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多一点耐心,多一些鼓励
某研究所公布的一项关于“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的调查显示,在学生心目中,好老师最重要的条件是“耐心引导,懂得教育学生”(30.2%),其次是“与学生交朋友”(13.0%),第三是“关心学生,为学生着想”(12.1%),而“有幽默感”和“有修养内涵,品德高尚”也分别有8.9%的学生选择,而只有4.5%的学生认为一个好的老师首要具备的条件是“学识渊博”。
从这项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耐心是众多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耐心是一名教师的一个重要素质,是师德修养的一个方面。如果一位教师的耐心差,那么他就不是优秀的教师,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教师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要对那些学习差、品行差、心理有问题的“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些学生中,有的或许在学习上尚未入门,有的或许是没把学习放在心上,有的或许是家庭环境等因素不好造成学习差,有的或许是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有的或许已养成拖拉作业的不良习惯,有些是迷恋上网,有些热衷打架……
由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这正是耐心的一种深刻的体现。
教师担当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既然是重任,当然不可能轻松完成。所以,当自己面对“问题”学生的顽固不化就要发火时,记得提醒自己要有耐心。
有些教师时常提醒自己做一个受孩子欢迎的老师,要克制自己急性子的脾气,可是真的碰上个别“问题”孩子屡教不改或故意捣乱时,还真难忍住不发火。可是发火过后,又感觉特别后悔,这也许是许多老师都有的一种同感。且看以下这位老师是如何用耐心教育“问题”学生的。
【案例四】
耐心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光有满腔的爱而缺乏耐心,显然是华而不实的。我认为教师首先必备的一种品质便是耐心。在琐碎的日常工作中,所有做教师的都会遇到令人气恼的事情,这是千真万确的情况——随便走入哪一所学校,很轻易地便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声、呵斥声甚至是雷霆霹雳!有同事曾向我诉苦:“这样子总是生气真是折寿啊!心肺都快气炸了,可学生却依然我行我素,未见有什么改变。倒不如工厂里的工人,一天8小时对着机器,没脾气!”唉!这可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可是仔细想想,生气又有何益?不但改变不了现状,还伤了自己的心,何苦呢?这样子可能还真的会折寿呢!而拿生气、发脾气的方式来对待那些“问题”学生,又会有多少效果?微乎其微呀!也许学生一时怕了,可过不了几天老毛病又犯了,到时候真的叫火上加油,为师者又该怒气冲天了吧,这真是恶性循环啊!
而我以为,孩子就是孩子,哪有不犯错误的?在我的经历中,无论接手哪一个班,我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一个班五六十个孩子,肯定会有天资聪颖的,也有愚钝的;有乖巧的,也有“满头长角”的;有家教配合默契的,也有家庭不管不问的……总之,做好包容接纳一切的准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尽最大的努力改善一切。但我们又不能以为自己是救世主,能将所有的一切变得十全十美。过分追求完美的精神终究是悲壮而脆弱的。因为行不通,便会令人失望而反生怀疑厌倦之心。因而不如退而取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基于以上的认识,心态平和了,便也没有必要大发雷霆了。当然,作为其中的一种教育方式,批评也是绝对需要的。但在批评时,我不会大动肝火,额上冒烟。在我的内心深处,有的是理智和冷静,更有那无尽的耐心和广博的爱!
