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群体建设
1994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成立大会”交流论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成了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说到底,振兴教师队伍的关键又在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它是教育现代化这一跨世纪工程的基础建设。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由于学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自身发展提高的迫切要求,我校十多年来极为重视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认识,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网络和考核管理机制。
一、加强青年教师的群体建设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有希望,最具活力,最少保守思想的一部分,也是最易波动,最富有可塑性的一个群体,它是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关键。而新教师的岗位系列培训应该是师资建设的第一个层次。对他们的培养提高应坚持“理解——关怀——信任——指导——要求”的方针。环绕帮助教师迅速适应“从大学生到中学教师的转变”,实现“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转变”这一中心要求,大力做好导向性的思想工作,巩固其专业思想和职业取向;做好师范性的补课工作,以充实提高其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做好规范性的培训工作,以保证学校工作规范化的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积极有序地开展“在师德上帮助达标,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上帮助达标”的三年系列培训活动(注1,见文后)。这就是我们多年贯彻的“三性两转变双达标”的基本内涵。
(一)理解、关怀
新教师从大学学习生活转到中学教师工作岗位,好比刚移栽的新苗,转换了一个环境,必然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要予以关怀,予以解决;对他们前进中遇到的曲折,更要予以同情、理解和鼓励。我们认为理解是当前新教师的一种突出的心理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适度的满足,就会取得“情感效应”,就会激励出一种巨大的诱发力,使他们对新环境产生依恋感、愉悦感。而这种思想感情是新教师们在新环境中安然“定位”的感情基础。
(二)信任、指导、要求
当移栽的新苗安然“定位”之后,随之而来的培土固本工作就变得必不可少了。
信任,是作为领导者让新教师进行工作的基本态度。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更何况是经过了大学正规培训的新教师。所谓信任就是要大胆使用,让他们都有实际锻炼的机会。对其中发展趋势较好的新教师,还应适当加码压担子,以使其得到进一步的磨炼,更快地成长、成熟。对新教师采取信任态度,会产生一种“期望效应”。它一旦与青年教师们常有的“尊重需要”、“成就需要”相融合,就会内化为一股巨大的激励力量。推动他们自觉去锻炼、去拼搏、去追求,从而取得进步和成就。信任就是动力。领导的信任期望是外推力,个体的心理需要是内驱力。外推力和内驱力相结合,必然成为个体行为的巨大动力。
但信任决非放任,还须同指导和要求密切结合起来,这里面包括两层含义:
1.要在全面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在师德上达标:鼓励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热爱所从事职业的人,不可能有稳固的职业思想基础,容易见异思迁。鼓励热爱全体学生,强调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性——这是当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而要做到这一点,光凭空洞的说教是绝对不会奏效的。必须采用知名的先行者引路,同龄人感染,典型和榜样的激励等方式强化敬业、创业意识,竞争、成就意识,同时有效地强化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
2.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上积极帮助达标
一是采取集体面授,教师和教研组(年级组)集体传帮带,业务实践,自学“四结合”的方式。抓紧岗位系列培训:对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常规要求,由学校组织系列讲座,进行集体面授;对专业性强,业务要求高,必须有一定经验积累才能掌握的技能技巧,由本学科导师或同组骨干个别传帮带;充分发挥学科组在新教师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和整体效应。搞好听课、看课和班集体建设活动,为新教师提供观摩、筛选、参照和博采众长的机会;组织新教师上研究课、汇报课,举办考察性班会活动;学科组内给教师布置基础业务作业,定期检查交流,促使新教师日积月累练好基本功;培养、树立良好的学科组组风、教风,对新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等等。
二是分层分批进行考核:(1)查资料,调阅教学计划,班级工作计划,备课笔记,教学后记,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等。(2)看现场,听研究课,汇报课,考察主题班会和第二课堂活动。(3)听反映,召开师生座谈会,随机问卷调查或个别征求意见,也可让新教师定期自我评估,汇报成绩。(4)汇总分析,根据不同台阶的要求和应达到的标准,作出总结性的评价。
必须指出,理解、关怀、信任、指导和要求五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工作的规范化,也不利于新教师的成长。而这种要求又必须建筑在亲切关怀、充分信任、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只有这样,预定的要求才能得以步步落实,工作才有成效,这是学校抓工作又关心人的“两维性”领导模式在青年教师集体建设中的运用,是促进新教师“两转变”“双达标”的重要指导方针。
二、加强对中高层次师资队伍的建设
如果说第一层次队伍的建设是入门,那么它所应达到的预期目标是自然的,是必要的,但时代的要求还远不止于此。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未来世纪对高素质,高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正在提高中的第一层次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学校的期望,都要求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而要迅速壮大中、高层次师资队伍,并有效地提高其群体素质。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摔打中作进一步的培养,以期造就一支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在德育和各学科中起承上启下带头作用的中坚力量(注2),这是师资建设的第二层次。
对包括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在内的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知名度较高的中、老年教师以及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进一步的要求和提高,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知识渊博、深孚众望的一方名师和学科顶梁柱,这是师资建设的第三层次。
为了推进第二、第三层次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配套系列:
(一)加强对中、高层次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 当今社会高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瞬息万变,新学派、新理论层出不穷,如果只会沾沾自喜于已取得的成果,只津津乐道于旧教条、旧框框,抱残守缺,不注重知识的补充,不注意国内外教育动态的变化,充其量也不过是井底之蛙,或者是因循守旧的迂腐学究。
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采用组织内学外访,出国考察,以吸收新经验,拓宽视野;开辟新的教育教学资料阅览室,扩大信息量,建立信息中心(注3),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交往层次;支持函授进修,攻读硕士课程;聘请高层次知名学者、教授讲学,加强业余培训;创造条件,提高其熟练运用现代化先进教学装备、信息设备的技能,提高其进行国际交往交流的外语水平等等。
