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
成为教育“问题”学生的专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是毕其一生之功,它是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也是大众认同的必然结果。所以,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成为教育“问题”学生的专家。事实如此,那我们还有必要去追求、去奋斗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我们不一定能成为教育“问题”学生的专家,但我们一定要有颗成为“专家”的心。因为理想、追求的高低,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大小。“专家”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充分的实现。“高手”的称号,虽不能代表全部,但却是衡量教师成就大小的最好、最简单明了的量尺之一。
成为教育“问题”学生专家的奋斗过程是一个净化精神的过程,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一个全面超越自我的过程。很多普通教师都是通过这些磨炼才成为专家的。那么要怎样修炼才能成为教育“问题”学生的专家呢?
1.终身学习
有人这样说,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不仅具有演说家的口才和艺术家的风采,还要让学生从语言到行动上都羡慕他、模仿他,而且还要是一个不断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老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俗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头脑,提升思想,才能让教师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在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转化那些“问题”学生呢?是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吗?这又不免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实际上,要转化他们,更重要的是要教其如何做人。
而事实上,做人是没有办法“教”的。因为如果教师本人做人有问题的话,他又如何能“教”出会做人的学生?经历了实践磨炼的教育者一定知道,有效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身教。林语堂曾说:“在牛津、剑桥,那些老师怎么去教学生?他们把学生叫来,一边抽着烟斗,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天,学生被它们的烟和谈话熏着,就这么熏出来了。”当一名教师真正能够以身作则,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教育学生的榜样。
叶圣陶曾说:“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老师眼中,“问题”学生身上劣迹斑斑: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上网吧、作弊、早恋……实在难管。可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学生的问题,教师也有。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上网聊天、打游戏,自己却躲在办公室里偷偷上网聊天、打扑克、玩游戏;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佩带手机,自己却当着学生的面发短信;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喝酒,自己却红头涨脸醉醺醺地站在讲台上,连书都忘带了;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不随便吃零食,不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和宿舍里的干净整洁,而自己的办公室却从来不打扫,瓜子壳、水果皮扔得满地都是,脏了支派学生来清理;教育学生对人有礼貌,主动打招呼,可是面对学生的问候却是一脸的麻木,一脸的严肃;教育学生讲诚信,可教师参加各类考试时,却想尽一切办法作弊;教育学生要讲团结,相互尊重,可是教师之间为了当优秀,评职称而争得面红耳赤。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率先垂范,比任何说教都有用。要求“问题”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种无声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效教育。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认为,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行为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模式的模仿。
首先,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别人的行为,可以获得新的反应方式;其次,通过观察和模仿,可以抑制以习得的反应,也可以解脱对这一行为的抑制,即当学习者观察到某一反应受到惩罚时,就会降低他对这一反应的模仿,反之,当学习者看到这一反应受到奖励时,就会消除对模仿这一反应的抑制;第三,观察和模仿可以激励或强化原有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
要想对“问题”学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最好的榜样是我们教师自己。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教师的言行。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不断积累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种系统的整合性的智慧。它是一种教育境界,包含教育意识、教育能力、教育艺术等,具有解决各种结构性冲突并善于将内外各种因素实现优化组合的能力。
教育智慧有三个要素,具备着三个要素的教师,我们可以称之为有教育智慧的人。
第一,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使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投入学校生活。
第二,具有开放的、活跃的思维态势。不墨守成规,经常多思、质疑,能打破线性思维的束缚,能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况,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把握时机。能及时转化教育矛盾的冲突,从新的角度寻找出路,迅速调整自己教育行为的机智。
第三,具有不断反思的能力,能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种经常思索的习惯,由此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主动适应的能力。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非常聪明,也非常顽皮,开始的时候凭着小聪明,成绩勉强还过得去。后来,家长不管,老师不问,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变成了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学生。不过,出乎人意料的是,虽然其他成绩糟糕透顶,但是有一门学科他却学得非常好,中考的时候这门课他竟然考了全班第一,这门学科就是被大多数学生讨厌的政治。
该生的政治老师就是一个颇具教育智慧的人。一次,政治课上,政治老师提了一个曾经在课上讲解过的简单问题,指名叫这个孩子回答。这个孩子因为平时上课都不听讲,所以根本回答不出来。不过,他非但不觉得惭愧,还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过,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政治老师并没有当面训斥他,而是微笑着请他坐下,继续上课。
过了几天,又是政治课,政治老师面带笑容地把上次提问这个孩子的问题又问了一遍,并且仍然让他回答。这个孩子还是如上次一样,不会作答。政治老师仍然微笑着让他坐下了。不过,这次这个孩子不再是像上次那样满不在乎,而是垂下了头。
又是一节政治课,这位政治老师不厌其烦地又叫这个孩子回答上次那个同样的问题。这一次,孩子早有准备,流利地答出了老师的问题。政治老师十分高兴地赞许他说:“我就知道你一定行!你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后来,这个孩子虽然对其他科目不怎么用心,但是政治课却上得格外卖力,于是到了中考的时候政治就取得了一鸣惊人的成绩!
试想,如果其他科目的老师也能像这位政治老师一样用智慧教育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的成绩会如此吗?所以,永远不要认为一个孩子无药可救,没有“问题”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改变“问题”学生的方法一定存在,只是自己还没有找到。
条条大路通罗马,让“问题”学生回归正途的路也有千万条。成长对“问题”学生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像新生的小树长出了支支杈杈,我们的老师只要学会运用教育智慧,将他们“修剪”一番,他们一样可以茁壮成长。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可以看成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问题”学生问题的解决都是一次教育智慧运用的过程,而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得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