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载2000年上海《徐汇区教科研优秀论文集》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即将在全市乃至全国实施执行。其主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主攻课题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语言交际的能力培养,以及课程标准和语言知识系统的改造等等。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更多地考虑的则是如何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的思想,着力于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培养,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根据实践,本文拟在以教师主导下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
“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观点是对传统的“教师中心制”教学模式的反叛,是由于“教师中心制”教学模式所产生的种种弊端而促使人们必然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但笔者以为,“教师中心制”诚然有它的种种痼疾,但一味地强调“自主学习”也有它的不足,即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难以在认识和理解上实现理性的升华等等,因此我赞成“在以教师主导下的自主学习”这种提法。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必须重视下述三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主导下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培养
1.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应体现在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它是外语学科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面向二十一世纪上海市中小学外语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明确指出:三年内市、区、县重点中学高中毕业生一门外语基本过关。其基本要求为:
a.听的能力——能基本听懂用目标语所讲的言语和对话,能听懂新闻广播。
b.说的能力——能使用目标语国生活交际所需的普通用语与目标语本国人交谈,发音清晰,使对方能理解。
c.读的能力——能直接阅读非专业性的文章,能阅读一般的报纸和杂志。
d.写的能力——能撰写简单的段落和短文,行文中单词、习语及句法清楚正确。
这就是说今后要进一步把语言的功能训练和交际应用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而且进一步突出英语教学目标中交际应用的地位,即“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或主要不是掌握语言知识,而是获得使用语言的技能”。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在实践训练中才能获得,充分体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情趣。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在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今天,知识本身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了,而获取信息的能力的重要性则被日益凸现出来,我们应该把训练具备用英语获得信息的能力摆到英语教学目标的议事日程上来。
2.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的实现,首先应该重在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自我获取知识与人才成长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它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能产生广泛的迁移,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是创造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基本特征。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靠教师的指导(主要是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二靠学生本身的意志和毅力,三靠各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如培训过程中的各种能力的测试,适当场合的能力展示,成功与挫折的考验等)。
3.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发展应当体现在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上。“自我监控”的内涵可细化为自我检测、自我督促和自我完善三个层次。它们既可独自完成(individually),也可以pair work或group activity的形式来实现,前提是由老师事先提出具体的能力目标。内容如短文复述、限时阅读、英语新闻记录、特定范围内的词汇拼写及用法,甚至英语演讲比赛等。有了目标内容,还应规定目标要求,以便让学生有自我检测后的评价依据,找出成绩与差距,通过自我督促达到自我完善。学生自我监控后的综合信息应及时反馈给老师,便于小结和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二、教师主导下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内培养
1.现行上海中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一是上海地方教材,二是上海改版的牛津英语Oxford English。这两套教材在编排思想、编排体例、教材内容和达成目标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我校199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教材。实践表明,同时交叉使用不利于实际效果的提高,且由于内容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后来采用牛津英语为主,上海教材自学为辅的教学方法。这儿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事先精心写出提纲、规定范围和要求、选定重点和难点、适时点评后的有的放矢的自学。这样既发挥了牛津英语内容灵活多变、词汇量丰富、语言地道、语境贴近生活实际的优势,又通过上海教材的自学,并在老师的辅导讲解后掌握基本语法体系,扩大了词汇量,使两种版本的教材的长处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更主要的是学生逐步养成了讨论式的自学习惯,增强了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利于学习的深化。
2.“学以致用”的思想应贯彻在外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教学思想到教材的整体把握,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过程,再到每一堂具体课型的实践都要贯彻始终。“学以致用”的实质就是外语交际式教学模式。它是改变外语教学游离于实际生活,促进课堂教学与真实生活相结合的有效办法。在这方面,Oxford English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其教学内容只要稍加改变,随时可与生活接轨。如高一上册Chapter Three中的阅读部分,标题为Places of Interest。我们通过多媒体手段剪辑介绍了中国各地的名胜之后,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讨论出一套完整的fifteen-day tour plan。然后以tour guide的身份,介绍“本旅行社”的经营特色,以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安排来吸引招徕游客。学生竞相发言,各展才华,组织才能及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表露。再如高一下册Chapter Four中的阅读部分为Job Hunter。老师在作了必要铺垫以便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要旨之后,腾出时间让学生作job hunting或job interviewing的现场操练。他们既可作求职应聘者,也可扮面试测评者。身份和角色的交替运用,使学生对求职一事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其感受是难以言表的。“学以致用”既是教师借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励学习动力的手段,也是让学生作好未来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心理准备。这不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吗?
