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顺利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载1998.3《锡山教育》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校及全体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但影响着素质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在自身的事业发展中,对此更有切肤之感。无论从哪一个意义上讲,没有一支各方面过得硬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也就不会有成功的素质教育。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以理立德,以情促德,以和建德,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我们在对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常以德为先。而学生的德是靠教师来影响、启发和培养的。因此,师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人格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鉴于此,我们对师德的培养,可概括为“理”、“情”、“和”三个字。
“理”,包括对新上岗的教师每学期初举办的师德讲座和教学常规培训。明确本校教师职责、身份,学习优良传统,了解校纪校规,使一开始,便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还通过教代会,让全校各个层面的教师代表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参与规划讨论,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执行学校决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由他们把学校的决策意图反映辐射到全体教职工,达成共识,这就叫以学明理,以理立德。
“情”就是尊重教师的劳动,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对凡涉及教师评奖、选优、职称、晋级等切身利益的事情,学校在坚持原则、民主集中的前提下,优先向第一线教学骨干倾斜,借助他们的榜样来影响激励全体教师。在教师住房、子女就业、病弱教师照顾等方面,都尽量考虑周全,妥善解决。教师在解除了后顾之忧,自己的劳动和成绩得到肯定确认之后,感到了学校的温暖。反映到工作中,便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了齐心办学的强大合力。这就叫以情感人,以情促德。
“和”指的是在全校或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等基层单位中,努力创造团结、互助、协作、尊重、关心他人的良好氛围。倡导敬业、乐业、专业的事业精神,重视高品位人格特质和人格特征的培养。引导大家要善于内省,乐于交往,做到公正、宽厚、仁爱、自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年级组、教研组建设上,尤其强调组风建设。组风不好,红旗组室便一票否决。经连续多年努力,我校在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已形成了协调和谐的好风尚。风气是无形的,但又无时不在影响着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的面貌。风正则校荣,风不正则校衰。很难设想,在一个人际关系紧张,内部气氛不宽松的环境下,教师还会有很大的精力专注于教学、科研或著书立说,更谈不上合力效应了。我校教育教学之所以取得很大成功,其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人和。同样,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在这种自然融洽的人际心理环境中得到了优化、净化和提高。这就叫做以和为贵,以和建德。
二、学好理论,掌握动态,完善自我,全面提高思想心理素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今天,一所学校的优势,硬件建设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决定性起长远作用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只有在领先于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指导下,才会有领先的行动,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才会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始终生机勃勃,领先一步。而这领先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决非凭空而来,也不能靠短期突击,一蹴而就。而要靠敏锐的观察、勤快的学习和丰厚的长期积淀才能形成,并真正发挥其支配指导作用。
除了国家大政方针、重大时事的政治学习外,在教育理论方面,我们明确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华东师范大学施良方教授主编的《中学教育学》和《课程理论》两本专著,并按计划定时聘请华师大有关教育专家来校作理论学习讲座,使教师学有所得,学到实处。
各教研组选定1~2本有影响的权威专业杂志,对本学科教学改革中当前或近阶段的总体发展趋势和前沿性理论,一学期专门安排两次教研活动,进行重点学习、讨论。学前指定主讲人做好准备,作中心发言,使学习讨论有的放矢,学有实效。
我们还利用各种外出考察、讲学、交流等机会,调查了解学科教学发展情况,捕捉信息,回来后,归纳总结,向同学科教师作传达汇报。比如由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组织的“高考命题与中学教学关系研究”课题组成员校之间的定期切磋交流,华东师大与我校合作的“中国农村中学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我校各省级科研课题,在有关对口专业会议上得到的资料、信息,对学科教学和课程改革均有重大参考价值。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科理论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动态、高考发展信息和兄弟学校往来中各种信息的研究,吸取有效成分,为我所用。这些活动的开展,在教师中形成了思想的撞击,引起了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从而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起着极大的催化作用。他们从原来较为闭塞、狭隘的小天地中得到了解放,拓宽了视域,否定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对教学和科研在把握方式上也由仰视变为俯视,从而对驾驭学科的改革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这样形成的学校领导、教学骨干和全体教师三个层面上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其实质是在整体意义上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承担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具体任务的心理素质,为推进学校的全面改革,作了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三、整体规划,分层要求,逐步到位,全面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
按照国家级示范学校的标准,为了充分体现我校应有的实验、示范、辐射作用,我们主要抓了几方面工作:(1)上岗三年内的青年教师业务达标工作;(2)跨世纪教学新秀和教学能手的培养工作;(3)以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为主体的名师工程建设。
对第一类对象,我们按业务达标要求,学校制定实施细则,落实指导教师,逐年考核,归理出一套“三性两转变双达标”(注,见文后)的初级师资三年系列培训经验。对尚未完成三年业务达标考核的青年教师,规定认真学好市教委下发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知识辅导材料,确保三年达标理论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100%。
对第二类对象,首先是开通在职读研,使高中教师的20%达到研究生业务水平。目前全校有23人在攻读研究生课程;引进大学硕士毕业生多人,凭借其较高知识层次与研究水准,高起点地研究中学教学。其次是提供参与较高层次交流的机会,创设大范围展示才能的舞台。再次是在已经取得教学新秀或教学能手称号的基础上,提出高标准新目标,以敢为天下先,争一流水准的精神,在本市以上举行的各类业务评比、大赛中,鼓励出类拔萃,争创第一。同时,强化现代教学技术和媒体的培训,使他们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装备的技能。
对第三类对象,则是以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为主体。我们聘请专家学者追踪听课,系统分析总结教学特点,归理出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主持或担任学校现有8个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的领题人,承担国家教委“面向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课程方案”和“高考命题与中学教学关系研究”课题的教学实验任务,组织出国考察,到外省市讲学,努力提高其参与国际交流的外语水准。以提高切磋交流起点,提高学术水平和自身知名度,积极撰写论文,鼓励出版专著等。学校有计划地在有关报章杂志中或专业会议上宣传、介绍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特色和先进事迹,以确立他们作为一方名师的特有地位。
在全校上下不懈努力下,通过理论充实、科研带动、交流提高、按级递进等举措,我校以青年为主体的高素质现代师资群体已初步形成。先后有一批35岁以下的教师晋升或破格晋升为一级、高级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62.7%。1997年在全市评选出的214名第二批教学新秀中,我校有37人,占17.3%;83名教学能手中,我校有22人,占26.5%;在已评选出的无锡市首批学科带头人中,我校有8人入选,占锡山市的50%。在1997年上半年锡山市评出的168篇优秀教学设计中,我校有35篇,占20.8%;下半年267篇优秀教学设计中,我校有42篇,占15.7%。1997年我校有9人获无锡市评课一等奖,一人获省评课一等奖。一年中在省级以上交流发表、获奖的论文达120篇以上。
这几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校教师的成长风貌,成绩是喜人的。但当我们重温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的精神,又深深地感到,教师面临着一个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新问题。我们只有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才能当好名符其实的素质教育排头兵,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顺利推进。
注:环绕帮助新教师迅速适应“从大学生到中学教师的转变”,实现“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转变”这一中心要求,大力做好导向性的思想工作,巩固其专业思想和职业取向;做好师范性的补课工作,以充实提高其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做好规范性的培训工作,以保证学校工作规范化的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积极有序地开展“在师德上帮助达标,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上帮助达标”活动。这就是我们多年贯彻的“三性两转变双达标”的基本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