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建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冯波[1]
摘 要:实现和保障好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但如何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却无定法,有通过课堂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讲座的,也有开展心理咨询室加以辅导的……但笔者认为大多数的方法是“事后性”纠正,而非“事前性”引导,所以笔者认为只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发的组织活动形式才能很好地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社团建设不失为一好途径。文章通过分析小学生个体心理成长需要,及社团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社团建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它是社会体系中的一种组织形态、社会结构方式和社会成员集体活动载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而学生社团则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教育的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展,它能很好地丰富学生枯燥的校园课堂生活,培养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完善学生的人格……但我们对社团建设有错误认识,很多人认为社团不应该出现在小学阶段,而应该出现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这其实是小看了小学生自由组织社团的能力,忽视了人参与和适应社会的健康心理的能力是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够得到完善和加强的事实。笔者是重庆市《家校联动促进城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践研究》课题、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工作站及学校“阳光文学社”“墨缘书法社”“小记者协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我从实践工作中逐渐认识到要促进和保障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必须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通过集体的方式化解学生不良习惯及心理问题。所以在小学阶段着手学生社团建设,不但能满足学生参与和适应社会的健康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提升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所以系统地研究小学生个体心理成长的需要及社团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团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生社团是个体心理成长的需要
学生需要才是教育发展的硬道理。同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才是建设学生社团的动力。
(一)小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首先来自学生对自己的认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摆脱父母、老师、长辈的束缚,从身心上宣布自己是独立的。因为有这样的意识,学生才开始产生叛逆心理,不断反驳家长、老师的教诲,不断批判和否认师长的引导,逐渐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结构。正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需要,才必须构建更为宽广、更利于交流和沟通的轻松环境,社团是最好的学生认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场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来自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如果说小学生已经开始认识自己,那么要真正实现人生质的飞跃,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思考人与人的交往,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思考怎样调适自己的情绪,思考自己成长中扮演的角色……社团给了小学生更为宽阔的思考场地,并给予了学生探讨新的人生问题的机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事情干起来容易,什么事情做起来困难,这就是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极强信号。社团活动有别于传统教育一刀切似的理论,即无论学生喜不喜欢、自身有无发展潜力、心理能否接受,都“赶鸭子上架”一起学习。而通过社团则给学生发展提供了培养自己的爱好、提升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魅力的空间。通过社团方式的教育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施了因材施教的策略。
(二)小学生个体集体性归属的需要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一方面它为人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它也为个体发展提供坚定的思想后盾。成年人对集体的认识是最强烈的,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希望得到集体的关注和支持,成人的集体有医院、学校、机关、社区、街道、驴友团、家庭、家族、朋友圈子、协会、党团组织……可以说,人是不能离开集体而生活的。小学生对集体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放大的过程,他们会逐渐意识到家庭、班级、少先队这种集体生活不能够满足成长的需要,迫切需要更为自由、民主、宽广、群聚、自发的组织,促进自己的心理和认知的发展,获得消除成长困惑、矛盾、问题,缓解焦虑、苦恼、自卑、内向等不良心理反应,汲取交流沟通、归属认同、人际交往、习惯品行、兴趣爱好等发展的直接经验。这种归属感的需要是家庭、班级等不能满足的,因为它是学生走向成人、实现社会化的前奏。
(三)小学生个体渐进性社会化的需要
认识是渐进性的,成长是渐进性的,教育是渐进性的,改革也是渐进性的……我们学生的社会化也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在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需要一个足以养成学生社会化品行的训练基地,或是缓冲地带,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现象,认识社会活动,认识社会规则,认识社会中的他人,认识社会交际的规律,扮演社会活动的角色……并逐一满足他们要求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形成完善完整的人格建构和健康的心理品格,起到情感交流、信息沟通、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竞争等作用,提升集体整体价值的导向作用。社团活动绝对是学生在学校阶段实现这一渐进性社会化过程的有力抓手。
二、社团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用积极的活动创设优良的成长环境
社团的存在方式是以活动开展为载体的,没有活动就没法实现社团的目标和意义。以我校的“阳光文学社”“墨缘书法社”“小记者协会”为例,一学期下来各种活动如火如荼:文学社每个月有期刊和两次读书沙龙,每学期有两次讲座和一次外出采风写作;书法社每周有两次书法练习课,每学期有一次成果展示会;小记者协会每个月有培训活动,当然还有很多的采访报道的活动。学校每学期还要开展社团工作先进表彰会。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的组织参与中,很好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为良好学风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想,社团的孩子天天都有事情干,天天能与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交往,天天都过得很充实,学生还会出现不良心理吗?
