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997年1月“无锡市教育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教学管理是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教学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整体办学的水平与办学思想。
什么是教学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它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常规管理和目标管理之外,首先要从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给予科学的定位。我校的教学目标是既要为各级高校输送大批高质量新生,又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军,使他们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特长的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就规定了我们教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也同时指出了教学管理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
我校自80年代末,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始在“发扬优良传统,强化规范管理,优化办学诸要素”取得较大进展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导向加养成,必修加选修,基础加特长”的教改总思路,有目的地把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面对即将来临的2l世纪,纵观世界各国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发展,都站在战略的高度,积极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我校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抱着对国家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坚决摒弃为一时的学习成绩的高低而不择手段的指导思想,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切实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提高多层次教师群体的素质,为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及全体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夙愿。但长期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首先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从自身的事业发展中,对此更有切肤之感。没有一支各方面过得硬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他条件再好,措施再严密也都是空的。为此,我校在教学管理上,首先花大力气牢牢抓住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其内涵有:
1.师德规范建设
在世纪之交,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问题。我们一方面通过教代会、座谈会和政治学习活动等形式与教师反复学习学校制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在教师中大力倡导三种精神,一是敬业精神,做追求、超越理想和真理的人;二是乐业精神,乐于默默耕耘、耐得住寂寞;三是专业精神,不断加强创造意识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2.专业理论、业务素质建设
我校从八十年代前期起,为解决自身发展中师资断层的严重危机,系统而扎实地开展育师工作,围绕帮助新教师迅速适应“从大学生到中学教师的转变”、实现“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转变”这一中心要求,大力做好“导向性的思想工作、师范性的补课工作、规范性的培训工作”,以及为此而开展的“师德上帮助达标、在教学业务上帮助达标”的三年系列培训活动。总结了“三性两转变双达标”的初级师资培训经验。八十年代后期起,学校又着手进行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其基本举措包括:(1)以教学能手为主体对象,聘请专家学者追踪听课,系统分析总结教学特点,归理出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为他们树立起“学科带头人”地位;(2)提供参与高层次交流的机会,创设大范围展示才能的舞台,培育“名师”;(3)开通在职读研,使高中教师总数的20%达到研究生水平;(4)引进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多人,凭借其较高知识层次与研究水准,高起点地研究中学教学;(5)强化现代教育技能培训,使教师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装备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交流的外语水准。
经多年努力,我校以青年为主体的高素质的现代化师资集体已显雏形。近年来先后有一批35周岁以下的教师晋升或破格晋升为一级、高级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62.7%。学校学术气氛浓厚:1995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3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在江苏省第二、三、四届“五·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中,我校获奖论文总数荣获“三连冠”;此外,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实验研究任务。在撰写论文和主持或参与上述课题研究中,我校中高层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也随之日益提高。其中“造就面向未来的农村中学现代化师资群研究”已作为江苏省“九五”科研课题下达执行。
二、坚持以教学为心。严格依法治教,重在落到实处,使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有序,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历年来我校切实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不任意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不随意增减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节假日一律不加班加点。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活动总量,严格执行学生每周44课时的总量不突破的规定。实践证明,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和发展纲要,各科教学大纲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政策法规,是我们执行教育方针的根本依据,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在要求全体教师认真贯彻执行的过程中,还通过定期作抽样调查、听课座谈、班级课堂情况记载等反馈形式,随时调控检查执行情况,并作为教师常规工作月考核的主要依据,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奖惩有序。
2.加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管理,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
