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的力量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研究
陈颜[1]
摘 要:厌学和乐学是对立的统一,要想有效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使其乐学,必须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教师要用心揣摩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扬激励,激发其乐学情绪。要加强家校联系,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出现厌学情绪的孩子要深入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热爱校园生活、积极乐观、勤学上进。关爱的力量是强大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是可以转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的。
关键词:厌学情绪;培养兴趣;表扬激励;加强联系;给予关爱
教师,令人崇尚的职业,因为教师桃李满天下。人们把教师喻为“蜡烛”“春蚕”,这是对教师工作意义的生动诠释。作为一名辛勤的园丁,我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份光荣的职业。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岗位十余载,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勤学上进、能干听话的学生最能得到老师的欢心。但学生毕竟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按照我们期望的轨迹顺利地走下去。求知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他们的天性,若他们因求知而被剥夺快乐,在苦恼的状态下学习,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中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
一、教育现状分析
学生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产生逃避的一种心态。研究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有多少关系。我们都知道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他们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害怕考试,甚至讨厌书本,恨老师,厌恶学校,旷课逃学。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的年龄在增长,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也在增多;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求知的兴趣却一年一年减弱;学生背上的书包越来越沉重,鼻梁上的近视镜片越来越厚;在校时间越来越长,节假日、双休日又被各种补习班剥夺,对学习失去新鲜感。
通过调查,在校学生当中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即使是一些尖子生也是在家长的逼迫之下努力学习的。学习不是出于自觉自愿,而是被逼无奈,哪谈得上兴趣。厌学是孩子学习的一个天敌,许多孩子对学习已经讨厌到极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而老师在课堂上以大多数学生为基础,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进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更加困难,上课如听天书。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受罪”“在教室等于坐牢”,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兴趣、意愿极度下降,直至逃离课堂。
二、浅析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
要想改变儿童的厌学心态,我们首先应该剖析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学校因素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几种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厌学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学校生活。
1.教育观念落后
尽管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考试改革上还是相对滞后。很多学校仍然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来招生。很多教师仍然没有转变观念,认为只有让学生得高分,才会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我们很多老师没有去思考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是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放在了大量布置作业上。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评价体系,可是我们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把考试成绩视为唯一标准。孩子的长处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自己的弱项经常又成为老师批评的目标,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产生了。
2.教育教学方法不当
从平时与学生交流中,我感受到现在不仅是学习困难生厌学,相当一部分优生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少学生期盼双休日和寒暑假早日来临,想摆脱在校学习沉重的负担。我常常反思,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对学习生活趣味索然呢?其实,枯燥的学习生活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重要原因。课堂上,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师生关系不融洽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甚至干脆不学了。个别老师放弃差生,厌恶差生,挖苦、辱骂差生,学生又找不到说知心话的人,一进教室觉得有压力,而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做好相应的工作,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家庭因素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我从实践中总结出学生厌学有一定的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长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努力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学生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困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稍不如家长意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从而迁怒于学习。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差事,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家庭文化氛围缺乏
学生中有一部分并非靠读书谋出路的家长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学生读不读书无所谓,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就不多;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学生完全丢给家里的老人;有的条件好的家庭觉得反正家里的经济条件好,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以后可以用钱为他们安排出路。来自最后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致厌学。
3.父母感情不和
学生都希望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让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因此备受孤独、焦虑等情绪的困扰,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在孩子看来,自己的表现父母已经无暇关注,那么好坏有什么分别呢?
