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这一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进入大班后,幼儿园教师要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热情。

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安岳县永清镇中心幼儿园 杨承娟 指导老师:段晓芳

摘 要:幼儿园时代是人生最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从无知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随着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走进小学。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这一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本文分析了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单面性、片面性、表面性、突击性等问题的原因,从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幼儿园怎样过渡到小学,小学怎样衡量幼儿园的孩子,它们之间如何衔接等,是目前家长乃至学校、幼儿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谈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时首先应了解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那么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今后怎样做,是目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做好有效衔接首先应考虑到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所面临的种种变化。

1.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教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有各种活动区,各类玩具、图书可供儿童自主游戏、娱乐。而小学教室布置得比较单调,教室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

2.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卫生等一日生活,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3.行为规范的改变。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可以自由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发生了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而孩子自身可能并未适应这种变化,这就造成儿童初入小学时的不适应,要改变这种局面,不能仅仅依靠孩子去适应学校或学校适应孩子。而需要面对这种变化,幼儿园与小学多方面的联系与沟通,互相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特点,互相借鉴先进的经验与方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减缓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学段间的坡度。

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等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只关心此幼儿园送上来的孩子是否学习好,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二)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三)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请小学老师授课,完全按照小学的要求来做,以迎合家长的要求,违背了幼儿园的常规要求。有些幼儿园只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而已,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四)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要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有的幼儿园不得不在大班实行突击性训练,内容完全按照小学课程中的一些要求来做。

二、原因分析

(一)对教育的整体性理解不够

受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来源及其所受教育所限,他们通常视野较窄,往往只关注自己所任教阶段的知识与技能,缺乏教育一体化思考;往往只关注儿童外在的生理方面的变化,忽视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忽视人的教育与发展的整体性。

(二)市场经济的冲击

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产业化,虽然基础教育未被列入对外开放的范围之内,但不争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感受到了市场的强大冲击力——生源在不断减少,幼儿园需要生存,迎合上一级学校、迎合家长与社会潮流的选择必然成为他们的选择。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虽然我们在大力进行素质教育的宣传,虽然我们在不遗余力地推进课改,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巨大惯性和尚未改变的选拔与用人机制,仍在发挥它指挥教育教学的作用。

三、应对的策略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有研究表明,儿童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成功与否取决于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因素。联合国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做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准备。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做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做好有效衔接工作需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幼儿园教师要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热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老师要特别制作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采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就要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平时要认真观察孩子,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时,要及时纠正。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平时要重视对孩子们兴趣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小朋友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对哪些事情有好奇心,然后积极地引导。如我班的王兴宇小朋友,平时特别喜欢听音乐做动作,喜欢在人前表演,于是我在音乐课上或游戏活动中,经常鼓励他大胆表演,在他的带领下,我班幼儿对音乐舞蹈都很感兴趣。

由于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对某些事情虽然感兴趣,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见异思迁的毛病,为此,作为老师要经常以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为此在语言教学中,老师要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到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要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应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语言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对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述,这样做可以激发孩子们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语言教学中,我曾尝试改变“统一要求、同一提问”的倾向,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引导孩子们主动学习。

(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在幼儿园,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

此外,还要在幼儿的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大多数幼儿都向往小学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做小学生背着小书包很神气。还有一些幼儿不愿上小学,留恋幼儿园的生活。这种情况是家长和老师的不正确引导造成的。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帮助幼儿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让幼儿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都成熟起来,共同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力求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儿园与小学接轨的“困难期”。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1996:3-9.

[2]唐恩凤.谈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7-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