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相关研究,“问题”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低下,学习基础差、主动性不高,与人交往中存在一定障碍,在心理方面表现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妨碍了其品格和个性的发展。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通常引起“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三种。好多“问题”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得不到老师和

第二节 “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据相关研究,“问题”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低下,学习基础差、主动性不高,与人交往中存在一定障碍,在心理方面表现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妨碍了其品格和个性的发展。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通常引起“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三种。

一、家庭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

“问题”学生本在学习、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进入高中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难以适应,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有些家长溺爱娇惯,造成学生独立性差、胆小;有些家长失去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干脆放任自流,把孩子推往学校,当孩子最需要温情和关怀时,父母没有顾及,导致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或行为异常;有的父母自身就存在很多问题,给孩子造成了恶劣影响,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案例一】

小海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爸爸因经商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但在物质上基本是有求必应。他妈妈上班,时间也很紧张,孩子放学后大多都是爷爷奶奶照顾,低年级时成绩就不算优秀,但也能凑合过去。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缺少了监管的小海无形中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钻爷爷奶奶的空子,用撒谎的方式蒙蔽家长。四年级时,小海的成绩已经成了班里的倒数,老师为了惩罚他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让他站着听课,家长也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这时候,小海的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无奈中只好辞职做了全职妈妈。一段时间后,虽然她为了孩子的学习费尽了心思,但小海就是无法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点点家庭作业,需要做上几个小时,甚至还完不成,家长免不了火冒三丈,一急,连自己都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轻责骂,重则打或者恐吓,有时候,一直搞到凌晨,家长又气、又急、又心疼!

事实上,家长从一开始就忽略了孩子的学习特点,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学习需求。成绩处在低迷阶段的学生,他在学校的时间和精力,有三分之二都是白白浪费的,学习能力已经严重缺失,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又很脆弱,如果家长依然随着学校的学习进度,为孩子的学习施加压力,其实就是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学习障碍。

辅导这样的孩子,不管家长你如何“急”,他总能用“不慌、不急、不抵抗、不言语”来回应家长的教育。从我调整过的众多孩子的案例中,这样的孩子并不是生理上的笨或者智力障碍,而是一种心理上的疲劳。孩子学习中的慢性子,是因为在同一群体中与优生的成绩落差太大,家庭辅导方法又与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符,加上家长严厉要求和过高的期望,当这种无形的精神负担无法摆脱时,自卑感、挫败感和恐惧感,就会令孩子丧失学习激情,丧失竞争斗志!这时候,如果家长采用常规辅导方法很难能调动孩子的学习激情,更无法控制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行为,随着孩子逆反心理的增强,性情也会变得孤僻、自卑、倔强,甚至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产生对抗情绪。

当小海来到我们培训中心的时候,他对学习完全处在了心理疲劳期。我们不谈论学习时,他还能和我心平气和地交流,一旦触及学习方面,他马上神色黯然,手足无措,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还不时地扭头看看母亲。小海寄宿在培训中心的第二天,他的情绪波动就多起来,想家,依赖妈妈的情绪尤为强烈。尽管我们并没有对他的学习施加任何压力,只是让他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但这里毕竟是个学习的环境,此时的小海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已经变得很脆弱,平时信誓旦旦,但是只说不做,一旦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就连看到其他同学彼此竞争的学习氛围,也让他感到很畏惧,逃避心理日益加重。

通过后面几天的观察,我们几位老师经过研究,为他设定了一套培训方案,因为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对小海的心理制造了成长的障碍,要解决这些障碍,还必须从学习方面入手。调整他的第一步首先要激发小海的学习激情,疏导他的畏惧心理,缓解他的畏难情绪。后来我们有意安排一年级数学最基础的计算知识,并让他和同龄孩子,甚至还有高年级的孩子共同做同一张试卷。为了帮助他,我们暗示其他孩子故意空出一些题不做,始终保持小海的分数位居前列,表现出那些大孩子的成绩都无法赶超他。

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加上老师的大加赏识和心理疏导,小海的眼神开始出现强烈的学习欲望,情绪也开始回归了自信:“老师,这些题我学过,我都会做。”

一个成人步入成功的殿堂是需要激励的,一个孩子步入成长的学习之路同样需要心理上的激励,激励可以让孩子的学习激情高涨,坎坷会在激情中变成坦途,困难会在激情中变成自我挑战。小海在后面的几个月的调整中,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优秀,学习内容也追上了同龄的孩子,一个独立、自信、顽强的阳光少年,时常把朗朗笑声洒落在我们培训中心的小院中。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家长们警醒:孩子在学习中出现慢性子,是因为他在成长中缺失了激情,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阶段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最实际的学习需求!如果孩子的成绩已经滑落到了有心而无力追赶的边缘时,家长千万不要过多地去责怨孩子,而要反省我们成人在有意或无意间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许多可以去逃避的空子,随着成绩的下滑,作业逐渐就变成了心理上的负担,孩子就像一个拳击失败的选手,他很想爬起来,但在实力悬殊面前不得不放弃自信,失去了斗志的孩子只剩下了在失败面前的固执,最终是说得多,做得少。

如果家长以传统的思维把孩子放在学校,就好比把孩子放在了一个实力悬殊的竞技场,可能他连学习爬起来的机会都没有了。这时候,我们家长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弥补我们的教育过失,把孩子暂时从竞技场救出来,要像教练或教官一样,全身心地盯住他,训练他,强化他的体能,锻炼他的意志,堵住他偷懒的机会。成绩提高了,也就是恢复了体力去抗争,在艰苦的奋斗中体验成就感,成就感会激发孩子的学习激情,有了激情的学习生活,孩子的心灵自然就充满了阳光。

