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和评课问题的诊断与解决
现在每所学校都在提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矛盾,而要真正解决这些新矛盾,一味地靠原有的老经验已经不能奏效了,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途径与新方法。听课和评课是教学中的常规活动,真正开展好这项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怎样听课
听课是教学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听好课。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听课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能。
一、听课前的准备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前就要做点准备工作:事先问问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把教材找来预习一下,看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并千方百计去了解、研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同时设想一下,假如自己上这一节课,会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里懵懂地听,不熟悉教材,不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意图,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二、听课中的任务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听课,要做到“三要”。即要听、要看、要记。
一要听:听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听重点是否突出,详略得当;听语言是否流畅;听表达是否清楚;听是否有知识性等错误;听是否有创新的地方;听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听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二要看: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处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等。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的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参与教学过程,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三要记:记教学实录、简录(教学步骤中的主要环节、方法、板书)、详录(教学步骤都记下来)、“记”实(开始讲课到下课如实记录下来);记教学评点。
三、听课后的思考
听课是吸取别人的长处与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所以在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开课教师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因为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以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教师要善于进行比较、推敲、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与实际情况,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思考什么?怎样思考?主要思考: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②对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产生的相关性影响;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⑤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⑥这节课是否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等。
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师讲授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在演练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在练习时,就应以思考为主等。
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1.操作方面
(1)重听轻评。听得多,评得少。如有些教师课听了不少,但是没有及时和有关人员进行评议,自己也没有及时同授课教师交换意见。如果有些该评的课未评,一方面执教者心里没底;另一方面评课的作用没有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2)敷衍了事。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唱赞歌,不讲缺点。评议会上,经常是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语,评课冷冷清清。
(3)平淡肤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这堂课教得很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拿教鞭的姿势,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
(4)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是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
(5)参评面窄。组织者指名道姓发言,而点的多是一些学校的正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个别骨干教师。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清,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
(6)以偏概全。评课时只评教师的一两节课,不评教师系列课,如管中窥豹,是很难做出全面评价的。常见的做法是,第一节听语文,第二节听数学,第三节听英语。这种走马观花的做法,无论是多么有经验的专家,也难以提出中肯意见。
(7)评“新”弃“旧”。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对人们的确有些吸引力。而对传统的东西,似乎就是“落后”“过时”的同义语。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评课时认认真真,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显然这也是不妥当的。
2.观念方面
评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新的课程标准特别重视教学反思和评价,制订科学的评课标准,开展有效的评课活动对于教学起着重要的督促、激励、反馈、完善和推广的作用。目前在评课观念上存在着种种错误倾向:
(1)课堂提问人次越多越好。在评课过程中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提问的人次越多越好,甚至有教师以提问的人次多少作为衡量学生活动的重要尺度。因而讲课者想方设法、刻意追求提问的人次,全然不顾提问的恰当时机、适时内容,而将提问流于形式。甚至有的教者挖空心思,频繁提问,“无问处也生问”,牵强附会,根本不给学生思考、学习的机会和空间。
课堂提问应重视效果和目的,不应以次数来衡量,而应在“愤”“悱”之际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予以启发,使学生豁然开朗,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提高觉悟,一旦目的达到,即可止问。所以提问要注意适度,不可盲目、过度、随意,要明确提问仅是顺利落实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评课应重视提问时机是否适宜,问题是否得当,数量是否适度。
