成绩也平平。她平时不声不响,在各个方面既不会给老师带来惊喜,也不会让老师忧心忡忡。

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一次偶然,她引起了我的注意。

高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总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期中之后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表格会陆续送到学校,而这个成绩就成为主要的参考。那天,我在班会课上按照程序将一批表格发放给了学生。无意中,我看到了小敏的表情。只见她的脸红红的,看着同桌手中的推荐表,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但她的眼睛中似乎还有些别的东西。下班前,我路过教室,却看到她还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她趴在桌上,好奇心促使我上前拍拍她,问了一句“怎么了”“没什么,没什么”,她赶忙回答。可是我却从这“没什么”当中听出一些“有什么”。

心星点灯

我一边若无其事地和她聊天,一边在心中猜测着其中的原因,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段对话。

“今天你好像不太高兴?”

“……”

“那么,让我猜猜原因吧。是不是因为今天没有拿到推荐表?”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了头。

“没有关系的,下次还可以争取的。”

“嗯,”她还是点点头。

“要相信你自己。我也很看好你的。”说实话,我的后一句话是想给她“打打气”,没想到却让这个腼腆的喜欢低头说话的女孩抬头看了看我。

在接下来的一个周一,我在小敏的周记本上读到了这样一段话:

“老师,你真的看好我吗?可是,我好像对自己没信心了。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高一高二时,我的成绩只是中等水平,进入高三后,我希望自己能有一个飞跃。于是,我上课非常专心,生怕漏听老师的任何一句话。午休时,甚至是下课十分钟,我都分秒必争地做作业。我真羡慕我的同桌,她总是这么优秀,我老是要比她慢半拍。测验的时候,我才做了两三道题,她就已经把试卷翻过来做反面的题了。所以,每次测验考试我都会很紧张,我怕听到她翻试卷的声音,甚至我害怕听到她写字的沙沙声。我越紧张就越做不出题,越是做不出题,我就会更紧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天,每当老师拿着表格进教室,我的心里就会热切盼望老师报到我的名字,可是每次都是失望……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段话使我很震惊,也很愧疚。在这样一个文静的女孩心中却有着这么沉重的忧虑。而我,作为班主任却丝毫没有觉察到。我们往往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那些“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身上,因为他们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打个比方,我们时常会关注那些“会哭”的孩子。可是,难道我们就有理由“忽略”那些“不声不响、不哭不闹”的孩子吗?

我决心走近这个女孩。小敏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非常优秀,都是单位中的骨干。他们对女儿也有较高的要求。女孩很要强,也很懂事。在小学、初中时,成绩一向优秀。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方法的问题,她没有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虽然一如既往地努力,但很难脱颖而出。因此,此时父母较高的期望由原先的激励促进作用悄悄转变成了无形的压力。于是,在现实中不断地受挫,使得原本还算活泼的她开始逐渐变得寡言少语。在进入高三的学习后,甚至外界的各种变化在她敏感的眼中都变成了压力,情绪随着学习成绩的上下波动而起伏,表现出一种忐忑不安患得患失与不自信,使她不堪重负。

在了解了小敏的情况后,我做了这样几项工作。

首先,我在小敏周记本上用蓝笔给她回了一封“信”:你的话让我觉得似曾相识,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也经历过高三这个艰难而令人难忘的季节。看得出,这段时间你觉得自己很失败,你的这种心情我能理解。暂时的落后使你有些气馁,有些乱了方寸。我知道你一直想找到冲出迷雾的方法,那么现在你能否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和你一起来看看你已经用了哪些方法,或许我们还可以再一起动动脑筋,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你说呢?……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内向的小敏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我们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谈话的内容是帮助她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自我,她向我罗列了进入高三后的几次理科测验的不理想成绩。我向她指出,除了这几个“不好看”的成绩外,她还有一些“相当不错”的成绩。我和她一起列一个清单,列出她在学习上的优势和困难,并把它们具体化,我指着“优势”那一栏告诉她,她并不是一无是处,她的这些“优势”也同样让人羡慕不已。对于那些“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焦虑,而是想出应对的有效办法,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专门训练。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计划地把历次考试和作业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分类集中起来进行分析,逐个加以解决,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门训练,找类似的题来练习,我建议她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由近而远、由小而大、由少而多地攻克目标,不断地给自己以成就感。经常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学会接纳自己,给自己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小敏周记中流露出来的对同桌的紧张情绪,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使我觉得还应该做些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又做了两件事。

其一,我调整了班级中一部分学生的座位,特意给小敏安排了一个和她成绩不相上下的同桌。之后,我告诉她我这样做的意图不是要她“把头埋进沙子”,而是希望她能够逐步适应周围的各种影响,增强抗“干扰”能力,把高三这一年当作是锻炼自己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及学业技能等各项能力的好机会。

其二,我在班级范围内让学生自由组织互助小组,并利用班会课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了关于“高三阶段的团结协作”的话题。在课上,我以雁群V形队列的故事切入,旨在引导学生明白“协作增效”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引导班级中如小敏那样的同学意识到:同学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你争我赶的竞争对手,更可以是同一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班会课结束之前,我还引用了一位校友的话:“人在高三,有时是脆弱的,但脆弱的人可以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坚强。你或许会忘记考试和分数,但你无法忘记那段岁月的战友,那些与你竞争但随时准备拉你一把的同学,默默守候并无私关怀你的朋友;那个积极向上彼此互助的团队,让人领悟到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珍贵。这是高三所给予我的一笔无价的财富。”当学生之间那种狭隘的紧张气氛被冲淡后,盘旋在小敏们心头的不安、不自信应该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甚至他们可以从周围同学那里获得鼓励,从而获得应对挫折的力量。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发现小敏的笑容多了起来。

心灵智慧

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每年的6月7日之时,当高考已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时,我们是否想到过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身上所承受的压力?在高三这个“非常时期”,作为高三班主任的我们是否关注过小敏这样的处于班级中间层的那一部分学生?他们或是内向,或由于各种原因不愿与老师交谈,或因为普通而更容易处于老师的“视觉盲点”中……那么他们能否承受高三的压力?他们是否具有应对挫折的能力?这是我们要自问的。关注所谓的“问题学生”或者“特殊学生”固然是高三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但我们没有理由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不哭不闹不声不响”、“没有问题”的小敏们——这是我又一次经历高三的收获。

在帮助小敏解决问题、走出困境之后,我的工作是不是可以暂告一段落呢?我认为不是。今天,我可以为小敏换座位,可以和她推心置腹地谈心,可以用温暖的话语鼓励她,……但是明天呢?当她直面高考,当她踏进大学的校门,当她走上工作岗位,当她不得不面对种种不可预知的问题与挫折时,又该怎么办呢?高三阶段的高负荷是对学生各方面的一次考验,对他们来说是一道坎,或许也是一次给心灵“补钙”的好机会。作为班主任,我们是否可以趁此机会引导学生发现并完善个性中的不足,使他们能逐步走向心理成长和个性成熟呢?这对他们在今后的漫漫人生路上应对各种挫折也是有意义的。经历高三,让心理走向成熟,为迎接明天的挑战做好准备——这该是小敏们的收获。

(汪巾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