上学期我班学生顾明明十分贪玩,总是不做作业。我跟他耐心地讲道理,或者批评,或者用赏识的方法寻找他的闪光点……总之用了许多办法,他却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成绩固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时常考不及格。我便和他的家长联系上了,告之实情,希望他们配合,抓到实处,而非痛骂一顿便算了。结果顾明明表现好了些日子。没多久又犯了,再联系其家长,他的表现又好了些。如此反反复复,电话打了许多次,终于弄明白:家长一是工作繁忙,时常加班;二是他们想起来便管管,忘了便算了。唉!这回我真是无话可说,只剩下耐心:哪天孩子作业不做,第二天抽时间叫到身边来补上,偶有小进步,就大加表扬……就这样,孩子的成长还算不糟:没有厌学,偶尔还有成功的喜悦,期末也考了七十几分。
说实话,这个例子实在没有什么出彩的感人之处,结果也未见多大的成效,然而之所以写在这里,是因为这就是现实的教师人生——没有辉煌,有的只是一颗平凡的心,其间满含着朴素的爱与耐心。
我们班上的小伟也算是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一个学生了。不是因为他的成绩好,而是因为他经常不交作业,即使交上来,还常常没做完,那作业本也是脏兮兮的。另外,他穿的也是又脏又破烂的衣服。请他到办公室来过多次,每次他总是吞吞吐吐的,一脸无奈地站在我面前。期中能力检测,小伟全年级倒数第一。那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斥、数落了他一顿,直骂得他伤心地哭了好久。我最后抛给他一句话:我再也不管你了。又过了一周,小伟依旧按时到校,依旧无精打采地坐在课堂上。
又是一个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我整理好一周的工作笔记,猛然想起昨晚读到的一个故事——《别在冬天砍树》。故事是这样说的: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到了春天,他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新绿。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树叶掉得一片不剩,光秃秃的枝丫也不断地往地上落,一点活力也没有。现在才知道,它看似枯死的躯干还蕴藏着活力。所以,不要忘了这个教训,不要在冬天砍树。
小伟是不是正处于“冬天”呢?我是不是就这样将他“砍掉”呢?肩上那沉甸甸的责任驱使着我。于是,我拿出学生报名册,找到了小伟家的地址。一看,比较远,我决定徒步到他家,看看小伟每天上学得走多长时间。走了70分钟,我终于到了小伟家。门是开着的,我轻轻地走进屋,一股霉臭味迎面扑来。那是一间极其脏乱的屋子:房里有两张并排安着的床,床上的被盖黑黑的,床边坐着个目光呆滞的女人,窗前地上放着一口锅,锅里还有中午吃剩的面条,那汤里看不到丁点儿油星,地上也很脏,俨然很久没有打扫过了。在一个墙角里堆着些废纸、饮料瓶之类的杂物,小伟就蹲在那里,正清理着什么。突然,小伟站起身,发现了我。他赶快跑去搬来一张小板凳,迅速用衣袖擦去上面的灰尘,让我坐下,然后从床边牵来那个女人对我说:“老师,这是我妈。”然后又对他妈说:“妈,这是我的班主任老师。”他妈什么也没说,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嘴里不停地说着:“嘿嘿,老师!嘿嘿,老师!……”我忍住就要流出的眼泪,听小伟讲他家的事。
他母亲在他满一周岁那年被一辆车撞了,司机开着车跑了。为了治好母亲的伤,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两万多元的债。母亲虽然无大碍,但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现在,父亲在离家不远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很少回家,也很少拿钱回来。他和母亲的生活就全靠他用放学后捡废品卖得的钱来维持。
听着小伟的叙述,我的心如刀绞。第二天,我打电话约了班上几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让他们帮着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同时也让他们受受教育。
后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伟渐渐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常常是衣着干净地来上学。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且卷面整洁。他在学校教导处组织的口算比赛中还获得了三等奖。
许多在老师眼中无药可医的“问题”学生或许就像那冬天的树,光秃秃的枝干,仿佛枯木一般,但它的内心却在孕育着春天的希望。我们不能强求每种植物都在春天开花。或许春夏都不开花的,在秋天或冬天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来。所以,对于暂时处于劣势的人,我们没有理由遗弃他,也没有理由提前下结论,更没有理由讽刺打击挖苦他。而我们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悉心地呵护他,耐心地引导他,真心地帮助他,全心滋润他,用善良的心,用智慧的甘泉唤醒他暂时沉睡的心灵。只要耐心一点,多一点时间给他们,挺过严冬,它就有可能焕发生机。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赞美胜过一千句批评。而老师要赞美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老师在“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影响下,往往对学生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赞美,多了一份苛刻,少了一份呵护。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是否这样做过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学生,当然包括那些“问题”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我们教师应该成为挖掘学生潜力的第一人。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受到赞美的时候,工作或学习的效果最好。当大家都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能行,哪怕他原本是不行的。
