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共进创发展

班级共进创发展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成功地搞好班级建设,首先要解决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一提起单亲家庭,一般人认为是离异家庭。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掌握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基本成因,还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笔者通过对单亲家庭学生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单亲家庭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望闻问切愈创伤 班级共进创发展——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尹惠[1]

摘 要:随着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如何搞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职业学校班主任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搞好班级建设,搞好单亲家学生的教育,须先了解单亲家庭的成因、单亲家庭学生的类型及心理特征,再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对症下药”,治愈单亲家庭带给学生的心灵创伤,让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携手并进,共创班级的发展。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健康;望、闻、问、切

一提到职业学校,部分人脑海中立马会浮现这样一个印象:职业学校的学生难管难教,社会形象极差。之所以会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和职业学校学生的构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被普通中学所“遗弃”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行为习惯差,有的甚至是两者兼而有之的双差生。笔者在职业学校工作多年,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经过研究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难管难教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难上加难、最让人头疼的则是单亲家庭的学生,且这部分学生在班级里还不在少数。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成功地搞好班级建设,首先要解决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搞好了班级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齐头并进,搞好班级建设,促进班级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搞好班级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发现,要搞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先要了解单亲家庭的成因、单亲家庭学生的类型及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对症下药”,治愈单亲家庭带给学生的心灵创伤,让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携手并进,共创班级的发展。

一、单亲家庭的概念及成因

一提起单亲家庭,一般人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形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未婚生育,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

其实,单亲家庭的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的快速增长,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学家、心理卫生学家和政府等有关方面所关注。通过笔者的多年观察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心理方面是多半是不健全的:他们性格孤僻乖张,同时又在个别思维领域有着长足的发展;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又在个别学生中起领袖作用;既对周围充满了敌视,又渴望被人理解和被人爱;离群又恋群,情绪冷淡又热烈,情感暴躁又平静如止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越发突出。在接受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后,经过中考的“洗礼”,单亲家庭的学生大量地涌进职业学校,给职业学校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类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掌握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基本成因,还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笔者通过对单亲家庭学生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单亲家庭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按其表现,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忧郁型。单亲家庭学生在父母离异后,往往与重组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或无法沟通,自己心中的郁闷又得不到及时地排解,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从而造成他们性格孤僻、少言寡语、胆小怕事。父母的离异,家庭的不幸,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阴影,他们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敏感多疑。他们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学习成绩往往较差。

第二种类型——散漫型。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离异后,往往会因为家庭的经济压力,工作繁重,或是因为家长工作时间的特别,本身社交活动的繁多,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教。学生放学后或周末、假期等课余时间,家长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也有些离异的父母对孩子互相推诿、指责,你冷我热,有时无端恶语相向。这样,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亲或母亲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因此,放学后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与“朋友们”浪迹在网吧、游戏机室,深夜都不愿归家。他们常常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不讲文明、礼貌;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学习成绩差,成天游手好闲,自由散漫。

第三种类型——多疑型。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因为父母的离异,给他们心理带来无形的压力,也罩上了一层无形的阴影。他们不相信父母,不相信长辈,甚至不相信社会和整个世界;加之单亲家庭的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爱母爱,因此他们认为父母乃至于全世界的人都亏欠了他们。他们认为没有人关心他们,过得好不好也没有人在乎,取得成绩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赞赏。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敏感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学习缺乏自觉性,任何事都任性而为,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安全感。

第四种类型——霸道型。单亲家庭的学生父母离异后,双方互相推诿责任,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陪伴和教育学生,他们大多数交由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等祖辈抚养照顾。这种隔代教育,会因为祖辈们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加之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当作家里的太上皇,无论对错,任何事都任孩子恣意妄为,久而久之,养成学生骄横霸道的习气。他们任性、自私、冷漠,讲狠斗恶,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遇事喜欢用武力;个别学生甚至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

三、望、闻、问、切,搞好单亲家庭学生教育

我国中医的精髓在于整体分析,强调辨证论治。作为班主任,要成功地搞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也要秉承中医治病救人的观点,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笔者通过研究,要搞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应该从“望、闻、问、切”入手,治愈单亲家庭带给学生的心灵创伤,让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携手并进,共创班级的发展。

(一)望。望是指班主任在平时在与单亲家庭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情绪的波动变化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状态,判断学生的心情波动,做到心中有数。当学生有出色表现时,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时,能及时加以干预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及时走出心里的波动和阴影。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是内在素质和潜能的外显,也是一个人的内心状态的真实反映。班主任只有在准确观察和分析学生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从而运用相应的策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学会望,学会观察学生,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辨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做到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当学生困惑时、当学生烦躁时、当学生欲言不发时教师都应及时用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加以帮助。

