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
刘咏晨[1]
摘 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当今的少年儿童们大多生长发育得很快,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龄,一般在10岁到20岁。青春期不仅身体增长快,而且人体各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的发育逐渐趋向成熟。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关注这些现象,对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的青春期教育,保证他们生理、心理不受伤害,坦然愉悦地步入青春期,体验新的人生赋予。
关键词:青春期;性心理;性焦虑;性认知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迅速发生变化,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种种问题,作为教育者,必须掌握青春期教育的技巧,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口唇期(Oral stage):从出生到1岁半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门期(Anal stage):1~ 3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性器期(Phallia stage):3~ 7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x,俄狄普斯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结)。
潜伏期(latency stage):7岁至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由此可见,青春期性发育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教育者应该正视该过程中青年男女产生的性心理卫生问题。此类问题大多数属于调节问题,但由于带有隐蔽性,又由于社会的忽视与个体的掩饰而不易被发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发展成各种性心理障碍和疾病,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造成不良后果。下面简要说明一下青春期几种常见的性心理卫生问题及如何调适。
一、性认知的偏差与性冲动的困扰
记得在高一学生军训前,因为军训基地比较偏僻,购物困难,我在班上提醒女生准备好卫生巾,后来有女生跟我提意见:“老师,这种事情怎么能在班上说?”由此暴露出在中学生中,性知识让他们难堪,而不是作为一门科学来认识的。
据调查,不少青少年对“性”持有不正确的认识,有的视它为下流、肮脏、见不得人,难以启齿、无所适从,以致对自己的性冲动感到羞愧、自责、苦恼和困惑并产生厌恶与恐惧心理等等。其实性冲动是男女青年生理心理的正常反应,是在性激素的作用和外界有关刺激下产生的,并不是不纯洁、不道德或可耻的行为。
产生上述不正确的看法的青年如不及时醒悟会造成心理障碍。建议在中学普及性教育课程,教育学生对性的冲动要靠性道德来约束自己,采取可行的方法调适。如,当产生性冲动时用内心压抑的方法予以排解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适度的压抑是社会化的需要,也是一个人性心理健康的反映,然而严重的压抑感则有害身心健康。
另外还可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并能为社会接受的欲望或方式来取代性欲,如绘画、音乐、体育活动、从事劳动,或男女友谊交往等,使性能量得以转移、性情感得以平衡。这种方法即是升华。
二、性焦虑
经常在中学里看到男生因为别人说自己矮小而郁郁寡欢或激怒之下与人大打出手,本来就已经很消瘦的女生成天嚷嚷着不吃饭、不吃肉,只吃蔬菜瓜果来减肥。
一般认为,青年男女性心理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性适应不良等都可能引起性焦虑。这种性焦虑主要是指对自己形体的焦虑,对自己性角色的焦虑及对自己性功能的焦虑。一个人随着生理发育成熟,到青春期往往会出现对自己形体的不安。男青年都希望自己长得魁梧高大,女青年都希望自己长得苗条漂亮。
如果有的男青年觉得自己矮小、瘦弱,就感到自卑;而有的女青年觉得自己过胖,长相平平,也会感到苦恼。有的男青年对生殖器的发育状况,女青年对乳房的大小都十分敏感,并为此心事重重。还有的男女青年甚至对自己皮肤的黑白、脸上的“青春痘”等等烦恼不安。此外,也有的青年为自己的心理行为是否与性角色相吻合而忧虑。
有的男青年感到自己缺乏男子汉的气质,一些女青年觉得自己不够温柔、不够细心。于是有些青年便产生了“过度补偿”的念头,比如有的男青年为了使自己更像个男子汉,故作深沉,或表现出大胆、粗鲁行为,甚至抽烟、喝酒、打架、冒险,等等。
以上几种性焦虑对青春期男女青年的性心理发展影响很大,而且常常影响到他们日常生活以及整个精神状态。调适的方法是,一般通过性教育和性咨询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接受自己的现实,不要怨天尤人,要扬长避短,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疑惑,应及时寻找心理医生咨询与帮助,不可独自敏感多疑,自寻烦恼。必要时,甚至对他们的着装、发型都可提出严格要求,避免因性焦虑转向追求打扮上的奇装异服、标新立异。
三、遗精和痛经
调查发现有一部分男青年对遗精有不正确的认知和心理反应,他们在每当出现遗精现象时,就感到不安、苦恼、困惑、羞愧和恐惧。其实,遗精是男性青年性成熟的表现和未婚男青年的正常心理现象。因为男性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就开始造出精子,到18~ 20岁左右达到高峰,“精满则自溢”。
有些人由于某种错误认识,往往引起不良的心态而影响其情绪和健康,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现实中曾有青少年因恐惧遗精而切断阴茎或轻生的。