(2)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有的评课者认为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能表明本节课的成功,学生学得越好。提问对象避差(生)就优(生)。其实不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应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情境存在的一种矛盾,是提供的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情境,并且学生没有立刻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但经过思考和教师的引导,能够找到解决的有效工具、途径,并能从中获得较大收获和成就感。这类问题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思考的价值,不是全体学生都会回答或回答完全正确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借以对学生进行脑力激荡,并通过点拨,使其逐渐顿悟、掌握。因此在评课时应注重评议教师设置的问题“含金量”及给学生带来的适宜困惑度和思考力。
(3)教师讲得越少越好。有的评课者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时间越少,学生自学时间越长,其评价效果越好,甚至有的还为此做出了硬性规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多少分钟。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取消了。我们所说的精讲,不是时间意义上的“量”的含义,而是深层次的“质”的含义,是指该由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由学生能够单独完成的教师绝不参与。但那些学生不能理解的、有一定难度和误区的问题,教师还应该讲解,那些重点问题还应该强调、说明,甚至花费较长时间,应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直到学生理解了或明确了为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时刻意识到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解决。所以在评课时,不应一味地追求教师讲的时间长短,话语多少,而要看其讲解的“量”和“质”“度”的关系。
(4)教学手段越复杂越好。有的评课者认为在课堂中运用的现代媒体越先进、手段越复杂、形式越丰富,教学效果越好。选择何种媒体、手段、形式,应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实际、教师素质而定,不可盲目攀比,“一刀切”。其实,无论将来教学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教师体态、黑板、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都不会被抛弃。我们不反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是主张评课时应把其视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已,应重视衡量它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可行性、经济性、适用性。3.心理方面
评课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操作上、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与误区以外,还有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这些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与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趋中心理误区。所谓趋中心理就是评课者对执教者既不愿给优者太高的评价,也不愿给劣者太低的评价,有意缩小差距,向中间状态集中,求得心理平衡。这种心理误区的产生可能是由这样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中庸思想、平均主义;老好人,不想得罪人;嫉妒,怕别人超出自己,有意识压制别人;评课水平差,看不出问题,采取不说好也不说坏的模糊策略。
(2)从众心理误区。从众是指个体因素来自于群体或个人的某种压力而引起自己行为、观点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的产生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在评课中,多数人对所要评的课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意见,而某个人虽有个人不同看法,但“随了大流”。二是在评课中由于某些专家或领导的专断,迫使某评课者服从了别人的意见。
(3)求全心理误区。求全责备是评课中又一心理误区。有些评课者在评课前往往带着某种理想化的课堂模式来评课,自觉不自觉地提出了期待要求。显而易见,这种高标准、严要求自然而然会降低对课堂的评价。
(4)成见心理误区。成见心理就是评课者带着先前对执教者的某些看法和印象来评课,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听课者过去由于曾听过执教者的课,或者从哪个方面了解到执教者过去的有关情况,形成了一定的印象。因而总是带着这种旧框子(成见)来评价执教者,显然这是不能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水平的。
4.效率方面
低效率的评课现象比较普遍。存在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
(1)散漫。其特征是缺乏准备。目前教研组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的一般程序是:组长通知组员听课的时间、地点和授课教师,然后,组内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去听课,最后找一个适当的时间,由组长组织组员来评课。评课时,我说我的,你说你的,结束时,组长进行小结。这项教研活动应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组长将材料整理好,基本上可以应付检查了。但细细一想,这样的评课有没有共同聚焦的问题?听课之前有没有主题性的准备?如果没有,评课时,肯定是一片散漫。
(2)粗放。其特征是缺乏精细。评课时的粗放现象是较为常见的,主要表现在评课用语上。模糊性的语言用得比较多,如“好像、大概、也许、可能、似乎、感觉”等,这都是评课教师缺乏仔细观察造成的。这种评价,对授课教师来说,没有什么说服力,反而存在着一定的疑惑,更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行为。
(3)离散。其特征是缺乏聚焦。所谓离散,就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由于没有聚焦的问题(如对学生活动效果的评价,对多媒体使用效果的评价等),评课时处于无主题的离散状态,即席发挥式的话语过多,你说一点,我说一点,都是蜻蜓点水式的点评。
(4)表层。其特征是缺乏深入。评课时,结论性的语言较多,如: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较好等。至于教学目的是怎样明确的,重点是怎样突出的,难点突破的策略是怎样的,都省略了,更不要说从理论的高度来论述。这样的评课,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5)作秀。其特征是缺乏真实。虚假现象、作秀现象严重,不务实。许多教师一旦要上公开课,课前就开始大量策划安排,编演节目,选调精英学生,多媒体使用得天花乱坠,与平时上课相去甚远。既愚弄了听课教师,也欺骗了学生,造成不良的负面教育后果。而对于听课、评课的教师来说,他们的虚假表现在评课时有所顾虑,或是对所谓权威、资历的敬畏,或是碍于同行的情面,或是对自己信心不足,评价时说假话、空话、套话,形式化严重,不能坦诚交流。
(6)格式化。其特征是缺乏特色。一般评课都是说三条优点,提两条缺点,最后一点是希望。说优点也不外乎是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态自然等。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被评课者能有什么收益呢?
