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师班主任工作原则

中师班主任工作原则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确保中师班主任工作顺利高效进行,中师班主任必须遵循其工作原则。中师班主任工作原则,受社会发展要求、中师教育目的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因素制约。中师班主任工作的各原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指导中师班主任有效引导、激发和培养中师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体系。

第三节 中师班主任工作原则

中师班主任工作,不仅关系着中师生的今天和未来,关系着中师教育的兴衰,而且关系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着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所以,做好中师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为确保中师班主任工作顺利高效进行,中师班主任必须遵循其工作原则。

中师班主任工作原则,是中师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处理普遍存在的班主任与中师生,教育要求与班主任,教育要求与中师生以及中师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知与行、内因与外因、个体与群体、主体与客体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和关系的基本要求或基本准则。

中师班主任工作原则,是对中师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中师教育规律的反映,是中师教育规律的方法论表述,它反映了中师班主任工作任务的要求,并为实现这一任务服务。因此,是否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关系到中师班主任工作的成败。这就要求中师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对这些原则深刻理解、自觉遵守、灵活运用、一以贯之,以增强中师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中师班主任工作原则,受社会发展要求、中师教育目的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因素制约。所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随着受教育者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不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技术与手段的发展进步、教育经验的丰富和发展,中师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发展。这就要求中师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不断丰富和发展班主任工作原则体系,为中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中师班主任工作的各原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指导中师班主任有效引导、激发和培养中师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体系。

中师班主任工作原则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中师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学生要“做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高标准、严要求;又要从中师生的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把方向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在西方敌对势力图谋对我们进行“西化”、“分化”的形势下,做到既能吸收各国先进的文化成果,又能防止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才能在我国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人生取向和价值观念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形势下,坚持中师班主任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这一原则,对中师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中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以之培养小学生是对小学教师素质的首要要求。中师生尚不成熟,世界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但还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刻,所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中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师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这一原则能够保证中师班主任工作避免形式主义和经验主义,克服“高、大、空”,立足“近、小、实”,从中师生思想实际出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中师班主任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其基本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提高自身理论修养。

第二,中师班主任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第三,中师班主任工作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和“四个统一”,培养“四有”人才,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四,通过党章学习小组、业余党校或系列主题班会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中师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并使之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要求。

第五,把“两史一情”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事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丰富内容,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第六,班主任要引导中师生把实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与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联系起来,把眼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与民族振兴,与祖国实现四化联系起来,把这一原则落到实处。

二、提高认识与指导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提高认识与指导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既要对中师生进行思想和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

在人的知、情、意、行的心理要素中,知是行的先导,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情感,信念和行动往往是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行是知的目的,没有变为行的认识是没有实际情感体验的,是不深刻不牢固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既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又要使认识见之于行动,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在知与行的相互促进中,逐步形成良好而稳定的素质。中师生正处于少年晚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有了长足发展,对社会、人生有全面深刻认识的需要和可能,但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还不高,社会阅历还尚浅,所以班主任必须教育指导他们提高认识。同时,随着中师生自我意识的逐步提高,他们又具有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迫切要求,所以班主任还必须为他们的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坚持提高认识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班主任要组织中师生学习科学的社会学理论,使他们从根本上对世界、社会、人生等各方面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掌握明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的标准,并学会运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释或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动。

第二,班主任要重视平时的个别谈话,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使他们认同教师的要求,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还要鼓励他们将认识付诸行动,不断进步。

第三,班主任要组织中师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加强师范生理论修养,提高他们思想认识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尽力为师范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环境,激发他们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和愿望,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增强体验、磨炼意志、坚定信念,促使他们的素质全面发展。

第四,班主任要全面评价学生,既看动机,又看效果;既看认识,又看实践,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养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优良品质。

第五,班主任要做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榜样,既要言传,又重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增强班主任言行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示范性。

三、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中师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班主任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帮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坚持这一原则是教育过程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所以教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内部诸矛盾转化的过程。由于受教育者有主观能动性,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生自我教育有赖于教师的辛勤指导,教师的教育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实现。随着中师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更要求班主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既不能对学生包办代替一切,也不能撒手不管,而是在不断强化教育引导和提高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努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自我教育习惯。

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中师班主任必须全面提高自身修养。班主任有较高的自身修养,才能有效地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教育改革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一定的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行为学、管理学、史学等知识;同时,班主任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掌握教育艺术,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的精神、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为中师生树立学习榜样。

第二,中师班主任要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中师生素质培养计划。班主任要根据中师生的年龄特征、思想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从系统理论知识、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教学基本功等方面,拟定具体培养规划,分年级、有层次、有重点地培养和教育中师生,使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逐步深化和扩展的递进性,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效益。

第三,中师班主任要在班级工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中师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班主任要树立学生主体观,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尽可能多地创设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教育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班主任要通过班委会、团支部和兴趣活动小组等学生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中师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既要用事实和道理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启发学生自觉性,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又要有带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其严格执行。

