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内江市田家中心幼儿园 熊佳仪 指导教师:左群英
摘 要:心理健康是幼儿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按照健康的现代标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衣食方面。然而,心理健康在我国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的心理健康研究起步滞后于西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处于边缘的地带。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健康打基础的时期,孩子心理健康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因此,本文致力于探究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心理状态,包括心理内部及其与外界处于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等。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
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康成长的一个孩子才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幼儿群体的健康成长,也才有可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他就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无用的庸才,甚至会堕落成破坏者。如果幼儿群体不能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将来的社会将无法想象。所以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曾提出,“少年强则中国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眼睛、空间和时间。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其实也是儿童心理的解放。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很多成人不太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认为幼儿高兴了就欢呼雀跃,伤心了就涕泪横流,这是幼儿的天性,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孩子如果经常出现比较激烈的情绪化反应,例如经常耍脾气、缺乏自制力、常常有过度的恐惧心理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心理健康隐患,如果不重视,可能对幼儿以后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植根于家庭,成型于学校,发展于社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父母的身体力行,还需要幼儿园专业系统地科学培育,当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1.把“根”植正,为孩子上好第一堂“心理健康课”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幼儿首先接触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对象同样也是他身边的亲人。因此,父母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表明,父母的心理健康,幼儿就很少有心理疾病。所以我们常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父母一定要多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多培养自身的良好品性和完美人格,尽量避免道德的劣迹和人格的缺陷。我们不能用“我们这么大岁数了,千万别跟我们学”来搪塞孩子。孩子耳濡目染的不仅是我们的语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行为,正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可见父母这第一堂心理健康课对于孩子的后天成长是多么重要。父母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还要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不能说的和做的大相径庭,让孩子的视野处于迷蒙状态。比如,教育孩子吸烟有害,自己却每天吸两包烟;告诉孩子在走路时有序谦让,自己却横冲直撞。那样的教育是没有说服力的。
此外,父母还要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三字经》中说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也成为后世教子的典范。我们在介绍某位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时,常常离不开一句“自幼受家庭教育的良好熏陶”。
2.把“型”整好,为孩子提供系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但学校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培养方面却存在不少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程度不够。在这一点上,城镇学校要优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要领先于欠发达地区。但总体上,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都没有提到相应的高度来认识。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幼儿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发端,是基础性的工作。现代教育在幼儿教育设计上,应该多考虑孩子心理健康这一重要元素,凡是有强烈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没有理由去忽视甚至漠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衡量现代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这个问题理应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不然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虽然智能技术一流,但却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更好地成长服务的,应该使每个幼儿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理解,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环境,幼儿才能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此外,幼儿园应该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课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净化和成长,同时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课,让幼儿接受良好的系统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能生发出完美的雏形,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更要用心呵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潜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先天聪慧,口齿伶俐,有的幼儿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有的幼儿则孤僻保守,不善言谈……教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用心接纳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关心和呵护。幼儿能否身心愉悦地投入教育活动中去,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幼儿丧失自信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地维持师生关系,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3.把路铺平,营造全民关心幼儿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前些年有句很响亮的口号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今天看来,也一点不过时。幼儿代表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动力,预示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只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为祖国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和源泉。全社会的人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到关爱幼儿健康成长的行动中来,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健康而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人才。
首先,电视电影分级应该列入重要日程,凶杀、枪战、暴力、情爱等节目应淡出孩子们的视线,那些有天真的童趣、纯真的友谊、乐观的心态、丰富的想象、团结的集体、奋斗的快乐的电视电影应该成为孩子们的首选。其次,图书出版工作者要编印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可读性强的儿童读物,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取知识,还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再次,医院要开设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像治疗身体疾病那样,关注孩子的心理疾病。最后,民政和司法部门,要从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幼儿在家庭中或婚姻解体家庭中的权益,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疏漏而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尽量把孩子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点。社会救济也应优先考虑孤儿、贫困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使我们的孩子享受尽可能多的来自于家庭的、政府的、社会的温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