二、学校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问题

许多学校没有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管理方法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可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1.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自觉性低,依赖心理强

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对“问题”学生不关心、不尊重、不了解,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就训斥,这样反而刺激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好多“问题”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肯定,受到的都是批评、斥责、伤害和不公平的待遇,对学习失去信心。由于成绩差,信心不足,在学习上自觉性低,依赖性很强,离开老师的指导就不知所措。

2.心理矛盾冲突过强,情绪激烈,行为走极端

“问题”学生存在诸多矛盾心理和行为。诸如自我评价方面,自暴自弃丧失信心、悲观消极;对周围充满敌视又渴望被人理解和被人爱;对集体疏离又对其有依赖性;情绪极其忧郁,一旦有烦心事就一触即发,表现得十分激烈,行为往往爱走极端。

3.学业上和交往上遭受的挫折导致学生过度自卑,有自暴自弃行为

“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都由学习成绩差、厌学所引起的。他们很可能在进入初中或高中之前已经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被老师和同学们看不起,在班集体和家庭中常常被歧视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他们对同学和老师存有戒心,更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他们长期被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歧视,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案例二】

小Y,男12岁,五年级学生,本学期转到我班。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尤其喜欢旅游。因此他见多识广,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常令人叫绝。但他胆大,脾气也大,纪律散漫,常闹事,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脚踏实地,故成绩平平。

一面是见多识广的聪明表现,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开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没有朋友的寂寞。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小Y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在日记里他记下了自己如何让小表妹把风油精弄到眼里从而疼得又哭又喊的惨景,他觉得这是他最得意的时候。为此,老师和家长给他找了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书,想让他看后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料,他自己的问题倒没发现,老师、同学的问题倒看出一大堆,时时以高标准要求他人,指出他人种种“不善待”自己的地方。他像一只刺猬,时时张开尖锐的硬刺,不断伤害别人,保护自己。

造成小Y“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Y的家庭情况来分析。小Y的父亲是一个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工作很忙,一周中只有在双休日才有机会与儿子见面、交谈。平日里小Y一直由外公外婆照管。外公外婆对外孙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小Y,于是小Y在家一直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所以小Y来到学校后,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人凡事都要依他,谁都得听他的,稍有不如他意,他就肆意指责对方,因此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差不多每天都有同学投诉他。

其次,父亲是领导干部,小Y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因为平常与他接触的大人都对他说恭维话,总是千方百计地去迎合他的喜好,满足他的要求。有时还单独带他出去玩(据他自己说他到过多个国家)。而小Y到学校后,同学们不买他的账,老师也不会无原则地去迎合他,所以他心理很不平衡。

最后,小Y的前任老师的教育也加剧了小Y失衡的心理。前任老师刚从师范毕业,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她看到小Y纪律散漫,常闹事,很着急,想马上制服他。然而她好心办了坏事,要知道一个还没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老师想要马上制服一个“问题”学生那是不可能的。老师的操之过急使小Y造成了错觉:老师是仇视他的,对他有成见。倔强的小Y天真地认为:只有自己不断反抗,才有机会“胜利”。于是他常常故意惹老师生气,他觉得老师越生气他越开心。

对小Y这样的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

一开学我先同其家长商量,希望小Y暂时离开“宠境”,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小Y的父亲很支持我的观点,当即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由自己照管、教育孩子。当时小Y怎么也不答应,理由是爸爸经常不在家,自己一个人太孤单,没伙伴。于是我找了许多有关“父亲带孩子的好处”的资料给他看,并在放学后对他倍加关心。我还暗中指定几位学生放学后去小Y家,同他一起下棋、打球,以减少他的孤独感。当同学们反映小Y乒乓球打得不错时,我有意与他一起去打球。打球那天,小Y开心得不得了,中间休息时,小Y对我说:“杨老师,我们来比赛,三局二胜,如果你能赢我,今后我就听你的。”我答应了他的要求。很幸运,凭着我儿时参加乒乓球训练队练就的老底,这次比赛我赢了,这一赢为小Y的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忍耐、等待;对其转化过程中表现的闪光点或进步,则要及时挖掘,予以激励,使其有成就感,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从而树立改正缺点、纠正错误的信心。因此,自小Y转入我班的第一天,我就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时表扬,见他作文写得不错我就在班上读一读。但看到他有问题时,我则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当众批评他。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给予暗示,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我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量的口气,常采用“角色换位”这一方法,引导他自我检讨,找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么处理,同时也让他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

小Y很乐意当小干部,为了较好地约束他的行为,消除其一些不良的意念于萌芽状态。我有意让他当值周班长,负责一周的纪律、卫生,并设计一堂班队课。在我的协作下,他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不仅夺得了纪律、卫生红旗,还设计、主持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班队课。小Y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同学的重视,从此他的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规范,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增加了。

现在小Y的脾气有明显好转,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学习成绩也进步了。本学期他与同学只打过一次架,事后他主动承认错误,自我检讨,还写了近千字的反思,挺感人的。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要想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我们老师做到以下三点。

1.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他们的过程中,要坚定信心,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

“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全面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

“问题”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三、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1.自我认识不足

有些学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过低,自卑心理严重,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轻言放弃。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是被老师忽视、被家长严责的群体,长期以来形成的“我不行”的意识已渗入骨髓,他们最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倾向。

2.自卑感强,行动退缩

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尤其是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造成自卑,有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做出努力。这些学生自认不如别人,不愿与他人交往,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

3.封闭自己,有社交障碍

不少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社交障碍,尤其是那些贫困生、特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害怕交往给经济带来负担,因而怯于与他人交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因此种原因形成的社交障碍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困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