(二)用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人的成长问题
个人问题最害怕个人解决,最希望能以集体的方式解决成员的个人成长问题。参加“阳光文学社”“墨缘书法社”“小记者协会”的学生,我们不能保证全部心理健康,但我们能保证一段时间之后,大部分同学是阳光健康的,因为这些社团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书法社要求学生每次练习课站着练字一小时,这对学生耐性、韧性、意志力是很好的培养,书法的熏陶也能促进美育的实现;文学社每个月都有心理健康专题征文活动,都有读书交流会;小记者协会更优越,长期在区内外大型活动及大自然中采风,用集体的无意识力量化解了个人成长的孤独、内向、自卑、封闭等等不良问题。社团就是个大熔炉,用集体的力量将所有的阴暗都炼成了真金,炼成了七彩的阳光。
(三)用榜样的作用激发整体的发展潜能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社团中不乏技艺高超、品质优秀、博学多才的学生,他们是社团中的中坚力量,一个人往往能带动一批人。许多人对文学不喜好、对书法无感觉、对小记者无兴趣,但最终却成了社团的一分子,并在技能、知识、身心上有很大进步,这都是榜样的作用。社团是善于发现和利用榜样的地方,有一个人带头,就会形成“羊群”效应,效仿者如云,如能抓好关键,及时鼓励,榜样能让很多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四)用团队的规范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
教育的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分解开来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乃至终生教育。教师仅仅是社团活动的顾问,不会为社团活动策划方案,不会亲临指挥活动开展,教师就是整个社团的局外人,但也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人。学生要搞活动,先自己形成方案,社团内先讨论,然后拿给指导教师签字批复,学生自行安排相关活动。比如,文学社要开展读书沙龙,社长会写出相关方案,然后讨论可行性,最后交给笔者签字即可。这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最好方式,他们用团队的规范性、集体的智慧、整体的动手能力、集体的规范“游戏规则”,达成了预定的目标。长期训练下去,社团活动定会将《小学生行为规范》、校纪班规扔掉,因为我们用社团的团队活动的规范性实现了学生做事的主动性和遵守纪律的自律性。
三、社团建设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策略
基于学生个体成长心理发展需要和社团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做了探索。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任何一件事情最终能否办好,取决于领导的决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任何学校都应变积极应对。领导的重视首先是解决物质上问题,社团建设需要物质,比如经费、场地等;其次是解决好师资力量的问题,一个社团的发展急需一个好教师的引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只有领导点头,社团工作才能放心大胆地开展。所以领导的重视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二)家长要积极支持配合
如果中国的教育改革未能搞好,家长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改革的,家长的需要是重要的一部分。大家都在谈论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是成功的,我认为成功的原因有二:一是领导和教师肯动脑筋,懂得不改则死的道理;二是家长的积极支持。家长不支持,那么学校课堂教师上10分钟的课,肯定教室都会被家长给掀飞。所以在社团建设中,家长必须支持学生参加活动,并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最大的支撑。
(三)社团要选好“领导层”
有好的带头人才有出路。社团干部的选用很重要,原则上选择组织能力强、技能熟练、善于沟通、心态健康的孩子作为干部,一则作为社团活动的榜样,二则使社团活动管理便于操作。
(四)善用丰富的社会资源
社团活动能否从学校走向社会,构建好学生开放、宽阔的视野,建构积极上进美好的心胸,还得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有了社会资源,学生就可以带着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参与和适应社会,不至于产生心理疾病。教育部门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资源,用社会集体的能力才能办好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事后性”的矫正,更需要“事前性”的引导,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引导,塑造积极、健康、阳光、开放、宽广的心态,这才是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的良方。
【注释】
[1]冯波,重庆市大渡口区钢花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