正面教育在内容上多用积极的正面的事实和道理、良好的榜样、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来教育学生,使其明辨是非、善恶;在方法上强调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之心悦诚服。纪律约束在内容上,要求落实到校纪,落实中师生守则和中师生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在方法上强调规则、规范,强调服从,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带有强制性。

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班主任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首先,班主任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施以积极正面影响,使之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其次。班主任要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层次。

第二,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并大力弘扬班集体和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激发其上进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是教育的技巧,更是教育的原则,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满腔热情地寻找他们身上,哪怕是微小的处于萌芽状态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条件积极扶植,予以发扬,以激励其上进。

第三,要将正面教育与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正面教育与规章制度相辅相成。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学生的行为就无章可循,正面教育就落实不到行动中去,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只有规章制度,不伴以正面说教,启发自觉,规章制度也难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并督促中师生自觉遵守,养成习惯,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文明程度。

五、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中师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既要热情关怀学生的成长,信任他们的人品能力。相信他们能不断进步,尊重他们的人格;又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设定更高目标,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把对中师生的尊重、爱护、理解、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坚持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班主任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是班主任赢得学生信赖,使学生爱其师、信其道的前提。坚持这一原则也是从中师生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的,中师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渴望自我肯定,因而有较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要求得到社会、集体和他人承认自己人格和能力的思想情感,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班主任处于教育者和领导者的地位,他对学生的尊重、期待和信任会使学生产生愉快、自信的情感体验,会增强其自尊心,会促使其积极要求进步。同时,中师生自控能力较差,如果不严格要求,其言行也容易偏离正确方向,不利于健康成长。

严格要求与热爱尊重学生是辩证统一的。热爱和尊重学生必然会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爱中要严,否则就会变成娇宠护短;严格要求要以爱为前提,否则就会严得无理无度。

坚持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班主任要理解学生。中师生不愿将心里的秘密都向教师、家长、同学倾诉,表现出一定的“闭锁性”,同时,他们又渴望得到老师、班主任的理解。这就要求班主任热情关怀学生、理解学生。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基础。值此改革开放时代,中师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思想活跃、敏锐,班主任应理解时代对他们的影响,对于社会的消极影响,班主任要积极疏导,讲清利害,使之明辨是非曲直,主动抵制;对于社会的积极影响,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效法,培养他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其次,班主任还要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他们,才能谈得上有效教育。

第二,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班主任成功的起点,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激发他们自尊、自强,使之积极向上。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一方面要将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对学生的弱点、缺点以至错误要给予真诚的、热情的、严肃的、同志式的批评教育和帮助,不能讽刺、挖苦、歧视、训斥,甚至打骂体罚;另一方面,应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对学生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不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努力发展和完善自己,特别是犯过错误的学生要更多给予信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自尊上进的勇气。

第三,班主任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爱学生应具有广泛性,不仅要爱好学生,也要爱某些方面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即要热爱全体学生。班主任的偏爱或歧视,会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灵受到创伤,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相反,对每个学生都寄以期望,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对学生热切关怀,他们便会获得信心和力量,从而健康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好学生的优点不夸大,对其缺点不偏袒、不姑息、不迁就。对有缺点的学生,既看其短处,更要看其长处,要特别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契机,因势利导,促其进步。

第四,班主任要善于提出正确、合理、明确、具体的要求。要求要宽严适度,严而有格,在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发挥要求的弹性作用,使要求与学生思想特点相结合,做到个性化。要求还要有连贯性,要有计划、分层次提出。提出要求之前要慎重考虑,要求一经提出就要严格检查,督促落实,并及时总结,不能朝令夕改或只要求不检查,从而导致要求流于形式。

六、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中师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既要根据中师生年龄阶段的整体特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又要针对每个中师生的个性特点、思想状况以及具体条件,灵活地提出各项具体要求,并选用适当的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坚持这一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有可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面向全体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就会以因材施教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所谓面向全体就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个体,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所以是否坚持这一原则是新旧教育观的分水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坚持这一原则又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同年龄段学生的素质是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这是共性;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天生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的差别,就会出现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因此,既要认真研究学生发展的共性,也要切实把握学生的个性。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的选择,既要面向全体,具有普遍共性,又要充分关照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坚持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中师班主任要认真研究当代中师生的共同特点,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点,知识和能力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的轨迹和现有水平,思想发展的轨迹和现有水平等,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第二,中师班主任要把握中师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兴趣、气质、性格四个方面。能力方面。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创造、自学、实验等能力都因人而异;兴趣方面,不仅兴趣的内容不同,而且兴趣的持续程度也不相同;性格方面,差异主要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意志、情绪不同,有的生活态度积极,情绪比较稳定;有的相对消极并且缺乏意志力,表现出过于情绪化;气质不仅表现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许多学生还表现为混合型。