课堂教学是发挥师生双向积极性的特殊的社会活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到充分体现学重于教,生重于师,用重于书的教学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推广成功教学模式,低起点、小步子、严要求、多反复、勤反馈。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前二十五分钟。加大这期间的教学力度,通过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使教学成梯度。在坚持精要原则,贯彻主体参与和个性发展原则的同时,积极鼓励各学科组探索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语文组的自读教学模式、史地组的“板块模式”、物理组和化学组的“激趣发现模式”、英语组的“双向交流、穿插训练模式”以及数学组与概念课、原理课、习题课相应的合适模式,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以外语、体育学科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改途径
外语是现代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体育是应试教育中最易被忽视的学科之一。这两门学科在教学上有了突破,对全面提高现代人的文化体育素质有较大示范意义。我校在高中外语教学中以外语特色班为实验基点、以“较好地培养运用外语交际能力”为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应用为主的原则。把语法教学融于技能训练之中,切除原中学英语课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读写、轻听说,以及由于语言素材少、偏、缺,语言环境狭窄,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等弊端,切实改变外语教学方法与课程安排。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及环境活动课程的设置,注意活动的广泛性和主体性,解决全体学生参与性,多方激发形成兴趣。创设语言环境,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发展潜能优势,扬长补短,取得了良好成果。同学们的外语实际应用水平普遍高于过去同年级的学生水平。学校首批试点的外语班更加突出。1996年高考取得平均总分546.1分、单科125.8分的较好成绩,并出了一批外语上学有特长的尖子。该学科组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苏南农村中学外语课程结构改革实践方案”,已成为无锡市立项课题之一。该课题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于1996年10月召开的“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首届成果鉴定会上获成果奖。
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前几年狠抓体育、卫生规范化的基础上,按“素质体育”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健身习惯,掌握一门健身能力和具有一种业余爱好”为目的,已进行了四年体育教学实验,将学校体育课程分为必修、选修、活动三块。必修课按男、女体能分班、按大纲达标,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选修课按专项分成男篮、男足、女篮、女排、男排、男子武术、女子艺术体操、网球8组,打破班级建制,由学生自主选择,旨在掌握一门健身本领,养成业余爱好;活动课培养个性特长。经五年的探索已取得初步的成果。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明显增强,普遍掌握了一门健身本领,养成一种爱好,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无锡市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我校体育教研组群策群力,通过实践形成了“培养农村中学生体育意识和健身能力”的实验方案,成为江苏省立项课题之一。
4.切实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大力减轻学生无效负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中部着眼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使其个性特长有较大的发展。以学生能注重全面发展、素质良好、毕业生受到高校、社会欢迎为质量标志。在教学改革和研究上,切实加强了“学习主体”的研究,力求优化课堂教学。学校通过不断完善强化教研组的36项评估指标的考核作为管理上的导向、制约和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年级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功能作用为基础,通过抓专题研究,总结评估先进经验,推广成功实践等措施,探索寻找最有效的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96届312名高三学生在未提前结束新课、节假日不补课、严格控制总课时的情况下,高考中在无锡大市范围内获得理想成绩。
初中部开展了以优化学科课程教学,优化选修、活动课的科学系列,优化以班主任为龙头的教学集体,优化班集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四优化”初中素质教育的实验。并以学科课程教学的优化为重点和难点突破口,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瞄准目标实施有效的教学;二是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重在引导,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节课都必须控制好讲授时间;三是加强反馈补救工作,热情辅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为此,教导处在教学管理上一抓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四精(精心备课、精选习题、精讲巧练、精打细算),不搞重复低效劳动;二抓学生资料和作业的总量;三抓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推动教育研究;四抓教学计划的严格规范执行;五抓评估考核,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要求的落实。
5.切实改变教师的观念与习惯,加强培训和引导,大力推动科学利用电教装备,普及电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电化教学是在当前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传递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其优势在于:可借助微机辅助教学,可用于文科教学的视听说综合操练,烘托教学情感氛围,加强情景感染。因其形象逼真、直观,可用于理科的分步示教,以及借助媒体,重现回味,扩大效果等。
近几年,学校通过较大的投入,积极发展和推广应用,我校电教设备日臻完善,总价值已达123万元(不包括基建款),正在向国家一类标准靠拢。教师电教使用率达85%,学科电教使用率达100%,电教开课率达30%(部分教研组已达50%以上)。全校建立健全了电教骨干网络,班级有电教科代表,学科组有电教员,学校有电教组。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电教领导小组,使电教工作的开展有序有效。目前,教师中能正确运用电教媒体(录像机、放像机、高亮度投影仪、视听阅览室、声像同步电教室、制作各类软件等)的比例为75%。日益完善的电教设备和正在不断扩大的电教覆盖率,促进了我校学科教改的进一步深化,日益成为我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6.劳技课、选修课、活动课开设系列化,质量稳步提高
根据苏南地区农村中学面临的经济形势和人文背景,近三年我校劳技课系列有所调整。目前开设的系列是:初一种植、小制作;初二金工、木工;初三电工、计算机应用。高一制图、计算机应用(含打字);高二电子技术;高三木刻。
