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洛神赋》赏析
秦健栋
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赏析:
《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个段落。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余”爱慕洛神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点明此赋的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余”对洛神的思念。
《洛神赋》最突出的特点有三:特点一是丰富的想象。想象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她鲜美、华丽有过于秋菊、茂松,皎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作者想象绚烂,文中表现出的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惆怅丝丝。特点二,辞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此文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练、生动、优美。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作者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进行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也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
点评与拓展:
秦健栋的这次口语训练没法做到脱稿进行,我想大家都不会对此有非议。他选择的不是诗词,而是古文,且还是难度很大的古文。以我们目前的情况,能流利地通读全文,能读得抑扬顿挫,读出情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若健栋能借助课件对其进行鉴赏就更值得骄傲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