第三,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方法要适合中师生的年级特点,班主任要善于将不同教育内容有计划、分阶段地落实到每个年级,使之横向有层次,纵向有序列。

第四,班主任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现有思想水平。由于学生主观条件存在差异,所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同一要求或方法运用到不同学生身上,效果就会不同,甚至相反。这就需要区别对待,针对每个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方法,使之发展到可能达到的最好境界。

第五,班主任还要充分考虑时代特点。不同时期的学生受不同社会现实的影响,必然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善于从当前社会现实对学生的影响和学生如何看待现实的相互关系中,了解中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时代特点,引导他们以积极态度对待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七、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应培养一个有明确的方向,有共同奋斗目标,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舆论,有优良风气的健康班集体,并通过集体活动、集体舆论、优良风气和班级传统来积极影响和教育每一个学生;同时又通过每个学生的积极行为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在教育领域的反映。班集体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和手段。中师生有参加集体生活与他人交往的内在愿望,十分重视集体活动、集体舆论和集体荣誉,因而集体对学生的关心、尊重、评价和要求,会促进中师生自我教育和全面发展。中师生也会因珍惜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声誉、地位和应负的责任而主动关心、维护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力量。集体成员之间因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义务也会相互关心,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和帮助。所以,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集体是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广阔天地。班主任要善于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适合中师生特点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看到自身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热爱集体,为集体贡献力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健康的集体是促进后进变先进的最佳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时刻陶冶着每个学生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带动每个成员进步。后进生在集体中感到的是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限的希望,由于良好风气的感染和熏陶,他们会逐渐抑制和克服消极因素,从而向积极方向转化。

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中师班主任要善于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要精心培养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有健全的自我管理机构,有健康的舆论和自觉的纪律,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风气,有团结友爱和优良传统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第二,班主任要善于培养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对每个学生都是一种约束和激励。培养良好的班风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班主任和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班主任要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第三,要善于运用群体心理原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引导和支持班干部做好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学生干部把班主任的教育意图变成学生的集体要求。同时,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模仿、暗示、顺从、认同等心理机制,培养学生健康的群体心理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力。

第四,班主任要勤于并善于实施个别教育。班主任要做有心人,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要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做好个别教育,使每个学生都与集体保持一致。

八、教育的规范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规范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中师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既要以学校教育为主,从教育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探讨构建系列化、多层次的立体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又要面向家庭和社会,注意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按照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系统一致地去影响教育学生,减少内耗,克服消极影响,构建开放性教育体系。

影响个体素质形成的因素具有广泛性,其中,学校教育的影响是主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学校教育,实现学校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教育效益,这是个体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受教育者素质的形成又具有社会性,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交往中,接受的信息和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他们的成长又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只有坚持规范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与外部社会形成合力的开放性教育体系,才能提高教育效益。

坚持规范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班主任要与学校其他教师和部门相结合,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以任课教师为主体,以学校其他部门为支持的教育管理体系。

第二,班主任要运用有序性和整体性原理,根据中师生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提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序列化教育要求,并坚持不懈。

第三,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评价的规范化、科学化,探索构建中师班级德育的立体化模式。

第四,班主任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开放式教育模式。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与家长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着直接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但有的家长缺乏教育能力,教育效果不好,他们有的不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愿望,不懂孩子的心理,有的甚至用粗暴的方法,往往事与愿违。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班主任做好家长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谋得一致。班主任还要关注社会对学生的影响,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班主任要善于弘扬社会的积极影响,用善良、正义、光明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也要学会消解社会的消极影响,避免、抑制甚至堵塞落后、邪恶腐朽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毒害。同时班主任要经常与社会教育力量保持联系,以便共同施教。

九、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继承性与创新性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中师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知识、品德、技能教育,又要根据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坚持这一原则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日益加快,这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已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教育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既要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社会的各种信息正以丰富、多样、快捷新颖、有趣、极富吸引力和难以控制等特点对社会每个成员特别是青少年产生重要的影响。忽视这一影响,必然导致教育的狭隘、落后、低效。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中师生是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生力军,中师班主任必须在他们就读期间,通过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中师班主任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夯实基础。班主任要了解社会的最新发展和变化,把握其实质和特点,研究其对中师生的影响,根据中师生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设计、指导、组织中师生开展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各种教育活动,将其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与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知识结合起来,并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媒体信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达到教育目的。

第二,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班主任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特别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把握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的新动态、新走向,并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勇于实践,不断改进中师班级管理和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中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师生全面发展。

第三,班主任要加强对师范生进行接收现代信息知识能力的培养。随着因特网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将通过“网”传遍全世界。网上信息精华与糟粕并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指导师范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必须学会处理信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

第四,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崭新境界。小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所以,中师班主任必须对中师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兴趣、创新意志,使之毕业后能担当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