因此,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遗精现象,顺其自然。平时不穿过紧的内裤,早上醒来后立即起床。一旦发现遗精,要及时清洗,保持卫生。多参加文体活动,使生活丰富多彩,不要看色情书刊、录像,减少性刺激。如发现遗精过于频繁,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月经对于青春期性成熟的女性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反应。一般来说,少女在月经期间,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盆腔充血、激素分泌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有些女性可能有轻微的下腹及腰骶部沉坠感、腰酸、轻度腹泻或便秘等,有的还有易疲劳、烦躁、情绪不稳、头晕、乳房肿胀等感觉。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让女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品,必要时可用药物调理;另一方面教育女生放松心情,正确面对这种生理反应,不必过于焦虑,适度做做散步、小跑之类的轻微运动帮助全身血液循环。
四、手淫
手淫问题在青春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性行为问题,但许多研究材料表明,青少年对手淫问题有许多不正确的看法,这些看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有过手淫经验的青少年常常对此感到内疚,手淫后感到情绪低落、担心、困惑、害怕、痛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手淫就像一个魔鬼折磨着青少年。他们认为手淫有害于身体、损害大脑、有害性功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还有的认为,手淫是有罪的。他们经常有这样的疑问:手淫能否使身体衰弱或引起早死?手淫会不会影响以后的性生活?
手淫真的对身体有害处吗?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金赛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每周手淫2~ 3次。调查后金赛做出了如下结论:在青春早期就有手淫行为的人,可以维持高频率的性生活至少达35~ 40年之久。80年代,苏联学者科列索夫对手淫做出了论证,其中谈到,手淫本身决不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记忆、能力和学习成绩。早在70年代,国际上已广泛接受了手淫无害的观点。布尔诺博士曾说过:“在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医师及其他从事精神卫生和身体保健的人员中,得到的广泛意见是手淫既不是不正常的,也不是对身体有害的行为。”
从以上的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手淫无害的结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手淫可以起到缓解性心理和性生理的紧张的作用。尽管如此,手淫并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应当设法引导学生将这方面的精力转移到学习或其他活动中去。
五、男女交往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也有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需要解决。
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特别是高中学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总是想看到她”“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班主任老师”,由此感到“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应。
事实上,爱是一种常常被一些比较稚嫩的中学生所误解的情绪。迷恋可能会使一个男孩子或一个小姑娘陷入混乱状态。有时,中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永久地陷入了情网,其实他们正在经受的感情是一种迷恋,一种强烈的欲望,甚至是一种人皆有之的性欲萌动。迷恋是一种突然而强烈的陶醉,是一种既正常又有用的情绪,但它不同于持久、谨慎、成熟的爱。
中学生与异性的接触不全带有性的色彩,有的是出于帮助、同情、感谢等原因而彼此接触的,但如不经指导,也会出现中学生性爱方面的异常现象。因而,在男女交往中,一方面,要防止对性的放纵态度及出言不逊甚至挑逗的言行。另一方面,也要破除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陈腐观念。有些异性同学由于兴趣爱好投合,或工作学习上联系稍微多一些,就立刻会有闲言碎语,使他们不敢进行正常的接触。当他们迫不得已接触时,往往羞愧害臊,面红耳赤,词不达意,手足无措,从而造成了青少年性心理的畸形。这样做有时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使纯真的友谊向初恋的方向发展。有的父母害怕子女在学习期间谈恋爱,就三令五申,绝对禁止孩子与异性交往,结果反而增强了子女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为此,在男女同学中应该提倡广泛的交往,只有具备了在正常气氛中交往的经验,才有可能使青少年通过比较进行鉴别,逐步掌握友谊与爱情的区别,从而更稳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另外,异性交往能够丰富学生的个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集体中的个人,交往的范围越广泛,和周围生活的联系越多样,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个性发展也越全面。所以,单一的同性交往远不如多向的同性、异性交往更能丰富人的个性。作为教育者应该做的: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与异性学生适度保持距离,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帮助失败。
据《北京青年报》对“北京中学生性健康教育调查研究”情况的报告称:初一到高二学生最关心的就是“婚恋教育”。报道说:“现在的中学生最想了解些深层次的性心理问题,而不单纯是器官的名称与功能。”所以对青少年进行“性器官——性意识——性观念——性道德”的系统化启蒙与教育,对他们交友、学习、婚恋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更应该正视中学生在青春期对情爱的客观要求,帮助他们调节好这一时期的心理,使其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
【注释】
[1]刘咏晨,重庆市北碚区重庆第四十八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