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学生行为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问题”学生行为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的反攻击性的条例、教师对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态度和处理等都会影响到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总之,学生攻击性行为往往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传媒诸多因素引起的。开始王晓鸥还会有一点害怕,有所收敛,但不用几天,依旧我行我素,而且情况日益严重。我尽量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喜欢的人,成为对受教育者有吸引力的人,消除王晓鸥的敌意和戒心,理解老师的善意。

第一节 “问题”学生行为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一、“问题”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但由于他们对道德标准的认识比较薄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也较差,因而其对各种消极、错误或违法行为缺乏辨别和抵制能力,容易产生问题行为并影响学习。其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突发性

青少年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反复性大,因此,他们遇事常缺乏充分的考虑、酝酿和计划过程,只要其受到某种影响或刺激,就可能会因一时冲动立即做出不恰当的反应,并快速地发生偏离行为,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2.模仿性

青少年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较高的道德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影视剧中的打斗凶杀情节,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或青少年所崇拜的明星角色所表现的暴力行为,比较容易被青少年所认同、学习和模仿,对青少年的引导有不良影响。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和犯罪手段都与模仿影视剧中的影视人物有关。

3.易变性

青少年行为意识不深,原本动机不稳定,自控能力弱,一旦受到诱惑,便会迅速产生不良行为动机。若遇到某一特殊情境发生变化,他们往往情绪激动,就可能会促使短暂而模糊的意识中其初始动机发生转变。

4.盲从性

青少年随意性比较强,在外界的影响下,常会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众多同伴一致的行为。几个青少年聚在一起,若有一个滋生不良之念,则其他人很容易盲从。长此以往,若学生们沉浸于这些不良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和成因

目前,心理学界对问题行为有不同的分类。主要观点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将问题行为分为:智力活动问题行为(例如学业困难、逃学、厌学、抄袭等);情感问题行为(如上学恐惧、学科恐惧、考试恐惧、师生关系恐惧等);人格问题行为(如性格孤僻、粗暴,反社会行为,品德不良行为,成瘾行为等);青春期问题行为(如青春期自闭症、青春期逆反心理等);习惯性问题行为。

另一种是将问题行为分为:反约束型问题行为(如上课迟到、早退、喧哗、起哄、考试作弊等);对抗性问题行为(如恶意中伤、打架斗殴、破坏公私财产等);自抑型问题行为(如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自暴自弃,无休止的自怨自责,长期不能自拔,性格孤僻,拒绝与人交往,失落、自卑等)。

“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抄袭、作弊

抄袭和作弊都是一种意义缺失和责任缺失的行为表现。

抄袭的发生往往基于以下因素:

(1)课业负担太重,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事;

(2)能力不够,但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

(3)为了作业全对,少被老师批评。

作弊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其产生根源如下:

(1)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值;

(2)极强的虚荣心,如一个年级第一名的学生考试作弊就是为了保住年级第一名;

(3)投机取巧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平时不努力学习,想通过考试作弊来取得好成绩。

2.课堂扰乱行为

课堂扰乱行为是一种反课堂规则的行为。课堂扰乱行为的原因如下:

(1)好动的学生因常受批评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断扰乱课堂。

(2)教师对有捣乱行为或学习不良的学生总是抱有厌恶态度,极少关心、注意和鼓励他们,认为他们“不可教也”。这样,学生会由于缺乏关注,而“破罐破摔”地故意捣乱,以此来满足自己需要他人注意的情感体验。

(3)学习基础差、知识有漏洞、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些学不进去的学生坐在教室里犹如坐牢一般痛苦。他们刚开始上课就盼望下课,开始还好,只要坐了一会,如果老师讲的东西不能吸引其注意力,他们就会坐立不安,往往做出与课堂不相符的事情来。

3.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人类一种较为普遍的行为方式,但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明显。青少年学生的攻击通常采取打、推、勒索等方式,也包括取绰号、讲下流的故事等。在形式上,攻击性行为表现为直接攻击(包括直接身体攻击,如打、踢和直接言语攻击,如辱骂、起绰号等)和间接攻击(如背后说人坏话、群体排斥等)。和直接攻击相比,间接攻击更加隐蔽,发生的比率也更加频繁。

缺乏温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管教方式以及对子女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和活动监督都可能造成子女以后产生攻击性行为。学校的反攻击性的条例、教师对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态度和处理等都会影响到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当具有群体攻击倾向时,个体的攻击行为发生比率也就大大提高。挫折、受排斥、与同伴关系差、社交技能缺乏等社会心理因素会导致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另外,通过传媒,学生学会了一些攻击性行为方式,并使学生放松了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从而使暴力“合法化”并习以为常。总之,学生攻击性行为往往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传媒诸多因素引起的。

4.离家出走

学生离家出走主要是由以下五个因素引起的。

(1)学习困难、产生厌学情绪,但又有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作为教育者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一味地过于严格要求。

(2)家长、老师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

(3)家庭教育的简单粗暴,亲子关系紧张,缺乏沟通与理解。

(4)受到不良信息和他人的影响。

(5)要挟家长、老师,以便放松对其管理。

5.早恋

早恋是青少年学生性成熟后的一个表现。出现早恋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七点:

(1)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部分学生学习不好,转而去谈恋爱。

(2)对过早恋爱的不良影响认识不够。

(3)从众心理。认为别人谈恋爱而自己不谈,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4)虚荣心理。不谈恋爱会被人认为自己没有魅力。

