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罗翔文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状况,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并以之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眼夺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凄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凋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着鼓,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点评与拓展:
翔文第二次的诗词赏析,与第一次相比从内容上有了更丰厚的东西。同时,从他的讲述上我们可以看到翔文充满了自信,举止大方。如果能兼顾自己的站姿,让自己身姿更显挺拔则更好。
同学们会发现,有时我们准备很充分,自己对诗词有深入的了解,课件也做得精美,上台也很大方,但现场效果却与自己的预期有出入。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除了普通话的标准程度,我们的声音表现之外,我们的肢体语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肢体语言的表达上我们不能给听众一种散漫之感,我们不提倡处处谨小慎微,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小节,不要因小失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