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试状态调整
考试的成败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有直接关系,而学习勤奋、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也会有考试失败的经历。
自信是使人保持心理稳定的重要条件,自信心是战胜失败的精神力量。当然自信是建立在自己的功课扎实的实力上,通过刻苦学习,运用正确的方法,基础知识打得牢,有了相当的实力,就会充满自信,就是遇到难题、怪题也不畏惧,相信自己的能力,静下心来思考,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从难题中取得分数,就会获得较好的成绩。
一个人要使自己在考试中具有坚强的自信心,需要以下几个因素:
(1)认真的学习和充分的准备;
(2)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胜不骄,败不馁;
(3)不甘落后,有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4)掌握自信心的训练技巧,反复进行心理训练。
自信心的训练之一,就是想成功,不要想失败。在成功的思想指导下,认真地去学习,成功就会接近,目标就能实现。
自信心的训练之二,要面对挫折,相信自己有能力转败为胜。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过失败的痛苦,“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是有的同学被少数几次失败所左右,丧失信心,使失败的次数加速增长,结果彻底失败。所以能经得起失败的挫折,就应该敢于面对失败,通过接受失败的教训,使自己转败为胜。
学会保持头脑冷静。考试时,如果头脑冷静,能提高答题的水平,增强获胜的信心。遇事冷静,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在考试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本领是可以训练的。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高考意识”,把平时的每一次测验、考试当作是高考,平时的锻炼使自己慢慢适应了高考的氛围,真到高考的时候,情绪自然就缓下来了。
心理素质好,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在考试中就不会被难题吓倒,往往会急中生智,把平时没能发挥出来的潜能挖掘出来。
信心是成功的精神保障,信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过高的目标会挫伤自己的信心。信心来源于实力,所以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知识,不要存侥幸心理,要抓住重点,重视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只有自己最薄弱的地方得到加强,自己心里才更有底气。
考生考前与考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情绪一时有所波动在所难免。但考生要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及时地调整情绪,把不稳定情绪调整为稳定的情绪。
无论在考前和考中,考生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心情自然稳定。
紧张、焦虑降低了人的智力效率,使储存在大脑中的有关信息不能及时而准确地提取出来,影响了考试成绩。由于紧张、焦虑等因素,使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不如平时,因此解题思路较窄,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降。
在战略上藐视考试,在战术上重视考试。应该相信自己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已经“胸有成竹”,经过多次模拟考试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考试并不可怕,这是应试总的策略。但在具体解每一道题时,应认真细心,重视每一细节,尽力不丢一分。
为把所学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取得满意的分数,学生在考试前除了保持最佳的应试状态外,还必须在实际上采取有效策略:
(1)统览全卷:翻开试卷,先花几分钟时间对试题的数量、类型、各题占分等做一浏览,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灵活应答各题。如果舍不得花这几分钟,一开始就埋头答题难免会出现时间分配不当、顾此失彼的现象。
(2)紧张适度:考试不像平时做题那样任你慢吞吞地花费很多时间,要以较快的速度答题,这就迫使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有紧张感,快速利用并严格控制时间,否则,会来不及完成并检查所有题目。但如果紧张过度,一味追求速度快,往往又会“欲速则不达”,失去不该失去的分数。所以,应保持回答时的适度紧张,以求既快又准。
(3)“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在一张试卷中,各题的占分比例不等,考生解答各题所花时间及答案准确度应与此相适应,分值少的,答案可简略些;占分比例大,多花些时间,答案要详细、充实。如果对一个占分很少的题目大费笔墨,尽情发挥,那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占分较多的题目。同时也不要对“烫手”的难题钻进去不出,要机智地请它“靠边凉一凉”,待其他容易题做完后,再回过头来处理之,这时可能就不那么“烫手”了。