(5)家庭矛盾重重,缺少关爱,想通过恋爱来寻求情感依托。

(6)不良影视片刺激青少年学生的性冲动。

(7)逆反心理。本来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是正常的,但却被父母或老师无端干涉,为赌气而被逼恋爱。

6.网络成瘾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方便,但由于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有些青少年学生已经有了网络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由于:

(1)家庭教育不当,父母对子女的行为缺乏应有的有力监督。

(2)人生目标不明确,甚至是人生目标的丧失,没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不能面对现实,逃避人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3)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4)意志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案例一】

一、个案身份

姓名:王晓鸥

籍贯:湖北省随州市

年龄:11岁

性别:男

学校: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唐镇三中

年级:六(5)班

二、个案的问题行为

(1)待人不友善,好欺负女同学:行为霸道,不顾他人感受,自己爱怎样就怎样,经常无故动手殴打其他班或本班女同学,有时还会打伤其他男同学。

(2)无心向学:上课不专心、不听讲、搞小动作,缺乏兴趣,经常在课堂上左顾右盼,影响他人上课,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

(3)好吃零食,乱花钱,浪费严重。

三、个案的背景资料

独生子女,父母只有初中文化;家庭条件较好,因为其父亲经常跑车,收入不错;据说王晓鸥上小学时,其任教老师就反映其不服管教,野性难驯,经常招惹其他学生,学校经常通知其父亲到校调解事端。进我班后,多次被反映欺负别班女生。

四、父母管教情形

这个学生小时候因父母在外打工,故由爷爷奶奶照顾,疏于管理。父母平时对孩子关心管教不够,太过宠爱;对其言行缺少正确的引导,任由其发展,但每次在王晓鸥遭人投诉或犯下大错时,就会给予严重的打骂和体罚。开始王晓鸥还会有一点害怕,有所收敛,但不用几天,依旧我行我素,而且情况日益严重。

五、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形

王晓鸥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得比较老实,有时对班主任的话也能听得进去,上课时一般不会捣乱。对其他科任老师则根本不放在眼里,任课老师们对他敬而远之,同学们也不敢惹他。

六、个案的性格特点

容易激动,脾气暴躁,患有多动症,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虽有点小聪明,但学习怕困难。

七、问题分析与诊断

个人因素: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其聪明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又使之显得狡猾善辩,不承认、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

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

学校因素:对王晓鸥未能跟踪教育,老师之间也未能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王晓鸥对学习已失去兴趣。

八、辅导策略

(1)归因训练,对王晓鸥进行全面的情况分析,引导其作出正确的归因,发现自身优点,找出自我效能感,增强信心。

(2)与王晓鸥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

(3)教给王晓鸥战胜困难、克服缺点的方法。

(4)与任课老师联系,采取一致的适当的辅导。

(5)引导结交益友,利用同伴帮助,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使用强制手段,约束王晓鸥的不良行为。

(7)与其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全方位了解王晓鸥,配合教育。

(8)尝试以书籍、音乐等健康文化来影响他。

九、辅导经过

1.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早读、上课及课余时间,多与王晓鸥接触沟通。上课时,尽量多向他提问,多给他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对他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二来帮他树立自信心。下课后,还经常与他聊天,利用他好动的特点,找一些事给他做。在密切的接触过程中,我遵循一条原则:在帮教关系中,情感上,我都是以平等、真挚的态度对待他,树立个人的完整性和可信赖性。我尽量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喜欢的人,成为对受教育者有吸引力的人,消除王晓鸥的敌意和戒心,理解老师的善意。

2.认清错误的后果

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让王晓鸥去想象犯错误后的后果,这样多次的反复后,使其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犯错率。有一次,他打伤一名女生,赔偿医药费近百元,我就开导她,假如失手把别人的胳膊打断了怎么办?眼睛打坏了怎么办?让他认清所犯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

3.提供学习榜样

提供可模仿的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增强行为的认知。如把王晓鸥跟优秀的学生编在一起坐、编在一个学习活动小组。

4.激励法

在辅导中,多用奖励的方法,激励他。如在老师那儿借书,实现他的一个愿望,奖给学习用具、纪念品,或带他去参加某一项活动、社会实践等。

5.换位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我在实施整个帮教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也是最主要、最见效的方法。换位思维就是站在别人的位置想问题。例如,当你发脾气打同学,扔同学的东西时,你要站在那同学的位置上,想想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换个角度想问题就是指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想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例如老师的批评,表面上看是一件很没面子的坏事,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想:这是老师在关注我,说明老师对我很关心,别的同学上课也开小差,老师都没注意他呢。如果能帮助王晓鸥换个角度想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6.调动多方因素

与家长联系了解王晓鸥在家中的情形;与任课老师联系,利用巡堂的机会了解他上课的情形;向其他同学了解他平时的表现情况。

7.挫折教育

经常找王晓鸥谈心,告诉他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并给他假设一些事例,如当同学冤枉你昨天没有做好值日生工作时,你怎么办?当你要求父母给你买一双名牌运动鞋,而他们不答应时,你怎么办?……通过这些假设挫折教育,使王晓鸥懂得在不如意、受挫折时候该如何正确处理。

十、辅导成效

通过近一个月的精心辅导,“问题”学生王晓鸥在行为表现上出现了极大的好转。现在,他在课堂上基本能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课,有时还能积极举手发言,积极上交作业,殴打他人等行为也基本得以控制,也开始主动结交朋友了,其父亲也说他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可以看得出来,王晓鸥已有改正的决心,在平时的言行中能努力克制自己,这是非常可喜的。作为班主任,还要进一步观察和调整策略,以使其真正改掉不良行为,走上正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