(三)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令孩子们眼花缭乱的事物越来越多。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完全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特别是网络世界的诱惑。因为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厅,还有一部分孩子受到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和非法网站的毒害,深陷其中,无心向学,难以自拔。
三、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的策略
桃李满天下,让自己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是每位老师最大的愿望。面对自己的学生,如果有哪一个想逃学了,对于老师来说,是多大的失败啊!所以在学生的问题上,最令老师头疼的莫过于学生的厌学情绪。
厌学和乐学是对立的统一,只要引导得力,孩子的心境和状态一定能向乐学的方面转化。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找出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努力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一)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我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向家长宣传溺爱、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如何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首先,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过度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应该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过高。第三,更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因为成长中的孩子在思想意识上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了解他们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指导。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家长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创造体验到成功喜悦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一次工整的作业、一次检测的点滴进步、一次瞬间的灵感……都是孩子树立信心的元素,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夸奖和表扬,让孩子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强化自我概念。家长对孩子适度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情绪。
(二)减轻学业负担,缓解思想压力,培养学习兴趣
要使孩子不害怕学习,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还要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我认为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率,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获取新事物的享受。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科学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在知识的获取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学中,我常常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三)表扬激励,激发乐学情绪
作为教师,应尽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课后多与他们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和他交朋友。同时还应该降低对“特殊”学生的要求,尽可能多鼓励、表扬,少一些批评、指责。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转变厌学情绪,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变厌学为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好知识。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特别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对学生的关爱不仅是在生活中,在课堂上,同样要给予学生关爱,这样,也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持赞赏的态度,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尤其对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更不能随意批评,挫伤他们的信心。
我班有一个男孩,刚入学时一进学校就哭,整天吵着回家,不愿意读书,成绩也在班上最差。记得有一次,我提了一个问题,举手的孩子很少,这时,班里这个学习成绩很差、从不举手发言的“好哭娃”有点胆怯地把手举了起来。我特别意外,但很快地,我笑眯眯地请他来回答,可他却红着脸,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我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把你想到的大胆地说出来,哪怕是错的,也能得到大家的掌声!”听了我的鼓励,孩子红着脸,小声地回答出了问题,出乎意料,答得真好!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接下来,这个孩子又连续回答了好几个问题。课下,我又让几个小朋友和他玩,并说一些鼓励、佩服他的话。后来,这个孩子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胆子大了,喜欢学习了,有了自信心,不再哭闹着回家了,学习也越来越棒!通过这件小事,我特别感慨,老师多花点心思,给孩子多一点关爱,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啊!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转变学生厌学情绪的情感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厌学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四)对特殊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孩子。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热爱它,尽心尽职。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更要有对每个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
在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男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他是从农村转来我班,长得虎头虎脑,十分机灵,特别讨人喜欢。上课时,他总是专心致志,特别爱发言,学习成绩也挺好。生活中,也是个挺懂事的孩子,常常帮妈妈做家务事,和同学也相处得挺融洽。到了五年级,这孩子忽然变了,上学常迟到,经常不完成作业。刚开始,我认为是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变得贪玩,于是我就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谁知,没过多久,这孩子竟发展到旷课、逃学的地步,我又狠狠地教训了他,没想到这孩子和我顶嘴之后就冲出办公室,令我感到十分震惊。后来,我从别的同学口中得知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起初,他只是心里烦,不愿意上学,也不愿意回家,后来听说上网打游戏很有意思,便去尝试,结果迷上打游戏,不能自拔。难怪孩子这段时间没心思学习,情绪反常,三天两头逃学。当我得知这一切,不禁责怪自己太粗心。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找来了他的父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们决定以后不管怎样,再也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尽可能不让大人之间的矛盾给孩子造成伤害。然后,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和这个孩子谈心。首先描述了他刚来我班时的情景,给他讲述了那个曾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活泼可爱、勤学上进的好孩子的形象,大家多么想找回过去的他呀!希望他不要因为父母的不和而影响自己的学习,老师和大家愿意做他最真诚的朋友来帮助他。我还给他举了很多身边的例子,让他明白沉迷游戏,玩物丧志的危害,帮助他面对现实,确定自己目前的奋斗目标。同时还给他推荐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听了我这番真诚的话语,孩子流下了眼泪,表示今后一定要改正缺点。在老师和同学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下,孩子再也没逃学,还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避风的港湾。而面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老师更应该对他们付出双倍的爱心。每当回想起这个孩子,我总会感到特别欣慰。我的关爱,使一个走在危险边缘的孩子步入了正轨。我深深感受到关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关爱的力量是强大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是可以转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的。
总之,要彻底消除孩子的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有了关爱的力量,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注释】
[1]陈颜,重庆市大渡口区钢城实验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