选修课和活动课加大了科学教育类分量。开设文史哲和心理学、自然学科等七种讲座。现初中一、二年级各有23门活动项目,其中体育类有武术等7门,艺术类有装饰画、器乐、舞蹈等8门,生活技艺类有烹饪等3门,学科类有航模、电脑等5门。高一年级开出22门、高二年级开出21门,其中艺术类高一8门、高二7门(均含铜管乐队),体育类各7门,技能类各7门。以上初高中活动课的学生参与率均达100%。与此同时,我校每学年还按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的顺序依次开展大型系列活动。这些大型科技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展示活动课程成果、并为各类特长生提供崭露头角机会的广阔舞台。
我校烹饪小组设计的各式冷拼,色彩鲜艳,品种繁多,博得了应邀来校参观的地方政府领导和广大家长的同声赞赏。
三、教学管理中应正确处理、协调好的几种关系
1.班集体建设和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关系
教学的实践经验证明,良好的班风、学风,奋发向上、和谐稳定、精神振奋的班集体,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基本保证。因此,要花大力气抓好班风、学风,抓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并经常抓、反复抓,持之以恒。选配好班主任,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首要保证。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由年级组长直接调控的、以备课组为学科教学基本单位的、以班主任为龙头的班级教学集团,不断强化班际之间、科际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同时,对各教研组明确提出在主抓教研工作和组风建设的同时,要腾出精力加强对本学科备课组的建设,使备课组富有活力和合力。规定备课组在备课中做到“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备教法和学法。“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作业分量。
2.“管理”与“放开”的关系
众所周知,管理就是质量,质量离不开管理。但严格地说管只是手段,管是为了不管。在没有达到学生素质内化为可以不管的情况下,必须管严、管实、管细,一旦管理到位,达到了预期效果,就应放,而且彻底地放。
比如,在教学管理中,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是重中之重。为了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需要,能打硬仗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管理做到从基础抓起:新分配来的教师做好岗前培训,不经培训不能上岗。认真学习师德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教师上课基本功要领,做好上岗三年内青年教师业务达标考核,完成新老结对,规定每学期听课节数等;对中、高级教师除前文所述的要求外,还规定要参加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考核评比工作,每学年撰写教学论文若干篇,完成指定的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帮教任务,每学期至少开设一堂全校范围内的公开课,承担校外聘课、讲座、交流任务,参与或负责课题组研究等;对课堂教学、课外作业、课后辅导、考试命题(本校规定校内期中期末试卷非一级教师以上不能命题,并正式颁发考试命题证书)都有一系列明确规定和要求;对教研组业务进修,除在职函授外,还规定学科组内非毕业班老师每学期要做好两套以上毕业班试卷,开设两次以上教学理论业务学习活动,每学期电教课开设率根据学科的不同不得少于50%~70%等等。
这样,教师通过严格规范的训练,大都在短期内就能适应学校工作节奏,胜任自己所分配到的教学工作。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这是管的一面。
目前,学校图书馆328种杂志、83种报纸以及近8万册馆藏图书向全校师生全部开架开放,视听阅览室和图书检、索、借、还均电脑化管理。每逢周末,学生在图书馆安静地翻阅、求知、查询,实在是一幅喜人的景象。分别配置PC-386和PC-486各28台的两间电脑室于周六、周日向学生开放,学生凭学校印制的电脑使用卡可以随时上机操作,充分发挥了电脑的使用效率;还有理、化实验室也保证做到学生在课后可以做预约实验,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是放的一面。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失窃或人为损坏等现象,这就叫管和放的辩证统一。
3.“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人们一般习惯于把学校领导称作学校的管理者,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被管理者,因而也就或多或少地失去了一种可贵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在我们学校,我们倡导一种精神——全校教职工,只要是为学生服务的,无论直接或间接都是管理者,也都有包括教学管理在内的职责。如果硬要说“被管理”,那么包括各级领导在内也都是被管理者。只不过因分工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责和范围也不同而已。这里需要的倒是一种服务意识,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为师生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这就是全员管理,全员服务的精神。我校中层以上领导都是各学科高级教师,分别承担着初、高中政治、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历史、体育等学科教学。在学科组内,他们同样要接受教研组长的业务领导和管理,他们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也要定时接受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检查,并按规定开设对外公开课,这就体现了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督促的精神。
正因为如此,领导在教师面前不居高临下,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摆架子,而是处处、事事体现一种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学校因此才有今日这样的一种宽松、热烈、民主、求实的氛围,也才有了办好学校一切事情的底蕴和基础。其直接结果,反映在学生身上,不仅有当年较高的学习质量和考试升学质量,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且尤为难得的是,他们持续发展的潜在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对升入清华、北大等二十多所高校的毕业生进行了综合跟踪,调查统计的反馈材料表明,近两年的毕业生中,评价政治思想好、身体保持健康的达两个100%,社会工作能力强的占83%。担任各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保持优良的占94%,受到校、系两级各类奖励的占76%。
综上所述,教学管理工作同学校其他管理工作一样,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它是一项精密的系统工程,因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塑造人的事,是塑造整个一代人的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把我们的工作比作一架钢琴的话,那么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管理工作者都是键盘上的一个琴键,都有他的地位和作用,也同时都是一位钢琴师,可以弹奏娓娓动听的小夜曲,也可以弹奏出威武雄壮的钢琴协奏曲,但只有一流的钢琴家才能演奏出久盛不衰的不朽名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