(4)先易后难:每一考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各题对每一考生而言难易度不一。要求考生自己答题时调整策略,坚持由易到难的顺序。解答容易的题目会使考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作答信心。相反,如果一上来就啃硬骨头,往往会产生挫折感,影响考试情绪,使考生对考试失去了信心,即使容易的问题可能也无法作答,以致花去较多的时间,而到回答有把握得分的题目时,时间可能就不够了,反映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5)简明扼要:评分的标准答案总是以要点或纲目形式出现,评分一般以此为标准到考生的答案中寻找重点。因此答案要准确、精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各观点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自成一体;为使评分者一目了然,最好各要点前标上序号,分头论述会得到更多的分数。如果确有必要做深入阐述,最好是先列要点后发挥,不要以发挥和说明的语句冲淡甚至取代要点;更不要离题万里空发议论。
(6)卷面要整洁:考生答题,应时刻注意字迹工整、标点准确、答案布局协调和谐,保持试卷的整洁美观,以争取改卷者心理印象分。相反,如果字迹潦草甚至难以辨认,标点和作答符号格式混淆,让人往往会认为该考生做事不认真,责任心不强,思维混乱,基本功差,在不知不觉中从严评分。保持卷面整洁在论述题中尤为重要。因为评分标准中本身就有一项卷面分,规定:字迹潦草、卷面不洁的扣分,卷面整洁的加1~2分。再加上标点不清或不必要的扣分,差距就大了。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可以先列提纲。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在下笔前必须考虑清楚,以保证各要点之间严密的逻辑顺序,这样可以使阅卷教师对你的回答一目了然。而不致漏看该得分的要点。以免因随手勾画不准而引起阅卷教师的误解,或对考生产生不严肃认真的印象而减去应得分数。
(7)“力求不丢一分”:每年高考成绩公布,有些考生往往以一分之差落榜而后悔莫及,叹息“早知差一分,死活也要挣这一分”。如果考生在考前和考试时就具有这种意识,那一分是能够挣回的。因此在考场,每一分哪怕只是半分,都必须全力争取,绝不放弃。
在做完全部有把握的题目这一前提下,对一个你认为束手无策的问题,尽管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答案,但把与这题有关的做一些推理、论证,能走一步就走一步,哪怕只是推进半步,也可能会提供得分的机会。因为有些试题的评分不光是看最终结果,而解题的步骤过程,说不定在你论证的过程中就有某些合理的成分可以得分。诸如政治、历史等综合性论述题,在你实在不会的情况下,针对题目提供的某些信息做一些解释、阐述并顺势做些推理和挖掘,或许也能得到一些符合评定要求的东西。不要在你的试卷中留下空白,空白必定是0分,聪明地写下些什么有可能得上半分或一分。对无把握做好的客观试题,如果做错不倒扣,不妨尝试一下。空白必然没分,而猜测有可能碰上正确答案。
(8)检查修正:在所有题目做完后,必须留存一定时间检查修正。试题答完后,大脑暂时转入相对放松状态,较为清晰地检查做题过程中不易觉察的问题,通过检查修正,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完整性。检查不是按原答案顺序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地看,而是细细推敲。要检查有无漏题、笔误现象导致的错误。要仔细推敲解题的各个环节;审题是否准确、完整,特别是所给提示隐蔽条件;题型确立、解题所用的有关要领原理、公式及其方法是否准确,论证推理是否严密、合乎逻辑;运算有无差错。确信最终答案正确,每次检查均能或多或少发现大小不同的问题(小到标点符号),如错字、别字、漏字、加字等现象,如果不加以纠正,则会影响考试得分。因此即使自认为有把握也不要提前交卷,应充分利用这部分宝贵的时间进行检查。
考试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困难甚至挫折,这是不可避免的。考生要按考试前的对待考试中出现问题所分析的对策来解决,如果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也不要慌张。要按照自己事先总结出来的策略与技巧来进行应对。
午饭后不要马上睡午觉,稍微活动活动,散散步,听听音乐。1:00开始午睡,睡30~40分钟即可。无论上午的考试,还是下午的考试,考完就完,考一科少一科,不要对题,不要与同学讨论答得对答得错。同学如果主动跟你讨论题也最好婉言谢绝,这样对双方稳定情绪都有好处。
第一天上午语文考试后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考试对策,调整考试心态以利再战。对语文考得比较好的考生要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如“高考也就是这样了,没有什么了不起”。这种“轻敌”的情绪会影响考生在以后几门考试中注意力、思维力以及记忆力的充分发挥,并且在遇到难题时容易心灰意冷,惊慌失措。第一门语文课没考好的考生也不要灰心,后面还有4门呢,把后面4门考好比什么都重要。绝不能因第一门考得不好而丧失信心,对没考好的功课要具体分析,以便今后加强学习。
以上这些应试策略,在平时模拟考试和作业中就应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训练有素才能保证在最终的考试中取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