教育实践证明,一些“问题”生正是通过老师适时的表扬,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扬起了生活的风帆,从感情上信赖老师,接近集体,产生积极向上愿望的。
赏识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它能使“问题”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尊感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追求新的目标和新的成功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因此,表扬是良好行为的强化剂,是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正面激励方式。
【案例五】
那天,要不是张明的妈妈向我打探实情,他的“劣迹”恐怕也不会这么快曝光。
“刘老师吗?我是张明的母亲,想向你打探一件事情。”张妈妈说出了心中的疑问:“本学期你们班收费是不是很频繁,隔三岔五收个十元八元的?”收费是义务教育学校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上面三令五申不准教师向学生及学生家长伸手,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我还是懂的,不要说我们班级,就是我们学校本学期来还从未收过费,我如实说明了情况。“不是说这个星期一要收十元钱的报纸杂志费吗?”张妈妈说得有板有眼。
原来,张妈妈夫妻俩在镇上开了一家裁缝店,平日生意繁忙,鲜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过小家伙还算听话,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不错,孩子要个零花钱什么的,夫妻俩从不含糊,更不用说学校收点费了。可本学期以来,孩子要钱要得格外勤。问他,他总说学校又要收某种杂费。时间长了,夫妻俩心底嘀咕开了:“就是收费吧,也不可能收得这么勤呀。”这才跑到学校来问个究竟。
这孩子,拿这么多的钱到底干什么去了呢?带着疑问,我细细向班上的学生了解了情况,问题马上就水落石出了。原来,在张明上学的路上有几家网吧,网吧里总挤满了人。尤其是节假日,很多中小学生总爱到网吧上网。起初,老实憨厚的张明只是站在一旁看别人玩,时间长了,也不免手痒,手一痒要收手可就难了,自然是越陷越深,一发不可收拾了。
教育者的责任与良心提醒我,我不能眼看着一朵灿烂的迎春花因为痴迷于上网就此堕落。
我深入分析了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渐渐沦为“网虫”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是网络本身的原因。精彩新奇的网络世界原本对孩子就极有吸引力。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网友的真情对白与交流……远比课堂上老师枯燥单调的说教有趣得多。其次是张明自身的原因。张明性格内向,平时很少跟同学交流,而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好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世界,满足了孩子内心的需求,使他在虚拟的世界里寻到了心灵的慰藉,一旦沉迷其中,便难以自拔。再次是青春发育期易形成叛逆心理的原因。老师、父母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深恐孩子沾染了这一不良习气。越是约束、压抑,孩子越觉得新奇有趣。于是假借学校收费之名欺骗家长与老师也就不足为怪了。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教育需要耐心与智慧。刚发现张明小秘密的那两天,我故意没有找他谈心,因为那样做会让他从心底里排斥我,极易形成与我的对立情绪。第三天,我认为时机已成熟,把他叫进了办公室。也许他自知行迹败露,怯怯地站在我对面,半晌抬不起头来。摆明了他这是做好了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等我的训斥。
“今天我是叫你帮忙来了。”他抬起头,不太相信似的看了我一眼。我发觉他原本紧张的神情稍稍松弛了些许。“说明白一点,我是让你给老师当一回‘老师’。你知道,我虽然也玩电脑,但顶多是个‘三脚猫’,至今连QQ号都不知如何申请。闲来无事,老师也想上网聊聊天,结交新朋友,你该不会笑老师愚笨吧?说句实在话,我还挺不好意思向别的老师请教的,我这个人虚荣心挺重的,只好向自己的学生求助了。”他很惊诧,眉宇间露出些许得意的神情。他做梦都想不到,堂堂的班主任老师不仅没有批评他前些日子的放纵,反而要向他求助,于是热情地为我在网络上申请了个QQ号。
我真诚地对他说:“你是老师教过的为数不多的极聪明的学生之一,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只要不分心,用心学习,将来定会有个美好的前途。”拍马屁本不是我的强项,但为了教育好学生,我豁出去了。我一个马屁拍过去,他果然心花怒放,全不见刚进来时畏畏缩缩的模样。“我知道网络对你挺有吸引力的,这不见得一定是坏事。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能帮助我们走出狭窄的小天地,更快捷地接受时代最进步的思潮。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又会毁灭一个人,尤其是缺乏自制力与鉴别力的孩子,因此,如何走进网络可是大有学问的。你认为呢?”