3.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在彻底摆脱了课堂教学为各类测试和竞赛服务之后才能得以真正的培养和提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相当严重的程度上,英语(当然也包括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不是在教学生使用语言,而是按照考试形式和内容在教考试,或者说是在教测试语言(teach the test of Language)。考什么也就大致教什么,教学的变化随试题的变化而变化,失去了语言教学本身固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及文化特质,岂不可悲?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凡涉及听力训练的,除必要的基础训练之外,可节录部分对外广播中的新闻报道和外国影片中的简易对白。这样既可训练语速,又可听到地道英语;涉及泛读练习的,选择文化含量高,知识性、趣味性强,看问题有新角度的读物。短篇中既可有包括语言国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及文化习俗等内容,也可选人文地理,科普性强的读物。名著中简写本《双城记》、《金银岛》、《茶花女》等都可推荐。学生广泛涉猎之后,既提高了兴趣,又了解掌握了各种知识、信息,一石数雕,岂不更好?不要急于提前大量地做应试性的阅读理解题,其结果往往与阅读教学的初衷大相径庭,效果适得其反。
三、教师主导下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外培养
如果说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内培养,其立足点侧重在对学生的整体要求,其培养目标是四会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形式是高密度、大容量,那么在课外,由于活动空间的扩大,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应在尽可能逼真的语言文化生活环境中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英语学习潜能的发掘给予足够的关注,形式要活泼,体现多样性。
这里的环境包括教室、宿舍、食堂和校园整体环境。凡是可以用中英两种文字布置的环境一律用双语表示;开设闭路电视和广播电台的校园英语新闻节目,举办外语节,设立英语活动角,开放英语阅览室;不定期聘请外籍教师和国内外语专家来校讲学,加强与兄弟省市的校际联系,密切双向交流;组织学生撰写英文习作,向有关刊物推荐投稿等。也包括在口语、听力、阅读等选修课中创设外语情景和意境。有了这种英语学习的氛围,就会激励出一种英语思维和交流的欲望。
为了实现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掘的目的,所开展的一切英语活动,包括选修课和活动课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在学生的选配上,也应以自愿报名和老师推荐相结合。相对来说如果让一个不善言辞的学生参加口语训练,还不如让他参加阅读训练更能得益。人是有个性的,我们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允许并尽可能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也是为了提高每堂课或每项活动的实际效益。
再一层意思就是大多数英语学习的课外活动,包括口语、听力、英语角、外语节以及电视节目的编排,组织实施都应把学生推向第一线,让他们在主持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应该认识到,这样做的真正价值,一是让学生掌握了英语这一交际工具,二是逐步完善了他的思维,发展了他的英语交际能力,三是磨砺了意志,陶冶了情操,这是决不能低估的。须知也许正是一次外语节目的主持,一次校园新闻的广播,一次外宾的接待,触发了学生的灵感,发掘了他的潜能,奠定了他日后的择业基础,预示着他今后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学生的可塑性就在于此,其优势也就在于此。老师的任务是当好配角、助手,提供舞台,出谋划策,做好服务,并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这就是老师的作用。
总之,影响教学成败得失的因素很多,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学对象(包括师生双方)的素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相宜的教学环境。其他学科如此,教师主导下的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更有赖于这些综合因素的交互作用,并由此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本文获2000年徐汇区教科优秀论文奖)
参考文献:
[1]面向二十一世纪上海市中小学外语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2000年-2010年)[R].
[2]龚亚夫.英语课程改革需要研究的一些问题[J].中小学英语,1999(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