(二)闻。闻是指班主任要放下教师的架子,真正地俯下身,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关注和关怀,让他们能够信任班主任老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中国有句古诗:“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作为班主任老师,还特别要注意在倾听时要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俯下你的身子,张开你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教师要善于倾听对方,让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与之产生共鸣,能对其心领神会,使其产生情感体验。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此外,当学生的行为使老师愤怒,使老师感到伤心时,老师要尽可能地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包括具体地说明自己生气的行为及其确切的后果,以及后来老师有什么感受。教师表达的这种信息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没有强制的味道,这样一来,会建立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学生将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三)问。问是指班主任老师在通过“望”和“闻”了解了单亲家庭孩子的一些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基础上,通过有艺术、有技巧的询问,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心里的阴影,治愈心理的创伤,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询问是一门语言艺术和技巧。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我坚决相信,学校里往往出现的很多不幸的冲突,大多数根源就在于教师不善与同学生们谈话。”因此,班主任在与单亲家庭学生的交流的时候,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当学生不听规劝,甚至顶撞你时,应竭力控制住自己,千万不要说过火的话。其次,教师在与单亲家庭学生谈话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事先想好谈话的目的和内容,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老师在与单亲家庭学生谈话时,要注意谈话的时间和场合,应尽量在课余时间,并尽量避免在办公室或在人多的场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谈话时,要循循善诱,细心开导,灵活多变,启发学生自觉地接受批评,切不可千篇一律。

(四)切。切是指班主任在摸清了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心理活动的脉搏后,“对症下药”,主动出击,采取相应的措施,治愈学生的心灵创伤,使学生走出家庭离异的阴影,从阴暗走向阳光,脱掉落后、失败的帽子,与其他同学一起健康快乐成长,携手并进,共创班级的发展。

第一,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氛围,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一点集体的温暖,在同学和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积极走出心理的阴影。苏联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人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班集体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因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把全班同学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风貌,让单亲家庭学生感染到集体主义的精神,感受班级的温暖和力量,引发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让他们不自觉地加入到班级的建设中来,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向先进靠拢。

第二,加强和任课教师的协作,共同搞好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要紧密联系各任课老师,让任课老师在学生“病愈”过程中,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达成共识,做到相互支持、互助配合,避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其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处理单亲家庭的学生的问题上,统一认识,统一口径,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老师都要时时刻刻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提醒单亲家庭的学生,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配合老师,改正缺点,积极向上。此外,班主任老师要经常了解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各科任老师的课堂的学习及表现情况,及时反馈,不让问题滞留过夜,让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和更正。

第三,密切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家长联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单亲家庭的学生“疗伤”工作。首先,班主任在学生进校时,就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即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联系方式,留下学生家庭的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等,便于必要时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其次,可以制定一本“家校联系本”,可以在每周结束或必要时,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登记在本子上,要求学生拿回家让家长过目并签署意见或建议,以便及时形成家、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另外,班主任还要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要善于避免和化解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和思想,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总之,班主任要协调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在班级加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前面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特征表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不论从心智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某些偏差或缺陷,因此,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有助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健康成长。做好这个工作,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其一,班主任要让所有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让学生自己去衡量和比较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做得不足或不够的地方,帮助学生找出自己与心理健康标准的差距;其二,班主任老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应用心理保健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学生主体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借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获得心理平衡;其三,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该邀请专业人士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辅导,根据其比较喜欢、关注的内容进行专业分析,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其四,班主任要加强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进行指导训练,利用心理咨询技能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促使单亲家庭的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增强自信,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增进心理健康,从而走出单亲家庭的学生的阴影。

第五,班主任给单亲家庭的学生“开小灶”,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关爱和照顾,加强与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情感交流,让他们被班主任的“爱”融化,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单亲家庭的学生通常表现不太好,很容易被人遗忘,但是作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除了要爱护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首先,班主任要尊重和理解单亲家庭的学生,打消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顾虑,取得单亲家庭的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转化是十分关键的前提条件。其次,班主任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可以给单亲家庭的学生“开小灶”,进行单独地教育和辅导,让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和照顾,用“爱”去融化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的冰霜,攻破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防线。但是班主任在给单亲家庭的学生特别关爱的时候,又不能让单亲家庭的学生感觉到压力,让他感觉与其他同学的不同,要让这种特别的关照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应该给予特别的关爱和照顾,在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学生的成因、类型和心理特征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对症下药”,治愈单亲家庭带给学生的心灵创伤,让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携手并进,共创班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允康,柳明.当代中国家庭大变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2]温泉润.矫正人生——心理治疗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3]吴德清.当代中国离婚现状及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文物出版社,1994.

[4]沈崇麟,杨善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5]罗尚荣,李晓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6(12).

【注释】

[1]尹惠,重庆市旅游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