我的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终于赢得了张明内心的认同。“我误解您了,老师。我保证听从您的教诲,不再偷偷摸摸去上网了。”两行悔悟的泪水尽情地滴落在办公室的水泥地上。这一拍一激效果果然好。我于是趁热打铁:“有一件事老师不好意思向你开口,但在我们班,就数你是电脑方面的行家。喜欢上网的同学在我们班也有那么一群,我知道堵是堵不住的,只能疏导。我想在班里成立计算机课外兴趣小组,让无所不能的互联网真正为我们班级服务,我想让你担任小组长,你应该不会让老师失望吧?”他很爽快地接受了我的任命。
往后的日子,张明果然不负重托,不时为班级的电脑迷们讲解有关的电脑知识,还主动为班级建立了网站,并不时充实新的内容,网站的开通更拉近了我与班级同学的距离,学生们有了疑难与困惑也乐于在班级网站上倾诉,我也能通过网站更便捷地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一段时间下来,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这都得益于我那招赏识激励法。如今,不但张明本人不再沉迷其中,还带动班级其他“网虫们”也从畸形的“恋网”情结中走了出来。
赏识激励要求老师要戴着放大镜去寻找学生可供赏识之处,对学生的缺点、失误尽可能地给以宽容、谅解。赏识激励更要求老师及时给学生创造一个改正缺点错误的机会,并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体验。因为老师的赏识激励并不能改变与扭转一切,只有当学生用实践把老师的赏识激励转化为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悟时,才能清晰地发现自我、正视自我,有效地调控自我,才能使内驱力稳定发展。
当然,赏识和表扬不是万能的,也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掌握一定的原则。
1.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教师的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尤其是“问题”生,班主任要热心地关照他们,耐心地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缺点不是“问题”生所固有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善于寻找闪光点,鼓励他们进步。他们取得的成绩哪怕是点滴的,都是难能可贵的,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要像严父慈母般地对待他们,同时要和他们结交成朋友,使他们感觉生活在班集体中得到了温暖,给他们创造转化的环境。
2.以引导为主的原则
进步并不是优秀学生的专利,“问题”生也有进步的心理需求,有时甚至更强烈。当先进学生站在领奖台前,台下的“问题”生向他们投以敬佩的目光,给以热烈的掌声,同时也以异样的心情联想到自己,有的小学生在会后竟情不自禁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我能不能获奖!”有的还说:“老师!我今后应该怎么做?”要求上进的火花在这些孩子的内心燃烧。教师在给予他们精神鼓励的同时,要给他们指出进步的方向,改正错误的措施,并做到经常检查和督促,做后进生的知心人、引路人。
3.以促进转化为主的原则
“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有“问题”的学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教师对他们的转化教育不能急躁,要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特别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使他们的缺点得以克服,优点和长处得到更好的发挥,逐步得到转化向先进行列迈进。
4.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的原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公开场合,教师要尽量避开谈论“问题”学生的过失或不足,以减轻他们精神上的负担和压力。绝不能采取粗暴、压服的教育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