(二)组织中、高层次教师传帮带新教师,既传播经验又提高自身 中、高级教师普遍与青年教师订立师徒合同,让他们在分析钻研教材、辅导备课、上课、进行“教学诊断”的过程中多动脑筋,并动用平时积累,吸收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以期收到“教学相长”之效。
(三)鼓励主持或参与教改实验(注4),鼓励潜心总结,著书立说,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中、高层次的教师大都具有良好的素养,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具备独立从事专项实验的主客观条件和业务能力,他们是教师中的精华和核心。凡学校承担的高档次实验课题,或别具特色的教改项目(注5)都应由他们担任主持人。实践证明,在这类专题研究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才能,个性特长和教育教学水平,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然后凭借这个优势,更自觉更积极地去钻研相关的理论,投入相应的实践,积累有关的资料,撰写出有分量的论文。多次创出了成果,就会进一步激发其再创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其水平也就不断提高,威信也会与日俱增。
对于这一群体中的青年佼佼者应放胆使用。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敏捷,信息反馈快,压得起重担,千万不能凡事论资排辈。等到多年媳妇熬成婆再叫他们冲锋陷阵,那是对青春的极大浪费,更是对人才的无情扼杀和埋没。青年学者的脱颖而出,是新老交替的自然更迭,更是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和保证。
三、成功、思考和瞻望
管理出人才,管理出质量。请先看一组数字。
一支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我校是一所具有87年悠久历史的江南老校。现有初、高中两个级部47个班级,在籍学生2 484人,教职员工280余人,其中教师176人,而35周岁以下的达125人,占71.02%;初三、高三教师共47人,35周岁以下的有29人,占61.71%;在全校47个班主任中,青年班主任占87.23%;在21位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中,35周岁以下的占66.67%。
就是这样一支娃娃兵占多数的教师队伍,他们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发扬了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在1993年学校被省教委重新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被命名为江苏省模范中学。
到1994年夏为止,近14年来,为高校输送了合格新生1 600名,1994年高考录取率占91.6%,为无锡县之首。
通过近几年的职务培训和职称评审,学校现有一级以上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10人,其中高级教师30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7位中、青年教师破格提拔晋升为高级教师,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0岁。
在无锡县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能手评比中,评出了99位中学教学能手,我校有21位,占21.21%。
在1994年江苏省第三届“五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奖赛中,我校16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6名,学校获奖人数占总数的13.31%。
中高级教师队伍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正在当前的教改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有的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有的被评为省、市、县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我校“青年教师集体建设”、“高中课程结构改革”、“高中外语特色班的实践”、“体育特长选修课的开设”、“以优化课程结构为主题的初中教育整体改革研究”等单项、综合改革项目之所以能取得较大的进展,从总体上说都与这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主干作用分不开。
随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有力推动学校整体标准化的建设,促进优良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加快现代化教育工程的建设速度,对周边地区的兄弟学校也有一定的实验性和示范性作用。但显然,队伍的现状与时代的急切呼唤相比,与正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相比,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标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要靠一代代园丁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才能逐步缩短。
我们认为,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高瞻远瞩,具有超前意识,牢固确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教育自身规律的科学服务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以及教育教学观。牢固确立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和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思想;作为基础教育,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打实做人基础、成才基础;既要讲升学率,也要讲合格率、成才率;牢固确立全面的质量观,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观;维护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总之,一切从培养现代人的实际做起,更要从培养跨世纪未来人的标准做起。只有立足于未来,我们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掌握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的主动权。
让我们把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群体建设抓紧抓实,常抓常新。我们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附:
注1 三年业务达标系列培训活动由无锡县教育局统一部署,开始于1989年。要求上岗三年内的青年教师跨上“一年常规入门”、“二年上课过关”、“三年业务能力达标”三个台阶。验收合格后,由县局签发业务达标合格证。
注2 经过考核,取得业务达标合格证的新教师,以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在全县范围内,经过教材分析、说课、上课三轮考查评比之后,评出无锡县中青年学科教学能手。他们是各学科教学的骨干和中坚。
注3 根据国家教委教育情报中心的意向和部署,我校被正式批准为“华东农村教育情报信息中心”,已启动运行。其功能为利用信息情报及图书资料的现代化设施,在华东地区起好传播、交流、辐射作用,推进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注4 目前我校正在实施的“以优化课程结构为重点的初中教学整体改革”及“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两项实验研究,是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的。
注5 本校开设的“高中外语特色班”以“打实各科基础、强化外语教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以外语见长的外兼文科高级人才苗子”为办班宗旨,其办班成果已由无锡“太湖明珠电视台”专题采访并播放。“高中体育特长选修课”经过三年的实验已初见成效。此项实验包括培养目标、教材建设、考核评价、师资培训、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将在省、市教科院所有关专家权威论证确认后全面推广。
1998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首届学术报告节上群贤毕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