(7)一刀切。其特征是缺乏个性。由于忽视对教师个性的关注,必然会引起评课活动中的“一刀切”现象。教学的一般规律是通过每一个人来实现的,同样的教学设计,每个人会呈现出不同的课堂。评课活动必须以人为本,必须针对教师的基本特点来进行。如:评新教师的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应该帮助他学会常规教学;评骨干教师的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发展方向;评学科带头人的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应该提炼他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素质的英语教师有比较明确的努力方向。
(8)少互动。其特征是缺乏互动。经常见到这样的评课场面:某一位专家说过后,根本不会有人去提不同的意见或进行补充,缺乏互动。大家都是处于一种“听”的状态,不去思考,不去反驳。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敬畏权威,不敢挑战
对于某一节公开课,听课教师普遍认为课堂实效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但由于专家们的一致认同,或者受第一个发言教师的影响,教师们的质疑就被保留在自己内心里面了,或者停留在表面现象,在讨论时就没有深入下去。跟风现象严重,流于形式化。
2.认识不足,没有动力
对教研活动目的认识不明确,把每学期听多少节课当成痛苦任务的大有人在,听课、评课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事,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听课、评课都不是真正为了研究,因此听课时“人在曹营心在汉”,既不想从授课教师身上学习什么成功的经验,也没心思去总结所谓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训。
3.力求和谐,忽视效果
这是长期以来教学大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带来的惰性与中庸心理。教师们宁愿在集体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中采用比较中庸的做法,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即使发言也不想使自己锋芒太露,力求保持一团和气的集体氛围。听课、评课变成了固定的框框,死水一潭。教研很难真正开展起来,对课堂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4.盲目听课,缺乏主动
听课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而经常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听课,或者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带着很大程度的盲目性,这导致听课、评课的质量和实效都不好。而且在许多的听课活动中,听课者在之前并不了解授课教师,也不了解听课班学生的特点,因此很难把握住授课教师在教法选择上的意图。
5.注重形式,轻视发展
(1)重视形式而轻视内涵。现在不少学校的公开课类型很多,如观摩课、评比课、汇报课等,级别不等,有组内的,有校级的,有区级的,有市级的。从形式上看,形式多样,内容充实。但几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开设这些公开课的目的是什么,主题是什么,要让教师有什么样的收获,这种能够让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2)重视数量而轻视质量。不少学校都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要听多少节课,然后按照数量进行考评,甚至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学校不怕你不去听课,不少教师一味地去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尽管是听了不少节课,但收获没有多少,费时费力。
(3)重视流程而轻视跟进。学校一般都很重视听课、评课的流程:先研究,再定时间、地点,定教师、内容,然后发通知。应该说,这些流程是无懈可击的,但缺乏的是专业的跟进。没有深层次的引领与讨论,教师的收获是很少的。
(4)重视锦上添花而轻视雪中送炭。说起听课、评课的成效,学校大都是以多少教师在什么级别上多少节公开课,多少节课在什么层次获得什么奖为依据。于是就得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教师队伍怎样。学校非常想让本校优秀教师的课能够不断地到外面去展示,这样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实际上,听课、评课的目的是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仅仅关注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更应该关注那些特别需要“雪中送炭”的教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以求知者的身份,投身到互相学习、争取提高的学潮中去,在听课中学习,在评课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抓住评课的关键点
评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更为重要的能力和基本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又一条更为重要的途径。如果只重视听课而不重视评课,甚至听而不评,就失去了听课的真正意义。所以说,评课比听课更为重要,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听课、评课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公开课能够促进教师对专题教学内容的思考,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反思和评课能力。
评课时要抓住关键点,主要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教法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去分析。
一、评教学思想
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包括: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思想,着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在现阶段还应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教育新理念。
(1)从教学的宏观模式来看,是素质教育的模式,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是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终身发展负责,还是对学生一时(升学)负责。
(2)从教学的微观过程来看,一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准确地构建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选好教法,精心设计调控教学过程,指导总结学习方法,点拨知识疑难,实现教学目的;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调动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欲望,想学、会学、乐学,即问题能发现、知识能掌握、学法能归纳、评价能参与,口会说、手会动、笔会写、脑会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研究课标、教材与研究学生并重:研究学生,提倡课堂教学的民主思想,使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由讲堂变为学堂,教师由主讲变为主导。三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指导学法并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等不出现有所偏废或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公开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时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各目标的制订要以课标为指导,体现阶段、年级、单元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教学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还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难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三、评教材处理
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是否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是否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是否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评教学过程
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是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还是以“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的教学进程来安排。从新课改精神来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和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评议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1)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我们评教学思路既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又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是否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清新的感受;还要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否清晰,以及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2)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的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结构安排。
五、评教法运用
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法是否符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教师为学生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处于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识前提,安排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来自课堂中的各种信息,从正确的标准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做出何种的评判,形成何种的反馈信息,又是如何处理反馈信息,以及施行何种的偏差纠正方案等。
评议包括四个主要内容:
(1)是否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学生、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用,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富有启发性、艺术性。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议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看创新能力的培养,看主体活动的发挥,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学手段。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高效地使用了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尽量全用英语教学),首先要口齿清楚,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富于变化。
(2)看板书。板书是一个不可省去的环节(现在很多教师一用多媒体,板书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符合课标要求;其次,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最后,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3)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辞。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大方庄重,语调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仪器的熟练程度。
七、评教学效果
评议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教学是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做到知、情、意结合。课堂上师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师给学生以成功机会,使学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是否确立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有时学生的见解很独特,教师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知识,取长补短。在教学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效果评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教学效率是否高,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气氛是否热烈。
(2)学生受益面是否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
(3)时间利用率是否高效,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积极性是否高,当堂出现的问题是否当堂解决,学生的作业布置是否合理。
另外,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评课时,侧重点不同。如:观摩课的评议,突出一个“研”字(要创设研讨的氛围),倡导一个“争”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选优课的评议,突出一个“严”字(严格要求),倡导一个“学”字(相互学习);检查了解课的评议,突出一个“实”字(实事求是),倡导一个“促”字(促进提高)。
评课时我们要坚持实话实说、“心理零距离”、突出重点、激励性、因人而异、艺术性等原则,要避免肯定或否定一切,要一分为二;避免就事论事,要借助理论;避免空谈理论,要以事论理;避免强求统一,允许保留意见。评课时一定要成绩说够,缺点说透。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从学生学的状态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成败,是最具说服力的。
听一堂好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评一堂好课,也是一种美的享受。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